馬斯克開啟兆元富豪時代!這些超級有錢人恐將左右民主法治
隨著馬斯克可望成為全球首位兆元富翁,兆元富豪時代即將來臨。這些跨足科技、國防、媒體、政治的超級富人,影響力已不再局限於商業,甚至能左右公共政策與國際關係。在財富集中的趨勢下,民主制度、法治與政府監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
歷史上,每一次財富大幅集中,政治體制都會面臨新的考驗與壓力。在未來幾年,美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可望成為全球首位「兆元富豪」,象徵美國及全球的社會結構、政經制度、權力平衡,都可能迎來深刻轉變。美國《時代》雜誌(TIME)指出,若馬斯克真的成為全球首位擁有超過一兆美元身家的人,不僅代表個人財富的突破,更象徵私人資本已能累積到足以影響主權國家的權力層級,民主制度與法治基礎也將面臨新的挑戰。
財富極度集中:權力結構正重新洗牌
馬斯克目前是世界首富,據報導,他的淨資產超過4800億美元,掌控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社群媒體「X」、神經科技公司「Neuralink」等公司,這讓他在科技、航太、人工智慧、通訊產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此外,特斯拉股東日前通過馬斯克近兆美元的薪酬方案,他可望在未來10年內,躍升為全球首位兆元富豪。
然而,馬斯克的例子可能只是開端。根據國際非政府慈善組織「樂施會」(Oxfam)分析,未來10年,預計將有五人躋身兆元富翁行列。光是去年,全球十大富豪的財富增加6980億美元;全球最大的50家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一(總市值達13.3兆美元)的掌門人是億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是其主要股東。
這股超級富豪的潮流更牽動國際政治,馬斯克與其他富豪已在重塑世界秩序扮演關鍵角色,包括美國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美國科技巨擘甲骨文(Oracle)聯合創辦人艾里森(Larry Ellison),艾里森的淨資產甚至在今年9月短暫超過馬斯克。
馬斯克已試圖將財富與影響力擴展到政治領域,例如,他斥資數億美元支持川普(Donald Trump)2024年的競選活動,並在川普政府初期領導政府效率部(DOGE),主導削減聯邦預算及裁撤許多聯邦雇員。
樂施會經濟正義資深主管艾哈邁德(Nabil Ahmed)向《時代》雜誌表示:「兆元富翁的出現顯然應該引起警惕。」專家警告,如果馬斯克真的成為兆元富翁,他的權力可能會進一步擴張,各國政府與法律約束他的能力將受到威脅,艾哈邁德表示:「我們必須談論寡頭政治有其原因,因為巨額財富會轉化為不民主的權力。」
金錢轉化為政治影響力
從前,個人與組織可投入選舉的資金受到更多限制。2010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在備受爭議的「聯合公民訴聯邦選舉專員會案」(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作出裁決,取消了限制公司「獨立」政治支出(不直接用於支持候選人或政支出)的競選資金保障措施,從而為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與企業湧入的大量捐款打開大門。
已故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稱其為她那個時代最糟糕的裁決,一些州也公開表示支持透過憲法修正案推翻該裁決。然而,15年過去了,該裁決依然有效,最富有的公司及個人財富有增無減。
2024年,川普競選活動籌集的所有資金中,約44%(即4.81億美元)來自10位個人捐助者,僅馬斯克一人就貢獻超過2.5億美元。
許多美國人已開始擔憂政治被金錢綁架,擔憂金錢對國會議員的影響。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2023年一項研究發現,超過70%的美國人認為,應該限制政治競選的支出,85%的人認為「政治競選的成本導致優秀的人難以參選」,80%的人表示,捐款者對國會議員的影響力過大。
艾哈邁德向《時代》表示:「我們生活的這個民主社會,一些人可以為選舉挹注數億美元,一些人卻只能投票,這絕對破壞了民主制度。」他表示,兆元富翁的出現「並非必然」,而是「數十年來錯誤政策選擇的產物」。他認為,隨著世界精英階層的淨資產持續成長,實施遏制其影響力的政策變得愈來愈重要:「在企業權力與超級富豪缺乏制衡的政治環境中,他們確實謀取自身最大的利益,累積財富。」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限制法律的效力。
艾哈邁德將當前的財富不平等狀況與鍍金時代(Gilded Age,介於美國南北戰爭與進步時代之間)相提並論,鍍金時代的特徵,是巨大的經濟差距,隨著范德比爾特家族(Vanderbilts)、卡內基家族(Carnegies)、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s)等家族累積了巨額財富,這種差距日益擴大。艾哈邁德指出,如今最富有的0.0001%人群,掌控的財富比例比當時來得更大。
企業帝國成為新權力中心
《時代》指出,美國民眾普遍擔憂大型科技公司(這些公司由全球大富豪擁有)掌握的權力。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的調查顯示,近70%的受訪者認為,大型科技公司對經濟的影響力過大,56%的受訪者表示,這些公司應該受到更嚴格的監管。
馬斯克旗下的企業,橫跨多個攸關國家安全的領域,這讓他的影響力,已超出傳統私人企業的範疇。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韋斯特(Darrell West)指出:「他(馬斯克)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影響力體現在很多層面,因為他的企業涉足的領域非常廣泛。」
韋斯特指出,馬斯克的衛星網路服務「星鏈」(Starlink)及其母公司SpaceX,體現他的跨產業影響力,為他提供對抗各國政府的籌碼。韋斯特表示:「人們都想使用他的技術,尤其是星鏈,這項技術已獲世界上許多國家採用。各國領導人都希望他們國家的衛星由SpaceX發射,所以,馬斯克在許多領域都深具影響力。」
星鏈經營著全球最大的衛星網群,目前有6750顆衛星在軌道運行,為全球數百萬用戶提供網路服務,有助於改善偏遠地區及受衝突或災害影響地區的網路。然而,星鏈也受到馬斯克的控制,其重要性在俄烏戰爭初期已展露無遺:馬斯克曾為烏克蘭政府提供星鏈技術,但根據報導,此後他數度限制該網絡在烏克蘭的使用。
2022年底,多位消息人士告訴《路透》(Reuters),馬斯克下令切斷包括赫爾松市(Kherson)周邊戰略區域的多個地區網絡覆蓋,一位烏克蘭軍官透露,這導致烏克蘭軍隊通信中斷。大約在同一時間,《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馬斯克拒絕允許烏克蘭軍方使用星鏈網路對俄羅斯黑海艦隊發動無人機攻擊。韋斯特說:「最大的國家安全風險來自星鏈,因為各國的國防都仰賴它。」
倚賴企業導致政府監管能力下降
SpaceX的技術也被用於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多次發射任務及衛星任務,韋斯特認為,這可能限制美國政府對馬斯克採取行動的能力。他指出,馬斯克離開政府效率部後,批評川普的《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兩人在網路上唇槍舌戰,自此公開撕破臉。
兩人不和期間,馬斯克聲稱如果沒有他,川普就不會當選,川普則撤回對馬斯克盟友艾薩克曼(Jared Isaacman)的NASA署長提名,並威脅要終止馬斯克旗下企業的政府合約。
然而,這些威脅始終停留在口頭上。《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7月報導指出,美國政府曾討論取消SpaceX的合約,但最終發現,那些合約至關重要,而川普11月也再次提名艾薩克曼擔任NASA署長。
韋斯特警告,隨著馬斯克的財富不斷超過其他億萬富翁,他可能不容易受到挑戰:「他的財富愈多,受到的約束就愈少。五千億美元的財富,已讓他能大幅擺脫其他權力中心的束縛,許多情況下,這讓他凌駕於政府之上。從五千億美元到一兆美元,這種情況只會更明顯,對民主制度來說,他非常危險,基本上不受政府的控制。」
此外,韋斯特還指出,馬斯克在社群媒體領域的影響力讓他能影響選舉:「他在選舉中擁有巨大的影響力,因為他能投入數千萬,甚至數億美元支持任何一場競選。此外,他在X上擁有數億追隨者,這讓他能左右公共輿論,並用來獎賞盟友、懲罰敵人。」
兆元富翁的出現象徵民主制度與法治基礎將面臨新挑戰,當超級富豪在市場、科技、國防、媒體乃至政治領域全面擴張,他們所能左右的已不只是商業決策,而是公共政策、國家利益、國際關係。
其他人也在看

台特化10月創史上新高! 併購顯效+AHF放量
台特化(6793)受邀參加櫃買市場業績發表會,受惠半導體大客戶積極擴產、先進製程加速導入,10月營收大爆發,衝上2.82億元,年增率高達237.36%,創下單月歷史紀錄。強勁的營收跳升不僅反映泓潔科技併入後的規模效益,也代表台特化自有產品線在先進製程需求帶動下全面升溫。
理財周刊 ・ 1 天前
發熱衣也有「保存期限」!挑選關鍵?檢查方法?怎麼洗?如何延長保暖度?
入秋首波最強冷空氣來襲,未來一週氣溫溜滑梯 ,不少民眾已經穿上發熱衣。不過,有些人不知道其實發熱衣也有「使用期限」;台灣UNIQLO曾在IG官方帳號分享發熱衣小知識,發熱衣其實有明確的發熱衣有效期限「3個冬季」;若過了這個時間點,發熱衣的保暖利可能會慢慢地減弱,甚至會因為經常穿導致布料變薄,應儘早更
遠見雜誌 ・ 1 天前
影片|台智雲品牌升級,拚2026年興櫃!推繁中「福爾摩沙大模型」進擊主權AI
6年來除了母公司華碩的資源支持,台智雲還手握台灣第1座AI超級電腦「台灣杉二號」計畫培養的實力和算力。
數位時代 ・ 1 天前
■讓善意成為迴路 那些在社會縫隙中發光的微型行動者
一年將盡。回望這一年,《理善大家來》專欄走訪了許多微型社福與行動者,他們沒有龐大的資金,也不擅造勢,卻用最踏實的方式回應社會的縫隙。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黃金狂飆,AI炙熱,巨浪之下應該如何應對?
從歷史規律與資產屬性來看,2025年黃金價格的走勢,已然成為牽動全球資產配置格局的關鍵變數。當其作為避險資產而狂飆時,正預示著對美股、台股等市場流動性及估值水準的壓力悄然而至。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尼科的價值投資人生:不犧牲生活,才是最好的投資
這次很榮幸有機會訪問到「美股咖啡館」的創辦人Nick(尼科)。他給人的感覺是熱情且開朗的,很難想像他曾是台大土木系的高材生,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健康變故,徹底改變了職涯軌跡。他現在是一位美股價值投資內容創作者,其理念與成就,曾受邀至Google、聯發科等企業擔任投資講師。
理財周刊 ・ 1 天前
2026寒假何時放?12所大學58-65天史上最長!為何比暑假久…中國狂推低價交流團可能目的曝光
寒假時間、寒假2026有多長?不只台政清交,有12所大學寒假將放58-65天史上最長! 2025年台灣高等教育體系迎來重大變革,為了與國際學制接軌,多所大學陸續將學期週數由「傳統18週縮減為16週」,這不僅改變學習節奏,還有8校迎來長達65天的「史上最長寒假」,等於足足放2個多月,甚至超越中小學的暑假天數,在學生族群間掀起話題。
今周刊 ・ 1 天前
「吃利怪物」碳費再40天上路!鴻海、台達電…碳競爭力100強4%贏家出列
今年全球ESG浪潮退得又急又亂。川普重返白宮後,華府喊停氣候倡議;歐洲企業縮減永續預算,連歐盟也放緩部分管制。表面看起來,這似乎是對企業最友善的時刻——外界都暫停了,那我們是不是也能慢一點?
商業周刊 ・ 1 天前
黃仁勳一出手救了全球股市!陸行之點「2大族群」要反轉向上了…財報唯一遺憾是這數字「可能原因曝光」
AI晶片巨頭輝達公布第3季財報,財報及財測皆優於市場預期,再度「救全村」,不僅美股周三收漲,日股周四(11/20)也大漲超過2037點或4.19%,重新站上5萬點大關。 台股則是大漲超過900點,台積電(2330)最高來到1460元,上漲65元。 對此,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一早在臉書發文表示,經過11月科技股拉回,市值王Nvidia好數字好指引又要救全村,讓半導體及科技股反轉了。陸行之也指出,「今年前3季Nvidia已經成為台積電的最大客戶,2026/2027台積電 1.6/1.4奈米的量產不是蘋果說了算」。
今周刊 ・ 1 天前
■市值型ETF受青睞 009808即將配息 投資人聚焦台股高檔行情
台股10月氣勢如虹,單月上漲2,412.81點,創下史上第二大單月漲點,11月初延續氣勢,11月4日加權指數突破28,500點,創下歷史新高,投資熱潮再度升溫。不過,隨著短線漲多及部分獲利了結賣壓出現,指數近日出現高檔震盪盤整,但市場分析認為,中長期基本面仍具支撐,資金動能與企業獲利成長可望延續,後續整體走勢仍有機會持續上揚。隨著年底前多檔ETF陸續進入除息期,11月也讓009808即將配息的消息成為市場焦點,據統計,近一周主、被動式台股ETF受益人數增加,其中以市值型、主動式及科技類ETF為主。法人指出,市值型、主動式及科技型ETF成為資金新寵,顯示投資人仍積極參與多頭行情、聚焦成長動能標的。(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5.11.3)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遊戲股王鈊象暖身備戰中 單季獲利快一個股本
今年股市持續多頭的行情,遊戲股王鈊象(3293)反而呈現持續的緩步下跌,基本面沒有問題,只是伴隨著降息循環,市場整體資金更傾向於高估值得科技類股,而當市場開始回跌,反而可以去留意那些股價在相對低檔,有基本面支持的好公司。
理財周刊 ・ 14 小時前
輝達財報噴出後 這檔被動元件才是關鍵漏網之魚
今(20)日凌晨輝達公布最新財報,營收、獲利皆大幅優於市場預期,刺激盤後股價大漲超過6%,使得今日台股大漲超過846點,上漲3.18%,收盤收在27426.36點,其中族群明顯同步推升的落在PCB族群以及被動元件族群,其中值得特別注意的個股為輝達關鍵合作夥伴的鈺邦(6449)。
理財周刊 ・ 1 天前
訂下2026年KPI之前,每個領導者都該先知道這2個問題的答案
年關將近,許多企業已開始規劃2026年的年度目標。知名暢銷書《原子習慣》作者克利爾(James Clear)在紐約世界商業論壇上提醒企業領導者:若想讓團隊更高效,企業領導者應該先問這兩個關鍵問題和檢查一件事。制定年度KPI前,一定要釐清的兩個問題第一,「每個人都知道我們要往哪去嗎?」確保團隊有共同願...
商業周刊 ・ 16 小時前
長榮空姐猝逝有4缺失!病故事件時序、訪談還原真相…勞動部:10天病假權不得不利處分,公司最新聲明
長榮空姐抱病上班猝逝一案震驚全台,週四(11/20)調查結果出爐,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長榮航空確實過度使用考核管理制度,讓員工想請病假卻心生畏懼,害怕影響自身權益,只好抱病出勤。 洪申翰指出,長榮航空此舉已影響員工健康權利,故強化病假權,於勞工請假規則中明訂,保障勞工1年內有10天病假權,雇主不得做出不利對待。 對此,長榮航空稍早已做出回應。長榮航空指出,事件發生後已第一時間啟動調查,並以最快速度推動各項改善措施。對於勞動部調查報告所指制度仍有不周之處,公司將全力配合並加速完成檢討與修正。
今周刊 ・ 16 小時前
大盤再崩?是陷阱還是禮物?布局前請看這關鍵
今(21)日加權指數再度向下走跌,昨日受惠於輝達財報公布,成績亮眼推升股價大漲超過800點以上,今日反而向下回跌,甚至直接回補缺口,賣壓沉重,截至盤中上漲家數僅不到200家,下跌家數超過千家,短線上投資人要留意控制好手中資金水位,別讓投資影響到了自己的心情。
理財周刊 ・ 15 小時前
蜜望實股價強勢漲停! 被動元件啟動新行情
被動元件材料廠蜜望實(8043)今天股價表現強勢,開盤後不久股價強攻漲停,來到80.5元。公司10月自結稅後淨利達1.15億元、每股盈餘(EPS)1.44元,不僅較去年同期大幅轉盈、年增幅更高達1145.45%,單月獲利更直接賺贏今年前三季累計的0.08元。
理財周刊 ・ 15 小時前
頂奢飯店房價破紀錄,體驗揮霍潮來了!富豪甘為「被叫出名字」一擲千金
即便外國遊客赴美人數下降,白領階層就業低迷,飯店奢華客房價格卻逆勢上漲。 根據飯店業數據公司CoStar統計,目前美國奢華飯店的平均每日房價創史上新高,達394美元(約合新台幣1萬2250元),比起次一級最貴飯店平均房價高出168美元,該差價在2008年時只有60美元,如今卻也創下史上新高。 《華爾...
商業周刊 ・ 16 小時前
不婚不生快樂一生?小宅化趨勢來襲,「一人宅」10年暴增57%
台灣房市雖然整體轉冷,但「一人宅」卻逆勢飆升,成為今年最受矚目的住宅趨勢。最新統計顯示,十年來全台一人宅暴增近六成,未婚戶長同步快速成長,反映購屋觀念從「成家置產」轉向「先自住、再決定人生」。小宅化、單身化正重塑台灣住宅市場的主流樣貌。儘管今年台灣房市整體交易氣氛偏冷,但「一人宅」卻在低迷市場中逆勢
遠見雜誌 ・ 1 天前
馬斯克大膽預言!AI讓金錢失去意義 窮人將消失
全球首富馬斯克出席美沙投資論壇,大膽預言,隨著AI的發展,未來人類可能出現重大變化。第一個,是貨幣會變得無關緊要,金錢將失去意義,窮人也會因此消失。第二個,未來工作將跟打電動一樣,變得可有可無。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司法園區建設啟動 迎暫緩重劃區機能再升級
土城房市熱度持續,在交通建設與重劃開發持續推動下,生活機能逐步成熟,已成為雙北移居熱門選擇。尤其在金城路沿線的暫緩重劃區、司法園區、市地重劃區等陸續開發,在公共建設、街廓重劃與捷運工程推動下,區域結構正在加速成形,其中,司法園區預售新案「紅布朗花園」主打2~3房純住規劃,訴求全齡適居,即將落成備受自住買家關注
理財周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