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安全嗎?家長必知「6件事」評估孩發育狀況
孩子的生長發育一直是父母關心的議題,骨齡可反映骨骼的成熟程度,不少家長擔心骨齡超前是否代表性早熟。《優活健康網》摘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邱巧凡所寫文章,分享分享骨齡的相關知識,包括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怎麼做,以及骨齡檢查是否安全,幫助家長清楚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並評估是否需要追蹤或治療。
10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13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1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
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在接下來四年多的發育過程,小豪很認真地配合醫囑,認真遵循健康的生活型態:充足睡眠、每天運動、均衡健康的飲食,每天量測體重做紀錄並定期回門診追蹤。
最後,小豪在完全沒有藥物介入的情形下,國中一年級開始出現第二性徵,國三順利達到178公分的成人身高,體重穩定控制在68公斤。媽媽這才鬆了一口氣,卸下心中的大石頭。
類似的情節,在兒童內分泌科診室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究竟「骨齡超前」、「骨齡落後」是不是生病?為什麼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沒有建議我的孩子做藥物治療?
骨齡是評估發育的工具
「骨齡」(Bone age)是根據1959年手Greulich and Pyle及1976年Tanner-Whitehouse 2 method,由左手手掌與手腕的骨骼影像,推測全身骨骼成熟度的一種方法。
骨齡檢查是診斷兒童生長發育相關疾患與特定內分泌疾患的一項重要依據,如:身材矮小、身高過高、生長遲緩、性早熟、性晚熟、生長激素缺乏等,所以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常會用骨齡檢查作為診斷參考。
骨齡的檢查方法為:將「左手」手掌平放在檢查台,照射低輻射劑量X光,取得清晰的手掌、手腕與遠端尺骨、橈骨影像,再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做專業判讀。
骨齡檢查安全嗎?
骨齡檢查的輻射劑量僅0.0025毫西弗,約莫胸部X光的十分之一,是台灣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1.62毫西弗的千分之一點五,而且照射時間短暫,左手掌也不是體內重要的維生器官,只要遵循醫師醫囑之檢查頻率,基本上是安全的。
骨齡影像可提供哪些資訊?
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根據左手手掌與手腕的影像,仔細查看每一塊骨頭的大小、形狀、每一個生長板的空隙大小,判斷骨齡。專業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再根據實際生理年齡與伴隨的生長發育趨勢做整體評估,並藉此推估孩子未來的成人身高。
此外,醫師也會在骨齡的影像上特別留意是否合併其他骨骼異常的表現,如佝僂症、透納氏症、SHOX基因突變、Albright遺傳性骨發育不全症(Albright hereditary osteodystrophy)等,這些疾病也會造成兒童身材矮小與生長遲緩。
爸爸媽媽常常因為孩子骨齡大於實際年齡而焦慮緊張,擔心孩子性早熟而要求接受藥物的治療,其實多數這樣的孩子是處在正常年齡開始青春期發育,不僅沒有性早熟,也有不錯的身高潛力,所以只需要定期門診追蹤,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往往就能達到符合遺傳條件,甚至更好的成人身高。
骨骼的成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營養狀態、遺傳體質、青春期發育、甲狀腺功能、生長激素、皮質醇、藥物等。
青春期階段,由於性荷爾蒙濃度逐漸上升,並間接刺激生長激素的分泌增加,因此,大多數青春期的孩子身高明顯長得比先前快。但隨著性荷爾蒙濃度愈來愈高,同時也會加速骨骼成熟、促進生長板閉合,一旦所有生長板都閉合,也就決定了最終的成人身高。
臨床上常見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骨齡開始有明顯加速的現象,但此時也常伴隨相對應的身高生長速度,倘若身高符合骨齡該有的表現,孩子的成人身高就不會受到影響。換句話說,骨齡超前不等於性早熟。
然而,有些孩子在不該發育的年齡即出現第二性徵,如:女孩未足8歲出現乳房、陰毛發育,未足十歲來初經;男孩未足9歲出現睪丸、陰莖、陰毛發育。這樣的孩子倘若又合併長高速度明顯增加、骨齡超前於實際年齡2歲以上,就會高度懷疑是「性早熟」,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將進一步安排相關的荷爾蒙檢查來確認診斷,並在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造成骨齡超前的常見原因有:青春期發育、肥胖、遺傳、環境荷爾蒙的暴露、甲狀腺亢進等。相反的,導致骨齡落後的常見原因有:營養不良、體質性生長遲緩、甲狀腺功能低下、全身系統性慢性疾病、特殊藥物使用等。
肥胖、高熱量飲食以及快速增加體重就是常見導致兒童青少年骨齡超前併快速進展的一個重要原因。肥胖兒童由於脂肪細胞瘦體素、性荷爾蒙、生長因子以及相對胰島素阻抗等複雜因素造成骨齡容易快速進展,最終導致青春期前看起來高高胖胖。
但青春期過程中骨齡進展得更為明顯,反倒長高速度明顯趨緩,最終因為成長時間受限而無法達到理想成人身高。所以,小時候養得胖胖的,長大不但不會抽高,還會沒時間長高,
另外,也有一些影響兒童生長的問題或疾病,如:透納氏症,在進入青春期以前骨齡檢查也會符合實際生理年齡。因此,骨齡等同於生理年齡也不代表孩子一定健康沒生病,還是必須經過專業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整體評估。
專業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營養狀態、潛在疾病、青春期發育的成熟度,綜合判斷骨齡是否符合整體表現。
孩子的「生長趨勢」與「骨齡變化」都是很重要的診斷依據,大多數的孩子只要落實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行為治療),都可以順利長高。藥物治療介入與否須由專業醫師針對個別孩子的問題做綜合判斷。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有圖》孩子長高吃「轉骨方」有用嗎?中醫教你按「這3穴位」促長高
別讓孩子提早登大人!醫曝出現「這狀況」恐性早熟,3方法有效改善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骨齡是什麼?骨齡檢查安全嗎?家長必知「6件事」評估孩發育狀況
其他人也在看
石崇良:擴大抽驗雞蛋 一般籠飼生產為首要對象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7日電)避免問題畜牧場雞蛋再流出,擴大後市場稽查本週上路。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說,後市場雞蛋擴大抽驗以「風險分層」方式進行,優先抽驗對象是噴印編號C蛋品,即一般籠飼生產。
中央社 ・ 1 天前楊謹華憶及叛逆期 騙父母要去圖書館卻跑西門町玩
(中央社記者洪素津台北16日電)金鐘影后楊謹華在影集「看看你有多愛我」探討親子關係,說起戲外和父母的相處,楊謹華分享叛逆的小時候,曾在準備聯考時騙父母要去圖書館念書,其實是偷跑去西門町溜冰場玩。
中央社 ・ 1 天前
冬天手腳冷到睡不著?醫推3款家裡簡單煮藥膳,暖身養氣好過冬
隨著立冬過後、氣溫愈來愈低,11月下旬將迎來「小雪」節氣,溫度還將往下探。中部38歲的吳小姐是名上班族,外表秀氣、身材纖細,她從小就體力較差且手腳容易冷冰冰,冬...
早安健康 ・ 23 小時前
瘀青後怎麼辦?冰敷還是熱敷?這些藥物成分有助舒緩瘀青
作者 / 張中維藥師瘀青是由於皮下微血管破裂,血液滲漏至皮膚下的組織,最初會呈現紅色,接著轉為藍紫、綠色,最後轉為黃色,並在一至兩週內逐漸消退。瘀青的產生通常是外力撞擊所引起,例如跌倒、碰撞等。不過,有些人即使未受到明顯撞擊,也容易出現瘀青,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血小板功能異常或數量不足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使用抗凝血藥物(如:aspirin、warfarin、heparin)自體免疫疾病或病毒感染當瘀青反覆發作或持續不退,就有必要尋求醫師進一步檢查,排除潛在健康問題。撞到後第一時間的處理原則:前兩天冰敷,三天後再熱敷面對剛出現的瘀青,許多人直覺會熱敷舒緩,但其實這樣的做法可能讓情況更嚴重。急性期(受傷後 48 小時內):冰敷為主冰敷能夠讓血管收縮,減少皮下出血與腫脹,建議的冰敷方式如下:每 1~2 小時冰敷一次,每次約 15 分鐘使用冰袋並以毛巾隔開避免凍傷次急性期(48 小時後):溫敷助循環當皮下出血已穩定,可透過溫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血塊吸收,建議:使用熱毛巾或熱敷袋,一天數次,每次 15 分鐘搭配抬高患部,有助於靜脈回流,減輕腫脹藥物治療能夠幫助治療瘀青嗎?常見瘀青用藥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淋巴水腫竟成「大象腿」?醫揭「病程可達數10年」嚴重恐面臨截肢
90歲陳姓阿嬤,多年前曾罹患子宮頸癌進行子宮切除以及骨盆淋巴結廓清手術治療,手術雖然順利,但術後不久右下肢就開始出現日益加重的水腫狀況。醫師檢查評估後,建議可進行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患者術後復原良好,術後回診時不僅可以自己走入診間,並且原本下肢腫脹已大幅改善,生活也逐漸恢復正常。
優活健康網 ・ 21 小時前
嬰幼兒最常見疾病!孩子換尿布若出現「咔嗒」怪聲 醫示警:恐終生跛行
新手爸媽注意,幫孩子換尿布出現「咔嗒」怪聲,恐與關節有關。骨科醫師示警,如果能儘早發現及治療,就不必面臨到手術治療,甚至造成終生跛行的遺憾。(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厄瓜多公投否決美軍基地重返 諾波亞施政重挫
(中央社基多16日綜合外電報導) 厄瓜多選民今天公投,依據目前計票結果,顯示選民已明確否決讓美國軍事基地重返厄瓜多,這對親美國總統川普的厄國總統諾波亞(Daniel Noboa)而言,是項重大政治挫折。
中央社 ・ 22 小時前創新板吉祥物登場 林修銘:3箭打造獨角獸孵育基地
(中央社記者曾仁凱台北17日電)配合金管會亞洲創新籌資平台推動計畫,希望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那斯達克,台灣證券交易所力推創新板(tib),今天推出IP吉祥物,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希望透過創新宣傳與大眾參與、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產業聚焦、對國際資本的戰略信號等3箭齊發,讓台灣成為獨角獸孵育基地。
中央社 ・ 23 小時前袋鼠式護理 助早產寶寶穩定呼吸與增重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自2018年12月開院至今年10月底,已經接生8374位新生兒,其中早產兒佔713位,近日第一次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溫馨熱鬧!早產兒也可以頭好壯壯!傅小姐回想起寶貝30週就出生、出生體重只有1408公克,花了1個多月脫離呼吸器、氧氣,喝奶時卻常常掉血氧,醫療團隊從出院前幾週就陪爸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不是沒症狀就沒事!7成肝癌與B肝有關 但帶原者僅3成穩定追蹤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1986年起全台新生兒全面施打B肝疫苗,年輕世代感染率大幅降低,不過B肝風險絕非過去式!尤其「B肝疫苗斷層世代」,也就是1986年前出生、現年39歲以上的民眾,屬帶原高風險族群,恐面臨「B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威脅。11月17日為「世界肝炎篩檢週」起跑日,國健署林莉茹副署長指出,台灣每年約有1.2萬人罹患肝癌,而死亡人數約7,500人,且患者B肝帶原的比例高;終生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8月起也擴大到39歲至79歲民眾,呼籲了解「防治三要」要知道、要追蹤、要治療,目標為邁向功能性治癒、降低肝癌風險。 台灣民眾對B肝病識感低 了解何謂「B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台灣癌症基金會張文震執行長說明, B肝疫苗全面施打,讓台灣的B肝防治位居全球前列,不過該會7月針對1,076位受訪者的電訪調查卻發現,不少民眾對B肝仍缺乏了解,顯示還有進步空間。臺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楊宏志主任指出,在台灣肝癌的發生數與死亡數仍居高不下,其中70%肝癌成因與B肝相關,每年造成5,000人死亡。 楊宏志主任進一步說明,B肝病毒(HBV)長期依附在肝臟細胞,即為B肝帶原者,其中約40%
健康醫療網 ・ 18 小時前
出生僅1408公克!早產兒靠「袋鼠式護理」救命 父母懷抱勝過藥物
一名體重僅1408公克的30週早產兒,經過專業醫療團隊照護,如今已健康成長至三歲半。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親餵與「袋鼠式護理」是早產兒照護的關鍵,父母的懷抱就像神奇良方,能幫助寶寶更穩定成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關關難過關關過 人生課題善護心門
68歲的林琇甄曾是科技公司的輔導員,歷經過婚變及肝癌等考驗,所幸都是慈濟法親的陪伴下,勇敢度過低潮,雖然現今體力大不如前,不過她積極參與各項志業都參與,也固定到慈濟長照據點帶動長輩做運動,希望分...
大愛電視 ・ 1 天前

普發一萬17日開放ATM領現 超商出手助攻!憑小白單咖啡6折
普發一萬元自11月17日起正式開放ATM領現,便利商店成為許多消費者取得現金與補充生活物資的主要場域。OKmart統計,過往民生利多政策(如補助、普發、生活補貼等)均能使門市人流明顯上升,平均增幅約在一成以上;本次補助釋出後,全台門市出現相同趨勢,帶動生活補給、飲品與鮮食等品類成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國家檔案館開幕 賴清德:「大家都是同一國」在真相的基礎上團結前行
賴清德總統今(11/17)日上午出席國家檔案館開幕典禮時指出,檔案館的成立象徵國家落實開放政府與轉型正義的決心,盼全民在真相基礎上團結前行,持續守護台灣民主,他也強調大家都是同一國,面對未來威脅的時刻要團結一致,一定要深刻理解侵略者最害怕的就是團結的力量。
太報 ・ 1 天前
台南科學城推動中 社宅「沙崙安居」動土備受看好
台南高鐵特定區周邊的智慧綠能科學城全力推動中,尤其台積電的1.2奈米先進製程也可能在附近設廠,發展願景可期,政府也在當地興建社會住宅,「沙崙安居」今天熱鬧動土,被譽為「未來性最佳」,備受各界關注。緊鄰科學城的歸仁區沙崙安居社宅,將興建2棟地上14層、地下3層的大樓,規劃1~3房,共有580戶,工程經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