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童燒不停!血輪眼、手腳「腫得像麵龜」醫「1病」惹禍有猝死風險
記者陳佳鈴/台中報導
兩歲男童「和和」連續多日反覆發燒,母親發現他的手腳「腫得像麵龜」、雙眼佈滿血絲、嘴唇乾裂發紅,脾氣開始煩躁不安,診所醫師察覺狀況有異,建議盡快送急診檢查,經兒科醫師仔細觀察與詢問病史,研判是有猝死風險的急症「川崎病」惹禍,所幸及時藥物治療後狀況大幅好轉,讓媽媽放下心中大石。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心臟科主治醫師邱俊諫表示,病童到院後立刻安排抽血,結果顯示發炎指數明顯上升,白血球、肝指數偏高,且有輕度貧血症狀,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時,發現冠狀動脈有週邊白亮及末段無漸縮(lose of tapering)徵兆,確認是川崎病,於是立即給予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與阿斯匹靈治療,兩天後順利退燒,精神也漸漸恢復。
邱俊諫指出,「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是一種侵犯兒童全身性血管的血管炎,尤其特別容易傷及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1967年時由日本醫師川崎富作首次提出,在當時的川崎富作僅是一位開業醫師,他憑藉臨床觀察歸納,發現這個疾病,至今此病仍是亞洲兒童最常見的後天性心臟疾病之一,根據國內統計,每年/每十萬名兒童中約有 83人患病,其中冬季與初春為好發季節。
但邱俊諫也強調,目前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學界推測可能與免疫系統對感染性或環境因子的異常反應有關,至於診斷條件除了發燒持續 5 天以上外,須包括以下五項特徵中至少四項,例如雙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症狀(唇紅舌紅、草莓舌)、手腳末端紅腫、多形性皮疹、頸部單側淋巴結腫大(>1.5 cm)等。
然而「和和」這類「不典型川崎病」案例並不少見,雖沒有符合全部症狀,只要出現持續高燒不退、抽血顯示強烈發炎反應,或心臟超音波出現冠狀動脈變化,醫療團隊就需高度懷疑並及時治療。
邱俊諫提醒,目前標準治療是在發病 10 天內施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大幅降低冠狀動脈併發症、血管瘤風險,同時在急性期合併高劑量阿斯匹靈,即使無冠狀動脈變化,出院後患者仍要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六至八週,預防血栓。
邱俊諫呼籲,診斷是治療的第一步也是關鍵,若在發病 10 天內接受治療,冠狀動脈病變的機率可降至4%以下,萬一未能及早診斷與治療,則約有20至25% 病童會發生冠狀動脈瘤,日後恐導致血栓形成、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即使完全康復的病童因發炎過的血管內壁與正常兒童不同,出院後仍需由兒童心臟科醫師定期追蹤,持續守護孩子心臟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黑輪」高高掛、嘴開開 什麼是肥厚性鼻炎?與過敏性鼻炎怎麼區分?
豬瘟獸醫疑雲!中檢傳豬農父子等4人說明 「關鍵獸醫佐」竟神隱
霧峰31歲男狠殺好友!怕被索命「綁屍鎖魂」棄屍山上 憔悴落網全認了
台中處理廚餘畫面曝光!江和樹「視察遭阻」氣炸:垃圾政策落後
其他人也在看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2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謝侑芯猝逝、黃明志驗毒呈陽性!名醫揪「疑點」示警:複合用藥恐致猝死
台灣網紅、被封為「護理系女神」的謝侑芯,10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驚傳猝逝,享年31歲,由於謝侑芯平時身體健康,死因引發外界質疑。事發後,馬來西亞籍歌手黃明志被爆人也在現場,且對4項毒品呈陽性反應,引發關注。台灣醫師蘇一峰對此表示,「謝女這年紀沒有特殊病史,自然死亡機會很低,應檢驗她對毒品的反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3 小時前
山東10歲男童腹痛就醫 6器官無故遭切除!母崩潰:兒無法正常進食
綜合陸媒報導,2023年10月26日就讀山東菏澤一間小學五年級的10歲男童小燁,與同學玩耍時撞到腹部,放學回家後持續腹痛,他的母親岳女立刻帶他前往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初步判斷為腹部血塊,醫師建議住院觀察;沒想到進一步做CT後,發現小燁的胃與胰腺間有「佔位性病變」,必須...
CTWANT ・ 1 天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資深法官周盈文腦出血搶救中!「1常見病」釀禍:500萬人小心
65歲的資深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預估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喝咖啡別碰12種藥物!藥師示警:恐引發災難性副作用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尤其早晨一杯咖啡能夠提神醒腦,幫助開啟一天的工作。然而,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藥劑師警告,咖啡若與某些特定藥物一同服用,可能會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甚至引發「災難性副作用」,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17 小時前
麵包中恐有2A級致癌物 「這零食」含量比它多1000倍
研究指出,麵包烘烤會產生WHO列2A級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但正常攝取不會顯著提高癌症風險,需長期大量暴露才有疑慮。張適恆醫師提醒,台式麵包糖油鹽較高更需注意,建議選擇添加少的麵包、避免烤焦,並減少油炸食品攝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男星罹鼻咽癌如「數千螞蟻爬臉」!名醫籲1飲食要節制
男星陳振華回顧與鼻咽癌搏鬥1年的歷程,形容神經痛有如「數千隻螞蟻在臉部爬」,苦不堪言,還好第3次化療後面部神經痛感全消。國內頭頸癌權威醫師指出,鼻咽癌的成因研究顯示與基因遺傳、飲食習慣及1種病毒關係密
健康2.0 ・ 3 小時前
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鄭伃書身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卻在35歲正值事業高峰時,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自己罹患有「最惡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抗癌成功後,她深刻反思每天熬夜趕報告、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就是
健康2.0 ・ 1 天前
「吃到飽」飲料好髒!腸桿菌超標 漢來海港、饗麻饗辣PLUS全挨罰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多家「吃到飽」當紅品牌,衛生不合格挨罰!食藥署今(3)日公布 聯合各地方衛生局進行的「吃到飽餐廳稽查專案」結果,一口氣發現有六家業者的即食食品衛生堪慮,檢出腸桿菌科超標,包括有「漢來海港」台北天母SOGO店、「饗麻饗辣PLUS」LALAPORT南港店以及「野村燒肉」桃園店等通通榜上有名,由衛生局分別開罰。 食藥署...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周五「立冬」 冬天正式來了 馬偕醫院長張文瀚憂「這件事」引爆急診
本周五就是「立冬」,代表冬季正式來臨,醫院急診也恐慢慢會感受患者增加的壓力。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目前氣溫尚未降低,...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豬油上榜「全球第八健康食物」?真相竟是這樣!
最近有新聞引述英國權威媒體BBC的報導,直指「豬油是世界百大健康食品的第8名」,這是真的嗎? 此非最新研究與報導 營養師林世航指出,此篇報導確實源自於BBC Future,文章名稱為「The
健康2.0 ・ 3 小時前
一直做恐釀洗腎!醫列「10大傷腎行為」 喝水也得小心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腎功能會隨年齡退化,年輕時就要做好腎臟保養。喝水喝太少、高油高鹽飲食、熬夜、久坐、濫用止痛藥與保健食品等10大傷腎習慣,恐加重腎臟負擔、提前洗腎。掌握生活細節,守護腎功能、遠離腎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馬鈴薯、地瓜發芽能不能吃? 營養師:吃錯下場恐中毒
打開廚房櫃子,發現馬鈴薯冒出綠色小芽,或是地瓜長出紫色藤蔓,這些場景是否似曾相識?許多人都會猶豫,或許切掉發芽的部分還能吃嗎?而有些報導說曾發生學童因食用發芽馬鈴薯而集體中毒的事件或致死案例,但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危險,讓輔大醫院營養部王貝文營養師來釐清真相。
NOW健康 ・ 1 天前
腦子停不下來?很累卻越睡越清醒 醫師推1方法:讓睡眠回歸本能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不少人即便白天忙碌、精疲力盡,躺上床卻仍難以入睡。明明眼皮沉重,腦子卻像開會般停不下來,越想休息越清醒。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這種現象不只是偶爾的睡不好,而是一種典型的「情緒相關失眠」(Emotion‑related Insomnia),常伴隨焦慮、情緒不穩與壓力荷爾蒙過高。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59歲坣娜胰臟癌逝!常被當「腸胃病」,9成確診已晚期…誰是高危險族群?醫:罹糖尿病5年要留意
女星坣娜傳於本月16日病逝,享年59歲,據悉是不敵胰臟癌離世。胰臟癌素有「癌王」之稱,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即使出現不適,也常被誤認為腸胃病,等到明顯出現黃疸、體重驟減等警訊時,往往已是晚期、甚至喪失手術機會。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超過5年,胰臟癌風險是無糖尿病者的2倍,因此控制血糖與三高至關重要。
幸福熟齡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