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桃園醫院骨科醫師黃宗熙解釋,醫師要求病人術前停藥並非無故刁難,而是為確保手術與麻醉的安全。他表示,藥物雖能治病,但在手術與麻醉過程中可能與麻醉藥或手術操作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最常見的風險藥物包括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藥物,以及降血糖藥與胰島素兩大類。
黃宗熙說明,抗凝血劑與抗血小板藥物常見於心血管疾病或裝有心臟支架的病人,若未按醫囑停藥,血液凝固功能下降,手術中可能導致嚴重出血,甚至危及生命。而降血糖藥物與糖尿病患者有關,若術前藥量未經調整,禁食期間可能引發低血糖昏迷,或因血糖過高造成傷口癒合不良、感染風險上升。
王瓊玉護理長強調,手術被迫取消不僅打亂病人治療計畫,也造成手術室、麻醉師、護理師與器械團隊等醫療資源的浪費,更讓病人與家屬承受焦慮與等待壓力。若因此錯過黃金治療時機,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為避免類似情況發生,王瓊玉提醒民眾可從三件事做起:首先,主動告知目前使用的所有藥物,包括中藥、保健食品與維他命;其次,記下醫囑,清楚標註藥名與停藥時間,寫在筆記或手機裡方便提醒;最後,切勿自行停藥或換藥,所有藥物調整皆須經醫師評估。
「手術安全不僅仰賴醫師技術,更在於每個環節的細心配合。」王瓊玉呼籲,多一分謹慎,就多一分安心。術前確實遵守停藥指示,讓手術更順利,也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層保障。
延伸閱讀
新北三重抽水站驚見腫脹浮屍 56歲女死因待查
影/回家拿香謝祖先!高雄男差0.5公尺就變「空中人球」
愛沙尼亞設駐處卡關 外交部揭交往策略:互惠雙贏
其他人也在看

DJI Osmo Mobile 8 手機雲台補上 360° 環拍和 NFC,通用前代多功能追蹤模組
DJI 的 Osmo Mobile 手機雲台今日更新,剛剛登場的 Osmo Mobile 8 可以看作是 Osmo Mobile 7P 的小幅升級版,主要變化是補上了 360° 無限位旋轉和 NFC。
Yahoo Tech ・ 4 小時前

最新》房貸壓力像修仙 半數上班族六成薪繳房貸
你是買房族嗎,薪水有幾成拿來繳房貸呢,最新人力銀行調查,有超過半數上班族,薪水的六成都拿來繳房貸。更多資訊, #買房族#房貸#人力銀行調查
東森新聞影音 ・ 1 天前
金門斥資1.2億新建賢庵國小幼兒園 議員:少子化下盼有整體規劃
金門賢庵國小「新建幼兒園教學大樓工程」今天舉行動土典禮,工程經費約1億2276萬元,預計2027年7月完工。校方表示,新建大樓將為地方幼教注入新能量,提供更優質、安全、溫馨的幼兒學習環境,打造幸福教育新基地。縣府表示,縣府推動「賢庵新村土地重劃與學區新建計畫」,以完善的公共建設與優質的教育環境,打造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58歲婦工作久坐「嚴重靜脈曲張」…竟「心肺衰竭」暖醫出手雷射救命
新竹58歲婦人因工作需久坐導致靜脈曲張,反覆治療卻久未癒合,腿部潰瘍甚至心肺衰竭,反覆治療未癒,輾轉找上醫師翁啟峰,發現婦人右腿小隱靜脈逆流,導致血流鬱積、組織缺氧,透過雷射封閉手術合併清創與防水敷料助婦人康復。也因婦人經濟困難,翁啟峰還減免費用、邀企業伸援手,讓婦人安心接受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 天前
比水煮更健康!網友實測「微波爐煮青菜」 驚嘆:營養不流失
微波爐除了能加熱剩菜,竟然還能烹調出口感清脆、營養豐富的青菜。一名女網友在社群平台分享,她嘗試用微波爐處理青菜後發現,這種方法不僅省時便利,還能比傳統水煮方式更好地保留蔬菜的營養和脆度,引發網友熱烈討論與實測。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北市信義區招待所藏德撲賭場 女網紅涉賭被逮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女網紅涉賭遭逮!台北市警方接獲情資,信義區一處住商大樓出入複雜,員警連日蒐證後,發現是一間德州撲克賭場,並在上個月底前往埋伏搜索,當場逮到負責人、員工及賭客共10人,其中一名賭客還是在IG上擁有2.3萬粉絲的女網紅。
民視 ・ 3 小時前
輝達將成最大受害者?路透:北京私下禁止「國資」數據中心,購買使用外國AI晶片
中國與美國之間,雖然在釜山會談後暫時停止貿易敵對狀態,但其國內似乎沒有停止「晶片自給自足」的遠程目標,不斷出招將外國技術、從關鍵基礎設施中排除,根據《路透》報導,引述兩位知情人士資訊,中國政府已發布內部指南,要求所有接受國家資金支持的新數據中心項目,「只能使用」國內製造的人工智慧(AI)晶片。消息人士聲稱,最近幾星期以來,中國監管機構下令、境內完成度低於30......
風傳媒 ・ 5 小時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9 小時前
男星罹鼻咽癌如「數千螞蟻爬臉」!名醫籲1飲食要節制
男星陳振華回顧與鼻咽癌搏鬥1年的歷程,形容神經痛有如「數千隻螞蟻在臉部爬」,苦不堪言,還好第3次化療後面部神經痛感全消。國內頭頸癌權威醫師指出,鼻咽癌的成因研究顯示與基因遺傳、飲食習慣及1種病毒關係密
健康2.0 ・ 19 小時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10 小時前
民進2026選對會拍板蘇巧慧選新北 苗栗、雲林「這2人」出線機率高
2026地方大選逼近,民進內初選提名作業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民進選舉對策委員會今(5)日下午拍板,新北市由民進立委蘇巧慧參選,將提報至中執會確認後,正式完成提名程序;另外,苗栗縣、雲林縣仍在討論中,但雲林縣長部分,可能由民進立委劉建國再戰;苗栗縣部分,也傾向由無籍縣議員陳品安出戰。 民進選對會今日下午舉行會議,發言人吳崢轉述,選對會將向中執會......
風傳媒 ・ 8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只是血糖、血壓高一點,怎麼就要洗腎?66歲退休公務員不甩5警訊:才1年「腎臟喪失排毒功能」
「三高」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是造成腎損害的主要原因。根據研究,中老年高血壓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2倍。醫師呼籲,高風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延緩惡化,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幸福熟齡 ・ 16 小時前
健保明年拿480萬人開刀! 利息股利「補充保費」改年度結算搶錢200億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開源,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拋出啟動修法,預計明年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其中為了杜絕民眾藉「拆單」手法,把利息、股利、租金等每一筆收入壓低在2萬門檻以下,將祭出「年度結算」殺手鐧,預估影響480萬人,可為健保增加財務約1至200億。另外,單筆扣繳上限也將由1千萬提高到5千萬;獎金扣補充保費門檻則將調整為最低工...
匯流新聞網 ・ 13 小時前
「糖胖症」死亡風險恐翻倍!醫:減重有望擺脫糖尿病
肥胖問題越來越常見,年輕族群糖尿病盛行率也節節攀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指出,同時具有糖尿病、肥胖問題者(糖胖症),全因性死亡風險會增加超過2倍。只要建立正確的減重觀念,配合醫療團隊規劃並正確用藥,讓體重恢復到正常範圍,即可改善身體狀況,有望逆轉糖尿病。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警方認「黃明志已潛逃」!網爆「落跑來台無敵抓不了」律師揭真相
娛樂中心/巫旻璇報導31歲台灣網紅謝侑芯上月在馬來西亞身亡,隨著調查展開,創作歌手黃明志被指與案件密切相關,且在現場驗出多種毒品反應,引發外界高度關注。馬來西亞警方今(4日)證實,案情有重大進展,原先的猝死案已正式轉列「謀殺」偵辦。不過黃明志至今行蹤成謎,警方晚間宣布對其發布通緝令,並認「相信他已經潛逃」。對此,有網友就在PTT發問「黃明志最佳解是不是逃來台灣?」,引發鄉民熱議。
民視 ・ 1 天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