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THE跨領域科學排名評比 成大獲35名 全台第一
【互傳媒/記者 陳祺昌/台南市 報導】《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與國際研究獎項「施密特科學研究員」(Schmidt Science Fellows)於 2025 年 11 月 20日公布2026年跨領域科學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 評比,國立成功大學榮獲全球第 35 名、全台第一名佳績,展現成大長期推動跨院協作、整合科研量能與人才培育的深厚基礎,也反映成大跨領域研究能量獲得國際肯定。
成大研發處表示,學校近年來積極推動跨領域研究,並將跨域研究力融入課程設計,體現教研合一,讓跨域整合成為校務發展的成長核心:
1、 推動永續跨域與永續躍升計畫,培養校園跨域研究力與學習力
自 112 年起成大領先各校推動永續跨域、人社跨域及智慧健康跨域三大跨領域整合型研究,打破領域邊界,跨學科整合多元領域,提升校園跨域合作風氣,114 年成大進一步推動「永續躍升計畫(萌芽案、拔尖案)」,聚焦能源轉型、氣候韌性等重大議題,鼓勵教師團隊積極投入國家型計畫與永續發展議題,讓學術走入產業與社會,協助百工百業解決各種問題,創造價值。
教研合一是成大校務發展特色,透過培養教師跨域力,提升學生的跨域學習力,讓學生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硬實力,更有美感涵養、人文素養、同理心與團隊合作等跨域軟實力。這些創新作為支持師生整合多元知識,讓跨域量能得以在成大落地生根,培育出具備應對未來挑戰能力的全方位人才。
2、啟動 AI 攻頂計畫,鏈結國際社群,建構智慧科研基地
為提升跨域研究深度,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浪潮的趨勢下,成大積極建置以資料庫、運算力與智慧應用為核心架構。除推動 AI 相關跨域學程,更於 114 年度推動「AI 攻頂計畫」,全力支持教師與學生投入前沿研究,藉由校內舉辦的各項 AI 應用研討會與卓越學術鼓勵等多元配套措施,不僅鼓勵跨領域交流,更實質強化成大在智慧科技領域的研發能量,確保在 AI 世代中取得領先地位。
成大同時也展開全球行動,以科學研究攜手國際夥伴,推動「國際躍升計畫」,深化重點領域的國際合作,且透過「玉山(青年)學者計畫」、「NCKU100 專案」及「外籍教師職涯發展計畫」,將國際學術能量注入校園,促進成大與國際頂尖機構鏈結,提升國際能見度。
3、奠定百年基礎:從「永續跨域」到「人文實踐」的全面落實
成大持續整合跨院科研能量,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國家發展的關鍵力量,113 年推動「永續人文與科技校園場域驗證計畫」,讓校園成為技術驗證關鍵基地。此外,為強化科研與社會的連結,提升人文精神,讓研究成為濟世之學,成大亦展開「人文創新及社會落實計畫」,這些具體專案不僅提供跨領域團隊協作的實質平台,更讓成大成為國家學術引擎,建構具永續與韌性的研究生態系。
邁向九九:跨域創新帶動成大校務發展動能
跨域創新、飛躍攻頂,邁向九九,成大將持續以跨域創新為發展核心,結合三大方向的推動成果,朝向「久久願景」邁進-深化研究突破、強化人才培育、擴大國際合作,落實科學濟世的使命,穩健邁向百年大學。
關於跨領域科學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
「跨領域科學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與國際知名研究獎項「施密特科學研究員」(Schmidt Science Fellows)合作發布,目的在提升各大學的科學卓越表現與跨校合作,並協助各機構檢視與比較其在跨領域科學研究方面的表現。本次為第二屆評比公佈,共納入來自 94 個國家或地區、911 所大學參與,並以 11 項指標進行評比,從三大面向全面衡量大學表現:包括「投入(Inputs)」(如研究經費與資源配置)、「過程(Process)」(如成果衡量機制、研究設施、行政支持與升遷制度),以及「產出(Outputs)」(如學術論文表現、研究品質與學術聲望)三大面向全方位評估。
其他人也在看

2026 THE 跨領域科學排名評比 成大榮獲全台第一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與國際研究獎項「施密特科學研究員」(Schmidt Science Fellows)於日前公布 2026年跨領域科學排名(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Rankings) 評比,成功大學榮獲全球第 35名、全台第 1名佳績,展現成大長期推動跨院協作、整合科研量能與人才培育的深厚基礎,亦反映成大跨領域研究能量獲得國際肯定。
姊妹淘 ・ 1 天前神氣家族人生智慧寶庫- 成為自己人生的模範生
羅俊翔曾是個脾氣暴躁的孩子。小學打躲避球生氣砸球,國中因惡作劇而與同學翻臉。長此以往,他在友誼的路上跌跌撞撞,吃了不少虧,甚至被朋友取了個綽號「吼每」(很常使用於講話不耐煩時的語助詞)。雖然他心中一直有個當「模範生」的夢想,但因人緣實在太差,始終選不上。然而,轉機在太極門悄然發生。師兄姊們總是開懷大笑的模樣,讓羅俊翔決定開始嘗試轉念,將怒氣化為笑容。這份由內而外的改變,不僅讓他連續兩年在研究所獲得「最佳人緣獎」,更讓他明白:真正的友誼始於自己願意先改變自己。大學指考時,羅俊翔因劃錯卡而與心儀的學校擦身而過。但想到太極門師父的一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沒有因此沉溺於自怨自艾,而是將這份挫折化為動力,努力準備轉學考,最終順利考取成功大學。他說:「我學會了自己鼓勵自己, ...
台灣新生報 ・ 19 小時前

招商直接「帶看古蹟房」! 台南321巷藝術聚落大動作找租客
全台知名的文化旅遊亮點「321巷藝術聚落」—市定古蹟「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南、北館新建工程可望在今年底完工。台南市府同步啟動委外營運公開招標,12月5日將在園區舉辦招商說明會,現場直接「帶看古蹟房」,邀請民間專業團隊一起打造兼具展演、文旅與生活美學的城市文化新門戶。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成大衝上全球前35、台灣第1 跨領域實力被國際看見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與國際研究獎項「施密特科學研究員」公布2026年跨領域科學排名,國立成功大學拿下全球第35名、全台第1。對成大來說,這份成績不只是名次亮眼,也意味著近年推動跨領域研究的方向開始被國際注意到。成大近年大力強調「跨領域」這件事,不再把學科切得很細,而是希望老師與學生能把不同領
自由時報 ・ 1 天前基隆捐發票領金馬迎春月曆 11/27開始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基隆分局鼓勵民眾購物索取統一發票,舉辦捐發票兌領金馬迎春月曆,明天(27日)起上班時間民眾捐出11-12月消費金額達10元以上的雲端發票5張或紙本發票10張,就可兌換月曆1本。基隆分局表示,民眾可選擇較近的分局、稽徵所及服務處兌換租稅宣導月曆,基隆地區兌換處有基隆分局及信義稽徵所,活
自由時報 ・ 1 天前新北新莊、中和、鶯歌、汐止增設智慧停車場 12/1啟用
新北市都會區停車位一位難求,交通局停車管理科長吳清哲指出,市府在新莊、中和、鶯歌、汐止區各設一處全智慧平面停車場,將於12月1日啟用,總計提供156格小型車格、502格機車格,並導入智慧化停車管理設備,採用車牌辨識系統與悠遊卡感應進出,歡迎有停車需求的民眾多加利用。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全聯9-10月開出1張千萬發票 中獎門市曝光
財政部25日開出9、10月統一發票中獎號碼,全聯福利中心出現一名千萬大獎幸運兒,開出的門市是台北中正南昌門市,中獎者只消費85元購買鮮乳,即獲得特別獎一千萬元!全聯提醒,全聯、大全聯9、10月份共開出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颱風「天琴」生成! 氣象署曝最新路徑
中央氣象署今(25)日晚間發布消息,原位於菲律賓西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於20時發展為輕度颱風,編號第27號國際命名「天琴(KOTO)」,預測未來朝西北西方向移動,對台灣無直接影響。氣象署說明,颱風天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雙主燈、三棵聖誕樹打造南臺灣最美聖誕村 2025屏東聖誕節11月28日閃耀登場
【記者 王靚慧/屏東 報導】2025年屏東聖誕節將於11月28日正式點燈,至2026年1月4日,今年以「聖誕村
台灣好報 ・ 1 天前東吳通識中心偕故宮開課 沉浸館內文物深化美學涵養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6日電)東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故宮第二專長課程「博物館公關與媒體」,首度前進故宮上課,除有導覽老師解說文物歷史,故宮書畫文獻處科長邱士華也向學生介紹北宋西園雅集傳奇特展。
中央社 ・ 1 天前
腦傷復原學生跑完接力賽 全校加油聲中展現生命韌性
臺北市長春國小舉辦66週年校慶暨體育表演會,除了有師生精彩的體育展演外,今年更有令人感動的時刻。在田徑接力賽上,因腦傷而正在復健中的鄭同學賣力向前跑,在全校師生的加油和掌聲下,跑完全程。校方表示,他的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彰化竹塘國中曉陽館重建工程動土 打造多功能活動據點
【記者林玉芬/彰化報導】彰化竹塘國中25日舉行「曉陽館拆除重建工程」動土典禮,縣府投入總經費逾1億元,預計116年底完工。 縣長王惠美表示,竹塘國中曉陽館已有50年歷史,由旅日華僑詹知能捐資...
自立晚報 ・ 1 天前
早安慈濟情│京都慈濟情 一人一字心經虔誠意
今天的早安慈濟情,要帶大家認識兩位長輩,一位近百歲,99歲,一位80多歲,兩人結緣在30多年前,日本京都的知恩院,當時舉辦一場名為「一人一字心經書法展」,邀請慈濟出席開幕式;台灣慈濟志工代表 上人...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印尼慈院醫療志工 不同國籍愛無差異
來自土耳其的翁德爾,定居印尼八年,三年來每周二在慈濟醫院擔任志工。他不求回報,只為幫助他人,並將這分大愛精神傳承給年幼的兒子。受到上人無宗教分別的慈悲理念感動,他相信,行善不僅能帶來快樂,更能豐富...
大愛電視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