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婦心跳「1分鐘僅40下」 台大首引進「雙腔無線心律調節器」救命
台灣每年約有7500名患者需裝置心律調節器維持生命,但過去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單腔起搏(心室型),無法連動心房起搏,導致無法同步。台大醫院今(25)日宣布,成功完成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臨床植入,透過體內無線通訊系統,實現心房與心室同步起搏(Dual-Chamber Pacing),同步率高達95%。
台大醫院今上午在院內召開記者會,宣布心臟內科心律不整團隊再創國內醫療里程碑,自2023年起受邀參與全球指標性臨床試驗,引進「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成為台灣唯一合作醫療中心。
79歲鄭小姐在接受化療與標靶治療期間誘發嚴重心律不整,心跳一度降至每分鐘40下,影響日常生活與健康。由於她感染風險高,不適合傳統有導線節律器,經醫療團隊評估後,採用雙腔無導線節律器治療,術後心律恢復正常,她開心表示:「終於找回生活的節奏。」
台大心血管中心醫師劉言彬指出,台大自2023年起受邀參與全球指標性臨床試驗,「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成為全台唯一合作醫療中心,並完成首批臨床植入,突破多年來無導線節律器僅能單腔起搏的限制。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共完成5例植入,追蹤近3年,結果顯示裝置穩定可靠,患者心臟功能、運動耐受度與生活品質均有顯著改善。該系統已於今年9月獲食藥署(TFDA)核准上市,預計11月底至12月初正式納入臨床照護,台大醫院12月也將再為3位適合病患安排治療,並同步申請健保給付。
劉言彬說明,傳統有導線心臟節律器,肉眼可見胸部疤痕、節律器突起,並有手臂與肩部活動限制,更大的問題是易發生血液或皮膚感染,必須移除導線,但移除導線風險大,若發生靜脈撕裂,甚至可能死亡。
相較之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完全植入於心臟內,無明顯疤痕、無導線、活動不受限,同時降低感染及併發症風險,尤其適合血管受損或阻塞、高感染風險、胸前組織病變、多次導線置換者。
由於心房肌層較薄,如何將僅重2.1公克的起搏器穩定固定於心房壁上是一大挑戰。過去無導線裝置只能刺激心室,雙腔同步率僅約7成。如今,新系統則可直接在心房起搏,並透過體內無線通訊與心室協同運作,同步率達95%,模擬正常心臟電生理節奏,顯著改善臨床預後,新一代裝置電池壽命可達8至12年,大幅減少重複手術次數。
更多太報報導
緩解急診壅塞!台大醫院OPAT中心啟用 每月可降17%占床率
「法醫學重要開創、奠基者」陳耀昌辭世 台灣法醫學會痛悼:重大損失
醫界痛失巨星!陳耀昌76歲病逝 石崇良哽咽憶恩師:無法再諮詢他
其他人也在看

台大發表國內首批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圖)
心跳太慢可能昏厥或猝死,台灣年逾7500人裝心律調節器治療保命,但已上市機型有易感染、對象受限等問題,台大醫院25日發表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成果,降傳統風險,且心房心室同步,心跳更規則。
中央社 ・ 7 小時前
她心臟「1分鐘僅40下」蝸牛跳 首例!台大醫院創新心律調節器救回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年約有7500名病人需要裝置心律調節器治療保命,關鍵是,過去已上市的無導線節律器均為單腔(心室型),無法進行心房起搏,適用族群受限,而有導線者容易造成血液跟皮膚感染等副作用,台大醫院今(25)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成功完成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臨床植入,跟傳統心臟節律器不同,無導線節律器完全植入於...
匯流新聞網 ・ 9 小時前

超巨大罕見畸胎瘤!女嬰出生臀部長「16CM大肉球」 10週長大4倍
台中一名孕婦產檢時,照超音波時發現胎兒近肛門的臀部,有一顆約4到5公分的腫瘤,懷孕過程密切監視腫瘤的變化,等到33週女嬰出生後,腫瘤竟然在10週的時間長大到四倍、形成16公分大小的肉球,醫生診斷女嬰臀部是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隨著胎兒成長過程也急速成長,透過手術切除,目前女嬰已恢復健康,順利成長,讓爸媽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超加工食品影響攝食行為 促使年輕人過度進食
美國1項研究發現,18至21歲的年輕人的飲食中若包含超加工食品,很容易在感到飽的情況下繼續攝食,導致過度進食。該研究發表在肥胖症期刊上。根據《SciTechDaily》報導,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招募了27名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他們的體重至少在過去6個月中保持穩定。在為期2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
摩斯貴又慢 卻34年屹立不搖 內行曝3優勢:難以取代
日本摩斯漢堡1991年進軍台灣,至今已34年,目前全台共有近300間門市,一名網友好奇,摩斯價位高、出餐慢,為何仍屹立不搖?話題引發熱議,曾在摩斯打工的網友表示,摩斯用料實在、衛生嚴謹,且雇用不少二度就業的員工,3大優勢難以被取代。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
曼德勒寺院學校發放 心靈資糧伴重建
緬甸三月底受強震重創,許多寺院與家庭受到影響,還在重建生活中。慈濟志工送物資到曼德勒的白雅布寺院學校,讓教育與希望不中斷。在白雅布寺院學校,孩子們整齊排排坐,一張張小臉帶著期待,等待慈濟志工發送物...
大愛電視 ・ 13 小時前
東風經國盃籃球賽逾200小將激戰!文昌國中封王
由桃園市經國國中主辦的「2025年東風經國盃籃球邀請賽」,從九月底教師節連假開打,接續十月光復節連假一路戰到上個週末,今(23)日正式畫下句點。冠軍戰由文昌國中對上龍岡國中,雙方一路拉鋸到最後一刻才分出勝負,場邊加油聲與歡呼聲不絕於耳,為期2個月的賽事在熱烈氣氛中劃下完美句點。 本屆東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
SMA明年下半年納入新生兒篩檢 國健署估逾12萬新生兒受惠
對於新生兒爸媽來說,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罹患罕病,卻錯過治療黃金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長沈靜芬說,國健署預估明年下半年起可將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納入新生兒代謝異常篩檢,每年預計有12至13萬新生兒受惠,目前也持續討論是否納入其他罕病類別,且預計優先評估龐貝氏症。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心跳慢治療福音 台大醫發表新型心律調節器成果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5日電)台灣年逾7500人裝心律調節器治療保命,但已上市機型有易感染、對象受限等問題,台大醫院今天發表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成果,降傳統風險,且心房心室同步,心跳更規則。
中央社 ・ 7 小時前饒舌歌手身兼國會助理!楊舒雅「小六就參加學運」自嘲怪學生
小公視讀書節目《反正你也不睡覺》這週請到身兼饒舌創作者與國會助理的楊舒雅,她笑說自己的政治啟蒙「從胎教就開始」,家裡對於各項議題很開放式的討論,從小還一路「帶著走」進學運現場。楊舒雅說自己真正走進社會運動現場,是小學六年級時被家人一起帶去野草莓學運,「雖然那時候根本看不懂議題,但炎熱、標語、坐在地上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
法國進口36公斤乾酪檢出大腸桿菌超標10倍 近半年已5批不合格
食藥署每周例行公布邊境食品檢驗不合格資訊,本周共有9項,包括泰國蘆筍、大陸八角茴香、印尼高麗菜、大陸草莓粒、大陸紅辣椒乾農藥殘留不合格,印尼木薯餅甜味劑不合格,越南冷凍海鰻魚片重金屬含量不合格,以及2批法國乾酪大腸桿菌不合格。2批法國乾酪是由「東遠國際有限公...
CTWANT ・ 7 小時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 天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4 天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曬衣突中風倒地!醫:救命4口訣「FAST」一定要牢記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一名40歲男子日前在家曬衣服時,突然感覺右手沒力、步伐不穩、話也說不清楚,隨即倒地不起。家人發現異狀,立刻送醫急診。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林瑛哲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為缺血性腦中風,立即施打血栓溶解劑後,成功打通阻塞血管,男子意識才恢復清楚,現已能自行行走,僅留輕微手部無力。 啟動「中風黃金搶救流程」到院一小時內血栓溶解治療 林瑛哲醫師回憶,患者到院時,一側肢體完全癱軟、語言不清,判斷為典型的急性中風表現。經緊急影像檢查確認為缺血性中風後,團隊立即啟動「中風黃金搶救流程」,於到院一小時內完成評估並給予血栓溶解治療,血流恢復後,患者肢體活動力迅速改善。進一步檢查後也發現,該名男子有「心房顫動」病史,卻因工作忙碌未規律服藥,導致血液凝結形成血栓,隨血流跑進腦部,引發中風。 隱性殺手「心房顫動」無明顯症狀 風險比一般人高5倍 林瑛哲醫師指出,這名患者年紀不到50歲,其實屬於年輕型中風,臨床上常見因「心律不整」或「甲狀腺亢進」造成血流不穩,導致腦部血管栓塞。 他提醒,心房顫動是一種隱性殺手,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卻比一般人高出5倍以上中風風險;若有心悸、胸悶或脈搏忽快忽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