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品全球銷售第一 卻面臨經濟蕭條、愛國主義失靈困境
據中國《工人日報》統計,約2億中國人依靠打零工的不穩定工作,勉強糊口。(圖片來源/pixabay)
中國的聯想電腦世界銷售量第一,中國的四大手機品牌全球銷售合計市占率超過45%,中國的電動汽車擊敗許多歐洲車,中國人民更有錢了?並沒有。《紐約時報》最近刊登駐北京自由撰稿人高雨莘(Helen Gao)的一篇評論文章暗喻中國倡導的愛國主義不管用了,對外的強硬外表被戳破了,經濟和個人前景黯淡的絕望情緒瀰漫全中國。
文章開頭寫道,每個星期一的早晨,振奮人心的國歌都會從街對面的小學飄進她住北京的公寓,這種呼籲似乎有些多餘,以前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他們自然為自己的國家感到驕傲。
對經濟感到絕望的氣氛正在蔓延
如今,他們難以喚起這種自豪感。在日常生活的井然有序背後,一種隱隱的絕望氣氛正在蔓延。在社群媒體和私下談話中,人們常常談論同一類話題:失業、減薪和難以維持生計。
現在中國人生活在一個奇特的矛盾之中。
在國際上,中國看起來強大。中國是美國在塑造世界版圖上唯一的對手。近期,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雙方宣布貿易休戰,進一步強化這種敘事,北京也樂於宣傳這種敘事:即一個團結一致、堅韌不拔的中國,能夠應對外部挑戰。
然而,在中國,這種強硬的外表被戳破了,經濟和中國人前景黯淡的絕望情緒瀰漫全國。這種自信滿滿的政府與疲憊不堪的民眾之間形成巨大反差,中國人用一句話概括自己的國家:「外強中乾」。
許多人現在深刻體會,正是那些讓中國在海外顯得強大的國家政策,正在損害中國人的利益。他們看到,北京政府更關心的是擴大全球影響力、主導出口市場,而不是解決他們家庭遭遇的經濟挑戰。
《人民日報》的社論被網民文章打臉
幾年前,北京政府對民企發起,打壓行動,被廣泛認為損害中產階級的生計。同時,政府卻將大量財政資源投入官方認為更具戰略意義的產業,例如電動汽車、太陽能和造船業。此外,中國加強對稀土金屬供應和加工的全球壟斷,也造成中國國內的空氣和土壤污染。
如今,民眾普遍感到憤慨,覺得自己成為政府沉迷世界霸權和超越美國的無聲受害者,這種情緒很可能會更深化。上個月北京發布的最新5年規劃(政府的經濟優先發展藍圖)明確表明,政府計劃加倍重視國家實力,而非公眾利益。
今年4月,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稱,北京能夠抵禦美國的欺凌,是因為中國擁有系統優勢,例如能夠集中資源,投入到實現國家目標。
這番評論迅速在中國網路引發強烈反彈。一篇在社群媒體瘋傳的文章指出,儘管政府大肆宣揚愛國主義,但諸如找工作、吃飯、子女教育等日常困境卻「充滿艱辛」。作者寫道,贏得與美國的貿易戰,意味著「準備犧牲一部分人民的利益」,官方審查人員很快就封鎖這篇貼文以及其他類似貼文。
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
幾年前,中國人或許會出於政府數十年洗腦的根深蒂固愛國主義情緒,對《人民日報》這樣的社論表示[因賞,可如今,這種愛國主義幾乎被抱怨自身困境的聲浪所淹沒。
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導致去年政府被迫修改計算方法,以降低失業率。即便如此,新的失業率數據仍然高得驚人。據估計,約有2億人依靠打零工的不穩定工作勉強糊口。
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崩盤,許多人的財產大縮水,消費者紛紛削減開支,使經濟陷入通貨緊縮的惡性循環。
經濟與就業的不安全感導致年輕人放棄結婚生子,加劇人口下降的趨勢。民眾的沮喪情緒也加大貧富差距,民眾對那些被認為利用經濟或政治關係謀取私利的不滿,而大多數人卻面臨著前途黯淡的困境。於是,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無差別持刀傷人事件和其他暴力攻擊事件也表明,一般民眾的心理健康問題正在惡化。
更多信傳媒報導
聲援高市早苗 賴清德批中國「麻煩製造者」 卓榮泰喊出「台日結合成安全屏障」
中國駐日大使發言風波》美大使諷薛劍是未經訓練的狗 退役日將則回「日本國內中國人過多」
思想坦克》台積電揭示AI新紀元:以紀律擴張鞏固全球領導地位
其他人也在看
中日對立突破口在哪? 日媒:高市難撤回發言、北京有內部壓力
日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國會答辯引起中日關係緊張,日本經濟新聞分析,雙方仍未找到化解對立的出口,如果高市撤回對集體自衛...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藍白又惡修財劃法!吳思瑤曝違反法定舉債上限:逼行政院變「違法院」
立法院在藍白聯手下,14日再度修正財劃法,要求中央對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不得低於前年、計畫型補助款要求「不能低於同級政府十年平均值」。民進政策會執行長、立委吳思瑤今(17)日痛斥,藍白覺得修法是改改文字與數字而已,但此次修法將中央三大財政調控工具鎖死,更違反公債法15%的舉債上限,「藍白要逼迫行政院一樣成為『違法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經濟低迷 紐時:絕望情緒洶湧 愛國主義教育已無號召力
初次上稿11-16 23:59 更新時間11-17 06:52紐約時報指出,中國經濟低迷,社會的絕望情緒暗潮洶湧,人們在社群媒體和私下交談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之一,是對失業、降薪和生計艱難的擔憂,一貫鼓吹的愛國主義教育如今已經無法引起共鳴,習近平高喊的「中國夢」已經褪色。
自由時報 ・ 1 天前
習近平在「四中全會」面臨兩難——選擇短期刺激經濟,還是堅持長期經濟規劃?
房地產不景氣長期化,中國經濟減速的疑慮升高。在第15個5年規劃中,政府將「經濟復甦與結構轉型」列為核心目標。筆者指出,中國政府部門持續介入企業經濟活動並推行經濟管制的情況「本身就
nippon.com ・ 1 天前
調查:南韓十大出口主力產業 預計5年內「全部被中國超越」
據南韓媒體今天(11/17)報導,最新調查指出,目前南韓十大出口主力產業當中,已有5個類別的競爭力,被中國企業超越,預計到2030年,所有類別均落後於中國,主因包括:國內產品競爭力弱化、對外風險增加,以及人口減少等。
太報 ・ 1 天前
2025「全球最富城市」不是紐約!台北勇奪「這名次」
生活中心/于士宸報導國際商業雜誌《CEOWORLD》近期公布2025年全球最富裕城市最新排名,日本東京以2.55兆美元GDP蟬聯冠軍,力壓紐約與洛杉磯,再度展現其全球經濟中心的堅強實力。報告指出,全球前十大城市的經濟總量合計占全球GDP近三分之一,象徵世界經濟力量持續向都市集聚,尤其亞洲城市崛起格外亮眼。榜單中,台灣以首都台北進入前百大,以8.67億美元GDP、全球第25名成為台灣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
民視 ・ 1 天前
中國軍方腥風血雨!習近平多次清洗高層 外媒:與2027攻台計畫有關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中國近日多次對軍方高層「大清洗」,可謂一片腥風血雨;不久前又驚傳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軍委政治工作部前主任苗華等9人,因「涉嫌嚴重職務犯罪」,慘遭開除籍。另,自2022年20屆中央委員會誕生後,205名中央委員當中的44人軍方委員,也已有10人中箭落馬,佔比近4分之1。對此,外媒《紐約時報》特別刊文分析,國家主席習近平戮力清洗軍隊的因素,並稱此舉凸顯了「不安與擔憂」。
民視 ・ 1 天前
預言「他」選北市!媒體人:請雞排跪著直播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2026地方選舉佈局持續升溫,台北市長選戰更成焦點,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已正式表態爭取提名,近日更有內選戰幕僚透露,綠營在北市「最夢幻人選」其實是前副總統陳建仁;...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進口非洲動物被控詐欺 前主播李天怡3人再獲不起訴
三立前主播李天怡,之前因為協助「頑皮世界」進口非洲動物,被控浮報進口價格,涉犯刑法背信罪,法院最後判決無罪確定,頑皮世界又加告李天怡等3人涉及《刑法》詐欺罪,台北地檢署在今年5月處分不起訴後,台高檢署認為同一案件經起訴並無罪確定後,又做出不起訴處分認為有違誤,因此發回北檢續行偵查,檢察官調查後為頑皮世界提告的部分,為判決效力所及,再次做出處分不起訴。
太報 ・ 1 天前
直追台積!三星傳奪中國挖礦企業2奈米訂單
[NOWnews今日新聞]三星在半導體激烈競爭中不斷急起直追,已大幅縮小與台積電的差距。外媒指出,三星已拿下兩家中國加密貨幣挖礦企業的2奈米晶片代工訂單。繼三星獲得三星自家設計的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中日新爭端恐加速日資撤出中國債市,人民幣國際化面臨長期風險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新爭端可能會加速日本投資者賣出中國債券,也凸顯出一個長期風險,也就是由此帶來的外交波瀾可能影響人民幣國際化。2025年以來,日本投資者按年化計算已賣出約7,840億日圓的中國債券,勢將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大減持幅度。這與2024年9,420億日圓的淨買入規模形成巨大反差,可能不僅反映了這兩個亞洲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反映了更廣泛美中貿易摩擦令市場人氣承壓。日本的數據與中國國際收支數據所顯示的中國債券市場外資流入整體放緩情況一致。在中國龐大的在岸債券市場中,包括日本基金在內的外國投資者所占比率仍然很小。由於充裕的本地流動性支撐了需求,外資參與減弱不太可能引發殖利率顯著上升。不過,債券仍然是尋求穩定的全球投資者的重要投資工具。從這個角度來看,外資興趣減弱與北京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廣泛努力相悖。外交摩擦可能會使這項任務更具挑戰性。
財訊快報 ・ 1 天前
明年度總預算已延宕48天 王興煥痛批:藍白用財劃法勒索政府
[Newtalk新聞] 立法院進入預算會期,然而明年度(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自9月30日排入「報告事項」至今已近48天仍未提交委員會審查,創下立委席次減半後「最嚴重」延宕紀錄。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日(17)聯同時代力量、台灣基進、台灣綠、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及社會民主舉行記者會,呼籲儘速召集團協商,並提出預算審查五大要求。 台灣基進主席王興煥指出,藍白兩要求以上週修惡的「財劃法」重新編列總預算案,將迫使政府違法舉債。他強調,此次修惡的財劃法嚴重破壞行政與立法、與憲政平衡,明確違憲,政府不應依據此法編列總預算案,而藍白兩亦不得因此操作擱置總預算案。 他進一步指出,本土在野政與多個公民團體早於兩個月前即呼籲儘速提出明年度總預算案,然而藍白刻意拖延48天,其真正目的即是先强行通過不合理、明顯違憲的財劃法,然後以此威脅政府「先修法、再議預算」。 王興煥警告,修惡財劃法將造成前所未見的財政風險。根據新法,中央政府明年對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不得少於今年」,但去年藍白已大幅修改財劃法,將中央國稅收入中包括「全部營業稅、11% 的所得稅、10% 的貨物稅」直接分配給地方。 他接著
新頭殼 ・ 1 天前
高市早苗講完「台灣有事」論後民調血崩 郭正亮:她會撐不住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在國會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暗示自衛隊可介入台海,引發軒然大波。大陸13日召見日本駐陸大使強烈抗議後,高市早苗民調急速下滑。前立委郭正亮16日表示,日本是不禁打,高市早苗講了這些話後,大陸做了一些動作,民調馬上重挫,他認為高市早苗會撐不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傳林佳龍將轉戰桃園市長? 71歲張善政引「雷根名言」回應
[Newtalk新聞] 距離明年地方選舉仍有一年時間,不過各都正磨刀霍霍為、備戰明年選舉。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7)日被市議員林政賢問到市長是否「只做一任」,他強調,自己從來沒說過只會做一任,更表示只要市民支持,「當然會爭取連任」。至於外傳外交部長林佳龍可能空降桃園參戰一事,張善政引用前美國總統雷根的話,展現「71歲理工男」的自信。 國民桃園市議員林政賢質詢時表示,民進立委莊瑞雄曾說,面對 2026,台北和桃園可說是重中之重,民進不可能派「小咖」參戰,不然無法帶動選情。然而,他認為,目前外界傳言的總統府副秘書長何志偉、不分區立委王義川「兩人都太小咖」了。除此之外,還傳出民進「正國會」掌門人林佳龍要來桃園參選,他比較張善政與林佳龍在學經歷上打成平手或小勝,唯有年紀,張善政 71 歲、林佳龍 61 歲,他也問張善政「若是林佳龍代表民進,市長怎麼看」? 對此,張善政沒有正面回應林佳龍參選問題,但是對於被認為年紀較大的說法,他引用美國前總統雷根競選連任時的話「不會因我的對手年紀輕、沒有經驗而來攻擊他」,自認在年紀上應該算是勝出。至於有沒有信心連任成功,張善政強調「有信心」。查看原文更
新頭殼 ・ 1 天前
「會想辦法讓高市早苗下台!」明居正曝一舉動惹怒中方:美日大機率達共識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表示,若中國對台動用武力攻擊,日本政府將可能認定為「存立危機事態」,授權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此舉引發國際熱議。對此,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在風傳媒節目《下班瀚你聊》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和高市早苗很大機率談過台灣問題,並達成共識。此事件毫無疑問會對中日關係留下陰影,且一定會想辦法從日本內部的政局拉高市下台。 明居正指出,當時高市早苗......
風傳媒 ・ 1 天前
高市早苗稱「台灣有事」拒撤回 民調不降反升 黃暐瀚分析:薛劍嗆斬首反讓日本人更挺首相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存亡危機事態」遭中國薛劍嗆斬首後,仍然拒撤回言論,日本共同社最新民調顯示支持度反飆69.9%創新高。黃暐瀚分析48.8%日本人挺台灣有事發言,薛劍言論反成助攻,美駐日大使連發兩文力挺。黃暐瀚籲:越激情越要冷靜,力量來自內斂,台日友好但不要過激。
風向台灣 ・ 1 天前
許願沈伯洋出戰台北市長 謝寒冰:發雞排、宣布當天下跪直播
2026地方大選腳步逼近,各地縣長候選人也備受關注,其中民進要派誰挑戰首都市長蔣萬安也充滿話題。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建議總統兼民進主席賴清德,徵召民進立委沈伯洋參選台北市長。對此,資深媒體人謝寒冰狠酸,「完全支持曹興誠建議」,並表示如果沈伯洋選台北市長,他發100份雞排,甚至在宣布提名當天,他會跪著開直播。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台海議題惹火北京 日相高市早苗陷外交風暴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因為「台灣有事,日本出兵」言論引發中國政府強烈不滿,聯合官媒全面開火;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甚至翻牆發文,企圖透過國際社會施壓。日本則表示首相言論並無違反國際法,不會撤回發言;北京當局因此祭出「赴日警告」反制,呼籲中國公民暫停前往日本旅遊、求學。而日本週一(11/17)派出外務省官員出訪北京,以對話緩和兩國緊張氣氛。
TVBS新聞網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