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退化性關節炎難行走 針灸獲改善
〔記者洪美秀/新竹報導〕新竹市1名48歲男性左側膝蓋腫脹無法順利行走,被診斷是膝部退化性關節炎,平時只能靠止痛藥物止痛,後經中醫師蔡宗璟運用針灸並搭配內服中藥,結果2週治療後患者已可順利行走,工作時也能恢復久站。蔡宗璟表示,該患者初次看診時左膝部關節因發炎而腫脹疼痛,導致行走不平穩,工作時亦無法久站,且容易口渴,飲水也不解渴,小便黃量少,舌色暗紅苔白膩,脈滑數,診斷屬濕熱下注型痺證,後透過針灸與中藥調理才獲改善。
蔡宗璟表示,在臨床上他選擇膝三針(鶴頂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為主穴來治療,再搭配膝陽關穴、血海穴以及足三里穴以達到利濕、消腫、化瘀。由於患者腫痛相當嚴重,左膝關節腫到右膝的1.5倍大,他也開立中醫處方合併治療此關節炎,處方中運用厚朴及陳皮化濕理氣、三稜及莪朮消瘀定痛、威靈仙祛風勝濕、澤瀉去濕消腫,結合針灸與中藥來快速改善病症。
蔡宗璟表示,患者在隔日回診即表示站立及走動時疼痛已有明顯減輕,後續再以針灸及服用藥物治療後連左膝關節的腫脹也獲改善,原先使用的西藥止痛藥物便不需再服用,病情也獲改善,工作站立及平時走動逐漸恢復正常。具中醫與西醫雙執照的蔡宗璟說,退化性關節炎主因是軟骨細胞因退化、磨損或外傷而失去修復功能,軟骨細胞釋放發炎物質導致關節滑膜發炎而造成腫脹疼痛。而中醫治療的原理在消除滑膜的發炎,讓腫脹消退,亦能改善關節的血液循環,讓發炎後的代謝物迅速排除,改善關節的發炎。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康網》長期吃5種藥 愈吃愈無力 醫:對「藥」下「營養素」很重要
獨家》台積電擬加碼投資3座2奈米廠 地點傳將落這邊
黃志明驚傳泰國嚴重車禍身亡 家屬悲慟證實
肚子越大腦袋越老? 研究揭「內臟脂肪」加速大腦老化
其他人也在看

流感疫苗打氣旺 疾管署再增購15萬劑疫苗
疾病管制署今天(25日)召開例行記者會,說明上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較前一週下降10.1%,另外,近7日新增25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12例死亡,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的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黑蒜抗氧化力高10倍!抗發炎護心還能保養攝護腺
黑蒜被譽為「大蒜界的熟成黑武士」,具有比生大蒜高5至10倍的抗氧化能力,且完全沒有辛辣口感及蒜味口氣,不僅能調節血脂血壓、提升免疫力,還具有抗發炎特性,對攝護腺保養有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在宅急症照護從醫院到住家 雲林服務量增5倍
衛福部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減少急診壅塞及降低病患家屬奔波照顧負擔,雲林好所宅社區健康照護團隊發現,急診患者返家的照顧需求高,且等照顧服務員介入通常要等約7天,中間空窗期易造成患者反覆往返急診,為此團隊推出急症照顧補充計畫,補強急性醫療與生活照顧之間的斷層,讓患者在宅急症照護更落實。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曾打瘦瘦針「懷孕過重風險增3成」 早產、糖尿病機率皆提高
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最新發表的大型研究顯示,曾使用瘦瘦針後停藥懷孕的女性,孕期體重過度增加的風險比未使用者高出32%,且早產、妊娠糖尿病及高血壓等併發症風險也明顯提高。專家指出,這可能與停藥後復胖及原本較高的代謝風險有關,提醒曾使用瘦瘦針的女性在備孕或懷孕時應主動告知醫師。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婦人心臟1分鐘僅跳40下 台大醫院創新心律調節器救回命
台灣每年約有7500名患者需要裝置心律調節器,但過去的無導線節律器均為單腔(心室型),無法用於心房;而有導 線者容易造成血液及皮膚感染,台大醫院今(25)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成功完成國內首批「雙腔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跟傳統心臟筆器不同,無導線雙腔節律器完全植入心臟內,心房心室同步,讓心臟跳動更加規則。台大醫院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心臟內科心律不整團隊再創國內......
風傳媒 ・ 1 天前
測速照相密度高惹民怨 郭國文廖先翔問限速合理性、蔡易餘爆精準度有問題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藝人陳為民23日發文,痛批台灣測速照相機密度高,形容是「國恥」,引發輿論討論。對此,立委廖先翔今(25)日於院會總質詢時指出,各地廣設科技執法及測速照相機,因缺乏統一設置原則,導致民眾申訴案件暴增,顯示系統欠缺人性化考量,且常被質疑是「無差別開單」的陷阱。立委郭國文則直言,比起測速照相的密度,他更關心限速的合理性。 ...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北市文化局發布新書《家是臺北的名字》 書寫城市與家族的百年共生記憶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有理文化共同出版的新書《家是臺北的名字:從我到我們的城之記憶》,於臺北市定古蹟百年茶行「新芳春茶行」舉辦新書發表會。文化局專門委員邱稚亘指出,過去大眾認識文化資產多聚焦於建築風格、材料等「硬體面」。但本次出版的核心,正是要從文化資產背後的「軟體面」切入,試著以人物、故事與生活情境,重新理解臺北文化資產的文化脈絡。城市的靈魂往往藏在日常空間裡,這些故居與家屋,不只是歷史遺跡,更是承載臺北人集體記憶的所在。本書建築顧問暨作者王惠君教授強調,《家是臺北的名字》並非單純的建築導覽書,而是一場從「人」出發的城市書寫,透過居所、聚落與生活痕跡,串起不同世代、族群與產業的脈動。新芳春茶行第四代導覽,作家、學者深度對談「家的故事」新書發表會現場氛圍溫馨,彷彿一場活的「家族相簿」:家族故事分享: 本書受訪者之一、新芳春茶行第四代王瑤玟女士親自分享茶行的家族故事,並為現場觀眾導覽,身歷其境書中提到的家屋回憶角落。深度對談: 現場特別邀請作家張惠菁與學者李律鋒對談,以「記憶中,那個在臺北的家」為題,從個人經驗談起,討論當建築被時間與記憶包裹,我們該如何重新閱讀屬於臺北的「家的故事」。整場活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嘉義市「320+1願景展」登場 揭示東西雙引擎推動永續宜居城市藍圖
嘉義市政府舉辦「320+1嘉義願景展」活動,展現市府推動「十大旗艦計畫藍圖-東區大進步、西區大發展」雙引擎成果。以「涼適、活力、新木都」的永續城市理念,將風廊、遮蔭與新式木造建築等都市設計手法納入都市計畫管控,也同步發表全市最新3D Mesh建築模型與UAV 720度環景圖台等成果,為全國第一個完成全市3D Mesh的縣市。
品觀點 ・ 1 天前
重建十字韌帶植入物怎麼選?醫師剖析來源與差異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年來運動風氣的興盛,十字韌帶損傷的狀況也日益常見,尤其籃球、排球與滑雪等運動的愛好者更是十字韌帶損傷的高風險族群。目前十字韌帶重建的手術已經十分成熟,然而應該如何選擇十字韌帶重建的植入物是許多患者在手術前都會碰到的難題。高雄榮總骨科部主治醫師黃胤銘分享常見重建方式的優缺點。 十字韌帶重建有三種 自體移植排異反應低但恢復期長 黃胤銘醫師說明,一般而言,十字韌帶重建主要有自體移植(Autograft)、異體移植(Allograft)和人工韌帶(Synthetic graft)三種植入物來源可供選擇。自體移植是採用取自病患自身的組織,常見選項包含腿後肌腱、髕骨肌腱、股四頭肌腱、腓骨長肌腱等等。優點為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組織,身體接受度較高,自體組織的排異反應和感染機率較低,長期預後較佳且手術費用相對較低;缺點則是收取自體組織的部位可能出現疼痛與功能減損,手術需同時處理兩個部位,因此傷口數量較大,恢復期可能較長。 異體移植可能出現排斥反應 人工韌帶有合成材料問題 異體移植為採用別人捐贈的組織,經過消毒與去細胞等等程序後使用,常見選項包含腿後肌腱、髕骨肌腱、阿基里斯腱(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乳癌不只是化療! 中醫輔助緩解嘔吐、提升體力和食慾
乳癌是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許多患者在接受手術、化療或荷爾蒙治療過程中,常因副作用面臨諸多不適。英國乳癌專業組織Breast Cancer Now指出,乳癌患者在化療過程中,較常見副作用包括:極度疲倦、掉髮、噁心、嘔吐、手腳末梢麻木、口腔不適等。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亦顯示,有78%的癌症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其中約有1/4的患者曾因此萌生放棄化療的念頭,可見化療的不適,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巨大的負擔。
NOW健康 ・ 1 天前腎臟病高盛行 SOP標準化雙指標篩檢落實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5日電)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醫界與政府聯手推出首份可直接套用SOP,強調風險導向篩檢與標準化診斷流程,提醒診斷應以腎絲球量與尿白蛋白檢驗,雙管齊下,及早辨識高風險族群。
中央社 ・ 1 天前
銀彈入袋!慶豐富18.25億聯貸案簽約完成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居家生活用品的全方位供應商慶豐富實業(9935)宣布與5家銀行完成18.25億元五年期聯合授信案,簽約儀式由永豐銀行副總翁竟翔、王道銀行資深副總蕭仲程與慶豐富董事長許閔琁共同簽署。 […]
民生頭條 ・ 1 天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2 小時前
一堆人每天都在吃!2大食物竟是「癌症加速器」 專家揭防癌5撇步
癌症是台灣的第一大死因,已經連續43年蟬聯榜首,根據衛福部公布的113年國人死因統計,死因前5名依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然而,近日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就呼籲,「高血糖」與「高胰島素」的東西要少吃,更傳授5個抗癌撇步。
鏡報 ・ 16 小時前
東南亞尋歡「打炮團」爆HIV感染 篩檢後又1人中鏢
台灣愛滋病毒(HIV)感染人數持續攀升,醫界對年輕族群感染率上升感到憂心。日前一群由香港、台灣人組成的「打炮團」因成員確診HIV而集體求診,最終另有一人確認感染。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5 天前
研究揭「1能力」=心臟健康度 醫喊:現在練還得及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一篇研究發現,握力強不強可能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握力越強,心血管越健康。此外,若能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於握力較弱或中等的人而言,可明顯降低死亡風險。心臟科醫師表示,民眾若無暇進行戶外運動,可多做「握力」運動,以訓練心臟功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14歲學生突中風倒地!心臟竟藏7公分「炸彈」 醫搶救黃金10分鐘
一名14歲學生日前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聯新國際醫院,為迅速釐清病因,急診團隊緊急安排檢查,確定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栓塞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左心房還有近7公分的巨大黏液瘤,情況相當危險,所幸經治療後,並未留下後遺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