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AI榮景,兩個經濟世界!半導體愈發達,其他產業愈蕭條?
生成式人工智慧(AI)席捲全球,推升半導體與股市狂飆。然而,在聯準會升息與全球貿易轉折下,這場AI熱潮也暴露經濟的雙重現實:資本市場熱度高漲,實體經濟卻出現降溫跡象。當投資人沉浸於AI紅利時,泡沫化的陰影是否正悄然浮現?
生成式AI浪潮近年席捲全球,身為全球晶片樞紐的台灣也受惠,但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近日指出,半導體與台積電愈好,台灣就有一群人相對更貧窮,成為民粹主義的溫床。
美國也有類似情況,《財富》雜誌(Fortune)日前引述一張「世上最可怕的圖表」,直指聊天機器人ChatGPT上線以來,股市上漲70%,美國職缺卻減少30%。這場AI革命背後隱藏著兩個分歧的經濟現實:股市狂飆的一端,與就業市場低迷的另一端,但專家認為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人工智慧,而是貨幣政策。
經濟兩樣情!標普500漲70%,職缺跌30%
近日一張圖表在社群媒體上瘋傳,並引發關於美國經濟狀況的激烈辯論。那張圖表清楚顯示自2022年11月ChatGPT推出以來,標普500指數(S&P 500)上漲超過70%,職缺數量卻暴跌約30%。這種鮮明的對比讓這張圖表被稱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圖表」。
美國記者兼經濟學家湯普森(Derek Thompson)日前在個人Substack專欄指出,那張世界上最可怕的圖表凸顯潛在事實:「目前確實存在兩種經濟模式,蓬勃發展的AI經濟,以及低迷的其他經濟。」他說了解驅動這兩種模式的因素,對掌握經濟走向至關重要。
他指出,數據本身準確。2022年3月,美國職缺數量為1150萬個,達到高峰,是2000年開始實施職缺與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以來的最高水準。到了2025年8月,這個數字僅剩718萬;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從2022年11月的約3840點,攀升至2025年9月約6688點,漲幅約74%。
觀察過去逾20年的JOLTS數據紀錄,從未出現這種情況,職缺數量通常與股市表現密切相關,但目前這種情況前所未見。《財富》雜誌指出,儘管乍看之下,這種差異似乎講述人工智慧讓投資者暴富,卻讓勞工遭受重創;但,事實遠遠複雜多了。
罪魁禍首:貨幣政策、貿易政策、移民執法
湯普森認為,真正的罪魁禍首並非人工智慧,而是貨幣政策。職缺數量並非在ChatGPT於2022年11月推出時達到巔峰,而是在2022年3月,聯準會(Fed)也正在同月開始升息,開啟2023年7月前共升息11次的一連串行動,導致資金成本攀升,投資與就業雙雙收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政策與移民政策讓情況雪上加霜,對等關稅政策與打擊移民的政策降低勞動力成長。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merican Policy)一項研究估計,川普的移民政策可能在未來十年內,導致美國勞動力減少1500萬人,並讓年度經濟成長率下降近三分之一。
股市繁榮,就業萎縮:誰是最大受害者?
《財富》雜誌指出,如果人工智慧真是摧毀就業市場的罪魁禍首,科技業應當首當其衝。然而,湯普森向美國智庫「美國就業中心」(Employ America)資深經濟學家穆伊(Preston Mui)諮詢ChatGPT發布以來各產業的職缺情況,結果卻遠非如此,包括人工智慧直接相關的軟體程式設計師、技術人員的資訊業職缺降幅最小。
實際上,職缺下降最劇烈的產業是製造業、建築業、能源開採業,這些產業都受到關稅政策、升息、移民政策的多重打擊。2025年7至8月,建築業職缺從30.3萬降至18.8萬個,創下近10年來新低。2024年10月,建築業職缺較去年同期下降近40%。
然而,AI確實正重塑年輕世代的就業結構。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一項研究發現,自從生成式人工智慧廣泛應用以來,受人工智慧影響最大的職業領域,22至25歲的相關從業人員就業率相對下降13%。在人工智慧影響較小的領域,以及從事相同職業且經驗豐富的從業者,就業率則保持穩定或持續成長。
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的研究進一步指出,2024年3月,美國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達5.8%,創四年多來新高,而且一直高於整體失業率,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費羅利(Michael Feroli)表示,雖然這個趨勢可能反映其他因素,但人工智慧的影響可能也造成影響。
儘管如此,美國勞動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預測,在2033年之前,許多受人工智慧影響的職缺成長速度將高於平均值,軟體開發人員的就業人數預計將在2023至2033年間成長17.9%,遠高於所有職業4%的平均成長率。
網路泡沫2.0:AI即將泡沫化?
儘管職缺減少,人工智慧概念股卻成為股市主旋律。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自ChatGPT推出以來以來,人工智慧股票貢獻標普500指數75%的收益,以及80%的獲利成長。摩根大通估計,目前30家人工智慧相關公司約占標普500指數總市值的44%,過去一年為美國家庭創造約5兆美元的財富成長。
美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資長沙雷特(Lisa Shalett)警告,集中在少數公司的股價上漲引發人們擔憂將發生泡沫,所謂的「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股票,目前占標普500指數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值,這種集中度甚至超過網路泡沫時期。推出ChatGPT的美國人工實驗室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坦言,「聰明人對一絲真理過度興奮,」泡沫就會發生。
《財富》雜誌指出,人們很容易將當前的經濟狀況歸咎於人工智慧,尤其是在看到那張「世上最可怕的圖表」後,但這並非單一原因所致;相反,它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聯準會的貨幣緊縮政策、白宮的貿易限制與移民執法、華爾街(Wall Street)集中在少數幾家科技巨擘的人工智慧投資熱潮。
AI浪潮既可能是新生產力革命的開端,也可能是泡沫化前的高潮,未來如何在技術創新與經濟穩定間取得平衡,將決定AI時代的真正走向是永續成長,或者重蹈網路泡沫的覆轍。
其他人也在看

黑錢太香了?Meta遭控「詐騙廣告」佔10%年營收:一年入袋160億美元,慢慢打詐才能賺更多?
Meta 內部文件顯示,2024 年約有 10% 的營收來自詐騙與禁品廣告,估達 160 億美元(約新台幣 4,956 億元)。
數位時代 ・ 1 天前
業外獲利+強韌電網雙引擎啟動 華榮第三季獲利爆量
今(7)日台股市場再度向下回跌超過248點,跌破2萬8千點大關,指數收在27651,量能呈現縮減,不少個股賣壓也隨之出籠,其中電線電纜族群的華榮(1608)值得觀察守穩五日線後能否延續向上,第三季營收受惠於轉投資金居(8358)帶動華榮較去年同期年增17倍之多。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布局未來AI終端應用 達方營運穩健攀升
近年來達方積極強化AIoT產品線,透過電池事業切入機器人、工業自動化與邊緣運算裝置等高成長領域,藉此改善產品組合並提升獲利結構。公司在散熱、電源與能源管理具備完整解決方案,已成功切入掃地機器人與機器手臂等設備的電池模組供應鏈,後續將持續拓展至更多智慧化應用市場。
理財周刊 ・ 1 天前
永豐金(2890)雙引擎發動,前3季獲利同期新高!何時出手併購保險標的?朱士廷巧回「8字箴言」
永豐金(2890)週四(11/6)召開2025年第三季法說會,公布2025年前三季自結淨收益554.5億元,年增10.9%;稅後淨利為205.4億元,年增11.4%,雙雙再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每股盈餘(EPS)為1.57元,年化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達13.01%,每股淨值為16.53元。
今周刊 ・ 1 天前
雙11〉PChome再出發!張瑜珊「速度哲學」如何結盟小七、擺脫虧損?
PChome執行長張瑜珊啟動關鍵轉型,從電商紅海中突圍!她這次不拚優惠補貼,而是善用林口A7智慧倉、專為北北桃設計的「超速配」服務,將過去的24H一日配傳奇升級至超商小七「早餐前取貨」的店取新格局。台灣電商龍頭PChome,正站在創立以來最關鍵的轉捩點。面對電商紅海、虧損陰影與市場質疑,PChome
遠見雜誌 ・ 1 天前
記憶體族群股創見、宇瞻Q3財報傳佳音 7日股價均爆量漲停鎖死
台股7日再受空襲,加權指數開低走低並收低,終場指數下跌248點,月線失守,收盤時整體盤面表現,漲幅前三大類股依序為油電燃氣、紡織及塑膠,電子相關類股的資訊服務勉強維持平盤以上,而記憶體族群股中創見(2451)與宇瞻(8271)Q3財報公布再創佳績,兩檔股價均爆量先後攻上漲停鎖死,終場股價分別上漲13.5元及9.5元,成為盤面上量價表現亮眼的個股。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公館圓環拆除滿月再調整!羅斯福路南往北11/8起7-9點禁止左轉,交通動線曝光一次看懂
11/4更新: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滿月,北市交通局表示,這一個月來上下班尖峰各方向速率,有逐漸恢復拆圓環前水準,甚至圓環交通事故也減逾4成。交通局也發現這個月來,羅斯福基隆路口車行速度據交通局報告,拆圓環前以9月8日速率為基準相比,上班尖峰新店中永和往市區的羅斯福往北、福和橋往東,較拆圓環前車流長度、
遠見雜誌 ・ 1 天前
2025金博會》兩大主題場域+金融防詐、永續金融、退休理財3主軸!逾450展位連3天展出
2025第三屆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FinExpo)周五(11/7)開幕,今起連三天在台北世貿展覽一館盛大展開。 主辦單位《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致詞指出,在2020年11月7日,第一屆金博會開幕當天台股加權指數為13273點,第三屆開幕前一天收盤為27899點,指數5年漲幅高達110%,「小小多山的國家能有這樣的成績,相信在場的所有朋友都功不可沒」。 談到「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議題時,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以「馬戲團大象被細繩制約」的故事比喻,提醒金融業勿被過去推動未果經驗的「囚繩」所制約。 他強調2025年的台灣與1995年、2001年、2012年的台灣已有巨大差別,「我們現在雖不是非常巨大的大象,但也絕非掙脫不了囚繩的小象。」 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則指出,台股市值近年成長巨大,然外資來台投資不只看EPS,也看公司治理、普惠金融以及永續。 他強調,永續是台灣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門票,希望金融業都能看到永續金融為台灣加值的重要性。
今周刊 ・ 15 小時前
2025金博會》台股市值90兆全球第8大,彭金隆倡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台灣今非昔比,大象要甩掉制約的繩子
1995年時政府曾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規劃包含「亞洲金融中心」的六大中心,後來無疾而終,相對於1995年台股指數僅5173點、市值5.1兆元台幣,如今已經站上28000點、市值突破3兆美元(約90兆台幣),超越德國、緊追法國,排名全球第8。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周五(11/7)在今周刊主辦的2025第三屆台北國際金融博覽會致詞時提到,金管會去年9月起推動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他以「大象被細繩制約」故事比喻,提醒金融業勿被過去推動經驗的「繩子」制約。 彭金隆強調,2025年的台灣與1995年、2001年、2012年的台灣已有巨大差別,「我們現在雖不是非常巨大的大象,但絕對不是掙脫不了『囚繩』的小象。」
今周刊 ・ 15 小時前
美國「AI行動計畫」下龐大商機,台灣如何把握?
關稅仍充滿不確定性,但美國市場的價值及意義依舊吸引諸多台廠積極耕耘。從台灣觀點,如何檢視川普政府的「AI行動計畫」?學者於美國的在地觀察,指出哪些台灣可提供獨特價值之處?在美國重振製造能力、加速人工智慧發展的政策引導下,科技巨頭們公布的投資金額,已是川普政府的理想宣傳素材。而總金額還在持續攀升。從輝
遠見雜誌 ・ 1 天前
■萬鈞法人視野:基金經理人思維 洞悉產業脈絡與AI趨勢
這次很榮幸有機會訪問到沈萬鈞(萬鈞法人視野),他給人的感覺是溫和且沉穩的,很難想像他已是在競爭激烈的台股基金業中,擁有超過十二年操盤經驗、屢獲大獎的投資副總經理。他所管理的復華中小精選基金,規模逾百億新台幣,長期績效更是業界翹楚。
理財周刊 ・ 1 天前
華通Q3財報創佳績 7日開盤股價逆勢拉上半根漲停以上
台股7日受美股四大指數全收黑影響,加權指數亦呈現開低走低局面,指數面臨月線保衛戰,開盤後40分整體盤面表現,漲幅前三大類股依序為油電燃氣、紡織及塑膠,電子相關類股僅資訊服務類股勉強維持在平盤以上,其餘皆是走低,盤面上則以Q3財報由具業績題材個股各自表現,高密度互連板(HDI)大廠華通(2313)Q3財報表現亮眼再創佳績,當季每股盈餘1.81元,賺贏上半年,開盤後吸引買盤進駐,股價帶量衝高,拉上半根漲停以上,隨後拉回,但股價仍保持在上漲2元上下區間做整理。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雅加達清真寺驚傳大爆炸 已知54人傷
路透社報導,印尼首都雅加達一所學校中的清真寺今(7)日發生爆炸事件,造成至少54人受傷。當地警方表示,正在調查爆炸發生原因。 報導說,發生爆炸事件的學校,位在雅加達北部的「喀拉巴加丁」,警方已經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台股開低跌逾200點 台積電挫10元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7日電)市場擔憂人工智慧(AI)相關企業估值過高,美股4大指數收黑,台股今天開低震盪,早盤下跌超過200點,最低達到27698點,權值股表現弱勢,記憶體、散熱族群撐盤。
中央社 ・ 1 天前
高鐵乘車新制/對號座想提早1小時改搭自由座,需先換票!手機能改?有專門窗口?何時上路一次看
高鐵公司再推乘車新制!繼寧靜車廂後,高鐵公司再推出提早1小時搭車,民眾得先行換票的規範,也就是即便你持有對號座車廂車票,但若要提早1小時以上,搭乘他班自由座,就得換票。 高鐵公司指出,過往權宜會讓持對號座車票乘客,經人工驗票後,提早1小時進站,換乘其他車輛。只是,每月會造成超過6萬以上的對號座空置,因此在高鐵旅運持續創新高的當下,決定推出新制。
今周刊 ・ 1 天前
臺大醫院開發OpVerse元宇宙手術平台 陳晉興:AI精準醫療讓「開刀有導航」
在AI與醫療科技快速融合的時代,臺大醫院持續引領智慧醫療創新潮流。今(7)日,臺大醫院與臺灣醫學會共同舉辦「元宇宙導向之醫療創新:精準照護與手術模擬」記者會,為「臺灣醫學會第118屆總會暨2025臺灣醫學週、臺灣聯合醫學會學術演講會」揭開序幕。
今周刊 ・ 15 小時前建準前三季賺贏去年,GB系列取得輝達RVL資格,明年樂觀,股價噴漲停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散熱風扇大廠建準(2421)第三季財報繳出佳績,EPS 2.55元創高,公司指出,第四季展望偏樂觀,AI業績持平或小增,整體營收可望優於上季。此外,該公司在GB200/GB300業務上已取得輝達(nVIDIA)RVL推薦供應商資格,自9月起開始出貨,第四季加速搶單,明年上半年展望也正向,預期業績將優於今年上半年。建準週四(6日)召開線上法說會,公告第三季財報並說明2026年展望。該公司第三季合併營收為48.38億元,毛利率31.33%,同步創高,稅後盈餘6.94億元,較上季大增85.6%,年增率98.8%,EPS 2.55元,單季包括營收、毛利率與稅後盈餘、EPS均創高。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為137.6億元,年增27.8%,毛利率30.43%,營業利益達19.99億元,年增64.3%,稅後盈餘15.41億元,年增46%,EPS 5.65元,營收獲利均超越去年全年。建準是風扇大廠,但在AI伺服器進入水冷世代後,也積極佈局水冷散熱商機。該公司指出,今年大舉投入水冷解方的研發,第四季在新北研發中心與惠州的生產基地都會準備好,預計12月底前均可按計劃進行首批量產,水冷
財訊快報 ・ 1 天前職場達人-專業分析+科技 陳立委實戰常勝軍
在競爭激烈的投資市場中,能以實戰績效脫穎而出,往往是對分析師專業最直接的驗證。統一投顧分析師陳立委,便是《工商時報》舉辦的逐洞賽中的常勝軍,並以大幅領先的表現引起市場關注。他不僅善於運用統一投顧的研究資源進行基本面分析,更憑藉量化投資的建模與程式應用,讓研究成果兼具效率與精準度,展現出結合專業分析與科技工具的獨特優勢。
工商時報 ・ 16 小時前降息與AI雙動能助攻 法人喊逢低加碼美股
美國經濟軟著陸預期升溫,市場押注降息與企業獲利回升,專家看好AI浪潮將持續推升美股長線表現。中租基金平台總經理蘇皓毅指出,寬鬆政策與AI生產力雙引擎支撐美股基本面,投資人可把握震盪時機分批布局。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