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退散!日醫「懶人瘦身湯」3種燃脂系營養,代謝回春瘦一圈
一過40歲,小腹怎麼像吹氣球般越來越明顯?健檢報告上三酸甘油酯、肝功能紅字連連,甚至被診斷脂肪肝了?
其實,這些都與體脂肪過多有關,不還可能提高動脈硬化、糖尿病與高血壓風險。專家提醒,想讓小腹縮水、內臟脂肪退散,關鍵不是「少吃」而是「吃對」,除了足夠蛋白質,補足3種「燃脂礦物質」更能讓代謝開外掛,幫身體加速燃燒脂肪!
為何越節食越胖?2大燃脂關鍵營養素「啟動代謝引擎」
不少人誤以為「少吃就會瘦」,結果越節食、越沒精神,身體擅自進入「省電模式」,代謝變慢、脂肪更難燃燒,陷入「越餓越胖」的惡性循環。
日本肝臟外科醫師尾形哲提醒,蛋白質與礦物質是不可或缺的「燃脂雙寶」,想啟動代謝引擎,建議每餐攝取約20克蛋白質、每日總量為每公斤體重1至1.3克,並平均分配到三餐,讓肌肉穩定獲取養分,代謝力自然不掉速。最好搭配「蛋白質燃脂湯」,既能吃得飽又不失營養,許多患者實測三個月瘦下5公斤,輕鬆又有效!(編輯推薦:養成不囤油體質!日醫1碗燃脂湯,吃出輕鬆甩脂力)
別忘了「礦物質」也是燃燒脂肪的幕後功臣!尾形哲醫師指出,礦物質無法由人體自行製造,必須靠食物攝取,其中有三種礦物質對於「防止糖變脂肪、維持肌肉量、提升代謝力」特別重要。
【燃脂礦物質1】鎂:啟動能量轉換,阻止糖分變脂肪
鎂能幫助身體把糖順利轉換成能量。如果缺鎂,胰島素功能變差、血糖難被利用,多餘糖分就會變成脂肪堆起來;同時,糖要轉化為一種稱為「ATP」的能量來源,也仰賴鎂的幫助。缺鎂就像缺燃料,糖無法順利燃燒,自然容易轉換為脂肪囤積起來。
由於鎂容易隨尿液、汗水流失,尾形哲醫師特別建議「喝湯」補鎂又補水,一舉兩得。推薦的好食材包括:豆腐、味噌、海帶芽、昆布、鯖魚、蛤蜊、堅果與各式蔬菜都是好選擇,多方攝取最能均衡又健康。
【燃脂礦物質2】鋅:維持肌肉、又是修復肝臟專家
鋅是代謝與修復肌肉的多功能高手!它不僅是胰島素合成的必需元素,也能促進肌肉蛋白形成。更厲害的是,鋅能幫肝臟解毒、修復受損細胞,被尾形醫師稱為「肝臟修復專家」,當肝臟健康,自然有助提升代謝力與燃脂速度,甚至在部分肝炎與肝硬化治療中也會使用到這個關鍵「鋅」。
此外,鋅還能維持味覺敏銳度,讓人少鹽也覺得「夠味」,間接幫助減鹽、減熱量。想補鋅可多吃牛肉、鯖魚、豆腐與起司;素食者則可透過全穀、小麥胚芽,以及腰果、松子、南瓜子等堅果類補足。
【燃脂礦物質3】鉀:調節水分、對抗水腫、穩定代謝
鉀是體內「水分調節官」,與鈉一起維持水分與電解質平衡。缺鉀時,身體容易滯留水分、手腳浮腫、循環不良,代謝效率也跟著卡關。蔬果與海藻類都是鉀的好來源,由於鉀同樣易溶於水,尾形醫師建議可將食材煮成湯喝下肚。
食譜/懶人必學「鯖魚青花菜燃脂湯」一次補足鎂鋅鉀
想一次補足鎂、鋅、鉀三大燃脂營養素有妙招,尾形哲醫師傳授懶人必學「鯖魚青花菜燃脂湯」食譜,以雞胸肉湯底搭配鯖魚罐頭與青花菜,簡單料理卻營養滿分。
- 材料:雞胸肉(絞肉)300g、水1800ml、薑片3片、料理酒1大匙、鯖魚罐頭一罐、青花菜適量 
- 做法: - 將雞胸絞肉與水充分混合,加入薑片、料理酒與胡椒調味,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分鐘。 
- 橄欖油炒香蒜頭、洋蔥與小番茄,倒入高湯。 
- 加入鯖魚罐頭、咖哩粉與冷凍花椰菜,煮5~6分鐘即可。 
 
尾形醫師分析,鯖魚含鎂、鋅、鉀三大礦物質與DHA、EPA等好油;青花菜富含植物蛋白與膳食纖維;咖哩粉中的薑黃素更能抑制脂肪囤積。這碗湯不僅暖胃、解饞,還能幫身體開啟燃脂模式!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重陽節拜拜、習俗、禁忌知多少!命理專家點名4生肖小心沖煞,重陽節拜拜轉運這樣做 粿粿爆婚內出軌王子!兩性專家揭女性外遇5徵兆:這些行為都露餡
其他人也在看

阿里山上的咖啡莊園呼籲品種多元化 產量、品牌化及觀光也須提升
青葉咖啡莊園園主、嘉義縣咖啡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葉世遠,提出咖啡產業目前面臨的四大問題。(圖片來源:台灣咖啡產業策略聯盟) 採訪・撰文=余麗姿 青葉咖啡莊園園主、今年
食力 ・ 1 天前
台東 原民宅補助超核千萬 挨批違法
台東縣今年度「原住民族經濟弱勢住宅建購及修繕補助計畫」預算僅1700萬元,卻核定高達2700萬元補助,尚有約60戶未撥款。台東縣議員黃治維29日批預算控管不當、恐違預算法。對此,縣府原民處回應,基於保障族人權益而循往例辦理,已向原民會申請追加經費,未來將研議增設篩選機制。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2縣市炸雨!今北部回暖逾30度 專家:明下波東北季風襲「低溫剩1字頭」
對流雲系發展旺盛,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中央氣象署針對2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今(30)日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強陣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驚!94%腎臟病人不自知 醫師提醒三症狀是警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腎臟內科鄧子聰醫師看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腎臟病是近代社會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之一,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5年的統計結果,有
好醫師新聞網 ・ 8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
飲食清淡、不喝酒罹大腸癌!醫點日常3習慣惹禍:大家常忽略
癌症長年來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其中大腸癌因為早期沒有明顯徵狀,更容易讓人忽略。有報導就指出,雖然大眾大部分認為大腸癌的原因是飲食,但是有三個日常習慣恐也是養成大腸癌的警鐘,分別是久坐、早餐缺乏膳食纖維、經常憋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水腫不是因喝太多水!醫揭3大元凶「增加肌肉量」是關鍵
水腫常被誤認為是喝太多水所致,但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指出,水腫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代謝與循環功能不佳,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及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密切相關,而非單純因為水分攝取過多。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潘瑋柏瘦身秘訣曝光!直播狂吃肉+1招排水腫 網驚:一個月甩7公斤是真的
歌手潘瑋柏近日在新專輯直播中亮相,明顯消瘦不少。原來他靠著「高蛋白飲食」搭配排水方法,短短一個月就減下7公斤。粉絲發現他的飲食法並不複雜,只要「多吃肉、控制飯量」,還能適度享受碳水。
姊妹淘 ・ 1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空腹運動」瘦更快?錯!恐儲存更多脂肪,想減重、年過50更要吃「這個」:15克增肌減脂更有效
理想狀況下,你的日常飲食已經夠均衡(就像前一章提到的),所以隨時都能出門健身或進行輕量運動。但如果你要進行高強度、長時間或高負荷的訓練,那就需要在運動前「加滿燃料箱」。
幸福熟齡 ・ 10 小時前
冬粉熱量低?「料理方式錯誤」恐增高血壓風險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冬粉成為麻油雞或薑母鴨等暖胃料理的常見配料,許多人因其熱量比白飯低而選擇食用。然而,營養師老辜指出,冬粉雖給人「低熱量」的印象,但若以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攝取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鯖魚、秋刀魚...6種魚恐藏毒!想預防組織胺中毒,食藥署教1招毒性降九成
吃魚後全身發癢、臉紅或肚子不舒服?小心,可能是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如果鮮度不佳,可能引發中毒。快來看看怎麼吃得安心,遠離中毒風險!症狀像過敏!這些魚保存不當,恐釀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鰹魚等魚類因含血合肉較多,游離組胺酸含量相對較高,一旦保存不當(貯放在高於15~20℃ 的環境中)......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