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感疫情升溫 聯新國際醫籲出國民眾「提前2周」接種疫苗
隨著年末將近,許多民眾開始計畫聖誕節、新年與春節假期旅遊。然而,全球流感疫情正逐漸升溫,特別是在長程飛行、密閉機艙中,病毒傳播風險也讓不少旅客擔憂。聯新國際醫院機場醫療中心醫師王懷蔚強調「預先接種疫苗、全程佩戴口罩」是保護自己與他人的不二法門。
隨著科技進步,現代飛機的客艙配備了高效能的空氣循環和過濾系統,能夠有效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但病毒仍可能透過近距離飛沫或接觸物體表面進行傳播。王懷蔚建議旅客於飛行中避免以手觸摸眼、口、鼻,並隨身攜帶小於100毫升的酒精乾洗手或消毒濕紙巾,擦拭扶手、餐桌、螢幕及安全帶扣環等高接觸表面。此外,機艙乾燥環境會削弱呼吸道防禦能力,可少量多次補充水分,有助維持呼吸道黏膜健康。
根據疾管署資料,近期香港、中國、日本與南韓等地流感疫情已開始呈現上升趨勢,以A型H3N2為主流株;歐洲與北美則為A型H1N1與A型H3N2共同流行。王懷蔚提醒出國旅遊意味著暴露於不同病毒環境中,今(114)年公費流感疫苗改採三價,即包含A型H1N1、H3N2及B型Victoria病毒株,提醒規劃旅遊的民眾,出國前務必提前兩週接種流感疫苗,讓身體有足夠時間產生保護力。
至於為何流感疫苗無法「一針免疫」,王懷蔚則解釋流感病毒尤其是A型,具有高度變異性,每年流行的病毒株皆不盡相同。世界衛生組織WHO會依據全球監測資料預測當年流行趨勢,並建議疫苗組合。此外,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下降,約接種後4至6個月抗體濃度即開始降低,因此每年接種才能維持足夠保護力。
部分民眾因過敏史或用藥狀況對接種疫苗卻步,王懷蔚指出隨著製程進步,雞蛋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已無須特別擔心,國際研究顯示不會增加過敏風險。此外,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因流感疫苗採肌肉注射且針孔極小,只需於施打後加壓3至5分鐘,即可避免出血風險。但若正處於發燒、急性感染或嚴重脫水等中重度不適情況,則建議延後接種。
疫苗施打上,由於流感疫苗主要為不活化疫苗,可以安心與其他不活化疫苗,如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或是活性減毒疫苗,如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黃熱病疫苗等,同時接種在不同部位。王懷蔚分享,曾有民眾因出國需求一次施打3種疫苗,既符合入境規定又節省往返醫療院所的時間。
王懷蔚強調,出國前除了行程安排,健康防護也不可輕忽。建議民眾備妥防疫用品與個人常備藥物,如高山症預防用藥、高風險地區的抗瘧藥物等。部分國家亦要求入境旅客出示特定疫苗接種證明,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黃熱病疫苗等,須提前在國內完成施打。唯有事先諮詢專業醫療建議,才能為自己與家人打造無後顧之憂的防疫金鐘罩。
更多桃園電子報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1 天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20 小時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4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 天前
「用隔夜飯炒飯」吃完險喪命!男子送醫呼吸困難休克 醫警告:再加熱也殺不死細菌
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出現一起罕見的食物中毒案例,一名姚姓男子(化名)吃下用冰箱存放2天的剩飯炒成的炒飯後,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送醫時更已休克。所幸經搶救後脫離險境,院方診斷為由「蠟樣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炒飯症候群」。
姊妹淘 ・ 1 天前
「40歲以下暴增25%」!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曝「4類人」最該警覺
年輕族群小心「糖化」加劇!「世界糖尿病日」剛過,現代人隨著工作繁忙、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血糖失衡成為現代人日常中潛藏的健康警訊;營養師表示,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若能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等三雃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少吃還是胖!壓力大易發福 營養師推「4類食物」:代謝更順暢
壓力大容易讓人發胖!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當身體長期處於慢性壓力時,會讓人更想吃高熱量的食物,不只使體重增加,也會影響睡眠、情緒與代謝,建議多攝取富含「辣椒素、鎂、色胺酸、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於提升腦內啡、多巴胺,使腦袋裡的快樂荷爾蒙變多,代謝也會跟著變順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旬婦吃1藥爆罕病!全身起紅疹「皮一摸就破」 醫示警:死亡率達3成
台中一名50歲的江姓婦人,在2008年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後,身體突然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她的皮膚開始出現大範圍紅腫、起泡,輕碰即破,醫師診斷為罕見的「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此症死亡率可高達三成。病發後,她被緊急送醫治療,約一週順利控制病情,但後續卻誘發乾燥症,使她必須持續接受追蹤照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不只太油!「這些食物」也害膽固醇狂飆 上班族很常吃
營養師李婉萍提醒,愛吃甜食、小吃與精緻澱粉的人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堆積成脂肪。她建議以高纖澱粉取代精緻澱粉、多補膳食纖維、選擇優質蛋白與植物油,並搭配維生素D、E等營養素,有助改善膽固醇、維持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4 天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1 天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腳麻刺痛竟非椎間盤突出!OL長期「暴食」B群 醫:維生素變慢性神經毒
現代人追求健康,大量攝取保健食品已成為日常,然而,錯誤的劑量與迷思,可能將原本「神經營養」的好幫手,轉化成毒害身體的「健康殺手」。中醫師徐國峰近期分享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臨床案例:一名長期腳麻、刺痛的A小姐,遍尋骨科、復健科未果,最終發現元凶竟是她每天補充的高劑量維生素B群,導致罕見的功能性神經病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奇美醫院:打鼾非單純睡眠習慣 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4日電)有些人睡覺打鼾被認為是熟睡自然現象,奇美醫院耳鼻喉部醫師沈至軒今天表示,打鼾非單純睡眠習慣,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若持續打鼾、白天嗜睡、晨起頭痛,應接受睡眠檢查。
中央社 ・ 1 天前
東京流感爆發!醫示警「落地2天內最危險」:90%出發前就有症狀
又到了流感流行季節,日本東京都政府13日發布季節性流感疫情警報,稱「病毒已達到警戒級別」,讓許多哈日族人心惶惶。今(15)日,醫師黃軒表示,在海外得流感往往會比想像中更加嚴重,統計指出有90%國外住院的流感者,在出國之前都早已有症狀,所以千萬不要硬撐,尤其是剛落地前兩天一定要特別注意,很多人都是「第一天還好好的,第二天突然變重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手術結果不滿!52歲男持鐵鎚砸醫院 大喊「去報警」嚇壞病患
台中一名52歲男子因對醫院手術結果不滿,憤而持鐵鎚砸毀醫院大門玻璃,引起現場患者驚恐!警方迅速展開調查,在另一家醫院找到正準備接受二次手術的嫌犯。院方表示理解病友的焦慮失望,但呼籲應以理性溝通取代暴力行為。男子的行為已觸犯「醫療法」、「恐嚇」及「毀損」等多項罪名,目前已被警方帶回偵辦。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