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人染H5N5禽流感死亡 我疾管署:大規模傳播風險低
防疫人員全副武裝處理感染禽流感雞隻,嚴格防堵病毒傳播可能性,禽流感傳人疫情再引起關注,美國華盛頓州衛生廳21日證實,發生全球首例H5N5禽流感染死亡案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明,「H5N5是所謂的低病原性,也就是說它的致病性並不強,所以它要擴大感染的機會應該會很少,這個是第一次發生在人類。它不是新的亞型,也不是它本身發生突變,唯一我們要注意的就是說,它對人體的細胞附著力是不是有增強的現象,這個是值得我們觀察的。」
根據官方公布資料,死者是多重慢性病長者,同時家中有飼養禽類。並且在11月初出現高燒、意識不清及呼吸困難等症狀,檢驗結果確認感染H5N5,並於21日不幸過世,成為全球第1起病例。
目前相關部門持續追蹤,確認死者住家環境有檢測到禽流感病毒,不過相關接觸者篩檢都呈陰性、沒有證據顯示有人傳人風險。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這是一個新的重組後的變種病毒,以美國CDC目前的評估,還沒有造成人傳人的風險,呼籲國人如果有出外旅遊的時候,也盡量去避免接觸禽鳥。」
疾管署自今年(2025)4月開始,將華盛頓州旅遊建議提升至第一級,目前研判大規模傳播風險低、仍然維持。根據農業部資料,今年截至目前共有72件禽流感陽性案件,疾管署也對相關接觸者進行健康監測,共匡列858人次,檢驗389件血清檢體,結果皆為陰性。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英國發現全球首例綿羊感染禽流感 已撲殺未感染其他羊群
美國2400萬人感染流感 1.3萬人病逝
中國爆H3N8禽流感死亡首例 50多歲女有禽鳥接觸史
其他人也在看
美爆禽流感H5N5病毒人類感染死亡首例 對大眾威脅低
(中央社西雅圖21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華盛頓州1居民感染罕見的禽流感病毒株H5N5,並不治身亡。這疑似是目前已知人類感染這支病毒株首例,且據信是首起死亡病例。但州衛生官員今天表示,民眾面臨的風險低。
中央社 ・ 1 天前
奇美醫院偏頭痛病友會 整合醫學、心理與生活
記者王勇智/臺南報導 15歲的林同學長期飽受偏頭痛困擾,讓她畏懼上學、情緒低落,家人還誤以為是「課業壓力大」所導致。後經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浚銘診斷,確診為
青年日報 ・ 1 天前全球首例人染H5N5死 石崇良:無人傳人風險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3日電)美國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型」禽流感喪生個案,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天表示,研判其並無人傳人風險,但提醒民眾若近期有出國行程,務必避免接觸禽鳥類,降低感染風險。
中央社 ・ 23 小時前後院養家禽 首個感染H5N5禽流感病患去世
華盛頓州西雅圖一名長者感染H5N5禽流感,21日因併發症死亡,成為首例人類因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死亡個案。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21 小時前
別以為只是疲倦沒關係!壯男突頭暈走路不穩 就醫檢查竟腦幹中風
我國十大死因第4名為包含腦中風在內的腦血管疾病,近日氣溫驟降,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神經內科吳宇軒醫師提醒,腦中風症狀常被誤以為疲倦,若延誤治療,可能錯失黃金搶救期。今年初,台中60多歲的許先生在寒流中起床後感到頭暈,但仍外出參加教堂活動。幸好教友發現他走路不穩,休息後未改善立即就醫,才發現罹患腦幹梗塞性中風,及時治療才避免嚴重後遺症。醫師呼籲民眾,應留意血壓與身體警訊,天冷時尤其要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全球首例人染H5N5死 華盛頓州旅遊建議「注意」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2日電)美國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型」禽流感喪生個案,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說,目前評估人傳人風險相對低,對華盛頓州旅遊疫情建議維持「第一級:注意(Watch)」,持續監測。
中央社 ・ 1 天前
全球首宗!美國人感染H5N5禽流感喪命 石崇良提醒出國避免接觸禽鳥
美國傳出全球第一起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的死亡個案,個案出現在華盛頓州,患者11月初因為感染H5N5住院治療,出現高燒、意識混亂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日前死於相關併發症。衛生官員指出,患者為高齡男性長者,
台視新聞網 ・ 18 小時前爆全球首例H5N5人類死亡病例 疾管署籲「5要6不」
美國華盛頓州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死亡病例,疾管署今天(23日)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評估,近年全球通報的新型A型流感人類個案多與直接接觸禽鳥、家畜或受污染環境有關,尚無證據顯示其已具備持續人傳人的能力,一般大眾的風險仍屬低度。疾管署呼籲民眾落實「5要6不」防疫原則,包括與禽畜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不生食禽鳥蛋類或其製品、不接觸或餵食禽畜等。 疾管署表示,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病例,該病毒過去僅曾在動物中出現,從未在人類身上偵測。個案為居住於華盛頓州格雷斯港郡的高齡民眾,患有慢性疾病,於今年11月初住院治療,並於今年11月21日不幸過世。該州政府在其後院飼養的家禽環境中檢出禽流感病毒,最可能的感染來源為家禽本身、其飼養環境或可能受野鳥污染的場所。曾接觸該後院禽鳥及環境者目前均列入健康監測,截至目前,無其他密切接觸者檢測陽性,亦無人傳人跡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與華盛頓州衛生機構皆評估此案不會提升對一般民眾的整體健康風險,對公眾的風險仍屬低度。 疾管署指出,我國自2014年將新型A型流感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
中央廣播電台 ・ 21 小時前15歲女學生常偏頭痛 「頭痛日誌」揪甜食、空腹地雷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3日電)台南一名15歲女學生長期受偏頭痛困擾,家長原以為課業壓力導致,醫師協助建立「頭痛日誌」後發現,巧克力等甜食與長時間空腹是重要誘發因子,經調整飲食等多重治療成功改善。
中央社 ・ 22 小時前
全球首例「禽流感傳人」病危!症狀、來源曝光…專家嘆:恐變異不可預測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華盛頓州近日通報全球首起人類感染 H5N5 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病例。當局指出,這名居民的檢測結果證實帶有 H5N5 病毒株,過去這種亞型病毒僅在野鳥或家禽中被發現,從未出現在人類身上。專家認為,這起案例再次顯示病毒演化的高度「不可預測性」,該名男子的症狀及來源也曝光。
民視 ・ 1 天前
美國爆首例H5N5!疾管署曝風險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近日公布,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病毒病例,而病毒過去僅在動物中出現,並未在人類身上偵測到。疾管署指出,新型A型流感自2014年列為第五類法定傳...
今日新聞NOWNEWS ・ 20 小時前青少年偏頭痛被誤以為是課業壓力 醫揪2大誘發殺手
15歲的林姓女學生一直飽受偏頭痛困擾,家人誤認是課業壓力大所致,奇美醫學中心以藥物雙軌治療,透過追蹤,了解她最愛巧克力、起司,也常長時間空腹,進行調整後,再搭配規律運動、固定睡眠,已有改善,院方強調,高熱量美食與秋冬低溫是誘發的2大殺手,值得注意。
自由時報 ・ 23 小時前
全球首例!美國出現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死亡個案 衛福部回應了
美國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死亡病例,患者家中飼養的鳥禽曾接觸野鳥,可能為潛在感染來源。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23)表示,根據美國衛生單位評估,目前無人傳人風險,但正逢候鳥遷徙季節,呼籲國人出外旅遊應避免接觸禽鳥。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人傳人風險低」全球首例H5N5奪命 疾管署:華盛頓維持一級注意
美國華盛頓官方21日證實全球首例H5N5禽流感死亡案例。死者為多重慢性病長者,家中飼養家禽曾與野鳥接觸,但確切感染來源仍...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2026北市藍白合?黃國昌喊「4+2席全壘打」 戴錫欽:尊重策略
國民主席鄭麗文與民眾主席黃國昌首度會面後,外界關注2026地方選舉藍白將會如何合作;針對民眾主席黃國昌喊北市議員「4+2全壘打」,國民北市部主委戴錫欽今(23日)表示,充分尊重民眾提名策略,國民將力拚「單獨過半」。
太報 ・ 23 小時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2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3 天前
老翁全身爆癢擦藥膏也沒用!一刮竟驗出上千隻蟲 2招除疥蟲
一名70歲老翁過去3個月來全身搔癢,夜間更嚴重,使用市售濕疹藥膏也沒用,連家人也出現類似紅疹與搔癢,就醫才發現,竟是「結痂型疥瘡感染」,而且刮下皮屑檢驗,疥蟲竟達上千隻!所幸經過治療1個多月,老翁已不
健康2.0 ・ 3 小時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