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乳癌都屬「這一類」 易生抗藥性!健保10月開放新藥救命兼省百萬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衣綸/台北報導
乳癌高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發生率居高不下,根據統計,其中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人占比超過六成,為最常見亞型,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指出,這一類乳癌病人若已晚期或轉移,常對治療產生抗藥性,只剩傳統化療一項選擇,偏偏反應普遍較差,所幸健保今年10月起開放給付第三線用新藥,可望獲得更長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且能省下逾百萬藥費。
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健保今年10月也給乳癌癌友「接二連三」的好消息,繼開放三陰性乳癌第二線可用新藥之後,10月1日起,部分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HR+/HER2-)乳癌患者也開放給付新藥用於第三線治療。
陳芳銘說,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病人,若進入局部晚期或轉移性患者,會使用荷爾蒙療法合併其他療法作為第一、二線治療選擇,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在治療一年內對這種治療產生抗藥性,一旦惡化,在過去僅能接受傳統化療作為第三線治療選擇,
問題在於,陳芳銘指出,相較於三陰性乳癌,HR+/HER2-患者在化療上的反應普遍較差,耐受性與生活品質也易受影響,因此,健保開放給付第三線新藥,為這群癌友帶來新的治療希望,可望獲得更長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更降低經濟負擔。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李忠良指出,約有10至15% HR+/HER2-乳癌患者容易於治療的一年內產生抗藥性、病情惡化。他門診中就有一名45歲職業女性,診斷時即為肝轉移晚期,治療後腫瘤仍持續變大,改用化療後則出現明顯副作用,難以承受,幸運的是,改用新藥治療,兩個月內癌症指數明顯下降、腫瘤縮小,目前已穩定治療半年以上,未出現明顯副作用。
陳芳銘說,感謝健保署回應「局部晚期或轉移性的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一年內快速惡化患者」的治療需求,讓癌友不因藥費無法接受創新療法,有望延長存活期,這也展現政府推動203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三分之一,實現「健康台灣」願景的決心。而給付上路後,預估未來五年每年將有超過700名乳癌患者受惠,可望大幅減輕癌友與其家庭的負擔。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坣娜辭世臉書突發影片 疑留「最後告別訊息」惹淚粉絲:天堂沒病痛折磨
影片中,坣娜曾以希伯來文演唱祈禱曲,並在貼文中寫道:「這首希伯來文是我在3年前學的,內文就是針對祈禱,對所有得到瘟疫與災難痛苦的人們,所給予的祝福與祈禱。」她強調,希望透過音樂傳遞力量與慰藉,「我們不分宗教,只是單純希望得到上天的恩賜與祝福,祝福所有人勇敢...
CTWANT ・ 1 天前
痛風可以吃海鮮、菇類嗎?營養師解析「痛風飲食地雷」1飲料千萬別喝
風一吹就會痛,甚至痛到不能走路,痛風是發作起來會讓人受不了的問題。很多人會以為是吃了太多普林(purine)造成,像是魚肉、菇類和豆類,所以患有痛風的人通常都不太敢吃這樣的食物。不過,是真的不能吃豆類嗎?真的是這些菇類、豆類造成的嗎?還是有其他原因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解謎痛風原因。
優活健康網 ・ 16 小時前
私大畢業進半導體業!同事當面「戰學歷」 她反問1句全場閉嘴
許多工作都很看重學歷,但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強不強,還是要實際看過才知道。近日,一名上班族表示,自己畢業後進入半導體業已經一年多了,平時工作自認給力,也並沒有拖過任何人的後腿,但時不時還是會聽到同事嘲笑自己學歷低,這讓他感到很無奈,貼文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衛福部擴大補助乳房X光攝影篩檢 恩主公醫:勇敢檢查是乳癌治療關鍵
乳癌一直是威脅女性健康最深的陰影,至今已超過20年蟬連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根據衛福部113年死因統計顯示,乳癌不僅位居女性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死亡人數逐年成長,113年有3050位女性因此離世,相較103年2151人,增加約42%。根據乳癌防治基金會調查指出,近七成患者在確診時感到極度震驚與恐
桃園電子報 ・ 11 小時前
清朝滅亡後太監怎麼辦?他不僅住洋樓,還「兒孫滿堂」
清朝滅亡後,紫禁城裡的太監們命運各異:有人流落街頭成乞丐,也有人靠聰明才智翻轉人生。其中最傳奇的,莫過於「小德張」,這位被譽為「最幸福的太監」,在晚年竟過上了富貴榮華、兒孫滿堂的生活。太監這個特殊職業,最早只是為了服侍皇帝與後宮妃嬪而設。為防止「綠帽風波」,宮中才出現這樣殘酷的制度。到了唐朝,太監權勢漸長,能代皇帝批閱奏章;到了明清,更是達到權力巔峰,成為左右朝政的關鍵人物。(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拉拉山桃農勇抗乳癌 皮下注射可兼顧治療與工作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30日電)來自拉拉山50歲阿芬(化名),靠種植水蜜桃維生,去年被診斷HER2乳癌,頻繁往返醫院、耗費整天治療令她萌生放棄念頭,經醫師建議改採皮下注射療法,對抗病魔不用放棄工作。
中央社 ・ 1 天前
冷氣停機前必做「這動作」!避免下次開機飄臭味,還能省電、延長機器壽命
隨著秋意漸濃,許多家庭開始減少冷氣使用頻率,準備進入換季收納期。然而,冷氣經過整個夏季的高頻運轉後,若未做好停機前的保養工作,隔年重新啟動時可能面臨異味飄散、漏水或運轉聲音異常等問題。專家提醒,掌握正
食尚玩家 ・ 1 天前
「延遲性乳房重建手術」 醫:恢復女性自信與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失去乳房,對每個女性來說都是一個難以抹滅的夢魘,病人不只因為疾病而憂慮,更為了失去乳房的自我形象改變而難以承受。國泰醫院外科部副部主任暨整形外科及醫學美容中心主任蒲啟明解釋,其實現今乳癌的治療方法有長足的進步,能夠大幅提高病患術後存活率及治癒率,同時保有女性自信與生活品質。 乳房無法及時重建 可選擇「延遲性乳房重建手術」 蒲啟明主任也提到,由於某些因素,有些患者在接受乳房切除手術時並沒有同時接受乳房重建手術 ,原因可能是當時沒有接收到可以重建的選項,或是當時不適合接受重建手術,甚或是一接收到罹癌的消息心裡慌亂,只想治療癌症,所以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接受立即性乳房重建。 在門診時,常有患者來詢問延遲性的乳房重建手術,有些人因為喜歡運動需要穿著比較緊身的衣服,例如:上健身房或騎單車…等運動,由於激烈的運動大量流汗,如果沒有做重建手術則必須在切除乳房側的胸罩內塞入暫時的填充物以達到外觀性的對稱,常常會摩擦皮膚又潮濕,造成皮膚破皮或濕疹;有些人喜歡泡溫泉或者洗三溫暖,也會因為一邊的乳房切除之後,造成心理自卑而不願意再去泡溫泉或三溫暖。其實乳房重建手術是可以解決以上的困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最惡肺癌轉移等於沒救?66歲翁靠這招治療 腫瘤全消失、5年無復發
小細胞肺癌被譽為「肺癌中的惡霸」,因惡性高、進展快且預後極差,一旦擴散幾乎無法手術,傳統治療也難敵復發風險。然而,一名轉移期病患接受免疫合併化療後,腫瘤竟完全消失,至今五年未復發,這不僅打破醫療預期,
健康2.0 ・ 1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菸槍久咳不癒!醫激推「1類食物」潤肺 抗癌又防老化
秋天「燥氣當令」,補充白色食材有助潤肺。中醫師余雅雯分享,一名老翁是老菸槍,飲食重口味又常喝酒,長期下來對喉嚨、肺部造成負擔,入秋後感冒就咳嗽咳不停,經過藥物調理外,他在醫師建議下,還多攝取「白色食材」,如山藥、蓮藕、白木耳等,喉嚨乾癢與痰濃問題明顯改善,其中的白木耳還能防止皮膚老化、延緩老年斑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