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關鍵不在厚度!醫揭「三層穿搭法」防失溫秘訣
天氣開始變冷,開始要拿出衣櫃裡厚重的羽絨外套,但為什麼有些人穿得像米其林輪胎了,卻還是喊冷?其實保暖的秘密不在於衣服有多厚,而在於「怎麼穿」。
急診醫學科醫師呂慧君依據臨床經驗發現,許多因失溫送醫的患者,身上都只穿了一件厚外套,反而那些懂得層層疊穿的人,即使穿得看起來不那麼臃腫,卻能在寒風中維持體溫。
空氣才是最好的保暖層 學會「三層穿搭法」
為什麼分層穿搭比單穿厚外套更保暖?呂慧君醫師指出關鍵就在於衣物之間的空氣層。當穿著多層衣物時,每層之間會形成薄薄的空氣夾層,這些靜止的空氣就像隔熱棉一樣,能有效阻隔外界冷空氣,同時鎖住身體散發的熱能。
相較之下,單穿一件厚外套雖看起來保暖,卻無法創造空氣緩衝層,而且當從寒冷戶外走進溫暖室內,厚重外套會開始流汗,汗水浸濕衣物後反而會加速散熱,形成一冷一熱的惡性循環。
呂慧君醫師建議採取「三層穿搭法」:最內層選擇聚酯纖維或羊毛等能快速排汗的材質,避開會吸水的純棉;中間層穿刷毛衫或薄羽絨背心來保溫;最外層則要有防風防水功能且必須透氣,讓內層的汗氣能順利排出。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層都不宜過緊,衣物與皮膚之間保持些微空隙,才能讓空氣流通並發揮隔熱效果。
別忽略保暖死角 醫:身體這幾處要做好保暖
呂慧君醫師提醒身體有容易被忽略的保暖重點:第一是頭部,所以能完全覆蓋耳朵的保暖帽絕對不能少;再來是手腳末端,記得戴手套、穿襪子才能真正保暖;再來容易疏忽的是脖子,圍巾能阻擋冷風從領口灌入,對維持核心體溫很有幫助。
此外,2歲以下的嬰幼兒還無法透過顫抖來提升體溫,60歲以上的長者體溫調節功能也開始退化,這兩個族群外出時應該更加注意,加強一層的保暖工作。
若是天寒地凍則連待在家裡也不能輕忽,若室溫長期低於18度,同樣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感染的風險。當出現不停顫抖、說話含糊、動作遲緩或皮膚變蠟白等症狀,就是身體發出的失溫警訊,必須立刻保暖並儘速就醫。(NOW健康)
文章授權轉載自《NOW健康》天冷穿衣術大解密!單穿厚外套易失溫 「三層穿搭法」靠空氣層最保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日防衛大臣首度視察與那國駐屯地 外交部:有助台海穩定
AAA首度移師高雄舉辦!IU、朴寶劍等大咖韓星要來了
距台灣僅110公里!日在與那國島部署飛彈 陸外交部說話了
其他人也在看

沒吃甜食血糖還飆?營養師揭「隱藏炸彈」比糖更危險 無糖飲料也中招
有不少民眾認為只要「少吃糖」,身體就能保持健康,也能就此避免糖尿病的風險。事實上血糖升高的原因複雜,有時潛藏在每天攝取的「精製澱粉」裡,正在默默被你吃下肚而不自知!尤其有肥胖、代謝症候群或糖尿病問題的民眾,血糖數值本就容易不穩定,就算沒吃到甜食,攝取特定食物仍可能導致血糖飆高、危害健康。 4大「隱藏澱粉炸彈」 無糖飲料竟也出事 營養師張語希指出,以下4個常被忽略的精製澱粉「地雷食物」,不只一般民眾需要節制食用,若本身有血糖控制不佳問題者,更需要特別留心,避免攝取過量: 1、高GI主食:例如白飯、白吐司、麵條,被身體消化吸收的速度較快、血糖容易隨之上升,增加胰島素負擔。2、無糖手搖飲:若添加奶精與珍珠,糖分依舊相當可觀。其中奶精含有反式脂肪、珍珠則是精製澱粉來源。因此,即便是「無糖珍奶」平時也應少喝。3、油炸物:例如鹹酥雞與炸雞排,大多裹了一層粉漿下鍋油炸,外皮不僅含有大量精製澱粉,更有滿滿的油脂,一吃下肚容易造成血糖波動變大。4、各式醬料:例如甜辣醬、番茄醬、醬油膏,雖然大多為鹹香口感,事實上大多數醬料在製作過程都會添加大量的糖,即使小小一匙醬料也會增加糖分攝取量。 台人最愛宵夜是控糖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開南中學邀義米其林主廚示範教學
來自義大利的米其林星級主廚保羅.吉博多(PaoloGhibaudo)日昨應邀蒞臨開南中學進行示範教學,現場烹調拿手的「豬頰肉卷干貝佐洋蔥醬搭紫薯片」、「皮蒙特大區傳統羊排佐蔬菜」等義式經典料理,並和餐飲科同學們分享自己學習廚藝的心路歷程;透過面對面近距離與大師互動和觀摩學習,不僅提升餐飲科學生國際視野,也充份顯示開南餐飲科教學接軌國際。保羅.吉博多曾任職於七度入選世界五十大餐廳的米其林三星PiazzaDuomo、米其林二星CombalZero、CaVittoria米其林一星等頂尖餐廳,並且擔任過國內五星級君品酒店雅意廳行政主廚,廚藝生涯中與多位義大利頂級料理達人共事,累積了相當紮實的義式料理經驗;目前身兼ICIF義大利廚藝學院客座講師的保羅主廚,經常在各地傳承精湛的廚藝; ...
台灣新生報 ・ 23 小時前
超巨大罕見畸胎瘤!女嬰出生臀部長「16CM大肉球」 10週長大4倍
台中一名孕婦產檢時,照超音波時發現胎兒近肛門的臀部,有一顆約4到5公分的腫瘤,懷孕過程密切監視腫瘤的變化,等到33週女嬰出生後,腫瘤竟然在10週的時間長大到四倍、形成16公分大小的肉球,醫生診斷女嬰臀部是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隨著胎兒成長過程也急速成長,透過手術切除,目前女嬰已恢復健康,順利成長,讓爸媽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男子罹多發性骨髓瘤 移植自體造血幹細胞重獲新生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4日電)65歲謝先生去年7月因身體不適及背痛前往大林慈濟醫院就診,初期診斷為肺部感染,但經過多科會診與骨髓切片檢查,最終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在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後重獲新生。
中央社 ・ 1 小時前
剛吃飽又想吃?大腦一直在想食物? 醫揭「這因素」害的:不是嘴饞
面對天氣轉涼、以及即將而來的年末聚餐,大腦中想進食的念頭從未停歇,對於下定決心減重的族群而言可謂「如臨大敵」。若發現自己即使剛用完餐,大腦中仍充斥著「等一下要吃什麼?」、「我該不該吃甜點?」的拉扯性思緒,科學上將此現象稱之為「食物噪音」(Food Noise), 可說是不少減重者「卡關」的原因之一。 食物噪音和嘴饞有何不同? 打瘦瘦筆竟能讓雜念「關靜音」 診所院長陳君琳醫師受訪指出,食物噪音與單純的「嘴饞」(Craving)不同,是一種持續的、非特定的內心辯論與難以控制的侵入性思緒,例如「我吃這個健康嗎?」、「蛋白質夠不夠?」、「還是明天再吃?」;嘴饞則是針對「特定食物」的強烈渴望,例如深夜滑到美食短影音、內心產生「我現在非常想吃炸物」的強烈衝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值秋冬交替時節,氣溫下降會刺激「下視丘」,引發「生理性飢餓」(大腦想吃飽),目的是增加熱量攝取以維持體溫。再加上聚會、尾牙等慶祝事件頻繁,很有可能連帶導致「享樂型飢餓」(大腦想吃好),即便有飽足感仍想繼續進食,導致腦內的食物噪音越發明顯。談到食物噪音,首先可釐清何謂「CIRO模型」,也就是人體從接收訊號至產生飲食行為的完整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抓龍筋」壯陽?泌尿醫揭實測心得 按摩師用「1道具」超放鬆
坊間流傳「抓龍筋」有助滋陰補腎,預防並調理男性生殖系統。泌尿科醫師莊豐賓日前親自體驗,形容按摩師會以溫熱石頭搭配精油按摩會陰,讓他能夠徹底放鬆,不過是否有壯陽效果,他僅體驗過一次,無法對此評論。不過,泌尿科醫師呂謹亨曾提醒,若按壓太用力恐造成太大的刺激,有時會導致攝護腺肥大,或慢性攝護腺發炎,「民眾勿輕易自行嘗試,應由專業的醫療人員進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SJ神童40歲「還叫神童」?網刷「聯想哏」吸255萬人朝聖
娛樂中心/于士宸報導南韓大勢男團「Super Junior」上週在台北大巨蛋舉辦成軍 20週年紀念演唱會,雖然活動已經落幕,但粉絲間的熱烈討論仍持續延燒。昨日,就有一名網友在Threads上發文,曬出成員「神童」的演唱會獨照,好奇發問:「神童都40歲了為什麼還叫神童?」,話題曝光後意外引起全網關注,截至目前已突破4.8萬人按讚、逾255萬人朝聖,網友更紛紛接力留言,玩起「聯想哏」,讓話題越炒越熱。
民視 ・ 1 小時前買菜送聊天,比折扣更暖心!「聊天櫃台」接住長輩的寂寞
超市及量販店不只是家庭生活採買的重要場所,也能化身兼顧長輩社交需求及健康的補給站。家樂福推出「聊天櫃檯」,讓長輩結帳也能和店員聊天搏感情,現在更拓展到其他門市。 走進大賣場,從地板拔高到天花板的架上充斥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看得目不暇給。身穿靛色Polo衫的伯伯,伸手到貨架上抓了一袋油麵、一包二砂和一瓶米酒。逛得差不多,他撥了撥自己灰白相間的頭髮,推著推車,緩步走向最左邊的結帳櫃檯。 這個櫃檯有點不一樣。除了貼著「聊天結帳櫃檯」6個大字,跟其他櫃檯相比,還多了點活潑的氛圍。負責站收銀的陳大姐一邊熱情地打了聲招呼,一邊接過伯伯放下的商品,兩人隔著櫃檯,就這樣聊了起來。 結完帳,原本攤在推車裡的油麵、二砂和米酒,被整齊地擺進全白背心袋中。伯伯露出滿意的微笑,推著推車,離開的步伐變得輕盈。 三分之一高齡者孤寂感纏身,賣場推聊天櫃檯「供暖」 隨著科技應用愈來愈多元,不少超市賣場陸續導入自助結帳機台。不過,連鎖量販巨頭家樂福卻反其道而行,自2022年開始推出「聊天櫃檯」,讓長輩和有需要的民眾,在購物後結帳的同時,能和店員聊上幾句。此舉不僅能增加與他人的互動、降低孤寂感,也能達到近幾年社會處方箋強調
康健雜誌 ・ 1 小時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1 天前
心肌梗塞5成無症狀 胸悶痛10分鐘「打119才能保命」
氣溫將自今晚起下降,26日甚至僅剩14度,醫師提醒高血壓等高危險族群需特別留意心肌梗塞風險。根據國外資料顯示,心肌梗塞患者僅約五成在發病前有症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徐千彝指出,若出現胸悶或疼痛往肩背放射等症狀超過10分鐘未改善,應立即撥打119,而非自行就醫,以把握黃金救命時間。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TPVL元年阿巴西膝傷 高醫以專業守護在地球隊運動員
台灣職業排球聯盟(TPVL)迎來元年,台鋼天鷹隊伊朗籍主攻手阿巴西(MohammadAbbasi)於例行賽中意外受傷,高醫體系秉持善盡社會責任的使命,立即啟動「運動傷害綠色通道」,跨院區整合醫療量能,全力協助球團完成受傷球員的緊急醫療處置,展現南部醫學中心守護在地球隊與職業運動員的公益角色。(見圖)高醫今(廿四)日說明,阿巴西受傷後,隨即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協助完成MRI緊急影像檢查,迅速釐清前十字韌帶及半月板損傷程度,經初步診斷後,高醫體系立即協助轉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由運動醫學權威、高醫骨科部周伯禧部長執行前十字韌帶重建與半月板修復手術。手術順利,術後恢復良好,阿巴西已於近日平安出院休養。高醫王照元院長表示,高醫身為大學附設醫院及醫學中心,團隊始 ...
台灣新生報 ・ 1 小時前老婦涉悶死癱兒 諮商心理師公會籲正視照顧者壓力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4日)台北市一名8旬婦人疑因心力交瘁,涉嫌悶死癱瘓50年兒子,法官建請總統特赦。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今天表示,目前照顧者的心理衛生資源嚴重不足,呼籲社會正視其心理健康需求。
中央社 ・ 1 小時前
人工智慧「勝過專業量表」! 瑞典研究:AI助理可提高精神疾病診斷準確性
[FTNN新聞網]記者蔡曉容/綜合報導瑞典隆德大學一項研究發現,人工智慧在心理健康初步評估中,可能具備與傳統標準化量表相當,甚至在部分情況中更佳的準確度...
FTNN新聞網 ・ 1 小時前《大陸政治》G20峰會李強突離席?高市發言時人不在:重申對話開放
【時報-台北電】據《香港01》與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於南非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當地時間11月23日發言時,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離席,未在座位上,引發外界關注。高市早苗事後表示,未能與李強進行接觸,並重申對日中對話持開放態度。 根據NHK播出畫面,當高市早苗在會議上發言時,李強的座位已改由大陸財政部長藍佛安入座。 高市早苗在約翰尼斯堡峰會期間,另與英國、德國、印度等國領導人舉行單獨會晤,並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進行會談。IMF方面表示,對高市內閣制訂的綜合經濟對策感到安心,認為日方已妥善應對財政風險。 針對日中關係,高市早苗強調:「正因為日中之間存在懸而未決的問題和挑戰,我們才更應該減少這些問題和挑戰,增進相互了解與合作。」(新聞來源:中時即時 藍孝威)
時報資訊 ・ 55 分鐘前
推個人化中風照護 奇美、思科聯手啟動智慧醫療AI
奇美醫學中心今(24)日聯手全球網路通訊大廠思科(Cisco),啟動「智慧醫療AI戰略合作」計畫,將以奇美自主開發的「DELISH食樂支援平台」為核心,導入思科地端AI運算方案,在兼具高效能與高資安的應用環境下,推動個人化的中風照護,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吃藥後別喝酒!藥師揭迷思「間隔2小時也沒用」:嚴重恐休克
吃藥後應避免飲酒,但有民眾卻誤認為「錯開時間」就沒問題。對此,藥師洪正憲表示,這其實是一個危險的迷思,因為藥物進入體內後並不會馬上消失,可能停留數小時或數天,而酒精同樣需要經過肝臟分解,就算「錯開」服用,藥物和酒精依舊可能在體內碰頭,導致藥效失衡或副作用加劇,嚴重可能導致休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6 分鐘前黃榮堯精益求精 給病人更好服務
今年71歲、書田診所泌尿科主治醫師黃榮堯,是書田診所民國82年創立初期的元老成員之一。從醫45年,他見證泌尿科跨時代的進步,也深耕攝護腺肥大治療,以多篇「銩雷射攝護腺剜除手術」研究,獲國際肯定。為人低調的他,始終秉持「精益求精」信念,力求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無痛防流感!鼻噴式疫苗安全有效 效果更接近自然免疫
鼻噴式流感疫苗正式在台灣上市,為2至18歲兒童與青少年提供無針接種選擇。這款疫苗利用減毒流感病毒,從鼻黏膜啟動免疫機制,不僅產生局部防禦,還能同步活化全身免疫反應,特別適合害怕針頭的孩童,讓流感防護更加友善便利。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四大醫事團體挺衛福部改革 批「不該以失業淡化安全問題」
衛福部預告修法規範醫美執業條件,引發醫師公會全聯會反對聲浪,但台灣醫院協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及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等四大醫事專業團體24日聯合發聲明力挺衛福部改革,並嚴厲批評「有人以造成醫師失業等語,刻意淡化醫療安全的重要性」。
中天新聞網 ・ 57 分鐘前AI幫讀X光、測骨鬆、抓眼疾,但健保都不給付!台灣如何判定哪些AI醫材值得全民使用?
已有超過200項結合AI的醫療器材問世,但有健保給付的卻少之又少。衛福部成立AI影響性研究中心,召集多家醫學中心,群策群力做研究,要為國內醫材取得申請健保給付的敲門磚。預計最快2028年,肺癌、眼科、心肌梗塞、骨質疏鬆、婦癌診斷或治療等6項AI醫材,有機會登上健保署給付會議的談判桌。 一張X光影像,用現有的輔助診斷AI,能篩檢出7~8種疾病,如果健保給付每項篩檢200元,就能幫助很多人及早診斷、及早治療。聽起來很美好,但健保資源有限,如果要把200多項通過食藥署認證的AI醫材統統納入給付,所衍生的健保財務壓力,可能又要讓衛福部部長睡不著。 如何找出應優先給付的AI醫材?台灣AI影響性研究中心召集人、成大校長沈孟儒指出2大重點:能提升醫療的成效、有助於財務永續。衛福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表示,當醫院願意攜手合作,提出證據等級最高的隨機分派臨床試驗(以下簡稱RCT),證明AI醫材能救多少人、節省多少醫療費用,就有望向健保署提出申請,評估是否納入給付、推廣給全民。 衛福部正式啟動「台灣AI影響性研究中心」,由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擔任召集人,號召台大醫院、成大醫院、台中榮總、高醫、北醫這5家學中心聯
康健雜誌 ・ 51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