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茶「2:3 黃金比例」曝光! 研究揭驚人保健效果:降低45%死亡風險
早上一杯咖啡提神、下午一杯茶放鬆,這樣的習慣可能比想像中更健康。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掌握咖啡與茶的「黃金比例」與飲用方式,不僅能補充水分,還與更低的死亡風險相關。
■ 13 年追蹤 18 萬人的研究:2 杯咖啡+3 杯茶最有益
《英國營養雜誌》2025 年 9 月刊登一項歷時 13 年、追蹤 18 萬人的大型研究,發現若在每日飲水量足夠的前提下,以部分咖啡與茶替代白開水,可顯著降低全因死亡風險。研究也提出最具健康效益的組合——咖啡與茶比例為 2:3,但需同時符合以下 3 項條件:
每日飲品總量約 7~8 杯(每杯 240 毫升)
其中包含 2 杯咖啡+3 杯茶
仍需保留基本飲水量
相較於只喝水的人,依此組合飲用者的健康表現更佳:
全因死亡率下降 45%
癌症死亡率下降 41%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 31%
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更下降 72%
研究也提醒,若每天總飲品僅 4 杯以下,替代白開水的效果並不明顯;若超過 9 杯,心血管死亡風險反而可能提升。
■ 不只延壽!咖啡+茶的其他好處
護心
蘇州大學 2024 年研究指出,每天喝 3 杯咖啡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48.1%,每天喝 5 杯茶則降低 39.7%。
健腦
天津醫科大學 2021 年研究發現,不論是咖啡或茶,都與較低的失智與中風風險相關,而兩者兼飲效果更佳。
防癌
2020 年《營養學進展》研究指出,喝茶有助降低口腔癌風險,並與胃癌、結直腸癌、膽道癌、肝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降低相關。
護眼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於 2023 年發表於《Nutrients》的研究顯示,每天 2~3 杯咖啡與黃斑區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增加 16% 有關;每天喝超過 4 杯茶則增加 15%,顯示適量攝取對視網膜健康有正面作用。
■ 想喝得更健康?4 個關鍵技巧
控制咖啡因總量:每日不超過 400 毫克(約 2~3 杯咖啡+適量茶)
選對時間:下午 3 點前喝完,避免影響睡眠
少加糖、少加奶:黑咖啡與清茶更能保留抗氧化成分
因人調整:若對咖啡因敏感,可選低咖啡因或換成含量較低的茶類
研究強調,咖啡與茶的健康效益有「適量窗口」,並非喝越多越好。將它們視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在充足飲水的前提下適度飲用,才更能發揮健康效果。
延伸閱讀
其他人也在看

不需藥物或黑科技!醫曝好的日常習慣「8週就能逆轉生物年齡」
鄧雯心醫師昨(16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1篇研究成果,內容聚焦於生物年齡的逆轉可能性。她指出,人體的生物年齡並非等同實際歲數,而是深受DNA甲基化影響;而飲食、運動、睡眠與壓力管理等生活方式,或許是調控基因老化速度的關鍵因素。她在當天研討會中看到的1項研究,正好...
CTWANT ・ 1 小時前
從美食到家電!好市多老員工揭私藏採購清單 7大值得入手商品曝光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以商品種類多元、價格實惠深受消費者喜愛。《商業內幕》日前引述一名在好市多工作長達 20 年的資深員工柴契爾(Veronica Thatcher)的推薦,整理出他認為 11 月份最值得入手的 7 項超值商品,涵蓋美食、穿搭、科技與生活用品。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每天多吃這一樣,失智風險竟降7成!60歲前記住這幾件事延緩失智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流行病學調查,65歲以上長者的失智症盛行率高達7.99%,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失智症意識提升 及早介
健康2.0 ・ 3 小時前
減重小心!4種「液體碳水」地雷公開,喝錯等於多吃半碗飯
許多人以為「喝的比吃的更清爽」,但不少看似健康、實際上含有高碳水的飲品,常常讓減重成效停在原地。以下整理4種生活中最常被忽略的「液體碳水」地雷,減重族群務必要多加留意。
姊妹淘 ・ 14 小時前
怕痛不敢做乳癌篩檢?全球最新乳房攝影設備來了!無痛檢查又免費
乳房X光攝影檢查,過去常讓女性聯想到「疼痛」跟「緊張」,因此不少人寧可拖延或放棄檢查。但乳房攝影是國際公認最有效的乳癌早期篩檢工具,定期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達20至30%。為了讓女性更願意接受篩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引進全球最新型乳房攝影設備,提供無痛、舒適的檢查體驗,40歲以上女性每2年即可享有公費檢查,隨到隨做。
鏡報 ・ 1 小時前
膽固醇太高別吃這種雞蛋!小心氧化膽固醇增加 血管發炎又變硬
膽固醇太高還可以每天吃雞蛋嗎?醫師表示,一天吃一顆雞蛋是沒問題的,但千萬不要用油煎或炸的方式,之前曾有研究發現,煎蛋裡面的「氧化膽固醇」會大幅上升,害血管發炎、變硬。 膽固醇太高可以吃雞蛋嗎?
健康2.0 ・ 3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35 分鐘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中風不是突然發生!「5大前兆」身體早就警告你 醫:這些症狀出現1分鐘都不能等
很多人以為中風是「說來就來」的事,但其實身體早就偷偷發出警告。只要你懂得觀察,就能提早預防、避免遺憾。 中風常見5大前兆 1、臉歪嘴斜:表情忽然不對稱,一邊臉垮下來2、單側無力:一隻手或腳沒力、舉不起來或感覺怪怪的3、說話含糊:講話變慢、咬字不清楚、甚至講不出話4、視力模糊:一邊眼睛看不清楚,或突然出現視線黑影5、頭暈嘔吐:突如其來的劇烈頭痛、暈眩或噁心感 ▲如果你或家人出現這些症狀,不要再等!馬上送醫才是關鍵。 日常這樣做 中風風險自然降 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醫師指出,中醫預防中風,重點在「養氣活血、穩定血流」。這幾點,記下來照做最實在: 1、早睡早起、避開熬夜:睡不好=血管壓力大,容易血液黏稠2、定時喝水,不要等口渴:尤其是早上起床與睡前2小時,要補充水分幫助血液流動3、多按太陽穴、風池穴、合谷穴:放鬆頭頸壓力、幫助循環穩定 4、煮湯放點天麻+山藥:天麻可助腦部循環,山藥養脾胃、護血管彈性5、壓力大就用拳頭按摩耳上方筋膜:筋膜放鬆,腦壓就不會一直處在臨界點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醫警告:「起床後這4個動作」恐害你中風與心梗! 排便最好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咔嗒」一聲不能忽略!嬰幼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早期發現可免開刀
現代人孩子生得少,每個孩子出生都是家中最珍愛的寶貝,寶貝能健健康康長大是每位家長最大的願望,但千萬不要忽略在幫寶貝換尿布時,髖關節處發出的小小「咔嗒」聲響,有可能是小寶貝的髖關節脫臼了,如果能儘早發現及治療,就不必面臨到手術治療,甚至造成終生跛行的遺憾,別讓小朋友輸在起跑點上。 什麼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為嬰兒或兒童的髖關節非因受傷、感染併發症、各種肌肉麻痺或其他神經病變引起的問題,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5,雖然發生率不高,卻是嬰幼兒最常見髖部疾病。根據統計,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患者以女性居多,且有半數以上的患者為兩側性發生,約有二至三成的患者為單側發生,而左側髖關節比右側的發生率來得高。 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並非關節一定有脫臼,因程度的不同,髖關節發育不良可能造成關節不穩定、半脫位、甚至完全脫臼。脫臼程度輕重不同,有些可以徒手復位,若是無法徒手復位者,則建議接受手術治療。 早日診斷,避免日後手術 嬰兒剛出生時,髖關節異常往往不容易察覺,但隨著年齡增長,大多在一歲後逐漸會出現脫臼、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週一優惠!星巴克連2天買1送1 超商咖啡「10元爽喝」
星巴克今、明(17、18日)推出買一送一優惠,於活動期間購買兩杯大杯(含)以上容量/冰熱/口味皆一致的飲料,其中一杯由星巴克招待。此外,週一咖啡日,全家單品咖啡、特濃咖啡大杯同品項+10元多1杯。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少吃多動也沒用?她半年胖6公斤好冤枉!醫揭「圍更年期」真相:10招穩胰島素、甩脂不復胖
台灣女性平均約在50至53歲左右進入更年期,但往往步入40歲、尚未停經之前,就會因為荷爾蒙變化,導致身心疲憊、變胖加速,甚至「少吃多動」的減重鐵律都不適用,堪稱是女性特別辛苦的時期。減重醫師鄧雯心指出,這段時間被稱為「圍更年期」(Perimenopause),是女性由生育年齡過渡到停經的自然階段,涵蓋未完全停經、但已有熱潮紅、情緒起伏、失眠與掉髮等更年期症狀,或是剛停經1~2年的女性。處在這個階段的女性或許會覺得「呼吸也會胖」,但其實重點不是「少吃」,而是「吃對」。面對失控的體重、體脂肪與腰圍,她建議10要點管控飲食,包括餐與餐之間空腹、每天至少喝2000c.c.純水、咖啡盡量控制在1~2杯、避免奶製品等。持之以恆,就能健康瘦下來。
幸福熟齡 ・ 20 小時前焦點股》浩鼎:治療膽管癌新藥獲孤兒藥認定 跳空漲停
新藥公司台灣浩鼎(4174)昨(16)日宣布,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通知,旗下以TROP2為靶向的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新藥OBI-902,已獲審核通過治療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的「孤兒藥(Orphan Drug Designation)」資格認定。浩鼎股價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自體免疫病害苦全球百萬人 新「CAR-T療法」改治療格局
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現正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由於傳統療法難以根治,患者深陷長期困境。為突破現有治療瓶頸,科學界發起革命,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這些機構,日前進行研究,利用「CAR-T細胞療法」從根本上「重新編排」免疫機制。這項技術目前已在肌炎、多發性硬化症等臨床個案中,展開試驗;有望開啟劃時代的醫療變革,為人類戰勝自體免疫疾病帶來希望。
TVBS新聞網 ・ 53 分鐘前石岡警民溫馨聯手 讓迷途比熊犬「Bubble」幸福回家
台中市石岡區一隻比熊犬迷路在路邊徘徊,熱心的左姓小姐發現,擔心牠發生意外,趕緊將牠抱到土牛派出所尋求協助,員警胡惠琦想到附近人情味十足的「阿鴻菜商」經常有在地居民往來,立刻聯繫老闆娘曾小姐,請她若遇到有人尋狗,能協助通知派出所,結果,不到半小時飼主管男就到派出所領回愛犬。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男女都中!「1飲料」一週喝7次禿頭風險增3倍 醫教4招逃離雄性禿危機
最新研究顯示,每週超過7次含糖飲料攝取,可能使雄性禿風險增加3倍以上!醫師指出,雄性禿患者平均每週攝取高達4293毫升含糖飲料,明顯高於頭髮正常者的2513毫升,顯示含糖飲料與雄性禿之間存在著驚人的關聯性。(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0歲女婦科感染吃藥「竟慘罹罕病」 免疫疾病風險暴增5倍
台中一名50歲江姓婦人在2008年因婦科感染服用抗生素後,突然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皮膚大範圍紅腫起泡且輕碰即破,被診斷為罕見的「史帝文強生症候群」。這種疾病死亡率高達三成,雖然她經緊急治療一週後控制病情,但後續卻誘發乾燥症,需持續接受追蹤照護。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張曼玉逛街穿搭曝光!愛揹「GUCCI托特大包」,皮衣外套+1物穿出好比例
張曼玉開通小紅書後,就會不定期更新自己的生活日常,在近日發布的Vlog中,還介紹了2隻愛犬給粉絲們認識~而帶著愛犬去逛街的她,一身率性又不失優雅的皮衣外套穿搭,成熟幹練中又帶著她一貫的輕盈氣質,身上揹
女人我最大 ・ 3 小時前
簡單領取4步驟!ATM明起領普發1萬 「4狀況」恐失敗
明天(17日)零時起,只要是指定銀行ATM,備妥證件可領普發1萬現金。 民眾看到ATM機台貼有「普發1萬」的標示,並攜帶金融卡、身分證(或居留證號)與健保卡號,操作完就可領取現金。簡單領取4步驟
中廣新聞網 ・ 17 小時前
直接不演?手遊盜用《沉默之丘f》畫面,連YouTuber浮水印都沒刪除掉!
Konami 睽違多年推出的《沉默之丘》系列最新作品《沉默之丘f》推出,獲得玩家和媒體的好評,尤其是最近主角臉模加藤小夏開 YouTube 直播狂玩,每次開台都能吸引 3 到 4 萬人同時觀看,成為絕佳的廣告。然而當紅遊戲都會遭到模仿,最近 App Store 上出現了一款名為《Silent Fear: Last Stop》(ラストストップ:静寂の恐怖)的恐怖手遊,截圖和素材大量使用《沉默之丘f》的畫面和設計。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2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