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頻做惡夢是警訊?中醫:夜間驚醒與「氣血不足肝氣鬱結」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人以為「睡不好」只是單純失眠,但實際上,不少患者是因為夜間頻繁做惡夢、半夜驚醒後久久無法再入睡,導致精神疲憊、白天倦怠。中醫師林舜穀認為,這類情況不僅是睡眠問題,更涉及心神、肝氣與氣血的調和,因此治療需透過辨證論治,從安神、養血、疏肝等面向著手,達到根本調理。
惡夢頻繁心悸易驚 龍骨牡蠣安神鎮心
對於夜間惡夢頻繁、心煩易驚、伴隨心悸失眠的患者,林舜穀中醫師表示,臨床上常採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進行調理。此方源自《傷寒論》,以「重鎮安神」為核心,龍骨與牡蠣能鎮靜心神、安定中樞神經活動,有助減少惡夢與夜間驚醒的頻率。
柴胡則具有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功效,能舒緩情緒緊繃與焦慮所引起的睡眠不安。若再配合生薑、桂枝等調和營衛的藥材,可幫助患者身心同時放鬆,改善睡眠質量。
臨床上,這類方劑常見於長期焦慮、思慮過多或情緒起伏大者,特別是入睡困難、夢多易醒者,經辨證後往往能獲得良好效果。
大腦過度興奮夜驚抽動 抑肝散可安神止痙
另一類患者,則是夜間容易出現驚嚇、夢中喊叫,甚至肢體不自主抽動或有「不寧腿」現象。林舜穀中醫師指出,這與「肝氣亢盛」或「肝風內動」相關聯,可考慮「抑肝散」調理。
抑肝散原用於治療兒童夜啼、驚悸,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其對大腦退化性疾病或睡眠異常患者具有穩定中樞神經的作用。方中鉤藤可清熱平肝、息風止痙,改善肢體抽動或夜間驚擾;柴胡能疏肝理氣、緩解焦躁不安;當歸與川芎則補血活血,使心神得養、睡眠更深。
這類配方適用於容易情緒激動、白天煩躁易怒、夜間驚醒或有肌肉緊繃者,能幫助大腦平衡興奮與抑制功能,減少夜驚與惡夢。
夜間抽動肢體動作太大 夢中拳腳是重要線索
林舜穀中醫師提醒,患者若懷疑自己有夜驚或惡夢問題,應將觀察重點放在夜間行為與肢體反應上。有時床伴能提供重要線索,例如:睡夢中拳打腳踢、突然驚呼、或是夜間小腿出現緊繃與爬行感、需起身走動等現象。這些都可能與「不寧腿症候群」或「肝風內動」有關。
此時,醫師在辨證時可評估是否需加入平肝息風、安神鎮驚的藥材,如鉤藤、珍珠母或合歡皮等,以減輕夜間神經性興奮、改善睡眠深度。若症狀持續或合併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應進一步檢查排除睡眠呼吸中止症或神經系統疾病。
素食者或礦物藥禁忌者 可選擇替代調理方案
部分患者因宗教信仰或體質關係,不願使用含礦物成分的藥材,如龍骨、牡蠣等。臨床上可改以「抑肝散」或含鉤藤、酸棗仁、合歡皮的安神方為主,也能達到穩定情緒、減少惡夢的效果。
林舜穀中醫師指出,重點不在於單一藥材,而是辨證施治的思維:若屬「肝氣鬱結、心神不寧」型,應以疏肝解鬱、寧心安神為主;若屬「氣血不足、心神失養」型,則宜養血補氣、調和營衛。適當搭配生活調整,例如避免臨睡前使用3C產品、減少咖啡因攝取、練習深呼吸或靜坐放鬆,皆能輔助藥物發揮作用。
惡夢頻繁是訊號 安神養心從根本調整
夜間惡夢不只是睡眠障礙,更是身心失衡的警訊。中醫強調「心安則眠寧」,透過辨證找出根源,無論是疏肝解鬱、養血安神或平肝息風,皆能讓患者重拾安穩睡眠。
若惡夢持續一週以上、影響白天精神或情緒,林舜穀中醫師建議盡快尋求醫師專業診治,配合生活作息調整與放鬆訓練。從安神、養心、調氣入手,不僅能改善惡夢與夜驚,也有助於情緒穩定與整體睡眠品質的恢復。
【延伸閱讀】
睡不著怎麼辦?營養師:失眠型態多樣 補充「這些」營養素才有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跑太多「膝」慘? 中醫針灸幫助擺脫膝痛困擾
43歲的李先生是長跑愛好者,近來卻飽受右膝疼痛與足底麻木困擾,多次西醫治療後仍未改善。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翁瑞陽以針灸治療後,症狀逐漸緩解,成功恢復運動能力。翁瑞陽醫師指出,「跑者膝」是長跑族群常見的運動傷害,若能透過適當熱身、放鬆與多元訓練,可有效預防發生。李先生自學生時期起即熱衷長跑,每1至2個月便參加一次全馬或半馬賽事。近年他開始感覺右膝外側隱隱作痛,跑步後尤為明顯,甚至影響日常活動。近半年來更出現右腳底麻木情形,使他焦慮不安。經西醫診斷為膝關節過度使用所致的「跑者膝」,並建議冰敷與休息。雖短暫改善,但每次長跑後,疼痛的感覺愈加延長,甚至一度導致膝關節無法正常彎曲,而足底麻木也未見改善。翁瑞陽醫師發現患者髂脛束及股四頭肌過度緊繃,導致膝部氣血不暢。治療上,選取足三里、豐隆、解谿等足陽明胃經穴位,以及中瀆、陽陵泉、光明、丘墟等足少陽膽經穴,進行針灸調理。治療數次後,李先生的膝部酸脹感明顯減輕,足底麻木感也顯著改善,逐漸恢復運動能力。翁瑞陽醫師表示,中醫認為長期進行單一活動會造成特定經絡過度使用,導致經絡失衡與氣血滯礙。針灸能透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止痛與改善麻木的效果。翁瑞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不是吃藥or喝酒!研究揭「1事」最能助眠:睡得沉又香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許多人在入睡時會出現大腦轉個不停、難以入睡的困擾。醫師張家銘表示,這是典型的「情緒相關失眠」,它往往伴隨焦慮、情緒不穩、自律神經失衡、壓力荷爾蒙過高。很多人試過安眠藥、冥想、助眠茶,但真正能讓腦子慢下來的,不是外力,而是「運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Mandy家庭時光被捕捉!帶大S兒女親密逛街吃冰 9歲兒緊黏繼母溫馨畫面曝光
汪小菲現任妻子Mandy(馬筱梅)近日被拍到帶著大S所生的一對兒女——小玥兒和箖兒——在大陸成都逛街,期間弟弟主動和她牽手,姊弟倆也一起吃一支冰淇淋,互動自然、畫面溫馨。
姊妹淘 ・ 1 天前
超慢跑延緩失智症+肌少症?跑越慢肌肉長越快,腦袋越跑越靈光!不傷膝蓋的增肌關鍵一次學
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我們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齡化社會,然而,長壽並不總等同於健康的老後生活。對許多人而言,晚年生活正籠罩在兩大陰影之下:一是「肌少症」,即肌肉量與肌力隨著年齡增長而快速流失,導致行動能力下降、跌倒風險增加;二是「失智症」,一種漸進性的大腦功能退化,緩慢地剝奪我們的記憶、認知與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兩者經常相伴相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嚴重威脅著銀髮族群的生活品質。面對這個嚴峻的共同課題,醫學界與大眾都在迫切尋找一種安全、有效且能持之以恆的預防策略。
Yahoo奇摩趣運動 ・ 1 天前
肝臟才是代謝隊長!早餐「1碗養肝湯」飽到中午好控糖、燃脂瘦更快
拼命節食、瘋狂運動,體重計的數字卻依然不動如山?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栗原毅說,先別怪自己食量太大,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腸道與肝臟」這對默契搭檔,試著每天早上來一碗熱呼...
早安健康 ・ 19 小時前
跑太多也會膝慘? 針灸助跑者擺脫膝痛困擾
43歲的李先生是長跑愛好者,近來卻飽受右膝疼痛與足底麻木困擾,多次西醫治療後仍未改善。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翁瑞陽以針灸治療後,症狀逐漸緩解,成功恢復運動能力。翁瑞陽醫師指出,「跑者膝」是長跑族群常見的運動傷害,若能透過適當熱身、放鬆與多元訓練,可有效預防發生。李先生自學生時期起即熱衷長跑,每1至2個月便參加一次全馬或半馬賽事。近年他開始感覺右膝外側隱隱作痛,跑步後尤為明顯,甚至影響日常活動。近半年來更出現右腳底麻木情形,使他焦慮不安。經西醫診斷為膝關節過度使用所致的「跑者膝」,並建議冰敷與休息。雖短暫改善,但每次長跑後,疼痛的感覺愈加延長,甚至一度導致膝關節無法正常彎曲,而足底麻木也未見改善。翁瑞陽醫師發現患者髂脛束及股四頭肌過度緊繃,導致膝部氣血不暢。治療上,選取足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網友激推這「六款」Hershey’s好時必吃產品 甜食控快帶回家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俗話說「不給糖!就搗蛋」,配合節慶嘗點甜頭,絕對是家家戶戶、大朋友小朋友都必要的!知名 […]
引新聞 ・ 1 天前
過敏性鼻炎困擾你?中醫教你4種過敏體質,對症下藥改善過敏發作!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過敏性疾病,在台灣潮濕多變的氣候環境下,加上空氣品質不穩、塵蟎、花粉等過敏原無所不在,使得過敏性鼻炎成為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健康議題。本篇文章從中醫角度切入,解析過敏性鼻炎的成因、分型與治療原則,並搭配民眾自我保健與生活調整建議,協助患者從體質改善,減緩過敏發作頻率與嚴重程度。什麼是過敏性鼻炎?在現代醫學中,過敏性鼻炎是因為人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無害物質(如:塵蟎、花粉、黴菌孢子、動物皮屑)產生過度反應,進而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常見症狀包括:連續打噴嚏鼻塞清水樣鼻涕大量分泌鼻子與眼睛搔癢夜間鼻塞、影響睡眠儘管過敏性鼻炎不致命,但對工作表現、學習效率及睡眠品質有極大干擾。中醫怎麼看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理論中,過敏性鼻炎被稱為「鼻鼽」,其成因可分為外因與內因兩大類:一、外因:風寒之邪入侵中醫認為「肺開竅於鼻」,當風寒邪氣侵犯肺衛系統,肺氣無法正常宣發與清肅,就會出現噴嚏、流清涕、鼻塞等典型表現。此類屬於表證,常與氣候變化、受涼、吹冷風有關。二、內因:臟腑虛損,正氣不足肺氣虛弱:無法固守外邪,衛表不固,容易反覆受風寒侵襲。脾氣虛弱:水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山區又見遺體!遊日自駕遇到熊怎自救? NHK模擬2情況「不要按喇叭」
因為果實欠收,無法吃飽進入冬眠狀態,日本今年熊殺人事件頻傳,今(3日)再度傳出秋田山區發現一具女性遺體,由於遺體嚴重損毀,警方推測她極有可能是遭熊襲擊身亡,《NHK》也透過影片教導民眾和外國遊客,如果駕車時遇到熊可能會有哪種情況,並應該如何因應。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柿子切開見密麻黑斑!婆媽嗨喊「是極品」 專家曝:1狀況快丟掉
許多人到了秋天就會品嚐香香甜甜的柿子,但近來有不少人在切柿子時,發現內部出現許多黑點,好奇這樣到底能不能吃?文章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這極品!超甜超好吃!」事實上,農糧署曾教學要如何分辨柿子是否壞掉,若已經軟爛記得丟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9 小時前
謝侑芯猝逝、黃明志驗毒呈陽性!名醫揪「疑點」示警:複合用藥恐致猝死
台灣網紅、被封為「護理系女神」的謝侑芯,10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驚傳猝逝,享年31歲,由於謝侑芯平時身體健康,死因引發外界質疑。事發後,馬來西亞籍歌手黃明志被爆人也在現場,且對4項毒品呈陽性反應,引發關注。台灣醫師蘇一峰對此表示,「謝女這年紀沒有特殊病史,自然死亡機會很低,應檢驗她對毒品的反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資深法官周盈文腦出血搶救中!「1常見病」釀禍:500萬人小心
65歲的資深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預估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喝咖啡別碰12種藥物!藥師示警:恐引發災難性副作用
咖啡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飲品,尤其早晨一杯咖啡能夠提神醒腦,幫助開啟一天的工作。然而,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藥劑師警告,咖啡若與某些特定藥物一同服用,可能會產生危險的交互作用,甚至引發「災難性副作用」,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52歲女咳嗽、大笑就尿失禁!醫曝原因喊很常見 3族群高風險
更年期到了,不少過去沒有的症狀都會跑出來,有時候還會發生令人尷尬的事。泌尿外科醫師曲元正就分享一起個案,有位52歲的林小姐只要咳嗽或大笑,就會不受控制地尿失禁,令她感到尷尬又煩躁,不敢參加聚會或外出運動。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她身上還發生許多更年期的症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營養師推「3飲品」:可延緩血管老化
維持血管健康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但隨著年齡增長與作息失衡,血管逐漸失去彈性、愈來愈硬,導致「血管年齡上升」,也提高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風險。對此,營養師點名「3飲品」每天喝1杯,可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並延緩血管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不是香蕉也不是黑巧克力! 營養師認證「最強抗壓食物」一天一顆,皮質醇下降、免疫力升
說到能幫助紓壓的食物,很多人會想到富含油脂的魚類、黑巧克力或洋甘菊茶。但你知道嗎?水果其實也能幫助舒緩壓力,關鍵就在於它們含有豐富的必需營養素,能同時支持身體與心理健康。其中,有一種水果對抗壓力特別有幫助,而且可能不是你第一時間想到的那種。根據「realsimple」網站分享,以下是註冊營養師的首選,以及幾個在家輕鬆多吃的方法。 最佳抗壓水果:橘子 你可能會驚訝,橘子其實是減輕壓力的水果冠軍。Lorenz指出,這種柑橘類水果含有大量能支持免疫功能的營養素,進而提升身體的壓力應對能力。橘子富含維生素 C——這是維持免疫力不可或缺的營養素。維生素 C 能促進並提升白血球(負責對抗感染的免疫細胞)的生成與功能,同時身為抗氧化劑,它還能保護免疫細胞免受氧化傷害。除此之外,維生素 C 還能支持皮膚屏障、促進傷口癒合,提升整體免疫韌性。 免疫與壓力的關係? 免疫系統與壓力反應息息相關。當免疫系統獲得良好支持(例如攝取足夠的維生素 C),它能更有效地調節身體在面對壓力時的發炎反應,減少長期慢性壓力對健康造成的影響。相反地,身心壓力會促使身體分泌皮質醇(俗稱壓力荷爾蒙),長期高壓與皮質醇過高會抑制免疫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鄭伃書身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卻在35歲正值事業高峰時,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自己罹患有「最惡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抗癌成功後,她深刻反思每天熬夜趕報告、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就是
健康2.0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