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狂打噴嚏?感冒並非吃維他命C就好 醫師:這三大習慣最關鍵
每年只要氣溫開始往下掉,醫院與診所的呼吸道患者總會明顯增加。許多人到了秋冬,就像被設定好的定時感冒,喉嚨卡卡、鼻水直流、一天打十幾個噴嚏。街上、辦公室裡,一半的人戴著口罩,當有人發現快要感冒了會自行服用維他命C 或是蜂蜜、薑茶及保健飲品,希望能靠快速補充,提升免疫力,真的可行嗎。
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 葉國偉表示當我們覺得快感冒的時候呢,就會想要多吃什麼,或是補充什麼營養品來增加抵抗力,那綜合許多研究顯示呢,要預防感冒呢,吃維他命C證明是沒有幫助的。而對於感冒初期,每天吃高劑量的維他命C呢,是否有助於縮短感冒病程呢, 那至於補充鋅,宣稱能夠縮短感冒的病程或是吃維他命D來預防感冒,那在實證的研究中呢,證據等級都不高 。
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姜惠珊指出當然維他命C有它在我們身體修復,或是預防一些疾病的一些角色,但是可能我們不能完全依賴維他命C,那除了維他命C之外,我們可能還是會建議,其他營養素的一些均衡的補充。
高雄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蘇峻民表示,維生素C主要的功用 它可以是我們纖維蛋白的一個成份,那纖維蛋白的話,在我們傷口癒合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一個角色。另外維生素C的一個吸收可以促進我們鐵的吸收,也對於我們貧血都有治療是有用的。
感冒往往是病毒造成,要預防感冒?基本衛生習慣是預防所有呼吸道疾病,最重要的方法。
陽明交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自華指出很多人會忘記我們的水份也是很重要的,有良好的水份可以讓我們的腸胃道吸收,我們的免疫力增強,還有我們的神經活化,那不管是哪一個地方的系統,都能夠好好的來屏障我們的身體。
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吳坤陵表示有關於感冒這個話題。其實這種季節交替的時間,本來就是感冒最常發生的一個狀況。
大部分人每天可能接觸到上百種病毒,但真正會引發感染的只是其中少數。感冒的本質,是病毒成功突破黏膜防線的結果。 感冒最常見的病毒類型像是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會不會感染,不是取決於你接觸到多少病毒,而是接觸量,病毒傳播模(方)式,接觸方式、接觸方式像是揉眼、摸鼻是最常見途徑,再來就是接觸時間,以及免疫系統當下狀態,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個環境,有人會感冒,有人完全沒事。
成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 蔡進相進一步指出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統稱,像這個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有超過200種不同的病毒會導致感冒。因為病毒的種類太多,而且這些感冒病毒引起的重症或死亡的比例,其實並沒有像流感或是COVID-19那麼高。
陽明交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林自華表示均衡飲食,包括我們蔬菜、維他命,肉類、澱粉、蛋白質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能夠維持我們的細胞代謝正常,我們的免疫細胞才能夠良好的運作。
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與睡眠超過7小時的人來比較呢,得到感冒的機率呢高出了4.2倍。中華民國免疫學會理事長 葉國偉指出當然除了多睡,也要有好的睡眠品質。規律的運動也有共識,能夠證實促進我們的免疫功能,有效降低得到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長期壓力抑制免疫細胞的數量和功能,因此面對壓力必須做好適度放鬆,若出現輕微感冒時,就補充營養品,不一定有幫助,唯有平時養成良好生活及睡眠習慣,再適度運動 重視均衡營養,自然就可降低感冒機率。
更多 TVBS 報導
打疫苗後吃東西要注意!專家揭3類食物要避免:減弱保護力
秋季病毒齊發!營養師曝「4關鍵」增強免疫力:吃對很重要
連假結束小心流感反撲!醫示警「這波特別兇」 有5症狀別輕忽
小孩不舒服父母好焦急!常見10嬰幼兒不適症狀 醫揭實用指南
其他人也在看

挨轟美方通知才辦「大內宣」案 鄭銘謙反駁 喊有掌握
太子集團詐騙案引發調查時機爭議,法務部與立委間針對案件掌握程度展開激烈攻防。法務部調查局對外聲稱案情掌握清楚,但在野立委質疑若真有掌握,為何等美方通知才展開調查。法務部長鄭銘謙反駁表示正因有掌握,才能在兩週內迅速分案調查。此案也引發公眾對詐騙犯罪處罰的討論,TVBS民調顯示7成民眾支持對詐騙犯實施鞭刑,但法務部認為此舉涉及憲政、人權與國際公約爭議。
TVBS新聞網 ・ 2 小時前胃內水球增飽足感 中年男甩肉
「每次看到體重計上的數字都沒變,真的很打擊信心。」年近50歲的李先生看著一次次停滯不前的體重計數字,心中再度浮現挫折與無力感。他BMI超過32,曾試過坊間瘦瘦針、埋線等方法,成效皆有限,直到他接受醫療團隊的建議,放置胃內水球做為減重輔助,2個月就成功減掉7公斤,這才看見了久違的希望。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腸病毒「反常」升高進入流行期!疾管署揭「真實原因」何時降溫曝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8)日表示,11月9至15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1萬1223人次,新增1個多月大的女嬰染伊科病毒11型發病2天死亡,研判疫情反常進入流行期,估到明年放寒假才會降溫。(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32歲男「三餐喝珍奶」罹糖尿病不孕 血糖飆破680險釀命危
呂昀珊指出,患者自認沒有任何不適,但長期高糖飲料、外食高油高鹽與精緻澱粉堆疊,讓血糖失控卻毫無自覺。若再延遲治療,恐引發酮酸中毒、脫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也會損害大小血管,增加心臟病、中風、腎臟病及視網膜病變等風險,對準備懷孕的夫妻更是一大警訊。茂...
CTWANT ・ 1 天前
比流感、COVID-19還可怕!這病沒有特效藥 長者死亡率高2倍
近期呼吸道疾病疫情持續升溫!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每周感染案例數,已超越新冠肺炎,成為僅次於流感的第二大呼吸道病毒。 RSV沒藥醫 比流感、新冠可怕 「RSV目前無藥可治
健康2.0 ・ 7 小時前馬來西亞結球萵苣芬普尼殘留超標 邊境退運銷毀9680公斤
衛福部食藥署今日公布邊境查驗違規品項,其中一批自馬來西亞進口的結球萵苣遭檢出農藥「芬普尼」殘留超標,9680公斤於邊境遭退運或銷毀,食藥署針對輸入業者邊境查驗措施調整為逐批查驗,對於馬來西亞進口同號列品項產品,則維持一般抽批查驗。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劉芳銘說,這次輸入品項中,另有一批全球合作開發公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不只流感!日本旅遊 「蘋果病」也增加 醫點名3族群注意
日本近期不僅流感疫情升溫,好發於兒童的「蘋果病」(傳染性紅斑)也呈現增加趨勢。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指出,最近診間出現不少傳染性紅斑病例,並提醒3族群要特別小心。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前英特爾CEO季辛格以新身份訪台!大讚所有創新公司都會找上台灣 找不到更完整生態系
前英特爾CEO季辛格(Pat Gelsinger)今日以美國科技創投Playground合夥人的新身份來台,攜手七家投資組合公司於會中揭示重大里程碑,彰顯台灣生態系如何將前瞻創新概念落地,推向全球規模化。
鏡報 ・ 1 天前北韓官媒評論 批核動力潛艦將使亞太情勢不穩
(中央社首爾18日綜合外電報導)針對韓美在14日發表共同說明資料,北韓中央通信社今天發表了3800多字評論,並批評,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艦將使整個亞太地區軍事安全形勢變得不穩定,引發骨牌現象。
中央社 ・ 1 天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二 (11/18) 東北季風挾帶冷空氣南下影響,迎風面北部東部留意降雨,北部低溫可達15-16度
明天天氣如何? 本週天氣大多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北部東北部維持較陰沉且易有降雨的型態,尤其週二水氣偏多的環境下,須留意大雨發生的可能,降雨時能見度較差且路面濕滑,請注意行車安全。預測白天高溫普遍約為18至23度,夜晚清晨低溫約為16至19度,整日氣溫偏涼;中南部受影響的程度較小,預測普遍可維持晴時多雲較穩定的天氣,雖山區有短暫陣雨機會,但降雨影響程度都偏小;白天高溫略降約23至29度,週三高溫相對為本週最低;夜晚清晨低溫約16至22度,日夜溫差變化較大,早出晚歸建議採洋蔥式穿搭,以免著涼。 季風持續影響下,北部至東北部陰雨的天氣型態須至週末東北季風減弱後,才有明顯的放晴機會。另近日沿海風浪偏大且陣風增強,岸邊亦可能有長浪發生,前往海邊或水域活動請評估自身能力,注意安全。 以上氣象由 天氣風險 / 林孝儒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 天前
北市YouBike傷害險投保不到千萬 許淑華要求擴大保險範圍「市府將協調」
許淑華昨在議會交通部門質詢指出,蔣萬安上任後恢復租借YouBike前30分鐘免費,騎乘人數節節上升,從民國112年4612萬5019人次、113年6539萬6344人次,114年到9月止已有5874萬3961人次。不過,許淑華發現,業者營收隨租借次數變多逐漸增加,但對騎乘民眾投保費用僅987萬9771元...
CTWANT ・ 8 小時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有點不敢吃蛋? 營養師曝「5食物」也能補足蛋白質!
芬普尼雞蛋事件影響至今,許多民眾暫時不敢食用雞蛋,擔心蛋白質攝取不足。營養專家指出,日常生活中有多種食物可以替代雞蛋的蛋白質來源,只要均衡攝取不同種類的食物,就能安心補足營養,無須過度擔憂。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