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醫公開6大致癌物質「黑名單」 示警:盡量避開
(記者周德瑄/綜合報導)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提醒民眾,日常生活中許多看似尋常的習慣與物品,其實暗藏著健康風險。他特別點名了六種在生活中常見且經證實的「確定致癌物」,呼籲民眾應盡可能地避開這些物質,以降低罹癌風險。
示意圖/醫師提醒生活中的常見飲食習慣和空氣污染都藏有致癌危機。(擷取自 免費圖庫Pixabay)
李思賢醫師在社群平台分享,這六種潛伏在生活中的致癌物包括:
第一,黃麴毒素。它主要存在於受潮或過期的花生、玉米與堅果中,被公認為最強烈的天然肝癌致癌物之一。由於台灣氣候潮濕,更容易滋生黴菌,醫師建議民眾應保持食材乾燥,並避免食用任何發霉的食品。
第二,苯。這種物質廣泛存在於香菸煙霧、汽車廢氣、油漆與溶劑中。長期吸入苯會損傷人體骨髓,並增加罹患白血病與淋巴癌的風險。醫師提醒,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密閉空間內的煙霧或化學氣體中。
第三,甲醛。它常見於新裝潢的家具、黏著劑以及香菸煙霧中,可能導致鼻咽癌與白血病。醫師建議,新屋裝修後務必充分通風,並盡量選用低甲醛含量的建材,以降低長期吸入的威脅。
第四,多環芳香烴。這類化合物主要產生於炭烤焦黑的食物、香菸與車輛廢氣中,長期攝取會增加肺癌與皮膚癌的風險。醫師提醒,日常中最簡單的防癌習慣就是烤肉時避免食用焦黑部位,並減少使用煙燻的烹調方式。
第五,乙醛。它是酒精代謝後產生的副產物,同時也存在於香菸煙霧中,容易導致口腔癌與食道癌。李醫師特別提醒,對於「喝酒容易臉紅」的人來說,體內代謝乙醛的速度較慢、累積更快,因此更應嚴格控制飲酒量。
第六,丙烯醯胺。這種物質常見於高溫烹調後形成的食物中,如炸薯條、餅乾、烤麵包與咖啡等,與腎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有關。醫師建議,民眾應少吃焦脆食物,並盡量採取低溫烹調、減少油炸的方式,才能有效降低丙烯醯胺的攝取量。
更多引新聞報導
北市男點6女陪酒「當場性交」不成!直接拉廁所性侵 喊:雙方是3千合意性交啦
最怕的事真的來了!「豬肉公主」含淚發聲 全台豬場陷緊戒
其他人也在看


不只抗老!醫:適量補充「硒」助抗癌 降低腫瘤發生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硒(Se)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微量礦物質,主要以硒胺酸形式存在,並構成至少25種被稱為「硒蛋白」的生理活性蛋白。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這些蛋白參與多項重要反應,包括抗氧化防禦、甲狀腺荷爾蒙調節、免疫調節與生殖健康等。硒在體內的主要儲存部位為骨骼與肌肉,透過日常飲食攝取即可獲得。 抗氧化守護者 維持細胞健康與延緩老化 硒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等多種抗氧化酵素的核心成分,能協助中和自由基,保護細胞免於氧化損傷。李思賢醫師指出,這種作用不僅可維持皮膚彈性與減少發炎反應,亦與預防動脈硬化、保護肝膽功能密切相關。缺乏硒的族群可能出現免疫力下降、疲勞或代謝異常等問題。 甲狀腺隱形幫手 促進T4轉為活性T3 臨床上,硒最常被用於輔助處理甲狀腺功能低下患者。硒參與「碘甲狀腺氨酸去碘酶」的合成,該酶能將不具活性的T4甲狀腺轉化為具代謝活性的T3甲狀腺。李思賢醫師提到,如果體內硒不足,T4會堆積,導致甲狀腺功能遲緩。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狀況在一般的TSH與T4檢驗中不易被察覺,須同時檢測T4與T3才能明確評估。 男女皆有需求 維持生殖與荷爾蒙平衡 此外,李思賢醫師指出,硒與男性生殖功能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環境毒素肆虐!從罐頭到沙發全被污染 醫師傳授保命簡易秘訣
高雄初日診所院長李唐越近期曾發文警示,體內累積過量的「環境荷爾蒙」會擾亂內分泌系統。這些有害物質常見於一次性包材、罐裝食品和塑膠容器中,其中,具致癌性的「戴奧辛」主要源自塑膠燃燒,可能滲透至周邊土壤、雨水,進而汙染食物,最終被人吃下肚。李唐越強調,這些環境毒素可能干擾人體正常的荷爾蒙合成,削弱或抑制其作用,其中部分劇毒物質甚至可能導致癌症等嚴重健康問題。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高收入不等於有錢!年薪400萬機師長期忽略「這1事」 退休前險家破人亡
許多人認為,高收入家庭一輩子都能衣食無憂,但若忽視財務規劃,即使收入再高,也可能在退休後陷入困境。日本一名機師一家四口原本過著富裕的生活,卻因長期忽略理財安排,在退休之際意外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BP來高雄「台灣總統們爆改應援」驚動韓媒!真實評價曝…韓網也炸了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南韓人氣女團BLACKPINK世界巡迴台灣站,於本週末18、19日來到高雄國家體育場熱情開唱,高雄早早開始醞釀黑粉紅的狂歡盛典,不只在城市各大經典建築點亮特色桃粉燈光,迎接天團降臨,市長陳其邁更率先把自己的帳號頭貼照片P成「粉紅髮色」,進一步掀起台灣大批政治人物響應,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前總統蔡英文等大咖都有粉髮造型的改圖在網路瘋傳,甚至蔡、賴本人都對此「粉紅風潮」特別回應,盛大歡迎規模也吸引南韓媒體關注報導了。
民視 ・ 6 天前
香港出現首名屈公病本土病例 8千住戶有感染風險
(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26日電)香港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天下午公布,香港發現首名屈公病本土病例,為1名82歲的婦人,她在潛伏期內未曾離開過香港,主要在居住範圍內活動,官方懷疑感染源在屋苑內,附近8000個住戶有感染風險。
中央社 ・ 3 小時前越南聯手美國公司培養資安軍團 對抗中國駭客網攻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河內25日專電)聯合國河內公約今天在希望與質疑的聲音中簽訂。有鑒於越南近年遭受中國網路駭客攻擊日增,法媒「情報在線」揭露,今年初起越南人民軍斥重金向美國資安公司尋求幫助,培養網路作戰的線上軍團。
中央社 ・ 1 天前
北部雨彈狂炸!北北基宜大雨特報 一路下到入夜
中央氣象署今(26)日下午4點發布大雨特報,指出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基隆北海岸、台北市山區、新北市(汐止)及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可能性,提醒民眾需留意坍方及落石等災害風險。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6種致癌物」潛伏生活中 醫示警:咖啡、麵包都中鏢
生活中其實存在很多健康危險!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提醒,有6種是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包括黃麴毒素、苯、甲醛、多環芳香烴、乙醛、丙烯醯胺,都應該盡可能的避開。其中,在烤麵包與咖啡中,高溫烹調會生成丙烯醯胺,與腎癌與子宮內膜癌有關,建議少吃焦脆、改採低溫烹調更安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兩波東北季風增強!週二降雨增多一週天氣預報先看
一週天氣預報 入秋以來最強的東北風駕到,本週有兩波東北季風,週二降雨增多,東北季風週四稍減弱,週六會再增強,注意氣溫日夜變化,帶件薄外套以應變室內外、日夜溫差,一週天氣預報先看。
景點+ ・ 1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小時前
雙屍案死者富二代身分曝! 從事創投財力雄厚|#鏡新聞
持續追蹤信義區豪宅雙屍命案中的陳姓男性死者,其實是一名知名台商的富二代,從他的臉書紀錄來觀察,一家人感情非常好,經常一起周遊世界各國,生活相當富裕。事實上他的父親經營事業也很成功,2012年以六億美元的天價賣給美系的私募基金。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4 小時前
醫師早餐必吃「3蛋白+1蛋黃」 膽固醇如何不超標?3關鍵判斷
美國肥胖專科醫師洪克特分享自身健康飲食經驗,52歲的他透過演算法測得生物年齡僅41歲。他的早餐習慣特別引人注目,每天會吃3顆水煮蛋,但只吃1個蛋黃。台灣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則指出,蛋黃攝取量應依個人體質而定,需考量3項關鍵因素。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14歲少女得糖尿病!3餐這樣吃 媽淚喊:是我害了她一輩子
【黃詩淳/綜合報導】受到飲食和生活習慣影響,糖尿病逐漸年輕化,營養師高敏敏之前就曾分享過,一名國二少女因長期外食、攝取過多精緻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媽媽得知後崩潰淚喊「是我害了她一輩子」。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知名大廚分享蒜頭保存法!蒜頭放半年不壞、也不發芽
不少民眾偏愛台灣又香又辣的蒜頭滋味,尤其今年蒜頭盛產,想要囤一些蒜頭該怎麼做,才能好好保存呢?知名大廚阿慶師特別分享蒜頭保存方法,放半年都不是問題。 保存蒜頭的方法 阿慶師說,很多人買蒜頭回家
健康2.0 ・ 15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