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音樂療癒失智?最新研究:罹病風險降低39%
最新研究指出,經常聽音樂的長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可降低39%。研究分析逾萬名70歲以上長者的資料顯示,音樂有助於維持認知能力與記憶力。雖尚無法證實因果關係,但研究強調,音樂可能是延緩大腦老化的有效生活工具。
許多人習慣在散步、開車或工作時,播放喜愛的音樂,但音樂的益處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經常」聽音樂對大腦有益,「總是」聽音樂的長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低了39%,聽音樂也有助於降低其他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長者「總是」聽音樂,降低認知障礙風險
根據《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期刊》,澳洲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研究人員10月進行的研究發現,經常聽音樂可能有助於降低老年人罹患失智症,以及其他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
該研究使用超過1萬800名70歲以上長者的資料,資料來源包括:「老年人服用阿斯匹靈減少事件研究」(ASPREE)和「ASPREE老年人縱向研究」(ALSOP),研究人員探討與音樂相關的休閒活動,如何影響長期的大腦健康與認知功能。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依聆聽音樂頻率分為「總是、偶爾、很少、從不」,發現與其他三組相比,結果顯示:「總是」聽音樂的長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低了39%,發生非失智型認知障礙的風險也降低了17%。然而,該研究未明確說明這些回答「總是」聽音樂的參與者,實際聆聽音樂的具體頻率。
教育程度愈高愈有效,演奏樂器效益更進一步
除了降低風險之外,常聽音樂的人,往往能長期維持較佳的整體認知能力與記憶力。然而,聽音樂並未影響受試者對自身認知狀況的感受,換言之,他們「自我感知的思考敏銳度」並未改變。有趣的是,一個人的教育程度,可能影響從音樂活動獲益的程度:音樂的保護效果,在受教育超過16年的人身上最明顯,這表明接受更高水準的教育,可能增強大腦從音樂等刺激性活動獲益的能力。
此外,若不僅聽音樂,更同時演奏樂器,效益更進一步!例如,演奏+聽音樂,患失智症風險降低33%、非失智型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22%;無論是否有聽音樂的習慣,光是演奏樂器本身,患失智症的風險就能降低35%。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解釋:「演奏或聆聽音樂,會讓大腦與思考、感覺、運動、情緒相關的多種結構啟動,這些大腦效應可能帶來生理益處與心理益處。舉例來說,音樂促使大腦釋放化學物質(神經傳導物質與激素),從而喚起情緒反應、記憶、感受,並促進社會連結,音樂甚至會影響大腦的結構。」
然而,研究作者也提醒,儘管這些關聯鼓舞人心,但目前仍無法證實兩者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研究結果只是進一步佐證。隨著人口老化與失智症病例增加,這些研究結果也凸顯音樂的潛力:音樂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更可能成為促進終身健康的強大工具。
研究人員表示,找到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方法「至關重要」,研究作者總結:「證據表明,大腦老化不僅取決於年齡與遺傳因素,還受到個人環境及選擇的生活方式影響。」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預防失智關鍵訓練!最新研究揭示:BrainHQ有效讓大腦減齡十年
大腦抗老別只會超慢跑!澳洲千人研究:這些運動更直接,附完整建議
失智失能風險降3%!披著白袍的人文學家,陳亮恭以「關渡學」翻轉高齡醫學想像
其他人也在看

Anthropic最新報告:史上首次!中國以 AI 發動的大規模網路間諜攻擊曝光
Anthropic指出,中國支持的駭客透過Claude AI 完成自動化高達 80%–90% 的網路攻擊。
數位時代 ・ 18 小時前
「反核教父」、政輪替後首任環保署長林俊義辭世享壽87歲…管碧玲哀悼:反獨裁的街頭聖戰士
台灣環境保護運動的重要推手、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林俊義,13日傳出辭世消息,享壽87歲。林俊義過去曾任國大代表,也是台灣第一次政輪替後的首任環保署長,是台灣反汙染、反核等社會運動的先行者,培養出林良恭等許多學生。
今周刊 ・ 1 天前
景氣不可只看台積電、漲幅集中特定類股不會變!資深投資人的年末提醒
行情的確已步入大幅震盪階段,市場上對AI是否泡沫化的疑慮愈發高調,加上聯準會的降息看法出現分歧。 AI類股或龍頭股的漲幅過大,而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其餘因素多半只是附帶反應。市場遲早須面對過度龐大的獲利回吐賣壓。猶如堰塞湖,若能提前釋放水量反而是好事。 從近期大型避險基金與主動式基金揭露的持倉變化來...
商業周刊 ・ 17 小時前
財劃法公式錯誤、卡住345億統籌分配款,藍白再修法!綠批「球員變裁判」:惡果會在後個年度浮現
國民、民眾立法院團週五(11/14)再修《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除了將之前倉促修法導致分配公式錯誤、卡住345億統籌分配款的部分修正外,也明訂中央政府不得刪減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等新要求。 國民團總召傅崐萁表示,這次修法是把中央苛扣的一般型補助款還給地方政府。 民進立院團幹事長鍾佳濱說,國民、民眾發現錯誤才又要倉促修法,這次修法還有「球員變裁判」等問題,中央要調整地方補助還要地方政府同意,相關惡果將會在後個年度逐漸浮現。
今周刊 ・ 1 天前
中國喊別去日本旅遊,矢板明夫揭背後算計「這件事」! 不甩政府警告,陸客仍飛日觀光:對政治沒興趣
中國外交部14日發布旅遊警示,呼籲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並說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涉台露骨挑釁言論」,嚴重損害雙邊交流氛圍。 對此,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北京現在打出的牌是赤裸裸的政治操作,其目的很清楚,削減赴日旅遊、衝擊日本觀光業,藉此向高市政權施壓,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更應展現支持」。 中國發布「禁日令」後,日本朝日新聞在上海浦東機場採訪五組赴日旅客,問他們為何在這種狀況下依舊願意赴日觀光。其中一對30多歲、帶著子女的夫婦說,他們知道外交部的警告,但不打算改變旅遊計畫。被問及原因,他們只說:「對政治不感興趣」。
今周刊 ・ 1 天前
AI與能源帶來新週期!貝萊德:黃金價格暫回檔,但行情才剛開始
從AI算力中心、全球電網升級到能源轉型,各國加速搶奪關鍵金屬供應鏈,貝萊德全球主題式和產業投資主管韓艾飛(Evy Hambro)指出,黃金價格震盪只是短期技術性回檔;真正的大趨勢尚未開始。黃金今年走勢強勁,從年初每盎司約 2600美元一路攀升到 4350美元高點,其後一度回落至4040美元,近期又回
遠見雜誌 ・ 1 天前
為何「台灣病」本質是政策陷阱?程世嘉:央行處境尷尬像人質...若台幣大幅升值,壽險業曝險將蒸發
《經濟學人》日前以「台灣病」(Taiwan Disease),為題,談論台灣強勁出口背後,貨幣卻長期被低估以及潛在的金融風險,央行則做出回應澄清,指大麥克指數用來評估匯率並不恰當,更反過來以「iPhone售價」換算,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反高估17.1%。 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15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的困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問題,央行目前的處境尷尬,如果放手讓台幣大幅升值,那龐大的未避險部位恐瞬間蒸發。
今周刊 ・ 1 天前
AI來了,大學生要念什麼?專家:學「工人智慧」
AI的應用,在教育現場不斷延伸,本週四(13日)盛大開幕的2025資訊月暨臺灣教育科技展(EdTech Taiwan),以「AI進行式」為主題,邀集200家國內外展出單位,提供上千種教育應用體驗和聚焦教育、產業、人才與社會對話的主題活動。AI如何成為從小學到大學,教師的最得力幫手?科技如何改變教室課
遠見雜誌 ・ 1 天前
主動式ETF界的0050!復華投信推00991A:AI才剛開始,跟隨最大成長趨勢走
展望台股後市布局,復華投信表示,AI仍是高速成長市場,台灣供應鏈充滿商機。進入主動式ETF元年,復華投信也加入行列,推出首檔主動式ETF復華未來50(00991A),預計於12月上旬募集。復華投信國內股票部主管暨主動復華未來50經理人呂宏宇表示,主要在於AI時代創造受惠新股票,台灣本土隱形冠軍透過A
遠見雜誌 ・ 1 天前
東陽迎傳統旺季 營運動能回穩 股價挑戰重回115元守穩
全球領先的汽車AM塑膠零組件供應商東陽(1319),在北美AM市場市佔率居高不下,鈑金件領域具全球領導地位。法人指出,隨著傳統旺季來臨以及市場需求回升,東陽第四季營收可望進一步回升,全年仍有機會維持穩健規模。近期股價在相對低位整理後出現放量,市場關注資金回流動向,股價有望重新挑戰115元大關。
理財周刊 ・ 1 天前
矽光子又成為寵兒!光聖漲停歷史高1090元 聯亞要動了!
光聖(6442)又再一次示範,千金難買早知道。誰能相信9月初剛上千金的光聖能連跌一個月,一度跌破800大關,又在10月與11月進行大反攻,一度又上千金又被擊落,但本刊曾分享,在AI類股龍頭股都能站穩千金的情況下,光聖上千金且站穩就只是時間的問題,800以下有機會買,沒買,那就只能眼睜睜看他可能攻上1200元甚至1500元關卡,散熱大廠-奇鋐(3017)已經示範過從400元漲到1500元的奇蹟,在未來光進銅退的趨勢下,光通訊與CPO產業將迎來一波高速成長,透過光傳輸,也將不再產生更多熱能,更能節省電力耗損並有助AI的蓬勃發展。
理財周刊 ・ 1 天前
錼創、沛爾生醫、愛爾達今起可當沖!創新板獨角獸tibit正式登場,加速推動資本市場變身亞洲那斯達克
臺灣證券交易所於週一(11/17)舉辦「創新板3.0」發表會,董事長林修銘宣布創新板邁入新階段,並正式發表全新象徵角色──臺灣創新板獨角獸「tibit」。 林修銘表示,自2021年創新板成立以來,歷經四年努力,終於迎來「3.0時代」,象徵臺灣新創市場邁向國際的重要里程碑。
今周刊 ・ 22 小時前
力旺股價狂飆漲停! 2奈米IP驗證+國防大單加持
AI、高速運算與國防晶片需求全面升溫,矽智財(IP)大廠力旺(3529)再度迎來營運爆發。公司在上週法說會釋出強烈樂觀訊號,不僅預期第四季營運將再創歷史新高,對明年與後年成長也保持高度信心。今天力旺股價強勢攻上漲停、收在2150元,反映市場對其長線成長動能的正面期待。
理財周刊 ・ 1 天前
輪椅不是限制而是力量!台灣自辦輪椅技巧障礙挑戰賽登國際舞台,吸引多國選手越洋參賽
由民間自籌自辦的「輪椅技巧障礙挑戰賽」,今年將於11/29-30再度登場。藉由鼓勵輪椅人走出家門、嘗試不可能挑戰的精神,第二屆「輪椅技巧障礙挑戰賽」甚至還受到國際輪椅人的矚目,來自馬來西亞、香港等團隊組隊共12位輪椅人跨海前來參加,即將藉由活動展開無礙外交。
今周刊 ・ 13 小時前
赴美留學免托福!教育部攜手美國4所名校試辦,修EMI全英課程可讀頂尖高校…創非英語母語國家首例
教育部17日舉辦「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記者會,宣布啟動「EMI 免試托福試辦計畫」。未來學生在臺灣修習一定比例的全英語授課(EMI)課程後,申請至合作美國大學就學,即可豁免托福成績,使臺灣成為全球第一個非英語母語國家獲美國頂尖大學正式採認EMI修課成果的國家。 此突破打破美國大學過往僅對英語系國家或新加坡提供豁免的慣例,象徵臺灣EMI教學品質與雙語教育推動五年的成果已獲國際信任,對提升臺灣高教的能見度與國際連結具有重大意義。
今周刊 ・ 13 小時前
鴻海科技日揭AI藍圖!台廠加入AI永動機行列? 輝達公布最強財報,人工智慧還能飆多高?|今周重磅
鴻海科技日本周五登場,此前,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預告,將會在當天公開與OpenAI的合作細節。近期,許多AI巨頭如輝達、AMD、甲骨文,都紛紛以現金投資或提供股權的方式,與OpenAI換取長期合作,形同「AI永動機」。台廠是否會加入此行列,頗受關注。 此外,AI晶片大廠輝達本周公布上季財報,在Blackwell全面放量,眾家CSP業者紛紛調高資本支出,是否代表輝達將再繳出「歷史最強財報」,驚艷投資人? 1、鴻海科技日揭AI藍圖,如何攜手OpenAI? 2、輝達公布最強財報,Blackwell晶片全面放量 3、我國外銷訂單拚連9紅
今周刊 ・ 22 小時前
00929配息再創新高,科技股息成市場避風港
在AI熱潮推動下,台股加權指數歷史性地站上兩萬八千點大關。然而,指數屢創新高,市場的「懼高症」也隨之而來。在聯準會降息時程未明、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猶存的背景下,投資人陷入「既想參與AI盛宴,又怕買在高點」的兩難。如何在波動的市場中,找到一個既能參與科技趨勢、又能穩健收穫現金流的「攻守兼備」型資產,成為當前顯學。
理財周刊 ・ 1 天前
普發一萬真能刺激經濟?學者:「兩件事」才是根本之道
普發一萬入帳了!多數國人歡喜接受,但並非所有台灣人都高興,像是曾發起拒領活動的法師釋昭慧。其實近期台灣各項經濟數據表現亮眼,台股一度漲破28000,部分機構甚至預計今年經濟成長率將衝破5%,究竟普發一萬的經濟乘數效果如何?能夠刺激民生消費嗎?普發一萬元的預算,是編列在「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
遠見雜誌 ・ 1 天前
不是工程師、醫師!最賺錢職業出爐「月領7萬」、最慘不到35K...他擁千萬一夕破產,靠1招反轉致富
全台最賺錢行業是什麼?答案出爐!主計總處11月公布最新9月薪資統計,揭示台灣目前高薪行業版圖,顛覆社會對傳統高收入職業的印象。 資料顯示,全體受僱員工今年1至9月的平均經常性薪資為4萬7751元,較2024年同期增加3%,創下近25年同期最大增幅;累計實質總薪資平均數則成長1.87%,為7年來最大漲幅。 其中,金融與保險業以平均經常性薪資7萬715元穩居全台薪資冠軍,遠高於工程師及醫師等長期被認為「最賺」的職業。
今周刊 ・ 1 天前
台幣後續怎麼走?中信金高麗雪:年底前在30元上下震盪,中長期仍偏升值趨勢
近日因為台美匯率聯合聲明、《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台灣出現「台灣病」等議題,讓新台幣走勢再度成為市場熱議話題。由於匯率走勢對金控業與壽險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在週一(11/17)舉行的中信金法說會上,中信金控總經理高麗雪分享集團內的看法表示,預估年底前新台幣將在30元上下震盪,惟中長期仍偏升值趨勢。
今周刊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