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能源帶來新週期!貝萊德:黃金價格暫回檔,但行情才剛開始
從AI算力中心、全球電網升級到能源轉型,各國加速搶奪關鍵金屬供應鏈,貝萊德全球主題式和產業投資主管韓艾飛(Evy Hambro)指出,黃金價格震盪只是短期技術性回檔;真正的大趨勢尚未開始。
黃金今年走勢強勁,從年初每盎司約 2600美元一路攀升到 4350美元高點,其後一度回落至4040美元,近期又回升至 4230美元(截至11/13)。
金價震盪雖引發市場關注,但貝萊德全球主題式和產業投資主管韓艾飛(Evy Hambro)指出,這次回檔完全屬於常態調整,不影響金價長線向上的趨勢。
「真正重要的不是短線漲跌,而是推動黃金的結構性力量仍非常強大。」即使金價屢創新高,韓艾飛指出,全球投資人對黃金的配置仍顯不足:包括 一、黃金仍是「低配置資產」:市場尚未真正全面進場。
即使金價屢創新高,韓艾飛指出,全球投資人對黃金的配置仍顯不足。包括多數機構僅配置3~5%、家族辦公室大約5~10%、ETF並未出現大規模流入,以及市場交易情況不擁擠、尚未過熱等,這代表大量資金尚未上車,為黃金後續行情預留空間。
更重要的是,全球央行正展開長線布局。他指出,全球央行已連續15年淨買進黃金,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更將黃金視為外匯儲備「去美元化」工具,主權基金也逐步提高實體資產比重。「各國大量印鈔使貨幣購買力下降,資金自然會尋求實體資產避險。」韓艾飛強調,黃金作為無違約風險、跨世紀貨幣的地位,在新一輪地緣碎片化背景下更顯得重要。
「技術回檔,而非基本面反轉!」審視金價回檔三面向
儘管金價在觸及歷史高點後出現明顯震盪,貝萊德全球主題式和產業投資主管韓艾飛認為,這波回檔更像是長線多頭趨勢中的「技術性調整」,而非市場基本面出現鬆動。
首先,期貨市場近期的高漲是此次修正的主要導火線,他拆解出近期三大金價回檔原因,隨著金價一度站上每盎司4300美元以上,期貨淨多單累積至相對高檔,使短線投機部位開始獲利了結;第二、槓桿資金同步降溫;加上第三技術指標偏熱,價格自然往下修正。然而,他強調,這與央行或長線資金撤離無關,純屬短線資金的調節行為。
其次,美元走強與近期美中對話釋出正面訊號,使市場風險偏好略有回升,也對金價帶來些微壓力。但他提醒,這些事件的影響通常短暫,在當前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背景下,更難形成真正的反轉力量。
第三,市場最關心的基本面,韓艾飛則給出明確答案:完全未受影響。他指出,黃金的核心支撐仍然穩固,包括全球央行持續買盤、各國債務攀升,導致法幣購買力下滑,以及避險需求推動的長期資金配置,皆未出現任何鬆動。
「我們把這視為一次技術性回檔,而非基本面反轉。」他再次強調,黃金長期向上的理由依舊存在。
AI與能源轉型推升金屬需求暴增:真正的瓶頸不是晶片
全球科技巨頭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擴大AI資本支出,但韓艾飛指出,外界以為「晶片短缺」才是產業發展的最大阻力,其實真正的挑戰在於更底層的基礎條件——土地與電力。
他觀察,晶片供應雖短暫吃緊,但並非無法取得;相反地,要在全球不同地區找到能支撐超大型資料中心的電力與土地規模,反而愈來愈困難。
他進一步解釋,AI模型演進帶動伺服器、冷卻設備與儲能系統全面升級,也推升對多種金屬的需求,尤其是銅、鋁、鋰和稀土等關鍵材料。以銅為例,電動車、再生能源與資料中心皆高度倚賴其導電特性,需求增幅尤為顯著。過去數年,全球礦業投入資本不足,新礦開採速度遠落後需求成長,加上氣候事件與工安事故造成多個主要礦區停產,使金屬供應更加吃緊。
「真正的風險不是晶片缺乏,而是全球能否提供足夠的金屬與能源,支撐這場數位與能源革命。」韓艾飛說。他提醒,AI與能源轉型不僅帶動科技公司增資,也正在重塑全球原物料市場的供需平衡。各國政府近年大動作尋找替代供應來源、強化稀土與金屬鏈,就是因為意識到這項風險正在逼近。
金礦股站上強勢周期:高金價、低成本
在黃金價格長線走強的背景下,金礦公司正迎來難得的多重利多。韓艾飛指出,與歷史上多數金價上漲周期不同,這波金礦企業的財務紀律更為良好,不但沒有盲目擴產,反而專注控管支出、改善負債與強化自由現金流,使企業體質明顯提升。
首先,高金價直接推升金礦公司的獲利能力,而另一項關鍵則來自成本端。近年能源價格溫和,使採礦的營運費用相對下降,擴大了利差空間。其次,金礦股估值相較歷史均值仍偏低,即使金價已突破新高,相關企業的本益比並未同步拉升,顯示市場尚未全面反映其獲利動能。
此外,金礦企業的資本支出較過去保守,未再重演前一輪景氣過熱時期的大量非理性投資,而是在股東回饋與財務穩健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這些因素讓金礦類股的上行空間更具可持續性。
韓艾飛強調,即將展開的2025年第三季財報季,將成為市場重新評價金礦股的重要時點。他認為,若財報能反映成本下降與金價升高帶來的獲利擴大,金礦股有望迎來下一波成長動能。
全球金屬供應鏈成戰略資產:該增加中國礦業配置?
隨著全球各國強化能源轉型與 AI基礎建設,關鍵金屬地位快速升格為「戰略資產」。面對供應鏈重組浪潮,外界自然關注國際資金是否會增加對中國礦業的配置。對此,韓艾飛的回應明確而直接:「我們投資的是公司,不是國家。」
他進一步說明,貝萊德在評估金屬與礦業企業時,關注的並非其所屬國家,而是多項與企業永續經營能力高度相關的指標,包括生產成本、地質品質、環境與安全紀錄、治理架構、管理團隊執行力,甚至企業在當地社會與政府間的評價。
「如果一家公司擁有優秀的成本結構、穩定的產能與透明的治理,不論它在世界哪一個角落,我們都會考慮投資。」他說。然而,以目前市場狀況來看,尚未看到中國礦業企業同時達成所有必要條件,因此中國在金礦與金屬基金中的比重仍然有限。
他也提醒,全球金屬供應鏈已成為國家競爭力的一部分,美國與歐洲頻頻祭出政策鼓勵關鍵金屬開採,日本亦積極尋求替代來源,顯示未來十年這場「礦業競賽」只會更激烈。
其他人也在看

景氣不可只看台積電、漲幅集中特定類股不會變!資深投資人的年末提醒
行情的確已步入大幅震盪階段,市場上對AI是否泡沫化的疑慮愈發高調,加上聯準會的降息看法出現分歧。 AI類股或龍頭股的漲幅過大,而漲多就是最大的利空,其餘因素多半只是附帶反應。市場遲早須面對過度龐大的獲利回吐賣壓。猶如堰塞湖,若能提前釋放水量反而是好事。 從近期大型避險基金與主動式基金揭露的持倉變化來...
商業周刊 ・ 22 小時前
東陽迎傳統旺季 營運動能回穩 股價挑戰重回115元守穩
全球領先的汽車AM塑膠零組件供應商東陽(1319),在北美AM市場市佔率居高不下,鈑金件領域具全球領導地位。法人指出,隨著傳統旺季來臨以及市場需求回升,東陽第四季營收可望進一步回升,全年仍有機會維持穩健規模。近期股價在相對低位整理後出現放量,市場關注資金回流動向,股價有望重新挑戰115元大關。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力旺股價狂飆漲停! 2奈米IP驗證+國防大單加持
AI、高速運算與國防晶片需求全面升溫,矽智財(IP)大廠力旺(3529)再度迎來營運爆發。公司在上週法說會釋出強烈樂觀訊號,不僅預期第四季營運將再創歷史新高,對明年與後年成長也保持高度信心。今天力旺股價強勢攻上漲停、收在2150元,反映市場對其長線成長動能的正面期待。
理財周刊 ・ 1 天前
300個指標投資人同意!Perplexity為何成為「看空」第一名,發生什麼事?
Cerebral Valley AI 大會非正式調查顯示, 與會者最看空的獨角獸為 Perplexity,OpenAI 居次。
數位時代 ・ 1 天前
財劃法公式錯誤、卡住345億統籌分配款,藍白再修法!綠批「球員變裁判」:惡果會在後個年度浮現
國民、民眾立法院團週五(11/14)再修《財政收支劃分法》(財劃法),除了將之前倉促修法導致分配公式錯誤、卡住345億統籌分配款的部分修正外,也明訂中央政府不得刪減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等新要求。 國民團總召傅崐萁表示,這次修法是把中央苛扣的一般型補助款還給地方政府。 民進立院團幹事長鍾佳濱說,國民、民眾發現錯誤才又要倉促修法,這次修法還有「球員變裁判」等問題,中央要調整地方補助還要地方政府同意,相關惡果將會在後個年度逐漸浮現。
今周刊 ・ 1 天前
台美共同發布聯合聲明「持續磋商外匯事務、避免操縱匯率」!施俊吉分析2原因:石破天驚的行動
台灣、美國在14日共同公布「台美匯率議題聯合聲明」,由美國財政部與台灣中央銀行在美國在台協會(AIT)及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支持下完成。 雙方確認將持續就宏觀經濟與匯率政策協商,並避免透過匯率取得不公平競爭優勢。 中央銀行指出,這份聲明代表台美在非關税壁壘部分的談判已經完成,目前雙方各自正式發布內容,具有里程碑意義。
今周刊 ・ 1 天前
「反核教父」、政輪替後首任環保署長林俊義辭世享壽87歲…管碧玲哀悼:反獨裁的街頭聖戰士
台灣環境保護運動的重要推手、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林俊義,13日傳出辭世消息,享壽87歲。林俊義過去曾任國大代表,也是台灣第一次政輪替後的首任環保署長,是台灣反汙染、反核等社會運動的先行者,培養出林良恭等許多學生。
今周刊 ・ 1 天前
常聽音樂療癒失智?最新研究:罹病風險降低39%
最新研究指出,經常聽音樂的長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可降低39%。研究分析逾萬名70歲以上長者的資料顯示,音樂有助於維持認知能力與記憶力。雖尚無法證實因果關係,但研究強調,音樂可能是延緩大腦老化的有效生活工具。許多人習慣在散步、開車或工作時,播放喜愛的音樂,但音樂的益處可能遠超過你的想像。《國際老年精神
遠見雜誌 ・ 23 小時前
為何「台灣病」本質是政策陷阱?程世嘉:央行處境尷尬像人質...若台幣大幅升值,壽險業曝險將蒸發
《經濟學人》日前以「台灣病」(Taiwan Disease),為題,談論台灣強勁出口背後,貨幣卻長期被低估以及潛在的金融風險,央行則做出回應澄清,指大麥克指數用來評估匯率並不恰當,更反過來以「iPhone售價」換算,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反高估17.1%。 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15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的困境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問題,央行目前的處境尷尬,如果放手讓台幣大幅升值,那龐大的未避險部位恐瞬間蒸發。
今周刊 ・ 1 天前
浩鼎新藥成功取得認定 激勵股價跳空開盤即收盤
新藥公司台灣浩鼎(4174)昨(16)日宣布成功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知,旗下以TROP2為靶向的抗體藥物複合體新藥OBI-902,獲審核通過治療膽管癌的「孤兒藥」資格認定。使得今日浩鼎股價開盤即收盤,漲停鎖死在27.35元,漲停委買張數超過5000張以上。
理財周刊 ・ 1 天前
ChatGPT濫用破折號怎麼改?如何避免飄出超油膩「AI味」?實用指令教學快收藏!
OpenAI 說明,透過「自訂指令」設定,ChatGPT現可依指示避免使用破折號(em dash)。
數位時代 ・ 1 天前
國科會與經濟部領軍「Team Taiwan」亮相MEDICA 2025
【記者蔡富丞/台北報導】全球最大醫材展 「MEDICA 2025」於臺灣時間 11 月 17 日在德國杜塞道夫 […]
民眾日報 ・ 15 小時前
矽光子又成為寵兒!光聖漲停歷史高1090元 聯亞要動了!
光聖(6442)又再一次示範,千金難買早知道。誰能相信9月初剛上千金的光聖能連跌一個月,一度跌破800大關,又在10月與11月進行大反攻,一度又上千金又被擊落,但本刊曾分享,在AI類股龍頭股都能站穩千金的情況下,光聖上千金且站穩就只是時間的問題,800以下有機會買,沒買,那就只能眼睜睜看他可能攻上1200元甚至1500元關卡,散熱大廠-奇鋐(3017)已經示範過從400元漲到1500元的奇蹟,在未來光進銅退的趨勢下,光通訊與CPO產業將迎來一波高速成長,透過光傳輸,也將不再產生更多熱能,更能節省電力耗損並有助AI的蓬勃發展。
理財周刊 ・ 1 天前
小心!這些「生成式AI」潛藏資安風險,DeepSeek、文心一言…不只位置、截圖全都露,還稱「台灣是中國的」
國安局揭露,中國製「生成式AI語言模型」,包含「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通義千問」及「騰訊元寶」等5款,存在資安風險及內容偏頗等問題,包括要求「位置資訊」、蒐集「截圖」等。此外,涉及兩岸議題時,生成內容採用官方立場,包括「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中國台灣」,國安及提醒國人慎選並注意資料外洩。
今周刊 ・ 1 天前
中國喊別去日本旅遊,矢板明夫揭背後算計「這件事」! 不甩政府警告,陸客仍飛日觀光:對政治沒興趣
中國外交部14日發布旅遊警示,呼籲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並說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涉台露骨挑釁言論」,嚴重損害雙邊交流氛圍。 對此,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北京現在打出的牌是赤裸裸的政治操作,其目的很清楚,削減赴日旅遊、衝擊日本觀光業,藉此向高市政權施壓,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更應展現支持」。 中國發布「禁日令」後,日本朝日新聞在上海浦東機場採訪五組赴日旅客,問他們為何在這種狀況下依舊願意赴日觀光。其中一對30多歲、帶著子女的夫婦說,他們知道外交部的警告,但不打算改變旅遊計畫。被問及原因,他們只說:「對政治不感興趣」。
今周刊 ・ 1 天前
Anthropic最新報告:史上首次!中國以 AI 發動的大規模網路間諜攻擊曝光
Anthropic指出,中國支持的駭客透過Claude AI 完成自動化高達 80%–90% 的網路攻擊。
數位時代 ・ 1 天前
Google推出新工具Code Wiki!AI幫你「讀懂」程式碼、還能畫架構圖,快速提升開發效率!
Google推出的新平台 Code Wiki,利用AI技術自動掃描程式碼庫並生成結構化的維基文件,確保文件隨程式碼變更即時更新。
數位時代 ・ 1 天前
IET-KY 迎多重催化 明年業績成市場焦點
今(17)日三五族大廠英特磊IET-KY(4971)重回市場熱度焦點之一,先前舉辦法說會公司表示第三季國防合約請款金額創歷史新高,成長動能強勁。磷化銦產品因客戶自備基板模式導入,成功緩解基板短缺,有助毛利率提升。預期磷化銦 PIN 磊晶業務在 2026 年可望翻倍成長,成為公司重要支撐。
理財周刊 ・ 1 天前
95歲巴菲特的最後一封股東信,不教你賺錢,只教你怎麼不辜負人生
(整理自巴菲特2025年11月10日股東信全文) 致我的股東同仁: 我將不再撰寫波克夏(Berkshire Hathaway)的年度報告,也不會再在年會上長篇大論。如英國人所說,我要「歸於沉寂」(going quiet)。 格雷·阿貝爾(Greg Abel)將在年底成為老闆。他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工...
商業周刊 ・ 1 天前
台灣金融業在亞馬遜發聲!國泰金、南山人壽、 玉山金踴躍參加COP30
面對全球氣候行動從承諾走向落實,台灣企業今年在COP30集體展現前所未有的存在感。從金融機構、壽險業到科技與學研單位,紛紛以各自專業,回應能源轉型、健康韌性、生物多樣性與數位永續等新興挑戰。今年 COP30 不只是各國談判的外交現場,也是各國企業展示永續發展的舞台。今年即便主辦地巴西貝倫,距離台灣飛
遠見雜誌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