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成失眠主力!壓力大、滑手機⋯「報復性熬夜」恐變成慢性失眠
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安眠藥處方數量持續攀升,已有數百萬人次倚賴藥物入眠。令人關注的是,用藥族群已不再侷限於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因為工作壓力、長時間使用3C產品與生活作息紊亂,成為失眠的主要患者。醫師指出,改善失眠不應只靠藥物,還需從生活習慣著手透過固定作息。
長期失眠增罹癌風險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田育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年的報告顯示,台灣成年人失眠盛行率23.5%,相當於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失眠困擾,而且仍持續上升中。
陳田育表示,失眠不只是精神上的問題,更像是大腦的功能失調,進而引發全身性健康的警訊;長期睡眠不足會使身體進入慢性發炎狀態,導致代謝與荷爾蒙調節失衡,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症、甚至癌症的風險 。
此外,在2023年澳洲研究指出,每天睡眠4~5小時的人,隔天醒來後的反應力相當於酒駕,血液中酒精濃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達到0.05% 。當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注意力、記憶力與反應速度都會顯著下降,不僅影響工作表現,甚至提高職場意外風險。
高壓職場成失眠主力
陳田育說明,現代人失眠的原因相當多元,從長時間使用3C產品、晚睡、壓力大到焦慮情緒,都可能導致入睡困難或睡眠中斷。這些因素交互影響,逐漸演變成慢性失眠。
他補充,慢性失眠常見的原因包括醒覺度過高、晝夜節律失調等,除了中高齡者外,科技業、金融業、醫護人員與輪班族,都是醫師門診中最常見的高風險群。
其中,「報復性熬夜/睡眠拖延」(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是現代年輕族群常見的現象,白天被工作、責任與壓力佔滿,晚上便以犧牲睡眠來換取短暫的自由時光。然而,這樣的補償行為反而讓大腦持續處於亢奮狀態,越想放鬆反而越難入睡,長期下來演變成慢性失眠。
3~4成患者長期依賴安眠藥
陳田育指出,在臨床觀察中,約有3~4成的失眠患者屬於長期用藥者,這些人通常一開始只是偶爾吃,後來變成每天都要靠藥入睡。即便如此,他們的睡眠品質往往仍不穩定,早上還可能感到昏沉、注意力不集中,這些都是藥物副作用的表現。
他提醒,傳統安眠藥如苯二氮平類(BZD)或非苯二氮平類(Z-drug),主要透過抑制中樞神經誘導眠,因此容易產生嗜睡、記憶混亂與成癮風險,需經由醫師評估後開立;新藥物如食慾素受體拮抗劑(DORA),則是透過阻斷腦內維持清醒的訊號,幫助大腦自然關機,入睡過程更接近生理節奏,不影響隔天清醒與認知功能。
正確用藥+生活調整改善失眠
陳田育表示,民眾誤以為安眠藥一吃就會成癮,不吃就睡不著、越吃越重,但若經由醫師評估,短期使用是安全且有效的。醫師會根據病情選擇適合的藥物,並定期追蹤找出失眠核心問題,搭配睡眠衛教與生活調整,許多人可以逐步減藥、甚至停藥。
陳田育提醒,改善失眠不應只靠藥物,還需從生活習慣著手透過固定作息,例如每日睡眠時間為6~8小時、避免在床上滑手機、避免睡前喝酒或吃宵夜、睡前放鬆與深呼吸,都是有效的助眠策略。早期發現、正確治療,並且調整生活習慣,才能有效改善失眠。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這些藥物千萬別一起吃!4類「藥物交互作用」一次看:失眠藥也上榜
大失眠!生理時鐘「誤點」怎辦?睡眠專家教「校正6招」先確認睡眠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年輕人成失眠主力!壓力大、滑手機⋯「報復性熬夜」恐變成慢性失眠
其他人也在看

染流感別只吃成藥!醫警告「雙病毒株共存」:成人有1情況恐住院
72歲葉大哥長期罹患高血壓與肺阻塞等慢性疾病,近期出遊時,同行家人陸續出現類似感冒症狀,他自己也開始發燒、喉嚨痛、肌肉痠痛和倦怠症狀,但僅自行服用成藥、未及時就醫,返家後病情卻急速惡化,甚至因呼吸衰竭被緊急送醫插管,經檢驗確診為A型流感。醫師提醒,今年流行的病毒株以H3N2為主,更容易出現發高燒症狀,提醒高風險民眾盡速接種流感疫苗。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市售超夯「聲光儀」延緩失智?專家揭「不一定有效」治療機制待研究
透過40赫茲的光線和聲音,可有效刺激特定腦區的活躍程度、進而延緩失智症,成為民眾居家照護新選擇。人口老化,失智議題受到重視,類似「聲光儀」正夯,但效果果真如此神奇嗎?《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40赫茲聲光刺激的相關研究,與會專家提醒,雖動物實驗顯示,這類儀器具有一定潛力,但相關人體研究結果不一致,尚待驗證,提醒民眾謹慎看待相關市售產品。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近百公里11小時驚魂記 青埔警助迷途伯伯返家
中壢警分局青埔派出所於日前9時許接獲熱心民眾報案,說他在領航北路四段陽光劇場附近,發現一位老伯伯疑似機車故障,推著車步伐吃力,可能需要幫助。青埔所員警鄭鈺衡、彭傳翔立即到場關心,所幸伯伯就是車主本人,得以迅速確認身分。員警一查嚇一跳,伯伯竟然住在新竹縣寶山鄉,趕忙對伯伯關懷,這位77歲的張伯伯疑似失智症突發,只記得自己住在新竹,在前一晚約22時許獨自騎車出門,但忘記自己要去哪了,之後就一路往北行駛。警方調閱動線發現,他在凌晨1時許就進入桃園轄區,雖兩地直線距離僅約55公里,卻繞行破百公里,原來不是機車故障,是機車沒油了才停下來。員警初步檢視伯伯沒有明顯外傷,決定立即將張伯伯先帶回派出所休息,提供飲水並安撫他的情緒,同時聯繫家屬前來接回返家。家屬到場後也頻頻向警方致謝。中壢警分局長林鼎泰表示,家中長者若有疑似記憶退化情況,務必多加留意外出動向,可申請防走失手鍊、手機定位或協助指紋建檔,以利警方協尋,共同守護長者安全。更多新聞推薦 ● 台紐互惠里程碑 移民署:11/29起紐西蘭旅客持晶片護照來台可自動通關
台灣好新聞 ・ 1 小時前
安眠藥成癮 將推升失智風險
台灣每年安眠藥處方數量持續攀升,且用藥族群已不再侷限於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族群成為失眠患者。許多人從「偶爾吃」變成「天天吃」,卻不知道長期依賴傳統安眠藥物,可能導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甚至提高跌倒、記憶力衰退與失智風險。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義大利新增殺害女性罪 視為加重殺人罪可判無期徒刑
義大利國會25日通過新增「殺害女性罪」,並將其列於須加重判刑的殺人罪相關條文中,未來若因控制、佔有、支配慾望,或是性別等理由而殺害女性者,最重可處無期徒刑。由於義大利是歐洲7個未將情感與親密關係納入必修課程的國家之一,該國在野雖然支持立法,但不忘強調應從學校教育著手預防才是關鍵。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久坐族下半身越來越肥?居家必學「瑜伽虎式」4步驟提臀、瘦大腿
臀部以及大腿的下半身肌群是支撐上半身最重要的樞紐。當我們臀部無法啟動時,不僅容易身體結構失調,身體穩定度也會不足,更容易引發腰酸背痛的情形。然而對於許多久坐族來說,臀部跟大腿是最容易堆積脂肪的地方,長期久坐下來,下半身循環也會越來越差。《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瑜伽虎式」的好處。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1 天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 天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40歲起預防肌少症很重要!一旦肌少症找上門,連提菜籃、爬樓梯都會有困難,最終將臥床、坐輪椅,降低生活品質。遠離肌少症,高蛋白飲食、阻力運動缺一不可。
幸福熟齡 ・ 7 小時前
半年狂瘦7kg!58歲日本婦女不運動、不節食,只因改吃這些「減肥食物」瘦回年輕時的好身材!
隨著年紀增長,減肥這件事往往變得越來越不順利。許多 40+ 的女性都表示,年輕時少吃幾天、隨便動一動就能瘦,但進入中年後,代謝速度大幅下降,若營養攝取不夠,不只瘦不下來,還會讓身體更疲累、免疫力下降,
女人我最大 ・ 14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6 天前
馬鈴薯發芽有毒! 營養師教你哪些「發芽食材」能安心吃
家中常見的馬鈴薯若冒出綠芽可別輕忽,營養師提醒「切掉不代表安全」,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具毒性的龍葵鹼,即使削皮、挖除或煮熟仍無法完全去除,若誤食恐引發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不過,並非所有發芽食材都要丟棄,像生薑、地瓜、芋頭、紅蘿蔔與洋蔥等,雖然發芽後甜度與口感略有下降,但仍可安心食用。
TVBS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