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碳助眠」真有用?營養師:秒睡≠睡得好!教你這樣聰明吃真正好眠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近期在Threads不時可見網友分享「暈碳助眠法」,認為晚餐吃多一點碳水、讓自己犯睏,就能「秒睡」。究竟「暈碳助眠」是否真的有用?林雨薇營養師表示,「暈碳」確實可能加快入睡時間,但不等於睡得深且穩,長期下來更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脂肪肝風險,不是對抗失眠的長久之計。她也推薦民眾可留意牛番茄、奇異果、發酵乳品等助眠飲食,並以攝取均衡營養為首要原則。
為何會「暈碳」?3大機制與血糖、大腦血流、色胺酸都有關!
林雨薇營養師指出,「暈碳」實際並非醫學名詞,指的是餐後嗜睡的現象,與以下3大生理反應有關:
血糖劇烈震盪:麵條、麵包、珍奶等精緻碳水讓血糖快速飆升,胰島素大量分泌又一下將血糖降得過低,就像「雲霄飛車」。高血糖令人昏沉,低血糖時則會感到疲倦不適。
大腦血流降低: 吃得過飽時,身體會優先加速處理食物消化,大量血液流向腸胃道,導致腦部血流和氧氣降低,使人感到遲鈍、專注力下降。
更多色胺酸進入大腦:胰島素同時促進身體的合成反應,其中大量支鏈氨基酸(BCAA)進入肌肉用於合成。而色胺酸與BCAA進入大腦的通道相同,BCAA減少等於色胺酸更易進入大腦,再轉變成褪黑激素、幫助睡眠,此作用在正常飲食中也會發生。
從研究看「暈碳助眠」是否可行 睡得好還要看這些!
碳水吃多確實可能容易想睡,2007年《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的研究顯示,睡前4小時攝取高GI碳水食物,與低GI食物相比,入睡時間從17分鐘縮短至9分鐘。不過林雨薇營養師強調,要睡得好,睡眠時長、深度和睡眠品質也要一併考量。
另一項2017年的研究指出,高碳水、低脂肪的飲食,雖讓入睡速度加快、時間變長,但與低碳水、高脂肪相比,深層睡眠較短、快速動眼期較長,更容易半夜醒來和做夢,反而影響睡眠品質;且也有文獻指出,攝取碳水與入睡速度之間未必有明確關聯。
長期暈碳恐損健康 留意心血管疾病、脂肪肝風險
林雨薇營養師也表示,暈碳時的昏沉感,和真正放鬆的入眠其實有差異。同時,除了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族群,即使一般人有自行調節血糖的能力,長期血糖震盪也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高血糖讓熱量容易轉為脂肪儲存,尤其常常堆積在肝臟,也提高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機率。
想靠吃改善睡眠?別再想暈碳!營養師建議7大助眠飲食
「有網友分享『拉麵+煎餃』是暈碳黃金組合,一看都是精緻澱粉,碳水佔比過高、份量大、油脂又多,並不是建議的吃法。」林雨薇營養師指出,首先應挑選「好碳水」,例如地瓜、玉米等粗碳水,助血糖起伏平穩。若想在晚餐吃高碳水則可調整順序,先吃蛋白質與蔬菜,再吃碳水,以減緩血糖上升速度;食物都要在睡前2小時吃完,讓腸胃有足夠時間消化。
林雨薇營養師也推薦7種助眠飲食,並整理了多篇相關研究成果:
1. 枸杞:
健康成年人連續14天睡前喝120ml枸杞汁,觀察到睡眠品質、白天精神均改善,推測與其富含抗氧化成分相關。
2. 酸櫻桃汁:
健康成人連續一週睡前喝240ml酸櫻桃汁,觀察到尿液中褪黑激素增加,睡眠時間延長,主觀睡眠品質改善。
3. 牛番茄:
停經後的肥胖女性,連續8週睡前2小時吃約250克牛番茄,發現尿液和血液的褪黑激素增加,主觀睡眠品質改善。
4. 核桃:
連續8週晚餐搭配40g核桃,發現入睡更快,且睡眠效率、主觀睡眠品質和日間嗜睡狀況觀察到改善,可能與核桃纖維有助調整腸道菌叢和啟動腸腦軸反應,間接增加褪黑激素和GABA等促進睡眠的因子生成,核桃外皮的成分也進一步與大腦多巴胺分泌相關。
5. 發酵乳品:
優格、優酪乳中的益菌和代謝產物「後生元」,有助調節腸道菌群生態、幫助入睡。連續4週飲用,結果顯示含熱滅活性的益生菌和其他代謝產物,與血液的GABA提升、疲勞及主觀睡眠品質改善有關。
6. 奇異果:
自述睡眠困難者睡前1小時吃2顆、連續4週,觀察入睡更快,半夜醒來的機率減少,總睡眠時長和效率提升。奇異果含有葉酸、鋅、維生素C等,具抗氧化作用,且單糖可能有助於睡眠安穩。
7. 鮭魚:
冬季5個月每週吃3次鮭魚(前4個月每次300 g,最後1個月150g),發現受試者更快入睡、睡眠品質改善、白天精神較佳,雖然此研究所用份量較高,但仍能關注其中Omega-3和維生素D的潛在益處。
【延伸閱讀】
褪黑激素作用被低估!不只失眠才用 藥師:還能抗氧化增強免疫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9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年輕人也失眠!醫曝「慢性睡不飽」風險 恐釀慢性病、失智
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安眠藥處方數量持續攀升,已有數百萬人次倚賴藥物入眠。令人關注的是,用藥族群已不再侷限於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因為工作壓力、長時間使用3C產品與生活作息紊亂,成為失眠的主要患者。許多人從「偶爾吃」變成「天天吃」,卻不知道長期依賴傳統安眠藥物,可能導致白天嗜睡、注意力下降,甚至提高跌倒、記憶力衰退與失智風險。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內向者常覺得活得累?專家揭露真相:害很多人覺得自己很糟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我們都曾是出生後備受關愛的小寶寶,究竟是從何時開始產生了內向人與外向人的差異呢?為何內向人會覺得活得辛苦呢? 其實,這和包圍我們的「外界」有很大的影響。 從小被逼外向 內向孩子常承受的隱形壓力 小學一年級走進校門就開始了「大推外向人」的集體生活。 「要和大家和睦相處。」 「課堂上要舉手發言。」 在校內我們被要求保持應有的樣子,越是活潑開朗又積極的人,越會受到老師或朋友的喜愛。 休息時間如果一個人靜靜待在教室,會被老師問「怎麼不去外面和大家玩?」,在無形中被施加壓力。父母也會擔心在校情況,並叮嚀「你要多和朋友們玩啊」,這對內向的孩子來說是雙倍的痛苦。 老師或父母用「我是為你好」的態度建議做出外向的言行舉止,會讓內向人在不知不覺中感到「這樣的我很糟糕」。 為了不被說奇怪 內向人常需「被迫外向」的社交 「大推外向人」的苦悶感,也反映在朋友關係上。 特別是「交情普普的朋友」聚集的下課時間、社團時間或補習班的休息時間等。 內向人不像外向人能夠爽快回答問題,有時卻得加入氣氛很嗨的閒聊。為了不破壞氣氛,只好附和周圍的意見,拚命做出反應。 「不想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不是咖啡就健康!這款恐害失明 研究:增7倍黃斑部病變風險
很多研究證實,咖啡可防糖尿病、脂肪肝,可護腎、心血管、大腦等,但一篇2025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即溶咖啡與乾性黃斑部病變存在相關性。習慣飲用即溶咖啡的人,發生乾性黃斑部病變的風險提高了將近7倍。而此病是銀髮族失明的主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從年輕到銀髮都中鏢!醫:失眠恐害腦、傷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健保署最新統計指出,台灣安眠藥使用量逐年攀升,已有數百萬民眾需仰賴藥物入睡。令人憂心的是,失眠不再是中高齡者的專利,越來越多年輕人因長時間使用3C、生活作息混亂與工作壓力,成為新一波失眠族群。許多人從偶爾服用安眠藥,逐漸變成每天靠藥才能入睡,卻未真正改善睡眠問題,反而造成白天疲倦、注意力下降,甚至提高跌倒、記憶退化與失智風險。 年輕世代失眠暴增 1/4成人人有睡不好困擾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田育表示,台灣成年人的失眠盛行率約為25%,等於每四名成人中就有一人受失眠所苦,而且有持續上升趨勢。「3C藍光刺激、報復性熬夜、工作壓力、焦慮情緒等因素交錯,使得原本只是偶爾睡不好,最後變成慢性失眠。」陳醫師指出,失眠早已成為現代人的普遍健康危機。 長期睡不好不只是「累」 慢性疾病風險全面升高 陳田育醫師解釋,失眠不僅是精神上的不適,更象徵大腦調節功能異常。人體若長期缺乏高品質睡眠,容易陷入慢性發炎狀態,進而影響代謝、荷爾蒙與免疫系統,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 研究亦指出,每日僅睡4至5小時的人在駕駛時的風險與酒後駕駛相當;若睡眠不足6小
健康醫療網 ・ 8 小時前

好糗!李千娜見「羅志祥1舉動」羞到滿臉通紅 驚喊:不愧是舞王
李千娜出道18年舉辦首次大型個人演唱會「入戲」,將於12月6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登場。她將準備快歌組曲化身唱跳歌手,近日也勤於練舞,除了若隱若現小露性感,還被要求加強臀部的重點訓練,「我希望觀眾能感受到滿滿誠意,這次真的準備了很久!很期待當天可以看到大家一起大合唱。」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小台積」ETF明將恢復交易 入手價不用4萬元
有「小台積」之稱的富邦科技0052 ETF,於11月19日停止交易,在經過為期五天的暫停交易後,11月26日將重新上市。分割後每股價格更親民,交易門檻降低,分割前的最後交易日為11月18日,當時收盤價為245.3元,11月25日富邦投信官網公告分割後之每受益權單位參考價(即恢復買賣參考價)為35.04元,11月26日將恢復交易,並將於12月8日寄發結果通知書。
中時財經即時 ・ 1 小時前
下背痛到不敢彎腰、不想動?醫師教你3招超有感止痛放鬆
很多人以為腰痛只是「年紀大了才會有的事」,其實不完全是。基因醫師張家銘觀察到,門診中常有患者抱怨:「我還年輕,但最近彎腰就痛,連穿襪子都覺得不順。」久坐、缺乏運動、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盯電腦,加上壓力大、睡眠不足,會讓深層核心肌群幾乎「關機」,姿勢歪斜、肌肉協調變差,長期下來下背自然首當其衝。
鏡報 ・ 1 天前
年輕女性子宮滿佈肌腺瘤 微波消融告別每月經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婦產部長陳國瑚醫師/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35歲的李小姐近三年總會因為生理期而腹痛難耐,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影響,擔心身體狀況的她前往台北慈濟醫院就診
好醫師新聞網 ・ 7 小時前
單親櫃姐枕頭悶殺子女 上訴三審遭駁回「無期徒刑定讞」
新北市中和區36歲蘇姓女子獨力扶養一雙兒女,疑似不堪生活壓力,用枕頭活活悶死自己的孩子,一二審皆判無期徒刑,案上訴至三審,最高法院24日駁回,全案定讞。
鏡報 ・ 1 天前
記憶體供不應求 宜鼎: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NOWnews今日新聞]宜鼎董事長簡川勝24日表示,記憶體供不應求,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要把貨分給誰」,AI帶來的榮景已完全跳脫過去景氣循環的邏輯,不像以往每兩三年一次,只維持一至兩季。簡川勝表示,...
今日新聞NOWNEWS ・ 19 小時前
3D影像沉浸式復健體驗 住院長輩復健新選擇
在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資策會數轉院的指導下,童綜合醫院攜手光電大廠達運精密,與友達光電共同開發結合Micro LED透明顯示與3D AI影像感測的沉浸式復健體驗系統,本月使用在高齡病房與門診診間等場域。希望透過創新系統高亮透的顯示技術,搭配互動式遊戲化設計,促使就醫或住院長者藉由娛樂互動中完成復健訓練
自由時報 ・ 8 小時前
「動作遲緩」不一定是帕金森氏症!醫揭「血管性帕金森」關鍵差異:多從下肢開始,常是中風後遺症
在大腦退化相關疾病中,阿茲海默症位居第1、帕金森氏症則排名第2。然而臨床上,還有一種容易被混淆的疾病──血管性帕金森(Vascular Parkinsonism)。郭綜合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趙昌宏指出,這是一種因腦中風造成的「次發性帕金森症候群」,其致病機轉、成因與典型帕金森氏症截然不同,若未正確分辨,可能延誤治療。
幸福熟齡 ・ 1 天前
冬天早上起不來?醫揭「5大原因」 出現這些狀況快去看醫生
冬天一到,很多病人都在門診說:「醫生,我最近早上好難醒,很怕冷?」重症醫師黃軒指出,老實說,大部分情況根本不是「你怕冷」,而是你的身體,對於冬天 的冷氣,非常認真在執行我們生命的「原廠設定」!從血管到荷爾蒙,從體溫到大腦波,一到冷天,就集體嘗試恢復了原厰設定! 氣溫一降 你血管先「縮到不想理你」 人在受冷時,最先啟動的是 周邊血管收縮。皮膚、手腳的血管迅速縮小,讓血流往身體核心(心臟、肺、腦)集中,這是人體保住核心溫度的第一道防線。「周邊血管收縮+顫抖產熱」這是人類面對寒冷的基本反應。 冷環境下,不只是血管,連棕色脂肪、肌肉、心血管系統都會,一起往上場,這些生理反應,就是用不同方式幫你「省熱+生熱」,因為這種模式,你身體自然比較適合「活下來」,這個時候,反應的結果在行為上:你就不會一早上就會有精神抖擻,想去上班的。白話文就是,冬天早上你整個人懶洋洋,這是正常生理現象。身體把熱量,先拿去內在身體「保溫」你沒那麼多餘力,立刻跳下起床了! 為何冬天特別想賴床? 真正決定你醒不醒得來的,不是鬧鐘,是生理時鐘+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在「黑暗」的時候分泌,在「光照」下降低。冬天夜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4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牛奶或燕麥奶?營養師大推「它」穩血糖
早餐要喝豆漿、米漿,還是牛奶、燕麥奶?營養師吳映澄分析,4種常見的早餐飲品,建議想補充蛋白質的人可以喝牛奶、豆漿,若想補充膳食纖維則選擇燕麥奶。 豆漿營養有哪些?補蛋白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脂
健康2.0 ・ 10 小時前
記憶力變強又抗老化!抗腦霧神食材每天吃「這一色」 醫師也在吃
你是否常在工作一整天後覺得腦袋卡卡、記憶力變差,甚至有時像「當機」一樣無法思考?這種狀況,不只是疲勞使然,背後可能與大腦慢性發炎、氧化壓力有關。醫師建議,多補充「1顏色」天然食材,讓腦袋清醒不卡關!
健康2.0 ・ 1 天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