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率務團隊總辭 鄭麗文正面看待:感謝他們的付出
國民主席朱立倫10月22日在中常會宣布,月底進行總辭,有人質疑朱故意刁難鄭麗文?認為主席交接暗潮洶湧。對此,國民準主席鄭麗文29日出席南投縣感恩餐會受訪表示,各種解讀的聲音都有,她寧可把朱立倫主席總辭的動作視為是一種善意。
朱立倫10月31日將帶著221名員總辭,朱立倫對外強調這是為了尊重新主席的任命權,遭外界抨擊「掏空」人事,更酸「老藍男思維」,引發網友熱議,直呼「國民一直以來持續內耗、內鬥」、「國民外鬥外行,內鬥內行欸」、「就是要給新主席下馬威」。
鄭麗文說,她將朱立倫主席總辭視為善意,朱立倫希望把最大的人事空間,留給新任的主席,所以她謝謝朱立倫,及國民所有工朋友們,感謝他們過去對國民的付出。
其他人也在看

鄭麗文2026打趴民進?蔡正元示警她「這句話」成票房毒藥:必須面對現實
新任國民主席鄭麗文兩岸路線鮮明,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直言,鄭麗文的強硬中國主張若贏得2026、2028年大選,當代政治學教科書勢必全面改寫。對此,前立委蔡正元直言,現在國民都在說2026高雄、台南至少要贏一個回來,「問題來了,我不認為柯志恩在那邊打著『我是中國人』選得上,你必須要面對這個客觀現實。」蔡正元在節目《中天辣晚報》表示,「我覺得國民的......
風傳媒 ・ 20 小時前很多人想退國民?蔡正元喊「不必糾結」 示警:賴清德支持度上升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日前稱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有許多員跟他說想退,引發爭議。前立委蔡正元認為,這種事不必太認真看待,都是選舉式民主政的常態,不必糾結;不過蔡強調,最近身兼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支持度有上升,也可預測到2028對在野也不必然是很有利,藍營和白營要更務實才能迎戰賴營。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南投感恩餐會 爆議長何勝豐未退
中國國民新當選的主席鄭麗文,29日抵南投縣議會出席感恩餐會,鄭麗文感謝南投縣員的全力相挺讓她順利當選,更爆出縣議長何勝豐並未完成退手續,還接獲投票通知單,而副議長潘一全也積極在邀約地方人士加入國民,共同為未來選舉打拚。鄭麗文當選主席後已是第二度到南投縣議會,除立委馬文君請假,立委游顥、縣長許淑華、正副議長何勝豐、潘一全及國民議會團總召陳淑惠和籍議員、中央委員、鄉鎮市長及代表會主席副主席與新當選的代表等,齊聚縣議會相見歡。鄭麗文深深鞠躬感謝南投國民團隊對她的支持,強調南投團的相挺讓她吃了定心丸,感謝大家是她的「定海神針」讓她順利完成選舉。她強調南投是全台的模範縣,不論議會、立院、縣府都展現團結的氣勢與亮麗的成績,所表現的種種都是第一的。希望能將南投成功的經驗在各地複製學習,尤其是長年無法執政的縣市,希望能向南投取經。潘副議長已開始在號召大家入,鄭麗文表示,大家可感受國民的熱情被燃起,對國民的期待愈高,這股民氣可用之風已起,希望國民勿辜負大家如此高的期待。她特別呼籲失聯員能回娘家,如果基層員向心力超強,未來國民只會愈來愈好。26年與28年我們要贏在擁有
台灣好新聞 ・ 15 小時前

2026選戰!藍綠吵成一團 質詢認錯人1/鄭麗文高喊「我是中國人」 蔡正元憂「2026選不贏」
國民主席朱立倫 11/1 即將交棒給鄭麗文,但鄭麗文多次喊出要讓台灣人自豪說出「我是中國人」,這樣說法引起藍營基層憂慮。前立委蔡正元就表示,「我是中國人」說法可以贏得主席選舉,但可能會選輸 2026 縣市長選舉,因為這樣的論點,不是台灣多數人的民意。面對藍營兩岸路線爭議,即將卸任的朱立倫則是強調,只有一個台灣。
鏡新聞 ・ 12 小時前率務主管總辭 朱立倫:給鄭麗文最大空間
(中央社記者劉冠廷台北29日電)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將於11月1日上任,現任主席朱立倫日前率領務主管總辭,他今天表示,總辭是給鄭麗文最大的空間,哪些人可以留任、可以新聘,都尊重新主席,不要造成新主席任何一點困擾。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公布15組「環境教育獎」得主 新北環保局:引領探索議題邁向永續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唐有為/台北報導 新北市環保局昨(28)日公布「114年環境教育獎」得主,由環保局副局長陳美玲出席頒獎,共15組優秀單位及個人獲獎。環保局肯定獲獎者以多元創新方式推動環境教育,後續將選出7組單位代表新北市角逐第10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爭取最高榮譽。 陳美玲表示,本次獲獎單位皆以「全球視野、在地思維」帶領社區、民眾、企業等共同守護環境,透...
匯流新聞網 ・ 17 小時前
鄭麗文感性曬「年輕人合照」!逾4萬人讚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將在11月1日上任,昨(26)日在花蓮縣舉行選後第一場團結大會,會後她在臉書曬出和支持者們在火車上的合照,照片中盡是年輕面孔;鄭感性表示,「每次在路上遇...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美軍擴大拉美行動 路透:官員被要求簽保密協議
(中央社華盛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3名美國官員透露,參與川普總統在拉丁美洲擴大軍事行動的美軍官員被要求簽署保密協議,這項發展引發外界對這波軍事集結的新疑慮,委內瑞拉擔憂這可能導致入侵。
中央社 ・ 21 小時前回應陸「統一好處」說 賴總統:台灣堅定反併吞、反對推進統一
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日前表示,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並明確列舉「和平統一」的七個「更好」。賴清德總統今天在主持將官...
聯合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反對提高國防預算挨轟 鄭麗文:惡性軍備競賽對台灣安全沒幫助
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反對提高國防預算,引發英國金融時報點名恐激怒美國。鄭麗文今(29日)在南投表示,她是認為台灣應該要有一個合理的國防預算,而不是讓惡性軍備競賽,一直不斷地升高兩岸緊張局勢,這對區域和平沒有幫助,對台灣的安全也沒有幫助。鄭麗文:台灣不是提款機 國防預算要合理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
中午來開匯/鄭麗文「我是中國人」含義? 戴錫欽舉蔡英文一事解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國民籍台北市議會議長戴錫欽,今(29)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戴錫欽認為,台灣政壇變化太快,所以無法大膽預測明年年底選舉,甚至2028年的選舉。他也解讀準國民主席鄭麗文,高喊「我是中國人」的背後涵意,認為能讓民眾勇敢說出自己的理念或認同,才能證明台灣是自由...
匯流新聞網 ・ 16 小時前首度表態「反對推進統一」 賴總統: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和平
賴清德總統今天主持114年11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時,首度公開表態「反對推進統一」。賴總統表示,持續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灰色地帶襲擾,對我國國防安全造成壓力,也威脅區域和平與全球經濟發展,台灣要堅定地「反併吞、反侵略、反對推進統一」,強化國防不是挑釁,是為了維持現狀,守護台灣的民主與生活方式,投資
自由時報 ・ 19 小時前《商情》印度棉兩周內上市量將破10萬包大關
【時報-台北電】根據印度農業部的資料,2025年印度棉花種植面積為110.03萬公頃,低於一年前的112.97萬公頃,而2023/24年度棉花種植面積為123.71萬公頃,過去五年的平均種植面積為129.50萬公頃,同時預估印度棉花上市量下周大幅攀升,於11月中旬達到峰值,預計未來兩周內將突破10萬包大關。 市場人士表示,印度排燈節前每日棉花上市量在5-6萬包(每包170公斤)之間,往年棉花通常在9月中旬從印度北部開始上市,但今年推遲到9月下旬,為避免往年因雨季延遲導致的作物受損,農民推遲了播種時間。(編輯:鄧凱綺)(商品行情網)
時報資訊 ・ 1 天前美防長晤日防相 稱同盟關係是嚇阻中國侵略關鍵
(中央社東京2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今天表示,美日同盟對「嚇阻中國軍事侵略」至關重要。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則證實將加速達成防衛支出目標的計畫。
中央社 ・ 17 小時前匯豐控股稱,新興市場基金9月大幅加倉中國A股,減持東協股票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匯豐控股方面表示,新興市場基金9月大幅加倉中國A股,減持東協股票。Prerna Garg等匯豐策略分析師在報告中寫道,9月亞洲和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大幅增加」了A股部位,同時削減了東協和印度倉位。這份報告指出,新興市場基金已連續三個月增持A股。同時,這些基金的韓國倉位也達到十多年來最高水準。外國機構投資者買入了價值34億美元的韓股。相較之下,新興市場基金進一步減碼台灣,同時減倉東協(除新加坡外)和印度。亞洲基金的印尼倉位則是創數年新低。
財訊快報 ・ 21 小時前
高市早苗見川普 送上「2重磅伴手禮」討歡心
美國總統川普、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今(28)日上午在東京舉行會談,雙方簽署兩項重要協議,一是「開啟美日聯盟黃金時代」,宣示雙方將強化經濟安全、促進經濟成長;二是「稀土與關鍵礦產合作框架」,雙方同意透過政策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軍備競賽惡性升高對和平沒幫助 鄭麗文:台灣不是提款機
鄭麗文指出,對於區域和平、兩岸和平理念非常清晰且堅持,台灣當然需要有合理的國防,但對於沒上限或過高、不合理的國防預算,對台灣來說,超乎財政負擔能力,對預算產生非常嚴重排擠作用,台灣並不是印鈔機、也不是提款機。鄭麗文說,應該要有合理國防預算,而不是讓軍備競...
CTWANT ・ 16 小時前
竹縣蝦皮智取機竊案 警循線鎖定2嫌拘提送辦 (圖)
新竹縣新豐、湖口地區今年8月有多台「蝦皮智取機」遭竊,當地警方成立專案小組追查,循線拘提涉案的馬姓、歐姓2名男子到案,全案依加重竊盜及毒品罪嫌移送法辦。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台中非洲豬瘟案涉無照診斷 王姓獸醫佐訊後請回
台中梧棲養豬場驗出非洲豬瘟,其中涉及違法診斷,給豬農諮詢建議並協助通報的王姓獸醫佐28號晚間回國後,今(29)日上午前往接受偵訊,訊後諭知請回。王姓獸醫佐20號在台中動保處完成採檢送驗後出境,經過台中
台視新聞網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