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堅果含「回春維他命」!日本鑽研抗老營養師激推1吃法燃脂又助眠
人都會老去,但衰老的速度卻因人而異,這種差異與飲食有一定關係。不少研究發現,有些食物可以有效延緩衰老!日本專門研究抗老方法的營養師為大家推薦一款零食,不但有回春維他命,更可防癡呆。
抗老超級食物:杏仁
日本厚生勞動省認定的健康促進機構營養顧問菊池真由子,曾經出版暢銷書《一周內年輕十歲的神奇方法》,介紹了各種「抗老食物」及有效攝取量。她指出,當提到具有恢復活力功效的食物,人們通常會想到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和魚類,以及具有高抗氧化特性的綠色和黃色蔬菜。但菊池推薦,杏仁才是富含恢復活力成分的食物。菊池解釋,杏仁不是肉或魚般的主要食材,因而一直被忽略,但其實它是種超級食物,含有許多抗衰老的營養成分,是中老年人士的最佳零食。
看更多:總是睡不飽?3種「假性健康」恐加速老化 營養師曝:吃這6種睡好睡飽
杏仁功效:回春、燃脂、防便祕、幫助睡眠、減少夜尿
- 回春維生素護血管:杏仁中有一種很重要的抗老成分維他命E,它被稱為「回春維生素」,能促進血液流動、保持血管健康,是延緩衰老的理想選擇。 
- 燒脂抗中年發福:杏仁還富含維他命B2,有助於燃燒脂肪、促進碳水化合物代謝,所以很適合擔心中年發福的人。 
- 膳食纖維防老人便祕:老年人的腸道環境往往會惡化。由於老化會導致肌肉力量下降,以及自主神經系統(負責腸道蠕動)紊亂,更容易引發便祕。而要改善腸道環境,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至關重要,維持健康的腸道,更能增強免疫力、抵抗疾病。 
- 鎂改善肌肉功能:杏仁比其他堅果含更豐富的鎂。隨著年齡增長,筋肌會變得僵硬,靈活度下降。鎂能幫助筋肌活動更暢順,對於長者保持良好的行動能力有一定幫助。 
- 增血清素促進睡眠:杏仁富含的鎂還能增加血清素產生,血清素被稱為大腦的快樂物質,有助緩解壓力,還可以改善入睡困難、難以安睡等問題,有助提升睡眠品質。 
- 活化排尿肌減夜尿:鎂還能有效活化排尿肌肉,有效防止夜間頻尿引起的夜間驚醒。如果發現自己每晚起床上廁所超過2次,不妨試試多吃點杏仁。 
- 多咀嚼防失智:除了營養價值之外,長者應該吃杏仁的另一原因,就是可以增加咀嚼。規律的咀嚼節奏還能刺激大腦,簡單的咀嚼就能幫助預防失智。 
- 增唾液防吞嚥困難:隨著年齡增長,唾液分泌量會減少。唾液不足會引起蛀牙、吞嚥困難或營養不良等問題。咀嚼也會促進唾液產生,能預防和改善相關問題。 
看更多:戴愛玲壓力大害失眠!睡不著怎麼辦?4飲食祕訣養好眠、增褪黑激素
杏仁一天可以吃幾顆?
雖然杏仁有超強的抗老效能,不過菊池真由子也提醒,這類堅果的脂肪含量也較高,所以不宜多吃。她建議:
- 選擇非油炸、無鹽的製品。 
- 每日食用量約25~30顆。 
- 最好分次食用,一次10~12顆為宜,也可作為配菜使用。 
看更多:40歲後瘦不下來?營養師親授4招,她1個月瘦2公斤!
更多內容:【減肥】25歲後代謝率降易肥 減肥成功先認清4種肥胖凍飯可瘦身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更多健康2.0報導
冰糖燉梨功效清熱生津、安神!香港人教冰糖燉梨做法 電鍋熬煮超簡單
日本人三餐白飯照吃,卻很少糖尿病?醫揭:他們多做2件事
老毛病變奪命腸癌!婦人錯把血便當痔瘡 醫師曝「4大警訊」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川習會不到2小時落幕!他曝迅速獲共識原因
[NOWnews今日新聞]全球矚目的美中領導人會晤「川習會」於今(30)日上午在韓國釜山登場,美國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簡短會談,持續1小時40分,時間比先前預期的3至4小時短得多。前立委邱毅在...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散步能養大腦?10年追蹤研究:長期步行者反應更快 認知功能更清晰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外電報導】每天規律走路,不僅能強健心肺、控制體重,還能幫大腦「延緩老化」。CNN報導表示,即使只是每天多走一點點,長期下來都能顯著降低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尤其對具有阿茲海默症遺傳傾向的人,效果更為明顯。運動不必激烈,「每天起身走幾步」就可能是預防失智的關鍵起點。 長期步行者反應更快 思考更清晰 據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的研究顯示,研究團隊追蹤近3,000名70至79歲長者長達10年,調查他們的日常步行習慣。結果發現,那些多年保持或逐漸增加步行時間的人,在思考速度與執行功能測試中表現顯著優於久坐者。 研究共同作者、加拿大卡加利大學運動機能學助理教授巴哈(Dr. Cindy Barha)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久坐時間會變長、活動量減少,但只要在坐著的時間中,刻意安排幾次短暫步行,就能有效打斷久坐行為,對大腦非常有益。 同時,巴哈博士強調,重點不是一次走多少,而是要讓身體「常常動起來」,即使分散在一天多次短走,也能發揮效果。 阿茲海默症與遺傳風險 步行能改變命運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退化型失智症之一,起因於大腦內β類澱粉蛋白斑塊的堆積,造成神經細胞間訊息傳遞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巨大案未解擴大移工?勞長:強化直聘助改善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產業長期被詬病出現缺工,勞動部今(30)日提出「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預計明年登場。然而,巨大公司(捷安特)1個月前才因移工問題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查扣產品,成...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習川會關鍵100分鐘》中恢復對美採購大豆 散裝航運:可視利多信號
習川會30日釋出訊息,中國將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包括裕民、慧洋等散裝航商認為,此為一利多信號,並推演兩情境,一是從中國分散採購風險的角度研判,若恢復採購美國大豆是增加購買,可望讓散裝航運市場在未來數月,增加不少貨源,對船舶運輸需求增加,對推動運價有利。
工商時報 ・ 1 天前
驚!94%腎臟病人不自知 醫師提醒三症狀是警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腎臟內科鄧子聰醫師看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腎臟病是近代社會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之一,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5年的統計結果,有
好醫師新聞網 ・ 11 小時前
日本95歲奶奶血管年齡僅20歲!逆齡長壽全靠這樣做 1招幫血管做彈力操
日本有一位95歲奇蹟奶奶佐藤秀接受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身體年齡只有36歲、血管年齡更只有20歲,到底奶奶是怎麼保養身體,才能如此年輕逆齡? 95歲奇蹟阿嬤的逆齡術 觀察佐藤秀的身體狀況,身高1
健康2.0 ・ 1 天前
坣娜罹「癌王」胰臟癌病逝 醫師示警這三類食物少碰:易誘發
歌手坣娜昨日(10/29)傳出病逝,享年59歲,具知情人士指出,坣娜生前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和紅斑性狼瘡所苦,不過最終是因胰臟癌辭世。胰臟癌有「癌王」之稱,其惡性度高,令人聞之色變,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過去也曾在臉書發文提醒,愛吃「甜食、高油、精緻澱粉」3類食物,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
太報 ・ 1 天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20 小時前
最毒蔬果排行曝!含4種以上農藥恐致癌 「第1名」餐桌上很常見
美國有機農業組織日前對市面上常見的農產品進行抽驗,結果顯示部分蔬果樣本中含有四種或以上的農藥殘留。根據這些數據,列出了「最髒蔬果」的前12名,其中96%的樣本檢測出農藥殘留。這次排名中,菠菜位居榜首,成為飯桌上最需注意清洗的蔬菜之一。如果不仔細清洗就食用,可能會攝入多種農藥,增加乳癌、糖尿病等健康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0 分鐘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發現已晚期!坣娜罹「癌王」胰臟癌逝 醫揭「5症狀」是警訊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病逝,「癌王」胰臟癌再度引起關注,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確診時已屬晚期。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若出現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須小心是否為胰臟癌,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脂肪胰,恐是造成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空腹運動」瘦更快?錯!恐儲存更多脂肪,想減重、年過50更要吃「這個」:15克增肌減脂更有效
理想狀況下,你的日常飲食已經夠均衡(就像前一章提到的),所以隨時都能出門健身或進行輕量運動。但如果你要進行高強度、長時間或高負荷的訓練,那就需要在運動前「加滿燃料箱」。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冬粉熱量低?「料理方式錯誤」恐增高血壓風險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冬粉成為麻油雞或薑母鴨等暖胃料理的常見配料,許多人因其熱量比白飯低而選擇食用。然而,營養師老辜指出,冬粉雖給人「低熱量」的印象,但若以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攝取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