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新冠可怕?首例H5N5人類死亡!專家示警1關鍵:人傳人得符合「3證據」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美國華盛頓日前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型禽流感身亡個案,震驚全球。外界憂心,禽流感病毒人傳人會不會大流行?若出現能在人類間傳播的變異,可能引發比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更嚴重的全球大流行。對此,專家表示H5N5屬於禽源病毒,目前沒有出現人傳人的證據,發生大流行的機會並不高;不過專家也提及,若能從不同感染者身上,分離出高度相似的病毒基因序列等三點證據,才能判定禽流感是否具有人傳人能力。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官員21日證實,一名年長者因感染罕見的H5N5型禽流感病毒株死亡,為全球首例人類感染該型病毒而逝世。據悉,這名人士住在西雅圖西南方約125公里處的格雷斯港郡(Grays Harbor County),在自家後院飼養1群家禽,而這些家禽曾接觸過野鳥。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今日發出新聞資訊,邀請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衛所、合聘微生物基因體學程與醫學院教授兼任健康一體中心主任趙黛瑜,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張伯俊,兩位專家說明此次的H5N5是否會發生大流行,又該如何評估人傳人的風險。
趙黛瑜解釋,人類的季節流感或是新型流感病毒都源自於候鳥。上週五(11/21)美國華盛頓州出現的H5N5人類死亡案例,屬於偶發案例,發生大流行的機會不高。此案例應是病毒透過候鳥傳給雞後,再傳給人所致。
她說,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H1N1)以及1968年的香港流感(H3N2),成為目前人類的季節性流感病毒。而在台灣為了區分,就把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案例稱為新型流感。全世界發生禽流感病毒傳染給人的案例最多的,分別是1997年在香港爆發流行的H5N1,以及只出現在中國的H7N9,其餘亞型都屬於沒有人傳人的案例。
趙黛瑜提醒,禽流感病毒正不斷外溢至其他動物,包括食肉性或雜食性野生動物,甚至是海中哺乳類動物,勢必要採取行動避免禽流感大流行。
張伯俊則指出,目前H5N5僅在美國確認到一例人類死亡個案,尚未出現人傳人現象,也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具備引發大流行的能力。H5N5與去年出現的H5N2同屬禽源病毒,無法在人類之間有效傳播,難以造成大規模疫情。他解釋,2009年大流行的H1N1病毒是由禽源、豬源與人源流感病毒重組而成,本身具備感染豬與人的跨宿主能力,加上當時全球人群皆未施打該類型疫苗,因此引發大流行。
張伯俊說明,要判定禽流感是否具有人傳人能力,需要由以下證據研判:
(1) 從不同感染者身上,分離出高度相似的病毒基因序列
(2) 出現家庭群聚、社區或醫院內的傳播鏈
(3) 病毒出現適應哺乳類的關鍵突變,能使病毒更好地適應並在哺乳類體內有效複製
張伯俊最後補充一個關鍵,季節性人類流感病毒即便傳染到禽類,也不會立即轉變成禽流感,需長期、多步驟演化,非一蹴可幾。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是否跟進「週休3日」?晶華潘思亮回應了 曝台灣「3景」最吸引外國人來
慟!「惡性腫瘤手術專家」三總神外主任馬辛一病逝 院方回應了
簡直浪費錢!專家點名「5居家用品」應立刻停止購買 曝省錢絕招
蘇丹紅化妝品「新增1代工業者」食藥署曝「這款潤唇膏」暴增6000支下架
其他人也在看

民眾徐春鶯遭羈押禁見 林楚茵:黃國昌裝睡縱容詐貸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民眾新住民委員會主委徐春鶯遭法院裁定羈押禁見,涉案內容包含「紅色滲透」與「金融詐貸」雙重重罪,民進立委林楚茵今(28)日表示,民眾主席黃國昌卻毫無回應,「是裝睡還是縱容?」 林楚茵指出,檢調調查發現,徐春鶯涉嫌使用不實文件向銀行詐貸約2000萬元,同時涉嫌接受指示與資助,為前民眾主席柯文哲及立委黃珊珊助選...
匯流新聞網 ・ 12 小時前
5旬婦月經量大到1小時換1片衛生棉 中醫藥改善「崩漏症」
50歲左右、近停經期的賴女士與許女士都有月經量很大的問題到醫院就診,兩人幾乎1小時就要換1片衛生棉,有時從坐姿站起時會感到一股熱流,月經量大到血會沾到褲裙上;出血時間一長,又出現頭暈、心悸甚至活動就會喘的情形,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很大困擾。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師謝淑鳳指賴女有子宮腺肌症;許女有子宮肌瘤,兩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放假易猝死?連假心肌梗塞發生率、死亡率激增15%
連假期間心臟病發作風險大幅提升,醫學界稱之為「連假症候群」。劉中平醫師指出,耶誕夜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37%,一般連假則增加15%,連假期間心肌梗塞死亡率同樣上升15%。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教宗示警第三次世界大戰已零星展開 籲各方追求和平
(中央社安卡拉28日綜合外電報導)羅馬天主教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在土耳其之行首日發表演說,他感嘆全球正處於衝突程度加劇的時期,示警「第三次世界大戰正以零散的方式在全球蔓延」,人類的未來岌岌可危。他懇切呼籲各方追求和平。
中央社 ・ 8 小時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天前
禽流感病毒若變異「能夠人傳人」 專家:恐比新冠疫情更致命
據《加拿大電視公司新聞網》報導,這種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過去幾年已導致數以億計的鳥類被撲殺,破壞食品供應鏈並推升價格,儘管目前人類感染的病例仍屬罕見。「我們擔心的是病毒適應哺乳動物,特別是適應人類,進而具備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能力,那樣的病毒將會成為大流...
CTWANT ・ 13 小時前
你的屁正常嗎?醫揭「生化武器級」異味恐是腸道失衡警訊
人體一天正常放屁約10至25次都屬健康範圍,放屁實際上是腸道菌進行生命化學反應的副產品。黃軒醫師表示,放屁主要來自三種來源:吞入的空氣、腸道菌發酵食物纖維,以及腸黏膜吸收不完全的碳水化合物。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香港大火/勇消殉職!10年女友淚別:好想再牽你的手
國際中心/王靖慈報導香港大埔「宏福苑」大樓26日晚間爆發 17年來最嚴重的「5級大火」,至今終於進入滅火尾聲,目前已造成至少94人死亡、70人受傷,還有上百人失蹤。期間一名37歲消防員何偉豪在救災時不幸殉職,更令人鼻酸的是,他本預計下個月就要與愛情長跑多年的女友結婚,如今永遠回不了家。近日他女友也在社群發文,以短短68字訴說心碎,引發香港民眾於留言區哀悼。
民視 ・ 9 小時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十多天未排便!醫師驚覺老翁「不是便祕」急開刀 滿肚糞便驚見「屎從嘴巴噴出來」
綜合陸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廣東深圳。當事人胡先生因為長期有便祕毛病,因此在此次出現便祕跡象當下,並沒有嚴肅看待。然而,這場便祕竟然一連持續了十多天,由於糞便不斷堆積,腹部脹大的難受,家人才急忙將他送醫。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于林沖則透露...
CTWANT ・ 5 小時前
台灣「惡性腦瘤手術名醫」馬辛一病逝!享壽64歲 三總回應了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近日驚傳病逝消息,三總表示,因涉及病人隱私,尚不便證實相關訊息,有進一步消息會對外說明。
太報 ・ 11 小時前

食道癌為什麼發現的時候都已是末期?醫師盤點6大早期症狀:只要一出現,千萬快就醫!
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的中老年人,男性比較容易得到食道癌,從2014年的癌症公報來看,食道癌發生率的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6位,而在女性癌症則跑到了第26位;食道癌死亡率排名於男性癌症為第5位,女性癌症是排到第21位。男女差距挺大的。所以,各位男性,請注意了!食道癌是個你務必要認識的癌症。
幸福熟齡 ・ 10 小時前
一劑要價1億元!台大研發最貴「億元罕藥」上路 健保12月3新制一次看
天價罕病救命藥納健保給付!衛福部今(28)日指出,由台大醫院一手研發的「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酶缺乏症(簡稱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藥物,12月1日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該款藥物要價近新台幣1億元,寫下單價最高紀錄。健保署預估,生效後第1年使用人數13人藥費約13億元;往後每年新增5人,藥費5億元。(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下一場大流行比新冠疫情更慘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示警:人類正面臨致命的「免疫真空」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是曾經首批發出新冠病毒(COVID-19)警訊的傳染病研究權威,該所呼吸道感染中心醫學主任瑪麗-安妮·拉梅克斯-韋爾蒂(Marie-Anne Rameix-Welti)27日接受《路透》專訪時,直言人類社會目前仍籠罩在大流行病的陰影之下。因為一旦目前在野生鳥類、家禽甚至哺乳動物間肆虐的禽流感病毒發生突變......
風傳媒 ・ 12 小時前
不只致癌!狂吃炸雞排害中風、心梗 營養師揭「別加1配料」:吸油炸彈
不少人愛吃炸雞排,既解饞又紓壓,但攝取過多油脂恐影響健康。營養師高敏敏提到,炸雞排是高油、高鈉、高熱量三大炸彈,長期吃下來,會造成血管硬化、提高致癌風險、囤積脂肪、加重腎臟負擔、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也不建議加九層塔,容易吸油,搭配在一起吃,會攝取太多油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婦蹲整天馬桶罹大腸癌 醫:排便出現「7變化」有危險
台中市70多歲婦人近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有血或黏液等症狀,甚至在家中蹲整天馬桶都無法排便,直到因身體虛弱無力,家人緊急將她送往大甲李綜合醫院急診,經檢查確診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21萬筆瘦瘦針測試結果出爐! 護腦戒癮「胰臟炎風險增2倍」
瘦瘦針除了廣為人知的減重效果外,最新研究發現可能還具有護腦及降低成癮等多重健康益處,但醫師提醒民眾需注意胰臟炎等副作用風險。根據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社群平台分享,今年發表於頂尖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瘦瘦針對護腦、降低成癮與情緒穩定均有正面效果,然而研究同時觀察到急性胰臟炎風險上升超過2倍,使用者應提高警覺。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