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沖走光復鄉8歲童「一雙腳」 門諾醫院6天趕工裝回矯具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幾乎家家戶戶泡在淤泥裡,8歲的恩恩因為腦性麻痺,需靠足踝矯具輔助才能行走,也在這一次的洪水中失去了「這雙腳」,媽媽一度心急如焚,所幸向門諾醫院求助後,院內義肢矯具中心立刻接案,從丈量、設計、製模到試穿,僅用6天就趕工完成,還印製上恩恩最愛的小汽車圖案,且全程免費,只為了讓恩恩能能安全回到求學之路。
恩恩的家受創嚴重,屋內水淹高達六、七十公分。恩恩媽媽回憶,當時能拿的先拿,來不及的只能放棄,傢俱、家電全壞了,但最讓她心疼的是恩恩每天都要穿的矯具被沖走了。沒有矯具,恩恩行走間就容易墊腳尖、失去平衡,一不注意就跌倒,恩恩甚至天真的問「媽媽,我的鞋子不見了,那我怎麼去上學?學校有沒有被沖走?」
恩恩媽媽說,為了真的很想去上學的恩恩,這才鼓起勇氣撥通門諾醫院的電話,詢問能不能幫孩子重新做一副矯具?沒想到馬上得到回應。
門諾醫院義肢矯具中心資深治療師吳健銘說,接到電話當下,聽得出媽媽語氣很急,擔心孩子走不穩,怕他跌倒受傷,而恩恩長期服務個案,就立刻安排到府評估。
吳健銘指出,恩恩是腦性麻痺患者,雙腳肌力張力過高、走路常墊腳尖,踝足矯具能幫他穩定踝關節、減少跌倒風險。團隊前往光復時,道路仍滿是泥濘,只能在屋前搭臨時桌進行測量,原本矯具製作需2至3週,團隊特別加快進度,從設計到完工只花6天,還幫恩恩加上卡通圖案,印上他最愛的小汽車,希望他戴上時會開心一點。
吳健銘表示,新矯具送達那天,恩恩試著穿上鞋、慢慢站起來,步伐雖略顫抖,卻明顯穩了許多,團隊也特別準備了兩雙鞋送給恩恩,一雙讓他外出上學,一雙留在家裡練步,這次不只為了孩子趕工,更希望能讓家人安心。
吳健銘說,光復鄉這次受災戶中,共有6位使用義肢或輔具的居民失去矯具,有的失去義肢、有的輪椅被沖走,門諾團隊持續到府評估、重製矯具或義肢,全程免費協助,能讓他們重新走上路,就是最好的復原。
照片來源:門諾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流感還有二波高峰「時間點」曝光! 40歲年輕男發病住院五天速亡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蔬菜攝取不夠怎麼辦?掌握4大妙招補足每日所需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不少外食族經常因為「菜太貴、沒時間煮、外食選擇少」等原因,導致蔬菜攝取量遠遠不足。根據《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一般成年人每日應攝取至少3份蔬菜,每份約為半碗煮熟的蔬菜。不過,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目前僅約兩成民眾有達到標準,蔬菜缺口明顯。 為了幫助民眾補足蔬菜攝取量,國民健
桃園電子報 ・ 14 小時前
空污害人罹癌、巴金森氏症!醫苦勸:「這2時段」別外出
空污除了與肺癌外,也與多種癌症相關。醫師張家銘表示,那些看不見、聞不到的微粒,不僅傷害肺與心臟,更可能已滲入人的大腦,催化神經的老化與退化。一項研究發現,長期暴露於嚴重空汙環境下,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大增。因此,民眾要選對時間與地點運動,外出運動要避開早上7~9點、傍晚5~7點,而應選在上午10時後或傍晚風大時段運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莊人祥罹患胃癌親曝病況!權威醫揭「胃癌早期發現唯一方法」:千萬別等胃痛才檢查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莊人祥親揭胃癌歷程,讓人再度警覺「早期篩檢」的重要。胃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高鹽飲食是主要元凶。唯有定期進行胃鏡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提高治癒率。從莊人祥胃癌親訴,看見「早期篩檢」的重要59歲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親自在社群媒體坦承於2024年初診斷出胃癌,所幸經榮總醫療團隊治療後已恢復良好。他的經歷再次提醒國人──胃癌的危險在於「無聲無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仍有超過2,000人死於胃癌,其中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6倍。醫師強調:想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的方法就是定期做胃鏡檢查。胃癌為何容易「晚發現」?胃癌初期症狀常與一般胃炎、消化不良相似,患者容易輕忽:上腹部持續脹痛或不適食慾下降、提早飽脹體重莫名減輕消化功能變差、黑便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導致治療難度大幅提升。胃癌主因:幽門螺桿菌感染佔8至9成根據臨床統計,約8~9成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長期感染會導致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與腸化生,進而誘發腺癌。其他危險因子包括:高鹽、醃製、燒烤食物攝取過多長期抽菸、飲酒家族中有胃癌病史曾有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3 小時前
美研究:及早接觸花生過敏原 10年助6萬童避免過敏
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愈早讓兒童接觸花生等過敏原,有助降低未來產生過敏反應機率。該研究指出,美國2015年起建議在嬰兒4個月時開始攝取花生,10年來約有6萬名3歲以下兒童避免食物過敏,其中4萬人原本可能對花生過敏。研究團隊認為,在嬰兒時期安全接觸過敏原食物,有助讓人體將其辨識為無害。
公視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動眼操」可護眼?醫解密:反害「2類人」失明!親曝正確作法
許多人小時候聽過「動眼操」,即讓眼球上下左右地轉動,但眼科醫師陳威霖表示,其實這是錯誤的!「眼球的轉動會造成視神經過度被拉扯,可能會使高度近視者或視網膜已有破洞者,誘發視網膜剝離,若未及時治療,會導致失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鹽埕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今揭牌
配合衛生福利部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高市府衛生局今(廿一)日宣布成立鹽埕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服務範圍涵蓋鹽埕、鼓山、旗津及三民等行政區,是繼一○九年苓雅、鳳山、岡山、林園及杉林等五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成立後的全市第六處,完成原定的布建規劃,代表全市心理健康支持網絡更加完整,提供民眾更在地可近的心理衛生資源。(見圖)衛生局今(廿一)日說明,鹽埕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以「鹽續心力‧埕愛同行」為主題舉行揭牌典禮,特別邀請社區居民、里長、民意代表及在地民間團體共同參與;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陳柏熹司長出席致詞時指出,鹽埕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成立是中央與地方攜手推動心理衛生服務的重要成果,透過資源整合與專業團隊的投入讓心理健康支持深入社區、貼近日常,期待引領更多在地力量加入,共同提升民 ...
台灣新生報 ・ 12 小時前

打新冠mRNA疫苗竟延命? 研究:晚期癌症患者壽命幾乎翻倍
根據《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1,000名在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治療的病人資料,發現接種mRNA疫苗的患者存活時間遠高於未接種者。佛羅里達大學健康系統兒童腫瘤科醫師塞尤爾(EliasSayour,M.D.,Ph.D.)指出,這項成果不僅是十多年來研究mRNA抗癌...
CTWANT ・ 16 小時前
健身愛好者注意:雞肉攝取過量可能提高胃腸道癌死亡風險
對許多人來說,沒有雞肉的晚餐似乎不完整。雞肉富含蛋白質,有助增肌、補充能量,因此長期以來一直是健身愛好者的熱門食材。然而,最新研究警告,經常食用雞肉可能增加胃腸道癌症的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發表在《營養素》(Nutrients)期刊上,挑戰了家禽“高蛋白、低脂肪、健康”的傳統觀念。研究顯示,每週食用超過300克禽肉的人,死於胃腸道癌症的風險明顯升高。相比每週攝取量不超過100克的人,攝取量過高者死亡風險高出27%。 研究分析了4869名義大利成年人的飲食與健康數據,結果還發現: 即使食用量相同,男性死於胃腸道癌症的風險高於女性。 年齡越大,過量食用雞肉對風險影響越明顯。60歲左右差異不大,但到83歲,食用超過300克家禽者死亡風險是少量食用者的兩倍。 研究人員建議,適量食用禽肉仍有益健康,可與魚類等其他蛋白質來源交替食用。烹飪方式也很重要,避免高溫或長時間烹調。 不過,研究仍有局限:未區分雞肉是否加工,亦未考慮參與者的體力活動水平,這些都可能影響結果。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愛吃蛋怕膽固醇高? 專家揪「罪魁禍首」:搭配這5種食物才會害心臟病
常春月刊 ・ 19 小時前
確保治療不中斷!部桃醫籲癌友同步接種「左流右新」提升防護力
政府推動「左流右新」疫苗接種措施,鼓勵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同步完成流感與新冠疫苗施打,以降低感染風險,確保治療不中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提醒,癌友及早施打流感與新冠疫苗,不僅能提升防護力,也能減少重症與併發症發生的可能。 癌症患者因化療、標靶、免疫治療或放射治療等影響,免疫力往往下降,一旦感染
桃園電子報 ・ 12 小時前
水果愈甜熱量愈高?營養師解答真相 很多人都誤會了
許多夏季蔬果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能幫助身體代謝,豐富的纖維含量,對於維持腸道及血管健康也有助益。另外,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身體抗發炎及預防疾病的好幫手。 水果攝取量要注意 市售果汁不可取代 根據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而每份的份量,大約是一個女性的拳頭大小,若為切塊的水果,則以飯碗的7分滿為一份的量。營養師傅茵指出,平均而言,每份水果的熱量約60大卡、醣類15公克;許多人誤以為水果甜度和熱量呈現正相關,其實不然,甜度高的水果,熱量不一定比較高,也不代表醣類含量較多或容易導致血糖上升。現代忙碌的社會中,許多人會以喝果汁來取代吃水果,但其實大部分瓶裝果汁都是使用濃縮果汁還原而成,濃縮果汁在製作過程中,為確保品質會經過高溫、高壓、殺菌的過程,容易導致維生素流失,也會添加糖,且製作過程中,大多會過濾掉膳食纖維。現打果汁則有衛生安全疑慮,及應確認使用的水果是否新鮮。 水果乾太甜 多食當心熱量爆表 營養師傅茵強調,水果乾的份量要注意,因水果乾是水果脫水而製成,雖然來自天然食材,看似安全、養生的小點心,仍然要留意攝取量,經過脫水後雖然縮小了體積與重量,但提供熱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果皮別丟!蘋果皮、葡萄籽、柑橘皮可穩定血糖、降血壓、抗發炎
每年全球丟棄的水果副產物中隱藏著改善代謝健康的寶藏。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蘋果皮、葡萄籽、柑橘皮等常被丟棄的部位,實際上富含酚酸等植化素,具有穩定血糖、降血壓、抗發炎等多
健康2.0 ・ 20 小時前
小姨子遭爆百萬助狗仔 黃國昌嗆提告2/凱思國際2「千萬金主」曝光 皆曾狠槓《鏡電視》
除了狗仔駭客疑雲,現在《鏡週刊》也進一步質疑,黃國昌是否也拿錢辦事,砲轟鏡電視。如今《鏡週刊》踢爆,過去黃國昌質詢鏡電視資本額等議題時,簡報內容竟然與2022年,NCC審查鏡電視申設案時的「內部未公開」文件完全相同,由於文件除了承辦人員之外,只有當時7名NCC委員會有,NCC政風處也已經立案調查。同時。鏡週刊也質疑,整起事件恐怕和注資千萬元到「凱思國際」的兩名金主,也就是藍營前立委陳建平,與智邦科技創辦人黃安捷有關係。
鏡新聞 ・ 8 小時前
57歲伊能靜胖5公斤靠這招減肥!醫加碼4招穩血糖、防胰島素阻抗
57歲女星伊能靜近日在社群上分享近況,坦言最近胖了5公斤,讓她非常震驚,希望能靠著12小時輕斷食減肥回到52公斤。醫師表示,大餐後利用輕斷食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斷食後的食物選擇也很重要,以免
健康2.0 ・ 20 小時前
加入逾10年 蔡宗修接任台灣美國運通董事長
美國運通21日宣布,委任蔡宗修為台灣美國運通董事長暨總經理一職。蔡先生將負責領導美國運通在台灣的卡業務,致力推動公司的持續成長,進一步鞏固美國運通在高端市場的領導地位。蔡先生於2011年加入公司,多年來在不同市場及業務範疇累積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涵蓋風險管理、商業支付及信用營運。
中時財經即時 ・ 9 小時前本土類鼻疽樺加沙颱風後計4例 無關花蓮救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1日電)據統計,樺加沙颱風後1個月內發病的本土類鼻疽病例累計4例,分布於高雄市2例、台中市及屏東縣各1例;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表示,個案都沒有花蓮足跡,與洪災救災無關。
中央社 ・ 12 小時前光電爭議頻仍 環境部:啟動環評標準修正作業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1日電)環境部今天重申,先進國家普遍無水面型光電應辦環評標準,日韓雖規定太陽光電應環評,但未針對水面型另設標準,新加坡採個案行政指導;台灣已啟動太陽光電環評標準修正作業。
中央社 ・ 12 小時前矯具被洪水沖走 光復災區腦麻兒重獲「雙腳」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21日電)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光復鄉家戶泡在淤泥裡,8歲恩恩因腦麻,行走需靠足踝矯具輔助,卻在洪水中失去「雙腳」。媽媽向門諾醫院求助,義肢矯具中心接案後僅6天就趕工完成。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完成水位計架設 (圖)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仍維持紅色警戒,目前已由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協助完成湖區水位計架設,21日並完成監控面板系統開發上線,整合中央氣象署雨量站的時雨量列表,可了解過去24小時降雨情形。
中央社 ・ 9 小時前10學者獲選國家講座 台大4人最多、人文類從缺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1日電)教育部近日公布第29屆國家講座主持人名單,共10名學者獲選,以台大4人最多,人文藝術類從缺;此次獲選學者中,有3人是第2次獲選,晉升為終身榮譽國家講座主持人。
中央社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