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末期骨轉「輕碰皮膚都痛」 78歲老翁靠2療法棄嗎啡「能站了」
新竹一名78歲攝護腺癌末期的病患,因癌細胞大範圍移轉至全身骨骼,嚴重疼痛,就連輕碰皮膚也痛得需要長期依賴嗎啡止痛,夜裡幾乎無法安穩入睡,讓家屬看了很心疼。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郭于誠主任評估,提出兩種方法改善疼痛,順利幫助老翁不需施打嗎啡也可維持生活品質。
郭于誠今(11/24)分享,這名78歲的患者在3年前診斷罹患攝護腺癌後於外院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荷爾蒙治療,病況穩定,今年因全身劇痛,被發現攝護腺癌復發並轉移至全身骨頭,甚至因為侵犯膀胱與輸尿管接口處而導致左側腎水腫。
郭于誠提到,儘管老翁使用各種抗癌藥物與嗎啡治療,病情仍持續惡化,家人看了心疼,幾乎要放棄,已做好心理準備,今年7月初來求診,他判定患者的癌症疼痛來到最嚴重的10分,建議同時施予放射線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來改善疼痛、提升生活品質。
郭于誠表示,患者在接受治療三天後就不再喊痛,可以一覺到天亮,一週後可以下床走路,兩週後可以自己上下樓梯,親朋好友對這效果感到不可思議,家人也終於可以安心休息,釋放照護壓力,很感激郭于誠幫忙,寫信感激救命恩人。
郭于誠解釋,嗎啡抑制癌症疼痛的原理是透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的u-類阿片受體」,提高神經對疼痛的感受與敏感度來達到目的,但是嗎啡無法控制癌細胞的生長與破壞,因此在臨床上常會看到癌症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必須漸漸提高嗎啡的用量來達到相同的止痛效果。
不過,施打嗎啡也會出現副作用,譬如頭昏、嘔吐與便秘。
此外,癌症熱治療的原理主要是透過13.56Mhz的電磁波產生39至43度C高熱來破壞癌細胞、改善腫瘤微環境,進而達到疼痛控制的效果。
郭于誠說明,臨床實務上會透過嗎啡、放射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的相互結合來達到止痛的目標;對放射治療或深層熱治療有效果的病人就有機會減低甚至停用嗎啡藥物,從而減少藥物帶來的副作用,生活品質也因此獲得改善。
郭于誠提醒,雖然癌症熱治療具有殺死癌細胞與促進抗癌藥物效果的療效,但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達到一樣的目標,仍需要治療後再由醫師評估與家屬配合才行。有需要的病患請與醫師聯絡和進一步討論。
更多太報報導
女嬰臀部頂「16cm大球」出生 醫護接力手術搶命 驚人畫面曝光
醫美「高風險手術」診所擬納評鑑 公會反彈:恐壓垮基層
好市多黑五開跑!首日逾250人排隊 85吋電視現省2萬7 必搶清單曝光
其他人也在看

21歲女反覆發燒、關節腫痛 一查竟確診紅斑性狼瘡
一名21歲女性反覆發燒、全身疲倦,出現落髮、面部紅斑及關節腫痛等症狀,檢查後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此疾病在台灣最常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患者需定期追蹤、避免紫外線曝曬,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皇后區地鐵站隨機捅人嫌犯 落網
皇后區地鐵站日前發生隨機捅人案,一名嫌犯在短短數分鐘內,砍傷兩名陌生人並掌摑第三人,警方近日將這名 遊民嫌犯捉拿歸案。消...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6 小時前
國中生包廂嚐禁果女方求償150萬 法院引「兩小無猜條款」這樣判
台中一對國中生情侶,去年5月在一家電影館包廂內合意發生性行為,女方父母得知後氣炸,認為損害女兒的身體權、貞操權,並侵害他們對女兒的監護權,對少年和父親提告,連帶求償150萬元。台中地院法官審酌「兩小無猜條款」後,判少年及父親應給付少女與父母30萬元,可上訴。
自由時報 ・ 1 天前39歲男子家中舉槍自戕亡
市警、消於23日晚間6時左右分別接獲報案,指孝東路某大型社區有男子受傷,警消馳赴現場,發現李姓男子(39歲)倒臥在住家臥室浴廁內,頭部受到槍傷,現場血跡斑斑,地上並留有一把德製華瑟P99半自動手槍及60多發子彈,消防人員火速將李送往基隆長庚醫院急救,警方也隨即封鎖現場,通報鑑識人員採證,並調閱社區監視器查看。警方調閱社區監視器,並採集案發現場跡證,確定案發當時只有李姓男子一人在屋內;另調查發現,李姓男子近來心情不佳,生前曾與妻子及一雙兒女語音通話,之後便在臥室浴廁內舉槍朝頭部開槍自戕。檢警24日上午相驗,檢視李姓男子生前和兒女對話及通聯,研判應是單純自殺案件;全案目前由警二分局針對槍械來源,以及李姓男子自戕原因,繼續擴大偵辦。臺灣新生報關心您︰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 ...
台灣新生報 ・ 1 小時前
突傳巨響!基隆戶外「孤兒」滅火器爆炸險釀意外 消防每3年更新
基隆居仁里一支放置在巷弄中的滅火器於24日上午突然自爆,造成現場大量粉塵布滿整個樓梯,滅火器瓶身明顯燒焦變黑,壓力閥和底部被炸得扭曲變形。里長洪文慶表示,3年多前里內也曾發生滅火器自爆事件,這次爆炸的滅火器製造於109年。消防局解釋,滅火器放在戶外風吹雨打,掛勾和瓶身容易鏽蝕產生爆裂意外。
TVBS新聞網 ・ 2 小時前
癌症骨轉移痛到無法入睡!「放療+熱治療」一週擺脫嗎啡
攝護腺癌骨轉移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合併癌症深層熱治療後,僅三天不再喊痛,一週後可下床走路,透過放射治療與癌症深層熱治療的結合,不僅能有效控制疼痛,還能減少嗎啡使用。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以色列轟炸貝魯特5死25傷 真主參謀長證實遭擊斃
以色列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動自6月以來首次空襲,這次目標雖然是要狙擊真主,不過卻轟炸到住宅區,造成5人死亡25傷。以色列軍方證實,真主的參謀長 已經在這次行動中喪命。
TVBS新聞網 ・ 2 小時前
黃狗啃斷保險桿引怒!一票見「背後真相」齊喊:大快人心
近期一段影片引發印度社群討論,有一隻狗猛啃車子,最後把保險桿扯斷,眾人批評,為何飼主不管好自家寵物。事後當地媒體找到那隻狗的主人,對方表示愛犬自1月一路失蹤至今,懇請大家幫忙找牠。網友們知道真相後,一派盼主人能找到愛犬「祝福你們早日重聚」;一派直呼痛快,原本索賠無門的車主,不必默默吞下修車費「現在很清楚誰來賠償車輛的損失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肩痛別光打針!醫警示:類固醇注射並非萬靈丹 吸菸、肝病患者風險更高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肩膀痛打一針就好?一項由高雄榮民總醫院教研部大數據中心、復健部及國軍高雄總醫院復健科醫師合作的研究發現, 肩部疼痛患者若接受「類固醇注射」,日後發生肩袖肌腱斷裂的風險竟高達未施打者的 7 倍。這項研究也提醒臨床醫師,類固醇注射並非治療肩痛的萬靈丹,需極度謹慎評估。研究同時也發現,類固醇注射治療對吸菸病患與慢性肝病病患的風險分別提高 2 倍與 3 倍,提醒民眾與臨床醫師都應重新審視類固醇注射的使用時機。 類固醇注射長期風險大 醫師應謹慎權衡 高雄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助理研究員殷君豪提到,類固醇注射確實能快速減緩疼痛、改善活動度,常被視為肩痛的「立即解方」。但從長期追蹤研究發現,類固醇注射並非完全安全無虞,醫師在擬定治療計畫時,必須更謹慎權衡利弊。對於急性發炎、疼痛劇烈或經其他治療無效的病人,注射類固醇仍有其治療價值;但對反覆肩部疼痛或上述高風險族群,第一線醫師必須更審慎評估,避免過度依賴注射。 告別「止痛針」迷思 疼痛治本在規律復健+肌力訓練 高雄榮總復健科也提醒,一般民眾常將「止痛針」視為快捷的治療方式,但多數肩痛其實透過復健運動、物理治療、藥物調整就能獲得改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15歲少年撞3死…血濺臭豆腐!「宮廟父人設卸妝」:名字竟刻詐團靈骨塔
遶境結緣,結成一條詐騙產業鏈!去年10月17日晚間,台北市內湖區一名15歲少年趁外公出國,無照偷開車上路,失控撞進臭豆腐攤,釀3死2傷悲劇。兒子闖禍,父親曾冠彰在鏡頭前潸然淚下致歉「我對不起大家,我不會教小孩」,那時被起底從事金融業、開宮廟當乩童,看似士農工商出身平凡,劇情卻在幾個月後出現反轉;今年4月仙塔律師被爆出協助詐團脫產,6名長者靈骨塔被買空賣空,擰乾1.6億元,有人因此結束性命。檢警攤開詐團名單,曾冠彰竟名列其中,遭羈押禁見,慈父形象被卸妝,只剩剝皮生吃人的獠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東海女大生被撞死調解破局!巨業司機超時上班「保險不賠」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台中東海大學林姓女大生去(2024)年遭巨業客運撞輾身亡,案發至今一年多,家屬與司機、巨業交通仍無法達成共識。雙方今(2...
FTNN新聞網 ・ 9 小時前


不是運動!日做「1事」就能降血壓、血糖、血脂:還保護大腦
走路不只是移動,醫師黃軒表示,人是一個高度依賴「步行」的生物,越走越健康,當人快走,血管會放鬆,進能預防硬化,且快走能護心。此外,快走能明顯降低血壓、血糖與低密度膽固醇(LDL)。另有研究發現,日行3,000~7,500 步是阻止大腦退化的黃金區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好樂團成軍十周年開唱!合體老王樂隊主唱曝「飆高音秘訣」
好樂團迎來成軍十周年,推出第二張專輯《懂 Epiphany》,23日在Zepp New Taipei開唱,演唱新歌〈唱〉時,主唱瓊文表示:「很開心能跟大家一起合唱,剛一瞬間就有想哭的感覺,但才第四首實在太早了,我要忍住不能哭,要不然很對不起妝髮老師。」
Yahoo娛樂訊息 ・ 2 小時前
驚魂一刻!南投輪椅老人過馬路遭貨車撞飛 駕駛辯陽光太強
南投草屯發生一起驚險的車禍事件,一名83歲的輪椅老人於22日下午準備過馬路時,遭一輛藍色貨車撞擊,導致他整個人被甩飛,重摔在地。幸運的是,老人在送醫後並未造成大礙。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10月失業率寫25年同月最低 工時不足就業人數止連3升
(中央社記者趙敏雅台北24日電)主計總處今天公布10月失業率為3.36%,月減0.02個百分點,連2個月下滑,為近25年來同月最低水準。主計總處官員認為,失業率、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失業人數均減少,工時不足就業人數也終止連3升,相關數據表現都偏向正向,顯示勞動市場情勢穩定。
中央社 ・ 2 小時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22 小時前
女嬰臀部掛16公分腫瘤!竟是罕見「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 驚人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陳又綺/綜合報導台中一名產婦在生產時驚見女嬰臀部掛著一顆直徑16公分的巨大腫瘤,經檢查確認為罕見的「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這顆腫...
FTNN新聞網 ・ 8 小時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