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本土病例累至21例!疾管署:落實「巡倒清刷」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疾管署在14日公布新增1例高雄市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個案為居住楠梓區的30多歲女性。該名患者於10月上旬出現發燒、肌肉痠痛、骨頭痛及全身無力等症狀後就醫,經醫師懷疑通報檢驗,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一型。目前個案正於醫院接受治療,密切接觸者均無症狀。
疾管署指出,該名患者於潛伏期間並無國外旅遊史,主要活動地為住家及工作地點,因此研判為本土感染個案。衛生單位持續監測社區疫情調查與防治工作,進行病媒蚊密度監測、孳生源清除及環境衛教宣導。
病毒型別與先前群聚不同 基因定序釐清感染源
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本次個案感染的登革病毒為第一型,與8月間高雄鼓山區及三民區群聚疫情中檢出的第二型不同。衛生單位已完成病毒基因定序,並將持續分析,以釐清可能的感染來源與傳播鏈,確保疫情追蹤的精確性。
疾管署也提醒,雖目前疫情未擴散成群聚,但仍須密切觀察社區中潛在的感染個案,避免因天氣及病媒蚊活動而造成再度升溫。
今年本土病例21例 境外移入達6年同期次高
截至10月13日,國內累計登革熱本土確診病例達21例,分布於高雄市13例、桃園市6例,以及宜蘭縣與台北市各1例。目前沒出現重症或死亡病例。
此外,疾管署指出,今年境外移入病例已累計202例,為近6年同期第二高。病例來源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占比高達91%,其中以印尼(58例)最多,其次為越南(50例)、菲律賓(25例)及泰國(21例)。
全球疫情持續升溫 亞洲與非洲仍呈高峰波動
今年全球登革熱通報病例已超過426萬例,死亡病例逾3,000例,疫情遍及101個國家與地區。疾管署表示,美洲為疫情熱區,巴西、哥倫比亞及墨西哥等國病例數高居前列。
亞洲地區方面,中國疫情有上升趨勢,孟加拉正處高峰期並呈波動狀態;越南、斯里蘭卡與柬埔寨等國的病例數也高於去年同期。非洲地區的蘇丹與馬利等國也相繼出現疫情。疾管署提醒,隨著國際旅遊往來頻繁,境外移入風險持續存在,國人應提高警覺。
民眾防蚊四步驟 落實「巡倒清刷」是關鍵
疾管署再次提醒,現階段氣溫仍適合蚊子活動及繁殖,應持續落實「巡、倒、清、刷」四步驟:
巡:定期巡查住家內外積水容器。
倒:倒掉積水,避免孳生病媒蚊。
清:清除廢棄容器、花盆托盤等潛在孳生源。
刷:刷洗容器內壁,去除蚊卵殘留。
此外,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核可含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如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降低被蚊叮咬風險。
出現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 醫療院所同步提高警覺
若民眾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與關節疼痛、或皮膚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及活動史,以利診斷與通報。
疾管署也呼籲,醫療院所提高警覺,問診時應加強詢問患者的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並可使用登革熱NS1抗原快篩試劑輔助判斷,以利早期診斷及即時通報,協助衛生單位啟動防疫措施。防治登革熱最有效的方式是減少病媒蚊孳生與人蚊接觸。唯有政府、醫療院所及民眾三方共同合作,才能阻斷登革熱傳播鏈。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以為很健康!38歲女愛吃「這類食物」確診乳癌 醫曝風險恐增6成
乳癌持續是國內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衛福部數據,我國婦女乳癌發生高峰落在45至69歲,每十萬名婦女約有188至194人確診。依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69.1、死亡率為12.0(每十萬人口),換算下來,平均每天有31名婦女確診乳癌、6人因乳癌失去性命,藝人朱俐靜、李玟也都因乳癌病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進口菜農藥超標!民眾慶幸沒買 菜販曝:其實天天都在吃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9 小時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橄欖油不能拿來炒菜?醫揭橄欖油「2大錯誤用法」 不注意效果都沒了
從炒菜到拌沙拉,油脂天天吃,卻鮮少人真正懂得如何挑對、用對。你以為只要用橄欖油就等於吃得健康嗎?事實上,吃錯方式不但沒幫助,還可能讓腸道發炎、好菌流失! 油吃對能顧腸又降膽固醇!醫點名「橄欖油」
健康2.0 ・ 1 天前
入秋養生這樣吃!中醫揭「4種水果」潤肺護喉又顧腸胃
近期天氣逐漸明顯轉涼,入夜後更是明顯,不少人紛紛出現喉嚨乾、便秘等症狀,中醫師推薦4種秋天水果,不僅能止咳化痰、改善便秘,還能提升免疫力,邀請民眾一起顧好健康、迎接舒心的秋天。
鏡報 ・ 1 天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胃脹氣、打嗝竟是癌症找上門!35歲女罹胃癌擴散全腹腔
一名35歲女性因胃脹氣、打嗝等症狀拖延就醫,最終確診為胃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腹腔。醫師提醒,約15%的胃癌發生在年輕族群,特別是分化不良型胃癌更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4大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胃癌篩檢。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12 小時前
愛咬冰塊恐是身體在求救!5症狀暗藏警訊要小心
許多人習慣在炎夏嚼食冰塊消暑,但這個看似無害的動作,背後可能隱藏著重要的健康警訊。藥師陳雨亭鄭重提醒,對冰塊的強烈渴望,恐是身體「缺鐵」的求救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上班族「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單純壓力?醫揭年輕女性隱患:元凶是缺鐵!
24歲小美近半年來經常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甚至情緒低落,夜間難以入眠,還合併不寧腿症狀與異食癖(愛啃冰塊),她原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求診後才發現真正的元兇是「缺鐵」,而且血紅素檢查數值正常,屬於「非貧血性缺鐵」,因此長期被忽略。
姊妹淘 ・ 9 小時前
營養師狂推的櫛瓜料理!抗氧化、調解血壓、修復細胞 跟著吃健康又美味
台灣市場越來越常見到櫛瓜的蹤影,除了營養價值逐漸受到重視,更是輕食族的首選,也是一種兼具美味與健康的蔬菜。營養師廖欣儀認為,櫛瓜不只好吃,更富含多種營養素,是現代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選擇。 櫛瓜屬
健康2.0 ・ 12 小時前

搭雲霄飛車後腎結石排出!男驚喜「黑點掉出」醫:勿模仿
一名大陸男子在日本環球影城搭乘雲霄飛車後,竟意外排出了0.5公分的腎結石!專家解釋,雲霄飛車產生的震動與體位變化,可能形成物理性刺激幫助結石排出,但強調這只是小機率的偶然事件。醫師提醒,0.5公分以下的結石雖然自行排出機率較高,但如果表面過於粗糙尖銳,反而可能刮傷尿道,建議民眾切勿模仿,應尋求正規醫療協助,以免造成腎功能受損的嚴重後果!
TVBS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早餐只吃水果? 營養師示警「這6種水果」空腹吃易胃痛、血糖飆
有些人早餐只吃水果,不論是為了減重或是單純食量小,營養師蔡濰安在粉絲團《濰濰營養師 認真生活》提醒,只吃水果當早餐也沒有不行,只是要注意某些水果比較不適合空腹吃。 1、鳳梨:鳳梨裡面的鳳梨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然而,若空腹吃鳳梨對胃黏膜產生刺激,有些人會引發胃不適或胃灼熱感。2、荔枝:空腹吃荔枝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刺激胰島素分泌過多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3、柿子:柿子也是含醣較高容易導致血糖快速升高的水果,因此不建議空腹吃,另一方面若是未成熟的柿子更是不能。未成熟的柿子有較多的單寧酸容易與胃液融合出現胃脹、胃痛。相信大家應該遇過水果切下去或是咬下去的時候才發現還沒有熟的情況,建議大家某些水果沒熟還是先不吃了。4、木瓜:與鳳梨一樣的道理,木瓜也有木瓜酵素適合飯後吃,尤其是正餐吃較多肉類的,飯後可以來點鳳梨、木瓜幫助消化。5、甘蔗:17世紀的荷蘭統治時期台灣就已經開始種植甘蔗作為蔗糖的主要原料,再強調一次:「甘蔗是蔗糖的主要原料」可見甘蔗也是糖分高的水果。空腹吃容易血糖飆升。也會促進胃酸分泌。6、檸檬:說到檸檬應該不會有人直接啃檸檬,但是會做成檸檬水每天早上來一杯,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更年期不是病,是轉變!了解荷爾蒙變化與保養重點
更年期是女性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最明顯的關鍵就是卵巢功能逐漸退化、荷爾蒙的分泌慢慢減少,還包括亂經到停經的一個過渡時期,這些種種的改變,往往會造成女性身心上的不適,而症狀因人而異。 根據國健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45至54歲的女性中,6成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的更年期變化;而55至64歲的女性,則已經有9成以上有經期不規律或已經停經。 全台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更年期的定義為一年沒來月經,在停經前10年左右常會亂經,月經天數縮短或拉長,經血量變少或停止。根據國健署統計,國內女性停經的平均年齡是45至52歲,推估全台約有近300萬名婦女處於更年期。 《內經.素問》有云:「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髮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中醫觀點認為,女性每7歲為一個生理階段,42至49歲期間,卵巢逐漸停止製造女性荷爾蒙,也就是中醫的「腎精虛衰」,此時身體狀況會往下掉,臉部會暗沉無光、頭髮變白,月經開始不規則、月經量一下多、一下少,或是偶爾不來,最後一年內不再有月經的停經現象、也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從
常春月刊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