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良專訪1/逕赴醫學中心看診變貴 依法行政為醫療韌性 讓醫護減壓
假日急症中心將於11月2日(周日)上路,這項計畫雖是為了解決急診壅塞,卻也是衛福部長石崇良打造韌性醫療的起手式。面對超高齡社會,少子化使各行各業缺工,醫護人力不足,患者複雜度增加,加上極端氣候導致災難疫病頻繁,讓醫療體系減壓,強化醫療韌性,是維持醫療永續唯一解方。(延伸閱讀:石崇良專訪2/UCC是社區演習據點 修法解護理人力 設社區藥局衛星網)
在石崇良規畫的藍圖裡,假日急症中心的短期目標是解決急診壅塞,長期目標是讓醫療體系負荷下降,讓醫護面對重症患者從容有餘裕,才有機會繼續留在醫療現場。醫界認為民眾就醫行為無法管制,分級醫療難以落實,健保法規定未輕轉診至醫學中心門診,部分負擔可達醫療費用五成,如今衛福部已研擬相關配套,最快明年下半年上路。
石崇良於10月27日接受聯合報專訪,說明他擘畫的醫療永續藍圖。確保國家韌性,與衛福部相關的是醫療韌性、藥品韌性和社會韌性,若談醫療韌性,急診壅塞是一定得解決的問題。
「每天急診都是爆成這樣,哪有什麼韌性可言?」但石崇良說,急診壅塞是表相,是很多問題導致的結果,大致可分為三個原因:醫護人力不足、未落實分級醫療,還有民眾需提升自我照顧能力。
石崇良說,若解決了急診壅塞 ,不敢說全部,但可解決目前醫療體系遭遇到一些問題。很多人把醫療體系碰到的所多問題,認為是健保制度所致,「我們都忘了其實健保只是財務工具。」健保幫忙解決民眾就醫經濟障礙,但是沒有辦法解決其他問題。
有人認為健保投資多一點,好像問題就統統沒有了。石崇良很篤定地:「不會。」健保總額這幾年下來幾乎兩倍成長,明年將達一兆元,八年前不過是五六千億元而已。他認為人力不足、分級醫療和民眾自我照顧能力,如果這三個事情不解決 ,只是單純解決健保,還是無助於現況改善。
急診壅塞並非出現在所有的醫院,石崇良說,平常病人比較多的就是少數幾家醫院,「如果到處都壅塞,問題就大了。」今年過年後,有一些過去感覺好像不會有暫留病人的醫院,也開始有了,那就是調控上出了問題。
少子化人力不足 減少供給量讓醫療體系降載
曾任急診醫師十年,石崇良分析急診壅塞與醫療體系負荷的連動關係,住院的病人通常有急診和門診收治兩個管道 ,相較於其他國家,我們門診住院收治等候時間較短,但是急診病人入院等候時間長,這與國外剛好相反。
石崇良認為,應該讓門診入院等待時間拉長,簡單的講,就是讓醫院的醫療負荷下降。因為整體醫療量能有限,每天能夠提供服務量是固定的,現在不是要提高供給量,而是降低醫療服務量,因為提高供給量已不可能,我們就面臨少子女化,不要說是醫護人員,各行各業都在缺人。
人口數持續下降,國發會估算,2024年到2070年,15歲到64歲人口減少920萬人,石崇良說,這些是最主要的勞力族群,人數一直在下降,所以不可能期待「我的量還要更大」。透過科技幫忙,智慧化和個機器自動化,可以讓醫療更有效率,服務量也可能增加,但增加的量有限,護理人力只是其中一環,其他各行各業都是一樣。
石崇良認為,如今我們不太可能去創造更大的量能,但希望在某些時候,創造「search capacity」,稱為「浪湧量能」,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有辦法把服務量拉起來,應付一些異常狀況,例如疫情或災難,但這不是常態。
保存重症醫療量能如同處理堰塞湖 水位太高會溢流
「不可能永遠用高水位在作業。」石崇良拿堰塞湖打比方,平常不能讓水位離壩頂太近,否則大雨一來,就溢流潰堤,一定要讓堰塞湖維持較低的水位,才能安全。醫療體系的目標要讓「loading burden」下降,避免急重症醫護負荷過度,才能夠把他們留在醫療現場。
石崇良認為,現在急重症人力不夠,不完全因為收入,不是每個人都要去開業,都要去做醫美,每個人追求的成就感不同,要比薪資,永遠有人薪水更高,很多人有追求的人生目標或希望得到反饋,不是所有人就只在乎薪資,可是一旦讓他Burnout,過勞過累,就沒有辦法談自我實現。
所以,現在必須讓醫療體系減壓,特別保留急重症醫護的能量,不能讓醫學中心的醫護處理過多輕症病人,這必須雙管齊下,一是解決急診壅塞,另外就是門診減量。
醫學中心門診量下降 才能讓醫護專心處理重症
石崇良拿出相關統計,分析醫學中心門診患者樣態,扣除重大傷病、門診手術或化療,百分之六十到七十都是其他相對輕症患者,所謂穩定的慢性病患、癌症追蹤者,「我們要讓醫學中心門診量下降,才能讓他們專心處理真正重症的病人。」
門診減量,醫學中心收入會不會變少?「不會。」石崇良很有把握,因為今年開始全面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個別總額只是一個過度」,主要是為了調整醫療服務的樣態,「現在已經把一個總額框給你了,那麼你去減量。」
之前談過醫師複雜診查費,因為現在醫學中心門診診察費偏低,「比開業診所還要低」。石崇良說,過去不鼓勵醫學中心看太多門診,所以提供基層、地區醫院診察費加成,鼓勵「下轉」,所以一直基層診療費一直增加,長久以來,產生落差。
個別醫院總額保障醫院 不因不看輕症減少收入
石崇良計畫調高複雜診查費,搭配門診減量。他分析,以收入來看,看這樣多慢性病人,在門診收入也不過占30%,70%的輕症帶來30%的收入。換言之,把輕症病人減少,對醫院收入影響不會太大,但是醫師不需要動不動就看到100多號,讓醫師的生活沒有品質。應該讓他們有多一點時間去看重症的病人,去思考怎麼下困難的診斷。
門診不減量,分級醫療不落實,結果就是急診壅塞。石崇良說,患者長期在這家醫院看門診,一有事情,當然回到這家醫院的急診,「這是人性。」醫院急診70%到80%的病人都不是外院轉來,都是自己的老病人。分級醫療要從門診減量做起,門診量下降,就是影響後續住院病床安排與急診病人量。
石崇良認為,醫學中心門診看輕症患者的占率,至少要降到一半以下。換句話說,如果現在醫學中心門診重大傷病患者占率不到五成,那應該慢慢去調整,至少有半數病人都應屬於重大傷病,或需要在門診手術、化療等病患。初 期占率牌個醫院自行訂定,如果沒有達標,就會影響隔年的醫院總額成長率。
如此一來,診查費提高,醫師看診量雖下降,但是收入不會變少。「現在的時代已不是用高薪就可以拼得到所謂的新鮮的肝了。」石崇良說,追求好的生活品質,這是新世代的想法,我們必須直接面對。不是說我給你多少薪水,那你都不要休假天天做,這樣留不住人。
提高逕赴醫學中心部分負擔 依法行政
對於民眾,石崇良說,醫院要先採取一些措施,目前平均門診就醫次數,全年一人平均15到16次,就醫次數太高了,是我們疾病控制不佳,患者要一直來醫院看病?還是醫院沒有考慮運用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民眾就醫太自由,不可否認,還是有「doctor shopping」的現象。
石崇良說,先從醫學中心減量做起,訂出指標,讓醫學中心去努力,先透過適當轉診,讓門診量下降。至於民眾,未經轉診直接醫學中心門診,提高部分負擔,這部分是依法行事。依健保法規定,未經轉診逕赴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是醫療費用的50%,但自健保開辦至今,從未實施。
石崇良說, 「 我就想做這個事情,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讓醫學中心的量能保留下來,那就沒有韌性。」要改變民眾就醫行為是大工程,讓醫學中心專心照顧最困難的病人,石崇良已有規畫與步驟。
第一步訂出指標,透過醫院個別總額保障, 適度指標成長,讓醫學中心不用去擔心門診減量使收入下降;第二個搭配轉診制度,讓病人不用擔心無法到醫學中心看門診,事實上,醫學中心門診減量之後,就有能力接受轉診。
石崇良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醫學中心只看轉診患者,患者不需要直接掛號,「大家都不用先去台大掛一個老病號」,因為當需要轉診時,一定能去醫學中心看診。目標就是醫學中心門診量下降,「才可能讓真的要轉診的人轉得進來,不然都看老病號,根本就沒有幾個空號可以讓外面的人轉診。」
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加收五成部分負擔 最快明年下半年上路
所以,對民眾來說,未經轉診直接去醫學中心,「依法是50%就50%」,就提高部分負擔;經過轉診,則部分負擔不調整。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醫學中心門診每人每次平均健保支付2400元,屆時如未持轉診單,部分負擔費用即為1200元。
何時上路?石崇良說,最快明年下半年實施「未經轉診,直接至醫學中心就醫,加收五成部分負擔」。第一步先訂出醫學中心門診輕症指標,再給予半年緩衝與宣導。希望今年底以前訂出指標,因為涉及到明年第一季醫院個別總額。
更多udn報導
免費充電區不用…乘客1動作充電 北捷喊將重罰
嚇!內湖3棟民宅信箱塞滿往生被 專家揭恐怖真相
孤立才折壽!史丹佛教授曝老人「最健康朋友數」
閃兵藝人未來運勢?命理師點他最慘、2人能翻身
其他人也在看

台南市長黃偉哲現身"平戶市城下祭" 推廣在地農特產品
南部中心/綜合報導日本長崎縣的平戶市是鄭成功的出生地,與台南市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根基,雙方在去年正式締結為友誼市,黃偉哲市長也應邀訪問平戶市,參加「平戶市城下祭」,同時也在現場設置台南物產販售攤位,介紹日本民眾台南豐富的農特產品。一年一度的「平戶市城下祭」,在秋天熱鬧展開,有數十家店舖參與,當中還包括來自台灣的台南市。(圖/民視新聞)小朋友穿著傳統服飾,拿著樹枝遊行,大人們也吹奏傳統樂器。一年一度的「平戶市城下祭」,在秋天熱鬧展開,這是由平戶市中心商店街舉辦的美食活動,有數十家店舖參與,當中還包括來自台灣的台南市。「這個是鳳梨果乾」,市長黃偉哲親自拿著茄芷袋,一一發送果乾給日本民眾,大家一聽到是台灣的特產,都很開心,還有小球員搶著要和黃偉哲拍照。台南市長黃偉哲:「來參加他們的城下祭,非常盛大熱烈的活動,這是他們的一個文化上的一個祭典,但是也兼做這個產業行銷,我們的農會還有農民、青農,一起來行銷臺南市的一些農特產品。」台南市長黃偉哲應邀訪問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參加「平戶市城下祭」,雙方贈送友誼禮物。(圖/民視新聞)日本長崎縣的平戶市是鄭成功的出生地,跟台南市有著奇妙的歷史淵源,平戶市長黑田成彥曾經多次來訪台南,雙方在去年正式締結為友誼市,這次黃偉哲首度應邀訪問平戶市,帶來台南的番茄、柚子、毛豆、蓮藕等豐富的農特產品。平戶市長黑田成彥吃了一口果乾,相當驚豔,還用中文說「嗯!好吃!好吃!好吃。」不用搭機到台灣,就能買到台南的農特產,也吸引不少日本民眾購買,成功行銷台南物產。原文出處:台南市長黃偉哲現身「平戶市城下祭」 推廣在地農特產品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桃園機場禁用1款行李箱!日本也跟進「最高罰10萬」李逸洋宴請台日青年政治家 民進青年局首度訪日台日牛奶PK盲測結果超意外!第一名竟是這1瓶
民視影音 ・ 1 天前流感增13死 擴大用藥延至11/15
依據疾管署監測國內呼吸道傳染病情形,今年第四十三週類流感門急診就診計十一萬四四二人次,較前一週下降十五‧六%,惟上週新增三十八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及十三例死亡,目前國內流感疫情處於流行期。死亡個案中較為年輕的個案為中部九歲男童,主要死因為流感重症併發腦病變。另,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將延長至十一月十五日止。依實驗室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中流行之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其中以A型H3N2為多,其次為A型H1N1及B型。近四周流感群聚,屬於學校的部分有一三○起(四十五起、三十五起、三十一起、十九起),以國小占六十一起最多、國中三十起、高中二十八起、幼兒園十起、大專一起。新增死亡個案中最年輕者,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為中部九歲男童,無特殊病史,去年十月曾接種過流感疫苗。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陳以信競選影片上架喊「我不是來亂的」 謝龍介首波聯合看板本周亮相
國民前不分區立委陳以信28日公布首支競選影片,喊出要把餅做大,提出政見吸納更多中間選民;陳以信從宣布參選至今,短短5天已公布2波政見與競選影片,「強勁」對手國民台南市部主委謝龍介預告本周將公布與其他議員「首波聯合看板」,但強調非個人選舉看板,主要訴求國民市長選戰會贏得堂堂正正,不會介入民進刀刀見骨的初選之爭。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長沙直擊》焦曼婷想嗑「剁椒魚頭」挑戰辣度 感性告白父親焦恩俊
焦曼婷受邀擔任第4屆「旺旺孝親獎」29日頒獎典禮表演嘉賓,28日先抵達湖南長沙進行彩排,她直呼,這次交通方式真的超特別,搭飛機再轉高鐵,一路上有點像是在闖關,「與其說是去表演,不如說是一場探險旅程,也有可能是一次增肥之旅。」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首波六都13處!假日急症中心設置地點出爐 本周日上路
為解醫院急診壅塞的問題,健保署試辦的「假日急症中心」(UCC)將於本周日(11月2日)上路。健保署今(29)日首次公布設於六都13處的UCC地點,並強調未來服務對象乃急診檢傷分級4、5級即輕症患者。至於醫療費用則比照診所、地區醫院部分負擔150元,相較於醫學中心部分負擔最多可省600元。健保署指出,UCC第一階段選定六都的13處場所試辦,以未設有急診室的地區......
風傳媒 ・ 1 天前
手頭緊? 模具廠小開「辣椒水+鐵鎚」搶銀樓13兩金飾|#鏡新聞
昨天(10/27)台南發生銀樓搶案,嫌犯1分鐘內搶走了13兩的金飾,市價超過2百萬元。警方火速破案抓到人,這一查發現,這名嫌犯是模具加工廠的小開,疑似因為投資失利缺錢犯下這起銀樓搶案,13兩的金飾被藏在冷氣室外機的夾縫當中,全數被找了回來。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北極星的眼淚〉青春回歸!張棟樑明年唱進高雄 嗨喊:要感受南部的熱情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黃摯恩/綜合報導出道滿21年的張棟樑,曾以無數膾炙人口的偶像劇主題曲紅遍大江南北。他今(28)日宣布,將展開全新巡演《第二十一個故...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議員指詐團假借市府名義行騙 新北:幸無損失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28日電)新北市議會今天進行市政總質詢,民進議員質疑現今詐騙橫行,就連新北舉辦耶誕馬拉松接力賽活動,都能被假借市府名義徵人行騙;市長侯友宜表示,所幸報案人未有損失。
中央社 ・ 1 天前立院三讀加重無照駕駛罰則 汽車最高罰6萬元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台北28日電)立法院會今天三讀修正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加重無照駕駛的罰則,機車駕駛人最高處新台幣3萬6000元,汽車駕駛人最高處6萬元;汽車使用非原型式排氣管不依規定申報異動登記將加倍處罰,由現行1800元增至3600元罰鍰。
中央社 ・ 1 天前台東冰咖啡大師賽 展現創意與對土地熱情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8日電)第3屆台東冰咖啡創意大師賽成績出爐,今年以「山海共醇」為主題,調製1杯對台東山海風貌與土地的熱情,共有18人得獎。
中央社 ・ 1 天前
高雄驚悚車禍!小港騎士疑未禮讓釀相撞 3人受傷急送醫
高雄市小港區漢民路28日傍晚6時許,發生一起重型機車相撞事故。事故涉及一名67歲的郭姓男子及其63歲妻子李某,兩人騎乘重機車出行,疑似未禮讓行駛中的另一輛重機,導致與22歲的張姓騎士發生碰撞。事故造成三名騎士均受傷,經送往小港醫院治療後確認無大礙。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新北也要加碼?綠議員喊普發4.6萬 侯友宜:債都沒還完要怎麼發?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黃摯恩/綜合報導財政部日前宣布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領取流程,民眾最遲可於2026年4月30日前完成領取。即將普發1萬元之際,新北市議會民進...
FTNN新聞網 ・ 1 天前《社會》閃兵爆不完 「角頭藝人」自首
【時報-台北電】演藝圈「閃兵」連環爆,前Energy團員的藝人唐振剛,透過經紀公司發出聲明承認自己閃兵後,28日下午前往新北地檢署自首。唐振剛表示,對於當年因思慮不周,過於輕率所犯下的錯誤深表懊悔,經深切檢討反省後,決定勇敢面對,也虛心接受法律制裁,新北地檢署由檢察事務官訊問後將他請回,並依程序分案調查。 檢警之前3波約談行動,被帶回的藝人都被上銬,並在檢方偵訊後,諭令交保。42歲的唐振剛因為是自己前往自首,不僅免除上手銬在媒體曝光的尷尬場面,也未被強制處分。唐的動作是否帶動演藝圈一波閃兵自首,受到關注。 唐振剛承認,當年是以「高血壓」的病歷證明而未服役,躲避兵役的方式和日前曝光的其他藝人們大同小異,該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基於尊重司法及偵查不公開原則,無法進一步透露。 他說,之前檢警單位的3波偵查行動,矛頭都未指向他,但他反覆思考,覺得不該心存僥倖,而應該勇於面對自己年輕時所犯下的錯誤,所以決定在犯行尚未被發覺前就主動自首,並表示願意接受裁判。如果時光能夠倒流,一定選擇光榮服役、盡義務,但人生沒有後悔藥,年輕時因過於輕率衝動,且思慮不周,犯下了良心難平的錯誤,如今就該勇於面對。 唐振剛出
時報資訊 ・ 1 天前東北季風影響北部東部有雨 沿海風強浪大
(中央社台北29日電)氣象署表示,今天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下雨時間較長,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也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
中央社 ・ 1 天前
UCC週日上路! 石崇良要求醫學中心明年上半年完成「這件事」
衛福部健保署將自11月1日起試辦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今日也公布6都13處設置地點。衛福部長石崇良指出,UCC可提供內(兒)科與外(骨)科輕症處置,但不能開立慢性病處方箋,希望分擔大醫院急診壓力,另也要求醫學中心落實輕症患者減量,以落實分級醫療。
自由時報 ・ 1 天前川高會確認台海和平重要性
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28日上午在東京舉行峰會。高市透露,兩人確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川、高下午同登美軍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川普在致詞時強調,美日同盟是「太平洋和平與安全的基石」,他並宣布,已批准交付首批可供日本F-35戰機使用的飛彈。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