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糖管理焦點:Garmin 揭智慧手錶如何協助血糖管理,AI 模型準確率再提升
面對全球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以及亞洲地區愈發嚴峻的年輕化問題,數位健康工具的角色備受關注。Garmin 今日整理多項國際研究與合作案例,說明智慧穿戴設備在血糖監測、日常行為追蹤與代謝管理中的實際應用,顯示穿戴資料正逐漸成為慢性病照護的重要基礎。
亞洲糖尿病患突破 2.4 億人,台灣每 10 位成人就有 1 人罹病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糖尿病圖鑑 2024》資料,亞洲約有 2.4 億名糖尿病患者,預估 2045 年將超過 3 億。
其中:
西太平洋地區盛行率 11.1%
東南亞地區盛行率 10.8%
皆高於歐洲 8.0% 的水平。
台灣方面,罹病人數約 250 萬人,等同每 10 名成人有 1 名糖友,且年輕族群罹病率呈上升趨勢。
醫學研究指出,若在早期介入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體重管理,部分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有機會在無藥物情況下維持正常血糖,達成「緩解(Remission)」成果。
穿戴裝置介入日常管理:飲食、運動、體重成三大關鍵
智慧手錶與健康設備已成為慢性病管理的輔助工具,在三大領域特別具有實務價值:
飲食與生活習慣追蹤:例如 Garmin Venu 4 新增的「生活習慣記錄」功能,使用者可記錄咖啡因或酒精攝取,並查看其對睡眠、壓力與 HRV 的影響,協助檢視代謝負擔來源。
規律運動養成:研究指出,運動回報、即時心率監測等穿戴功能能提高使用者維持運動習慣的成功率,對控制血糖具長期幫助。
體重與身體組成追蹤:例如 Index S2 智慧體脂計可長期記錄體重與體脂變化,提供患者掌握代謝狀況所需的基本資料。
Garmin 與醫療夥伴合作,穿戴資料進一步導入代謝管理情境
隨著健康資料整合與第三方醫療服務的連結日益成熟,患者得以從被動照護轉向「主動管理」。Garmin Health 近年推動多項跨領域合作:
Dexcom 連續血糖監測(CGM)數據整合: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糖尿病患者可透過 Dexcom 的 Connect IQ App,將血糖數值顯示在 Garmin 智慧手錶或自行車錶上,方便在運動或日常活動中即時掌握血糖趨勢。
Twin Health AI 個人化代謝管理:Twin Health 的 Whole Body Digital Twin 平台整合 Garmin 心率變異數、睡眠等數據,產生個人化建議。
臨床資料顯示:超過 70% 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改善了血糖控制
此類 AI 系統展示穿戴資料在醫療場景中的實質價值。
研究指穿戴數據可用於「夜間低血糖預測」
刊登於《Journal of Diabe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研究指出,結合:
智慧手錶心率與睡眠數據
機器學習模型
醫療級 App
可用於偵測夜間低血糖的初步風險訊號,提升預警可能性,顯示非侵入式裝置在臨床應用上具潛在發展空間。
穿戴 × AI × 醫療:慢性病管理模式加速轉變
從血糖監控、AI 代謝分析,到醫療級裝置整合,穿戴科技正逐漸成為連結醫療體系與日常生活的重要節點。
隨著合作生態系與資料整合技術持續成熟,智慧手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角色將愈加明確──不僅協助患者追蹤身體狀態,也可能成為糖尿病照護模式轉變的關鍵因素。
原文刊登於:三嘻行動哇
圖片及資料來源:Garmin
▶▶▶看更多三嘻行動哇文章🔥🔥🔥
Valve 推出輕量無線 VR 裝置,支援 PC 串流,與新款 Steam Machine、控制器將於 2026 年初登場
DJI 首款 360° FPV 空拍機「Avata 360」規格、售價、照片曝光!
iPhone Air 傳將全面停產,折疊iPhone會不會也因相同原因賣不好?
Apple Watch 舊錶使用者有福了!可升級高血壓警示,但大家都能嗎?
全球首款家事機器人「NEO」開賣!會掃地、摺衣,但是…
其他人也在看

瘦瘦筆爆紅/糖胖症家屬跪求名單 糖尿病學會選出12家醫療機構
在台灣,糖尿病與肥胖早已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彼此牽動、相互加劇的「雙重健康危機」。為了從根本解決「糖胖症(Diabesity)」帶來的國民健康威脅,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攜手全台院所推動「糖心胖三合守護計畫」,並透過跨院所臨床實證,找出真正能同時做到「控糖+控重+心腎保護」的頂尖醫療機構。
鏡報 ・ 1 天前
台灣陷糖胖症健康危機 「瘦瘦筆」腸泌素掀減肥風潮
台灣糖尿病人口突破250萬人、每年仍以2.5萬人的速率增加,成為台灣腎臟病與洗腎全球第一的元凶;更可怕的是,高達8成患者同時肥胖,形成致命「糖胖症」,死亡風險直接翻倍。由於此一疾病正快速年輕化、健保一年就要燒掉近千億,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崩壞危機。
鏡報 ・ 1 天前
每天吃「1杯」能抗發炎、降膽固醇!研究證實:豆類能有效改善前期糖尿病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的最新研究證實,日常飲食中加入一杯豆類,如鷹嘴豆或黑豆,能有效改善前期糖尿病患者的慢性發炎和膽固醇水平。這項發現為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提供更簡單易行的飲食策略。 每天一杯鷹嘴
健康2.0 ・ 8 小時前
外送擬加「樓層、等待費」 12樓一單恐178元飆近250元
外食族注意!明年起點外送可能會變貴,交通部預告修法外送運價公式,最快2月就會上路,並可以加計,像是等待費、樓層費等,工會建議無論是電梯或是公寓,每層樓要加收五元,畢竟時間就是金錢,等待費也擬定每3分鐘,加收10元。 #外食族#外送#運價#漲價
東森新聞影音 ・ 2 小時前
自律神經失調的真正原因!學會2技巧讓身心快速回穩
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輕化, 誘發多種病症許多有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控糖名醫竟也喝手搖飲 無糖是必備款 一定要加料的話珍珠不如愛玉跟仙草
對於糖尿病、肥胖症臨床治療深具經驗、並入選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糖胖神隊友」名單的宏謙診所院長林禹喬醫師,治療方式既務實,也非常接地氣。接受本報訪問時,他笑著大方承認:「我也會喝手搖飲,但我喝得很有策略,還把它變成診間教材。」
鏡報 ・ 22 小時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景行廳男孩爆不和? 梁赫群曝趙正平獨自赴陸開見面會:我們看到照片才知道
梁赫群近日上中天《綜藝OK啦》錄影,節目中提及當年與趙正平、林智賢一起組成「景行廳男孩」時期,三人跑宣傳,但趙正平獨自出席粉絲見面會,讓他相當不滿。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美企十月裁逾15.3萬人創20年同期新高 陸企高薪搶AI人才與擴張恐難逃踩雷命運?
「末日博士」魯比尼曾預言粗放式成長模式無法持久,終將崩塌,這一預言正襲向美國科技巨頭。近期,IBM 宣布啟動本季裁員計畫,數千名員工將受影響,這場調整恰逢該公司向高利潤軟體業務轉型、爭奪 AI 雲端服務機會的關鍵期。 需要注意的是,自去年開始,美國已颳起裁員風暴。若說上一輪裁員
鉅亨網 ・ 1 天前視力模糊、線條變形 當心黃斑部皺褶所致
64歲何先生右眼視力近來突然退化,看直線時是彎曲的、影像也扭曲,最初以為是眼睛疲勞,沒想到症狀卻持續多日不見好轉。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醫師李宜潔檢查後發現,他的右眼視網膜上有增生膜,也就是發生了俗稱「黃斑部皺褶」、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視網膜病變,必須利用顯微鏡執行增生膜剝除等手術來改善。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CORTIS 私香大公開!成員們都愛用 Jo Malone London 散發初戀男友氣息
韓國新生代男團 CORTIS 人氣持續飆升,5位成員除了把姊姊們的心都征服外,強烈的音樂風格、前衛時尚感席捲舞台更是圈粉無數,就連私下的香氛品味也都充滿話題。成員們特別鍾愛英國香氛品牌 Jo Malone London,從清新茶香到果香木質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 16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以為普通感冒!大叔發燒送醫「雙眼化膿」失明 醫示警:1個月已5例
綜合陸媒報導,55歲的陳叔(化名)來自茂名,身體一向良好,沒有慢性疾病,上月出現喉嚨痛、發燒,以為是普通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未及時就醫。豈料病情急轉直下,他開始氣促、意識模糊,後被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於10月4日轉入深圳三院ICU,入院時已昏迷,完全依賴呼吸機...
CTWANT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2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6 小時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