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假造的時代:當政治人物開始「深偽」自己
2025 年的選戰中,前紐約州州長安德魯.科莫(Andrew Cuomo)的一支競選影片格外引人注目: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鐘、在地鐵月台和群眾互動、甚至高空擦拭摩天大樓的玻璃窗。這些畫面看似真實,卻從未發生過。它們並非紀錄片式的回顧,而是以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合成的「深偽」(deepfake)影像。更令人玩味的是,這並非他人惡意偽造,而是科莫本人「自我 deepfake」的產物。
這支影片可能並不違法,也未必懷有欺瞞意圖。然而,它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端:公眾人物不再只是被假造的對象,而是主動擁抱假造技術,重新定義「真實」的政治敘事。這種轉變,正在深刻改變民主社會對真相、圖像與信任的理解。
「自我 deepfake」的登場:從被害者到操作者
過去,deepfake 技術最常被提及的場景,是名人遭冒用影像生成不實影片、或政治人物被「假言論」攻擊。媒體與學界長期將焦點放在如何防範他人惡意偽造。然而,科莫案例展示的是另一種現象:當政治人物主動使用 AI 技術包裝自身,深偽不再只是「外來攻擊」,而變成競選策略的一部分。
這一轉變不只是技術層面的演進,更是倫理與社會心理的轉折。當候選人公開「合成自己」,便是在告訴選民:「真實」可以被創造,「經驗」可以被設計,「存在」可以被模擬。即便觀眾知曉這些畫面不是真實事件,它們所承載的象徵意義仍舊能發揮說服力:領袖形象、親民風格、勤勞印象,都能透過 AI 影像精準地「製造」出來。
平台鬆綁與倫理沉默:防線的逐步下移
這種「自我假造」的現象並非孤立事件,而與平台政策的鬆綁互為因果。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報導[1]指出,過去許多 AI 平台嚴格限制生成公眾人物影像,但近年趨勢明顯改變。從 OpenAI 到 Meta,從 Grok 到 Sora,許多工具已經開放政治人物肖像生成,甚至不再要求「選擇加入」(opt-in)授權。
平台給出的理由往往是「創意自由」或「使用者需求」,然而這些政策變動的背後,反映出深層的市場競逐邏輯:越少限制,越能吸引創作者與政治團隊使用,而「自我 deepfake」正好提供了平台擴張正當性的範例。當公眾人物自己也在使用這些技術,平台就更有理由主張:「我們只是提供工具,使用方式不在我們控制範圍。」
這種防線的後退,帶來兩層風險。首先,社會對「虛構內容」的容忍度會隨之上升。如果連候選人本身都能用 AI 製造自身影像,那麼未來有人用深偽影片來造謠、操弄輿論,社會的警覺性勢必下降。其次,辨識真假的難度劇增,媒體與公眾的信任基礎可能進一步崩解。當真實與偽造的界線模糊,公共討論的共識將不再建立在「事實」之上,而是各自選擇願意相信的版本。
「正常化」的陷阱:真實正在被稀釋
或許有人會主張,科莫的影片並未企圖欺騙,觀眾一眼便能看出那是合成的戲劇化畫面。問題不在於「有無惡意」,而在於「習慣」的力量。當這種作法被政治人物和選民視為正常現象,真實與虛構的界線便不再堅固,假訊息環境最危險的狀態不是謊言橫行,而是真實失去獨特價值。
哥倫比亞大學Tow數位新聞中心(Tow Center for Digital Journalism)研究人員警告:「當人們開始接受這類自我 deepfake 作為政治宣傳的日常元素,未來惡意假造的危害將更難被察覺,也更容易被原諒。」(C.J. Robinson, CJR, 2025)[2]這不僅是媒體生態的挑戰,更是民主社會的結構性危機:選民的判斷基礎將從「事實是什麼」轉向「哪個版本我喜歡」。
這種轉變其實早有前兆。社群媒體時代的政治傳播本就重視「情感共鳴」多於「事實呈現」,生成式 AI 則讓這一傾向徹底制度化。影像與聲音的合成,使情感動員比以往更強烈,而真實的重要性則在娛樂化、視覺化的政治語言中被稀釋。
監管與媒體素養:追不上技術的腳步
更棘手的是,現行法規與監管機制遠遠落後於技術發展。多數國家尚未針對「自我 deepfake」提出明確規範,平台的浮水印(watermark)或中繼資料(meta data)雖有助於追蹤來源,但往往無法防止影片被重新上傳、截取或二次加工。這意味著,即使有「技術標記」,內容仍可能在傳播過程中失去可辨識性。
在這樣的真空中,媒體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記者與編輯不僅要追查內容來源,更需重新思考「報導何謂真實」的基本原則。當候選人本身的形象都可能是 AI 製造的,新聞報導該如何敘述?在引用這類影片時,是否應明確標示其生成性質?如何避免讓深偽素材無意間成為宣傳工具?這些問題,都需要媒體重新建立實務準則與倫理共識。
同時,公眾的媒體素養教育也成為民主防衛的關鍵。辨識技巧不再只是檢查來源或查核引述,而要理解 AI 合成的運作邏輯,意識到圖像與影片本身不再能作為「真實發生」的證據。唯有建立這種深層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社會才能在真假難辨的資訊洪流中維持理性判斷。
守住真相價值的最後一線
深偽技術本身並非原罪,它的應用可以是創意的、善意的、甚至是民主參與的一部分。然而,當公眾人物開始「自我假造」時,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是一個訊號:真實的公共性正在被重新定義。這不僅關乎媒體技術的選擇,更關乎民主社會信任機制的根基。
「自我 deepfake」讓政治人物從真實與虛構的被動對象,變成積極操作者;讓平台政策從防禦性限制,轉為市場導向的放寬;讓社會從對假造的恐懼,滑向對虛構的習慣。這條路走得越遠,未來的資訊空間就越難回頭。
因此,新聞業者、平台企業與公民社會都應以此為警鐘。媒體必須在報導流程中建立對深偽內容的辨識與標註機制;平台應制定更明確的生成規範與透明度標準;教育體系則需培養新世代的數位識讀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該重新問自己:在這個「真實可被編造」的時代,我們要如何捍衛真相的價值?
答案或許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我們對「真實」的堅持不願妥協。正如 CJR 的評論所言:「深偽不只是影像的偽造,它正在改寫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邊界。」在這個邊界被不斷推移的時刻,新聞工作者與公民若不主動築起新的防線,那麼下一場民主危機,恐怕就將從一段「看似無害」的合成影像開始。
附錄:
Tow Center 整理出的各大平台「公眾人物深偽影片生成政策比較表」
[1] https://www.cjr.org/analysis/cuomo-deepfaked-himself-you-can-too.php
[2] https://www.cjr.org/analysis/cuomo-deepfaked-himself-you-can-too.php
[3] https://www.cjr.org/analysis/cuomo-deepfaked-himself-you-can-too.php
其他人也在看

日「熊襲事件」層出不窮 京都景點2天內5起目擊熊案例
日本熊襲事件頻傳,秋田縣、宮城等地接連傳出多起攻擊,已有多人受傷,甚至連飼主家中寵物也被咬走。京都觀光勝地嵐山則兩天內收到5起熊目擊通報。同時網路上出現大量AI生成影片,恐誤導民眾對危險的認知。##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成交金額近兩兆 台股週線收紅這族群跌最兇!
上週集中交易市場,總成交金額為1兆9,231.48億元,全體上市股票成交金額為1兆7,660.20億元,股票成交量週轉率為2.10%。產業別指數方面,漲幅以油電燃氣類指數上漲5.17%為最大,跌幅以居家生活類指數下跌2.01%為最大,未含金融類指數上漲205.92點,漲幅約為0.85%,未含電子類指數上漲129.43點,漲幅約為0.68%,未含金融電子類指數上漲88.21點,漲幅約為0.65%。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快訊/關鍵48小時來了!美股開盤「4大指數齊漲」
美股關鍵48小時!本週有許多影響股市的大事件,包含五大科技巨頭Meta、Alphabet(繼承Google上市公司地位及股票代號)、微軟、蘋果、亞馬遜財報公布;還有美國聯準會(Fed)將在美東時間10月28日至29日召開議息會議,降息與否和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談話都是投資人留意的關鍵。今(27)日美股開盤,4大指數暫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台中海洋館買門票要預約、不能用現金 觀旅局:會協調訂票問題
台中海洋館8日已開幕,但是很多做法遭市議員批評不夠人性化,民眾市議員江和樹質疑不但購買門票要預約,更無法用現金,1碗牛肉麵竟要近400元,這樣的定價合理嗎?民進市議員鄭功進要求至少讓中市民一次免費參觀的機會。觀旅局長陳美秀表示,由於台中海洋館已OT,會跟廠商協調訂票及是否可現金購買的問題。
自由時報 ・ 11 小時前
「半獸人」加持衝冠!台鋼獵鷹年度口號「迎南而上」:新賽季是重要一年
體育中心/黃崇超報導台鋼獵鷹今(27)日正式公布2025-26賽季年度口號與主視覺設計,本季以「ENGAGE|迎南而上」為核心精神,象徵球隊在重整後全力啟動、彼此連結、迎向挑戰,展現南方力量的再度凝聚與升級。台鋼獵鷹球團表示,2025-26賽季將是團隊重整後的重要一年,無論訓練或比賽,全員都將以「ENGAGE」精神全情投入,齊心爭取賽季最高榮耀。
FTV Sports ・ 10 小時前元富期貨:權值股表現亮眼,加權指數上漲461.37點、漲幅1.68%
【財訊快報/編輯部】美股方面,美國9月通膨低於預期,激勵市場對聯準會再度降息的期待,美股上週五全面走強。道瓊、標普500與那斯達克同步創下歷史新高。最新CPI年增3%,顯示物價壓力持續緩解,強化了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科技股領漲,輝達、AMD表現亮眼,帶動整體氣氛樂觀。市場焦點轉向本週多家科技巨頭財報,投資人關注企業獲利能否延續成長動能。整體而言,通膨降溫與降息預期成為推升美股再創新高的主要動力。台指方面,受美股創歷史新高激勵,台股今日開盤強勢攻高,一度突破28,000點大關,創下波段新高。權值股表現亮眼,台積電收漲至1,480元,聯發科、鴻海與台達電同步走強,帶動大盤氣勢。不過,尾盤漲幅收斂,終場成交量5480.52億元,加權指數上漲461.37點、漲幅1.68%、收在27993.63點。綜合分析,美股在通膨數據低於預期及降息預期升溫下再創新高,帶動台股強勢上攻。不過短線漲幅已大,指數進入高檔震盪整理機率高。技術面上,月線仍是多空關鍵,只要守穩,多方格局不變。美國9月CPI低於市場預期,顯示通膨壓力進一步放緩,強化了聯準會持續寬鬆的預期,後續資金行情可望延續。
財訊快報 ・ 11 小時前
「善文明:利他、和合、永續」全球共善學思會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一期大樓,今天舉辦「善文明:利他、和合、永續」全球共善學思會,這個由慈濟基金會、唐獎基金會、羅馬俱樂部共同舉辦的論壇,邀請多位國際學者來台,聚焦人類如何邁向永續發展,同時實踐利他共...
大愛電視 ・ 7 小時前智利極右總統候選人:非法移民須自付遣返費用
(中央社聖地牙哥26日綜合外電報導)智利極右派總統候選人卡斯特(Jose Antonio Kast)今天表示,若他當選,將要求被驅逐的非法移民「自行支付」遣返費用。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台股收黑主機板股多下挫!映泰終結連3漲 當沖成交量破2.5萬張登韭菜王
[FTNN新聞網]記者洪宗荃/綜合報導台股上週四(23日)收盤下跌116.65點,跌幅0.42%,收27532.26點,而主機板族群方面則是大多下挫,其中映泰(2399)股價雖然...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87歲翁長短腳一跛數十年 精準關節手術重獲穩健步伐
台中87歲黃翁年輕時左側股骨骨折,當時治療不佳導致骨癒合不良並出現內翻變形,最初兩下肢僅有約2公分長度差距,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惡化,最後擴大至近7公分,讓他步態不穩,更引發腰部與下肢不適,長年深受長短腳與膝蓋疼痛所苦。經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骨科江福財醫師評估,決定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讓黃先生重拾穩健步伐。江福財指出,黃先生術前必須依靠鞋墊不斷加高來補償下肢長度差異,但仍難以正常行走,經常出現腰酸、下肢疼痛,更因長期負重不均導致左膝關節嚴重退化,疼痛加劇,無法久站或長時間行走,日常生活與工作效率大受影響。江福財進一步說明,本次手術的困難在於同時面對「陳舊性股骨骨折造成的骨骼變形」與「長達7公分的下肢長度差距」,除進行人工關節置換,還需進行精準的韌帶平衡。江福財解釋,輔以電腦導航與影像輔助技術,得以在修正骨骼角度的同時兼顧關節周圍韌帶平衡,避免造成膝關節不穩定,行動困難,手術並未採用截骨矯正方式,而是單靠人工膝關節置換,直接解決患者最在意的長短腳問題,成功將雙腿長度差縮小至約2.5公分,大幅改善步態。江福財表示,術後患者無需輔具即可下床行走,逐步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江醫師提醒,術後必須持續進
台灣好新聞 ・ 15 小時前
葛謨法拉盛造勢 教育政策受華人支持者青睞 籲切勿分票
26日為紐約市選舉提前投票第二日,市長獨立候選人、前紐約州長葛謨(Andrew Cuomo)在當日下午到皇后區法拉盛韓亞...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2 小時前南亞 三大法人齊買
南亞(1303)因電子材料穩健推進,轉投資南亞科DRAM行情看漲,23日股價隨買盤青睞進駐,逆勢攀揚,終場收43.4元、上漲2.48%,成交量8.89萬張,比前一日增加30%,其中外資買超1.3萬張,投信、自營商加碼3,655、759張,近五日外資買超3.30萬張。股價突破42.6元壓力,多空量能強勢向上。
工商時報 ・ 1 天前
細看美經:疲軟無力 失業通膨物價齊揚
美國近期是否能「再次偉大」?就目前的數據看來,不太樂觀。消費者物價指數低於市場預期,就業率到消費者信心指數都下跌,漲的是物價與通膨率。對一般家庭來說,從汽油到主要食物如咖啡、牛肉等都明顯漲價,代表的是越來越多入不敷出的可能。政府關門快要邁入第27天,領不到薪水的航管員每日缺席至少200人,美國國內航線單日延誤暴增到5400個航班,交通部長卻只會批評民主。儘管川普信心滿滿出訪亞洲,希望能在中美貿易談判上獲勝,但就連拉動美國經濟的AI產業,都被專家預測有可能泡沫化。
TVBS新聞網 ・ 7 小時前
30億美元新全球總部座落曼哈頓難掩摩根大通正在逃離 德州員工人數已超越紐約
全球金融巨頭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正式啟用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耗資30億美元打造的全新全球總部大樓,這座高達60層的摩天建築不僅成為紐約天際線的新地標,也象徵該銀行對紐約金融核心地位的長期承諾。然而,這場隆重的啟用典禮卻同時發生在華爾街對紐約市政治走向與經濟前景日益憂慮之際。摩根大通全球不動產主管大衛.阿里納(David Arena)在開幕......
風傳媒 ・ 13 小時前
融融被嫌胖猛瘦7公斤 新婚急赴韓國「老婆小抱怨」
融融透露因媽媽嫌他第一季節目上「有點胖」,加上準備婚禮,不到3個月成功瘦身7公斤。(圖/八大提供)日前兩人合體拍攝宣傳照,融融明顯消瘦不少。他透露,因媽媽嫌他第一季節目上「有點胖」,加上準備婚禮,他不到3個月成功瘦身7公斤,打趣表示:「這次去韓國可能會被美食...
CTWANT ・ 9 小時前
提前投票已開始三日…華埠選民百人動員 集會挺葛謨
曼哈頓華埠近200名居民26日在孔子大廈前舉辦「踴躍投票大會」,造勢支持市長候選人葛謨(Andrew Cuomo),並呼...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2 小時前打造歐洲最強傳統武力 德國13.5兆建軍案曝光
(中央社柏林27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總理梅爾茨5月誓言打造德國國防軍成「歐洲最強傳統武力」,臚列3770億歐元(約新台幣13.5兆)籌購陸、海、空、太空與網路作戰所需。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布碌崙地檢講座 談辨識與通報仇恨犯罪
布碌崙(布魯克林)地區檢察官蔣沙樂(Eric Gonzalez)辦公室日前來到松柏之家多元化社區服務中心,舉辦有關仇恨犯...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2 小時前
川習會將放棄台灣? 游盈隆:雙方各握殺手鐧
美國總統川普目前展開亞洲行,預計10月30日與中國領到人習近平會晤,本人也證實將討論到台灣,消息引發矚目,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今(27日)撰文指出,台灣社會在每逢美中高層會面時,總會出現各種不利台灣的訊息,連台灣政府官員也難免焦慮,但長期觀察者都清楚,台美關係的緊密並非空喊口號,不過他也提醒,川普個人風格難以預測,是否拋出驚人之語仍待關注。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1 小時前
加州州長紐松首鬆口「想選2028」期中選舉後定奪
MoneyDJ新聞 2025-10-27 14:08:27 李彥瑾 發佈美國民主籍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近日接受CBS News節目《Sunday Morning》專訪,談及2028年美國總統選舉,首度鬆口表態「有意代表民主出馬」,但強調會在2026年期中選舉結束後,再正式做出決定。 《Sunday Morning》節目中問及,是否曾認真考慮參選總統?紐松回應,他不是「餓鬼假小心」的人,坦言確實有認真嚴肅地去考慮,要不要選2028總統。不過他強調,目前首要之務是顧好2026期中選舉,協助民主奪回眾議院多數席位,若共和籍議長強生(Mike Johnson)繼續掌權,共和可能會試圖推動川普拚第三任總統,「那對美國絕對不是好事」。 紐松是民主聲量領先的政治明星,以長期監督美國總統川普聞名,經常公開批判川普政府的政策。今年8月,德州共和議員挾人數優勢通過選區重劃,明顯有利於自身選情,紐松不甘示弱,火速主導調整加州選區,將趕在11月4日舉行公投,交由全體加州州民投票決定。 若公投通過,2026年期中選舉,民主在加州的眾議員席次可望增加五席,完全抵消了共和在德州
Moneydj理財網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