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風向已變 政府該如何調整兩岸政策
揭仲 / 亞太和平研究協會資深客座研究員、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
近期,《時代》(TIME)雜誌在官網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臺灣魯莽的領導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 的專文,批評賴清德總統的演說刺激,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賴總統,使外交部罕見地於連假期間,發出新聞稿予以駁斥。
然而,我國安單位與外交部該注意的是,自今年五月以來,類似「華府應出手約束臺灣」的呼籲,和「華府態度已改變」的提醒,數度出現在若干具影響力的期刊、智庫報告或學者口中,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或許更該讓我方思考、警惕。
反映華府政策環境已開始轉變
首先是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5月1日刊出,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兩位資深研究員奇維斯(Christopher Chivvis)與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共同撰寫,標題為《川普應約束臺灣》(Trump should rein in Taiwan)的專文,主張即便北京是區域威脅與壓迫者,但除非兩岸都做出讓步,否則無法擺脫危險的上升螺旋,遂建議川普政府應對賴清德總統的言論與政策動向進行「外部約束」,以免臺海衝突升溫後將美國捲入。
然後是9月28日,向來對臺灣頗為友好的何瑞恩(Ryan Hass),刊登在《自由時報》的《美臺關係是否偏離軌道?》,直指華府政策環境已改變,川普及其執政團隊不會被「民主對抗專制」這類論點打動,更不想聽到臺灣危機可能引發「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進而威脅到美國本土之類的言論。何瑞恩雖沒提出與「華府應約束臺灣」類似的建議,卻提醒我政府「川普團隊寄望臺北能夠務實、負責地維護臺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形同建議我方調整在兩岸關係上的措施。
然後是10月14日,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發表由資深政治學者瑪札爾(Michael J. Mazarr)、政策研究員克里根(Amanda Kerrigan)、政策分析師萊南(Benjamin Lenain)共同撰寫,標題為《穩定中美之間的競爭》報告;除指出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蘊含著爆發全面軍事衝突、經濟戰爭和政治顛覆的風險」,在談到如何管控中美之間的熱點時,提及儘管北京的軍事行動及言詞加劇兩岸緊張,但「臺灣領導層的行動也有同樣效果」,遂建議美國該利用影響力,確保臺灣方面的行動,不會加劇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不能讓臺灣利用美國的支持,採取可能激怒北京進一步挑釁的行動」。
加上《時代》(TIME)雜誌,代表從今年五月起,不到六個月內,已有多篇要求華府應約束我政府,或提醒我方應緩和兩岸緊張關係的專文;這表示類似觀點縱然不是華府最主流的看法,但絕非「邊緣言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兩岸近期在語言及行動上的針鋒相對,已讓華府國安人士嗅到,川普政府對美國可能因為臺海議題,被迫捲入與之軍事衝突的憂慮,開始增加。
華府可能希望臺灣採取行動避免兩岸情勢繼續升溫
雖然美國與進行長期戰略競爭的態勢,短期內不會改變,美國行政部門內也仍有許多主張應對北京持強硬立場的官員。但川普總統本人與其國安事務的核心親信,不僅懷疑臺灣對美國有多大的利益,也對現階段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現況感到憂心。
例如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就職前,在2024年11月曾公開指出:「在過去10年、12年、15年,所有和中國有關的兵棋推演,可完美說明美國都是敗陣」、「我們都知道美軍真正狀況」。現任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3月的提名聽證會中,也表示美中之間的軍事平衡「已劇烈惡化」,使「臺灣已不是美國的『生存性利益』(existential interest)」、「防止中國在區域稱霸,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但這不一定等同於必須防衛臺灣」,他試圖避免美國因準備不足而陷入困境。
換言之,川普政府的核心國安官員,認為美軍目前在印太地區,相對共軍並無足夠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核心利益遭受威脅,應盡量避免因為區域事務,捲入與的軍事衝突,以爭取更多的時間來重整美國軍力。
這種認知,加上川普慣常以「與習近平私交良好」、「在他任內北京無意犯臺」等說法,標榜自己的外交成績並抨擊前政府,自然不樂見兩岸發生危機,導致美國可能被迫介入的情形。因此,對川普及其核心幕僚而言,臺灣光是高度配合華府還不夠,也應設法讓兩岸緊張情勢降溫,最起碼不要再升高,減少美國過早與發生衝突的風險。
北京早已針對華府的想法進行布局
尤其值得我國安高層注意的是,北京應該早就看到這點,並展開相關的布局。最明顯的例證是今年6月5日,在川普重返白宮後的首次「川習電」中,習近平明白指出「美國應當慎重處理臺灣問題,避免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把中美兩國拖入衝突對抗的危險境地」。
習近平等於是用拐彎抹角的方式,向川普表示在川普任內,北京唯一有可能對臺動武,並因此將華府捲入衝突的情形,就只有北京口中「臺獨分裂份子」的舉措。習近平這個表態,不但迎合了川普的慣用語,也輕易地將在臺灣周邊各種威脅行為淡化,並促使川普政府將管控美中軍事風險的注意力,移轉到臺灣政府的言行舉措。畢竟對川普政府來說,管控臺北遠比管控北京容易得多!
因此,如同何瑞恩所提醒,在華府政策環境已改變的情況下,我方政府若繼續再用「民主價值」與「骨牌效應」等拜登政府時期的語彙,形同拿明朝的尚方寶劍來跟清朝皇帝說事,不僅無效、還可能有害;或許我國安高層該思考的是,能否主動採取若干行動,向川普政府顯示我方也有意降低兩岸之間的緊張情勢,也在設法避免將美國捲入衝突,就算是「做做樣子」也好!
我國安高層更該警惕的是,在北京顯然已掌握川普政府心態的情況下,一旦兩岸爆發危機,川普政府有可能為了避免捲入與的軍事衝突,願意與北京達成「損害臺灣利益卻不讓臺灣成為北京囊中物」的交易,以便從危機中脫身。■
其他人也在看

川普關稅政策很難過最高法院這一關
前聯準會主席伯南克、葉倫等近50位美國跨派知名經濟學家,近日聯名要求美國最高法院否決總統川普的全球關稅政策。他們指出,此政策基於對全球經濟的誤解,貿易逆差是經濟常態,並非川普政府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所稱的「非比尋常、異常的」威脅。他們強調,「對等關稅非但無法處理貿易逆差,反而將對經濟造成數兆美元損失,衝擊遍及每一州與家庭」,這事經濟學入門卻深遠的道理。
奔騰思潮 ・ 4 小時前
CNN:與美平起平坐 中國已勝利
「川習會」今天登場,CNN分析,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這場歷史性會面展示北京長期追求目標,即「中國在全球舞台上與美國平起平坐」時刻,無論會談結果如何,對中國都是一場勝利。
聯合新聞網 ・ 4 小時前

鄭任汶專欄:盧秀燕甘於只是搖擺州的老大
8月22日台灣爆發本土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地點在台中海線梧棲區的養豬場。消息傳出後,盧秀燕派副市長黃國榮出席疫情處理記者會,自己到購物節高喊「拚經濟」。之後,盧秀燕才出席中央非洲豬瘟前進應變所記者會,親自應對外界疑問。然而,前天(28日)防疫記者會,外界以為盧秀燕會出席,但同時間她選擇出席市政會議,一樣由副市長上陣代打。
鏡報 ・ 4 小時前
兩岸交手有如「義和團大戰鋼彈」?涉台學者:對台加大促統壓力、未來對台灣朝野都是考驗
今年是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週年,官方也高調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加上近期隨著國民新主席人選塵埃落定,兩岸民間和學界也默默地開始恢復交流。在日前由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藉由成立25周年的名義所舉辦的「兩岸關係新形勢學術研討會暨清華兩岸論壇」上,雙方一改過去的緊張關係,彼此釋出了不少善意。不過,雖然代表官方的海協會沒有太多「激進」的論調,但中方學者對......
風傳媒 ・ 37 分鐘前
兩岸關係發展的台灣新民意變動解讀
根據美麗島電子報最新的10月國政民調(10月20日至22日調查)結果顯示,在歷經兩次大罷免挫敗的賴清德總統,其信任度與執政滿意度已經從民調谷底逐漸回升到41.7%與40.1%,只與負面評價拉近到5.8%與13.2%的距離,瀕臨民意崩盤危機暫時化解,而民進的好感度也同步反彈到高點為38.6%,比國民的35.7%及民眾的32.6%逐漸小幅拉開距離。
美麗島電子報 ・ 44 分鐘前
風雨欲來百家爭鳴,發言只限「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那方會更好嗎?
這週四的川習會,既是川普重返白宮後,也是雙雄爭霸正式走上檯面的的首次美中領袖會晤。這次會面發生在習近平主席召開四中全會及川普總統密集舉行東亞峰會及美日峰會後,兩位雙子座領袖各帶劇本,無論結果如何,過程已張力十足。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4 小時前
冠軍後即入伍!馬傑森火速報到 母親卓溪趕來送別
「馬傑森在拿下總冠軍隔日即赴花蓮北埔報到入伍,展現運動員以身作則的責任感!」他於28日在經紀人與公所人員陪同下抵達新訓中心,將服役4個月,預計明年2月歸隊。馬傑森坦言,雖然比完賽馬上當兵很辛苦,但會盡全力完成國民義務。他的母親特地從卓溪趕來送兒子入伍,除了為兒子的冠軍成績感到驕傲,也期待他退伍後的首場比賽表現。
TVBS新聞網 ・ 1 天前陸委會:提懲獨名單 研判未來擬通報國際刑警組織
(中央社記者吳書緯台北29日電)大陸委員會指出,持續發布懲獨名單、制裁措施及立案調查等舉措,結合其內部法令追責,擴大對台威懾壓迫,研判未來可能將懲獨名單通報國際刑警組織,發布紅色通報進行全球協緝,以限制相關人員的出訪及旅行。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川習會前 川普:台灣就是台灣 最棒的事我們正把眾多晶片商帶進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今從日本飛往南韓的空軍一號上對媒體表示,此行可能不會會晤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他想專心處理明天登場的、與中國大陸...
聯合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政府普發1萬元!他0元羨慕女友領2萬 一票男生共鳴
原PO在Threads發文,「今年普發1萬,我0元,我女友2萬,好羨慕。」此文一出,不少女網友紛紛留言,「建議有200個男友,馬上就有買房的頭期款!」、「有10個男友就有10萬」、「現在開始廣徵男友來得及嗎」。也有女網友表示,「普發1萬,男友0萬、我2萬,想想就覺得爽。」而有...
CTWANT ・ 1 天前
林佳龍表態挺林岱樺 他酸爆:丞相起風了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立委林岱樺涉詐領助理費與加班費遭起訴,外交部長林佳龍29日卻突然表態力挺林岱樺,稱林岱樺有為有守、不貪不取,臉書遭灌爆,但林佳龍今(30)日受訪仍稱,支持林岱樺捍衛自己...
今日新聞NOWNEWS ・ 40 分鐘前
中國立案調查沈伯洋 蔡明彥指恫嚇無實質效果:提「愛國者治台」為矮化
中國官方發動對民進立委沈伯洋「長臂管轄」,由重慶市公安局對沈伯洋立案調查,引起各方關切,國安局長蔡明彥今天(10/29)指出,中國此舉是隨意對意見不同人士進行跨境脅迫,政府跟國人不會去接受此一恫嚇手段,國際社會也不會同意此種脅迫方式。蔡明彥也提醒,中方在處理此案時,還特別提到「愛國者治台」的概念,這主要是延伸「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概念要延伸到台灣,目的就在於在矮化台灣的國家地位,把台灣香港化或澳門化,達到想要操作的去台灣主權化的一個政治的目的。
太報 ・ 1 天前川習會將登場 美官員:相信川普不會被迫表態反台獨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29日專電)全球矚目的川習會即將在韓國釜山登場。CNN報導,美國資深官員表示,有信心美國總統川普在會談中不會被迫表態反對台灣獨立,並強調,會談焦點在於中國以關鍵礦產出口管制「挾持全球經濟」的問題。
中央社 ・ 3 小時前台灣人「吃飯內用習慣」掀共鳴 大票人點頭:不自在
每到假日或用餐尖峰時段,許多餐廳為了提高翻桌率,常會詢問客人是否願意與他人併桌,一名女子觀察到,台灣人普遍不習慣與陌生人共桌,即使店內客滿,也多半寧願等待空位或選擇外帶,貼文曝光掀起討論,許多人紛紛表示,除了百貨美食街不得已需要併桌,在其他店家「吃飯是個人時間,不希望被打擾」。
中時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先進封裝疫後首度漲價!大摩調升封測雙雄目標價
AI半導體強勁需求影響性再擴大,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此狀況進一步壓縮台系封測廠產能,先進封裝將出現疫情晶片缺貨以來首度漲價,並把二大封測股日月光投控(3711)、京元電(2449)推測合理股價分別升至228元與218元。
工商時報 ・ 6 小時前

智庫接連示警 看懂華府風向
近期,《時代》雜誌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專文,批評賴清德總統的演說刺激,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5月以來,類似的呼籲與提醒,數度出現在若干具影響力的期刊、智庫報告或學者口中,背後意義或許是該讓我方思考、警惕。
中時新聞網 ・ 6 小時前習近平、川普現身釜山機場旁空軍基地 何立峰、貝森特都來了
【楊日興/韓國釜山報導】習川會將於30日台灣時間10點在釜山機場旁空軍基地內的貴賓樓翼峰樓舉辦,稍早中美車隊均駛入當地,川普傳現已離開慶州出發釜山。而大陸確定,常委蔡奇、主管外事的王毅、負責經貿的何立峰陪同習近平與會。
中時財經即時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