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高關稅無法令中國重組經濟結構
(中央社台北2日電)川習會後雖然美中貿易戰暫時休戰,但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多年來希望中國重組其經濟結構,減少出口及增加國內消費的目標並沒達到。貿易戰非但沒有促使中國重新平衡其經濟結構,反而讓中國意識到,必須減少在半導體等領域對美國的依賴。
華爾街日報在10月31日的報導形容,雖然川習會將兩國貿易戰降溫,但美國可能最終要放棄一直以來推動中國重組經濟結構的目標。
報導指出,川普很多的高級顧問仍然對中國經濟自由化抱有希望。白宮官員提到要利用美國的經濟實力,迫使中國放棄「重商主義」貿易政策,即以出口為優先,補貼製造業,以及不鼓勵中國14億人消費。
美國策略家想像,透過實施關稅可以抑制中國出口,促使中國在國內尋找新的成長來源,例如透過改革醫療和社會福利制度,讓消費者增加支出、減少儲蓄。美國透過向中國施壓以刺激國內消費,中國將開始從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購買更多商品,從而縮小貿易順差,而美國企業和農民可以開拓一個潛力巨大的消費市場。
但川普重返白宮後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未能令中國改變其經濟結構。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對美國祭出反制措施,包括曾揚言限制稀土出口及停止採購美國大豆。
雖然川習會後美中貿易戰暫時休戰,但會議並沒有觸及中國重組經濟結構的議題。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主任、前美國高階貿易官員柯特勒(Wendy Cutler)表示,川習會更聚焦於穩定雙方關係,而不是透過解決結構性問題來推進兩國關係,而解決結構性問題似乎已經不可能。
柯特勒表示,川習會的目的是降溫,而非尋求突破。
報導表示,即使現在,一些中國官員仍認為國內消費太弱,希望經濟結構取得平衡。但這些措施都是零散的,受到意識形態束縛,產業生產仍是經濟繁榮的來源。
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市場研究主管麥馬洪(Dinny McMahon)表示,中國將其生產模式由製成品擴展至零部件,使中國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供應鏈。
麥馬洪表示,習近平最少從2019年已開始提到,要加強全球供應鏈,「幾乎你購買的任何製成品,不論來自哪裡,都會涉及中國供應鏈。」
約翰霍普金斯高等國際研究學院(SAIS)學者法瑞爾(Henry Farrell)表示,貿易戰帶給中國的教訓與美國的預期相反,非但沒有促使中國重新平衡其經濟,反而讓中國意識到必須減少在半導體等關鍵領域對美國的依賴,並發展能夠反擊美國的經濟武器,例如對稀土的壟斷地位。(編輯:陳鎧妤)1141102
其他人也在看

降息節奏放緩但趨勢不變 美國投資等級債潛在價差契機現
美國聯準會FOMC會議宣布降息1碼,將基準利率區間下調至3.75%至4%。儘管主席鮑爾於會後表示「降息並非定局」,市場解讀略偏鷹派,使美債殖利率短線反彈,但整體「漸進式降息」趨勢並未改變,長線利率環境仍朝寬鬆方向邁進。
太報 ・ 14 小時前
醫美是投資或消費? 亞洲偷走美國的工作? 一堂顛覆迷思的總經課
你對總體經濟課的想像是什麼?艱深?枯燥?飄在雲端不落地?或者,你對總經概念已經滾瓜爛熟,心想不就那幾個變項,何必再聽?政大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郭炳伸,人稱「大郭老師」,他的學識與地位雖然驚人,卻非常幽默親切,但這不代表課堂輕鬆。這堂課既紮實又燒腦。課前預讀資料厚得驚人,課堂上更是一連串辯證問答,必...
商業周刊 ・ 13 小時前
影/巴西大豆「坐地起價」惹怒大陸!蔡正元:阿根廷賺到了
巴西的大豆價格近坐地起價,引發大陸不滿,部分訂單轉向阿根廷與美國,前立委蔡正元表示,中國大陸的大豆與植物油需求龐大,「阿根廷算是賺到了」。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台灣模式」獲美力挺 吳誠文APEC會晤美高層:深知「協助台灣就是協助美國」
我國日前向美方提出擴大投資美國的「台灣模式」,由企業自主規劃,搭配政府金融信保機制,同時與美國透過G2G(政府對政府)合作打造產業聚落。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透露,APEC期間曾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及二位國務院次卿會面,美方特別請台灣提出需要協助的地方,台灣提出的各項需求也獲得同意;因為美國政
自由時報 ・ 6 小時前遭美政府關門波及 低收入戶:沒食物券就沒飯吃
(中央社休士頓1日綜合外電報導)受到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影響,每8個人就有1人仰賴的重要補助「食物券」(food stamp),恐因金援中斷而於今天陷入危機。
中央社 ・ 1 天前
高雄國小「5000元日本畢旅」行程曝光卻被嫌棄!旅日達人「一句話」打臉酸民
高雄一所國小近日推出只要5000元的日本5天4夜畢業旅行,預定明(2026)年3月10日至14日將造訪京都、大阪、奈良多個知名景點,還會前去環球影城爽玩1天,由於獲得家長會長與顧問共同贊助,才能將4萬元的旅費壓至每人5000元。消息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大批網友直呼:「可以重讀國小嗎」,而旅日達人看了行程表後更直言:「以第一次去的人來說也夠了!」
鏡報 ・ 10 小時前鮑爾放鷹 專家估12月降息機率高
聯準會上周公布最新利率決策結果,宣布降息1碼,隨後聯準會主席鮑爾記者會放鷹,強調12月降息非定論;儘管鮑爾話說得這麼明,PIMCO(品浩太平洋證券投顧)仍認為,聯準會是倚重經濟數據來決策,12月再次降息機率高。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德國經濟持續低迷 逾1/3企業明年要裁員砍投資
(中央社柏林2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在科隆的德國經濟研究所(IW)近日對2000家企業所做調查,超過1/3的德國公司打算2026年裁員、縮減投資預算。德國第3季GDP成長停滯,凸顯出口疲軟、難拉抬成長動能。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法人看好中國股市3大潛力點 擺脫貿易戰迷思!
川習會落幕,中國將暫緩稀土出口管制1年,美國則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稅”,並將暫停實施對中國的海事、物流及造船業301調查措施1年,中方也將相應暫停實施針對美方的反制措施1年。對此,法人解讀中美貿易緊張降級,有利中國A股多頭行情的延續,且有3大潛力值得留意。
品觀點 ・ 12 小時前
全球經濟進入謹慎區間? 高風險產業曝!
全球主動式固定收益領導品牌 PIMCO(品浩)發布最新 6 至 12 個月週期市場展望:「關稅、科技、轉型」。這份報告由品浩首席經濟學家衛艾婷(Tiffany Wilding)與全球固定收益投資長波以斯(Andrew Balls)共同撰寫,深入剖析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升溫、AI 人工智慧投資熱潮,以及包括聯準會在內的制度性挑戰如何推升市場波動,進而重塑全球經濟與投資格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鮑爾12月再預告放鷹 蔡正元嘆「他表現真的不好」:把自己情緒帶進來了
美國聯準會上周宣布降息1碼,市場預期年底將再次調降,不過主席鮑爾隨後發表談話,強調12月降息「並非定論」,仍需觀察通膨與就業等經濟數據而定。對此,前立委蔡正元在節目《大大平評理》直言,鮑爾最近表現真的不好,決策不夠明快也不夠英明,「好像有點故意要跟川普對槓,已經把自己的情緒帶進來了。」蔡正元表示,鮑爾認為通膨是因為所關稅引起,所以為了處理通膨而不降息,但同時......
風傳媒 ・ 33 分鐘前那指7年首見連7月上漲 美股邁入平均表現最佳的11月
亞馬遜等科技巨人財報亮眼,加上人工智慧(AI)交易熱絡,帶動美國股市那斯達克綜合指數連續七個月上漲,寫下2018年以來最...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天皇辦園遊會還送絕美伴手禮 「一顆810日圓和菓子」御用名店曝光
日本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日前在赤坂御苑舉辦園遊會,並貼心為來賓準備了御用伴手禮,立陶宛駐日大使在社群媒體上po出和菓子伴手禮,只見糖褐色的餅皮上烙有象徵皇室菊花的花紋,相當典雅美麗,不少日本網友熱心回覆該貼文,指出那就是傳說中千葉市的名店—菊園的「菊燒殘月」。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台股風向球〉狂漲2412點的10月過後難掩2隱憂 恐短線整理再奔新高
展望 11 月行情,分析師表示,聯準會 (FED) 雖降息 1 碼,但卻淡化年底在降息可能性,加上指數漲多乖離率較大,短線賣壓沉重,長線則在 AI 產業強勁支撐下,指數仍有機會創高。
鉅亨網 ・ 1 天前降息行情發酵 非投等債最旺 00953B表現居冠
聯準會於2024年9月終結暴力升息,啟動新一輪降息周期,期間債市先後歷經通膨升溫,貨幣政策一度按兵不動、經濟放緩疑慮,以及美國祭出對等關稅政策與財政赤字的衝擊,使得降息路徑難料,期間台幣又面臨大幅升值,導致今年債市投資面臨巨大挑戰。觀察原型債券ETF自2024年9月降息以來的含息報酬表現,僅有20檔逆勢繳出正報酬。值得注意的是,表現前十強的債券ETF中,就有5檔為非投等債,其中群益優選非投等債ETF(00953B)以上漲3.69%的好表現,奪下績效冠軍的寶座。
中時財經即時 ・ 14 小時前「金髮女孩經濟」 讓新興債甜蜜點再現
全球經濟正步入不冷不熱、通膨可控的「金髮女孩經濟」節奏,新興市場債乘勢重返舞台。隨著聯準會降息週期展開、美元走弱及新興市場通膨降溫,債市投資氣氛明顯升溫,今年以來新興市場美元主權債上漲近13%,表現壓倒其他主要債券市場。國泰投顧強調,新興市場債正站上宏觀環境的「甜蜜點」,兼具收益與資本利得潛力,值得投資人關注布局。
中時財經即時 ・ 12 小時前
陸打擊芬太尼 川普:可再降10%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金海機場舉行峰會。會後,美國針對中國芬太尼問題加徵的關稅由20%降至10%。川普1日表示,如果中國成功打擊芬太尼出口,將取消另外10%的關稅。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台積電領軍10月台股大漲 法人看11月續強
權值王台積電(2330)10月強勢上漲近15%、股價站上1500元大關,連帶台股10月大漲2412.81點,寫下史上最佳10月紀錄,也創下台股史上單月第二大漲點,不僅站穩2萬8000點大關之上,大盤也維持5日均線之上。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郭明玉指出,展望11月,在部分美國科技大廠繳出亮眼財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