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關節炎纏身10年 高頻熱凝療法減痛重獲行動力
【NOW健康 林郁敏/新北報導】一名85歲黃姓老翁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超過10年,關節嚴重變形、疼痛難耐,長年來嘗試過多種非手術治療,效果皆有限,甚至需服用高劑量止痛藥控制疼痛,後來只能依靠輪椅代步。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評估黃姓老翁的狀況已符合換人工關節的條件,但考量年紀及手術風險,最終以「高頻熱凝療法」緩解黃姓老翁的疼痛,治療一周後,患者的疼痛減輕七至八成,也順利恢復行走能力。
▲高頻熱凝療法以X光定位將電極導針導引至膝蓋的三個主要感覺神經叢,藉由熱能與電效應,麻痺痛覺神經。(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退化性關節炎盛行 60歲以上國人約半數受其苦
根據台灣統計,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60歲以上國人約有半數受影響,女性罹病機率高於男性,且有年輕化趨勢。李宜軒醫師指出,現今50歲出頭就出現膝關節骨刺或關節磨損的患者數量提升,多與不正確的運動姿勢、劇烈運動造成的過度磨損,或完全缺乏運動、肌肉萎縮有關,初期症狀多以關節出現「喀拉喀拉」的摩擦聲響、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痠軟為主,中期會出現活動時疼痛、關節活動度下降,進入中後期,疼痛甚至在休息時也持續存在。
到了疾病晚期,患者由於膝關節軟骨已完全磨損,骨頭與骨頭直接摩擦,即可能面臨膝關節提早退化,最終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李宜軒醫師說明,診斷上,退化性關節炎可透過X光查看軟骨縫隙、有無骨刺等,結合身體檢查觀察關節的穩定度、疼痛情況以及是否積水,藉此評估退化程度。原則上,中度以前多能藉由藥物、復健、肌力訓練、生活調整與體重控制改善,中晚期的患者則可能需要置換人工關節,但針對不適合手術或不願手術的患者,則可採用「高頻熱凝療法」止痛。
高頻熱凝療法降低關節退化疼痛 成效維持一、二年
李宜軒醫師表示,高頻熱凝療法過往多用於椎間盤突出、滑脫等脊椎神經壓迫造成的下背痛、坐骨神經痛的止痛治療,近來也運用至膝關節退化。執行方式是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以X光定位將電極導針導引至膝蓋的三個主要感覺神經叢,確認施行目標後,接上電源線輸出高頻電波,藉由熱能與電效應,使引起疼痛的神經失去傳導疼痛的能力,降低疼痛。
為確保施行過程中未傷及運動神經,治療前會進行不同電量測試,並請病患活動膝蓋,在確定不影響日後活動的情況下進行治療。一般而言,效果會在術後當下至一周內顯現,普遍可維持半年至一到兩年,因人而異。但若有急性感染、心律調節器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即不適用此治療,需由醫師進行評估。
膝蓋要使用一輩子,李宜軒醫師呼籲,民眾平時可透過游泳、騎腳踏車、股四頭肌運動或瑜珈等低衝擊運動維持腿部肌耐力和關節功能。若膝關節出現不適應盡早就醫,切勿拖延至晚期或自行尋求未經驗證的民俗療法,以免錯過治療良機,甚至二度傷害。現今醫學發達,有多種止痛選項,害怕開刀的患者應與醫師充分討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 首圖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你吃「乾淨飯」了嗎?孫儷減脂法登熱搜 營養師揭關鍵
▸台灣逾4成長者自評健康狀況差 憂鬱比例隨著年齡增加
其他人也在看

多做一件事 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疼痛和換關節風險
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會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肥胖者罹患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不過有研究發現,退化性關節炎不只是因為關節過度耗損而引起的,還有其他因素。 退化性關節炎會使得關節僵硬、生活行動受限,且關節腫痛,讓病人更不敢動。不過研究發現,透過運動和飲食控制,可以降低關節疼痛和日後置換關節的機會,且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可能另有原因! 減去少少的體重 就能降低疼痛和換關節的機會 退化性關節炎是不少中、老年人會碰到的問題,不過隨著飲食和靜態生活習慣,肥胖人口增加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一份刊登在《國際肥胖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追蹤了4,081個肥胖、有退化性膝關節的病人和4,046個有退化性髖關節的病人8年的時間發現,只要每減去1%的體重,就能降低2%換關節的風險,且對同時有髖關節疼痛的人而言,可以降低3%髖關節疼痛的機率。 台灣復健醫學會健康促進暨運動醫學委員會委員、復健醫師林杏青指出,改善幅度不大的原因在於,退化性關節炎是多病因,加上這8年間生活習慣、意外或慢性病等等可能因素,讓受試者還是走到了換關節的路,但整體而言,有減重就有幫助。 退化性關
康健雜誌 ・ 19 小時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6 小時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排骨飯打開秒蓋回!非洲豬瘟爆台中 民眾怕中毒?專家說重話了
台灣防疫防線再度面臨重大考驗!農業部今(2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證實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經檢驗後呈現陽性反應。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已撲殺195頭豬隻,並啟動回溯調查。這是自2005年以來,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對於防疫成果與養豬產業構成重大挑戰。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掀起熱議,許多民眾擔憂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專家與各國防疫機構皆強調,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8 分鐘前
七旬翁血糖值飆300,服中藥3月降到正常值!中醫師大推「1藥膳」有效降血糖:全家大小都能吃
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名,更是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會引發眾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慢性腎病變、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人罹患糖尿病之後,不願長期服用西藥,但僅靠飲食控制又很難穩定控制血糖。其實研究證實許多中藥材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不過因藥性屬性不同,仍須依體質辨證用藥,使用上尋求專業中醫師意見,避免適得其反。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減肥都失敗胖到102公斤 醫教5招50歲男45天狂瘦10公斤,血壓也變正常
50歲的李先生變胖以後,20年來試遍各種減重方法不但沒成功,中年後更是難減重,近年體重更達102.5公斤。日前因為到診所量血壓時,順便看了「減肥門診」,使用瘦瘦針等5種方法,一個半月就甩肉10公斤,血
健康2.0 ・ 1 天前
連吃「這水果」4天差點爆肝!醫聽完吃法直呼太可怕
水果常被視為健康食品,但吃法若不當,同樣可能讓身體亮紅燈。日本一名肝臟專科醫師就分享臨床案例,指出一名患者因連續多天吃下一大串麝香葡萄,結果肝功能數值突然惡化,所幸在停止食用後才逐漸恢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趙露思《許我耀眼》身材登熱搜!曝靠4招保持「名品級身材」,中醫解析:有些風險要注意
中國女星趙露思因主演《許我耀眼》再度爆紅,「名品級身材」成為話題焦點,讓不少網友驚呼「根本像換了一個人!」過去她曾分享瘦身秘訣,「早、午兩餐」搭配充足水分攝取為核心,並以7天固定食物攝取,同時搭配「經期減肥法」,生理期前後進行溫和拉伸與體態調整,引起許多粉絲關注甚至模仿。
姊妹淘 ・ 1 天前
豬隻染非洲豬瘟致死率100%「人吃到會怎樣?」 農業部解答了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官網說明,非洲豬瘟病毒於1921年首次在非洲肯亞發現,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特徵是發病過程短、死亡率高,從野豬傳到家豬,再從非洲傳到歐洲、南美洲、俄羅斯等地。值得注意的是,非洲豬瘟與豬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傳染性之惡性...
CTWANT ・ 1 小時前
醫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吃這個效果翻倍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佔了失智症成因的六至七成。對此,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習慣可以在預防阿茲海默症上發揮極大的作用,只要在早晨養成6種習慣,就可以大大降低罹患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人吃到非洲豬瘟的豬肉會怎麼樣?農業部解答!
國內疑爆發非洲豬瘟,農業部今(22)日表示,21日接獲台中市動保處送來的一處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經檢驗,檢體對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針對非洲豬瘟會否對人體造成影響,農業部表示,人體胃酸的酸度已超過非洲豬瘟病毒的耐受酸鹼值範圍,因此非洲豬瘟不會感染給人類,且人吃入含有該病毒的食物,病毒不會經消化道粘膜進入人體內繁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打完流感疫苗「不能吃海鮮」?網傳就連麻醉也禁止 專家一次說清楚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病毒與細菌感染風險增加,國內自10月1日起開放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施打,但近日網路上卻流傳「打完流感疫苗不能接受麻醉、不能吃海鮮」等說法。對此,感染症專家指出,流感疫苗與麻醉並無相關,也沒有「打完不能麻醉」的禁忌;至於海鮮、酒精或辛辣食物,可能引起過敏或腸胃不適,這與疫苗本身也無關。社群平台近期流傳多則訊息,例如「打完疫苗2天看牙、局部麻醉......
風傳媒 ・ 12 小時前
吃到染疫「非洲豬瘟」肉品怎辦?醫2點說明
[NOWnews今日新聞]農業部今(22)日在記者會上,證實台中梧棲養豬場死亡豬隻驗出非洲豬瘟,引發國人擔憂是否會被傳染,對此,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不會造成人類感染,中國醫...
今日新聞NOWNEWS ・ 44 分鐘前
不是太累!重症醫揭「7症狀」是腦癌警訊:易怒、恍惚也中
現代人生活忙碌,醫師黃軒表示,有些症狀看似「只是太累」,卻可能是腦癌的警訊,例如頭痛固定在每天清晨發作、視力一直模糊、說話寫字卡卡、肢體變得笨拙、性格改變等7種症狀,若兩個以上同時發現,且持續超過2週,就應立即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長期戴降噪耳機恐傷聽力 醫:應遵守60/60原則
28歲「阿信」每天都到圖書館拚國考,為了不被干擾,從早到晚都戴著降噪耳機,整天下來耳朵幾乎沒休息,直到最近出現耳悶、耳鳴以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出現嗡嗡聲影響睡眠,就醫檢查才發現是降噪耳機使用過久,導致聽覺過度補償反應,如果持續未改善,恐會造成聽力退化。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不插管不氣切!80歲獨居阿姨做好善終準備 每天1杯蔬果汁手腳靈活
年過八旬的慧心阿姨,身手俐落、氣色紅潤,一點也看不出她已高齡80歲。4年前丈夫過世後,她開始獨居生活,不僅沒有被孤單擊倒,反而過得更加充實規律。靠著健康飲食與持續運動,她以實際行動證明,老年生活也能活
健康2.0 ・ 1 天前
流感季必看!正妹營養師教你「對症補營養」 快恢復不拖病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流感季來臨,許多人都有「一人中標、全家遭殃」的慘痛經驗。正妹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提醒,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其實是免疫系統在努力對抗病毒的訊號。除了多休息,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症狀補對營養,才能幫身體恢復體力、提升抵抗力。
壹蘋新聞網 ・ 20 小時前
高雄減重名醫又出事!女花24萬換失智、躁鬱 遭控過度醫療被停業4月
高雄博田醫院減重名醫宋姓醫師替一名BMI僅24、體重54公斤女子施作縮胃手術,術後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暴瘦至37公斤,還罹患韋尼克氏腦病變,恐致早發性失智。家屬控訴術後未獲積極追蹤,宋醫師僅稱「一切正常」;高市府衛生局調查認定宋涉過度醫療,處停業4個月。
太報 ・ 21 小時前
57歲伊能靜胖5公斤靠這招減肥!醫加碼4招穩血糖、防胰島素阻抗
57歲女星伊能靜近日在社群上分享近況,坦言最近胖了5公斤,讓她非常震驚,希望能靠著12小時輕斷食減肥回到52公斤。醫師表示,大餐後利用輕斷食確實能幫助身體恢復代謝平衡,但斷食後的食物選擇也很重要,以免
健康2.0 ・ 1 天前
醫療寒冬要來了?醫師喊話未來5年不要生病
[NOWnews今日新聞]新陳代謝科醫師許哲綸近日在臉書上發文示警「未來五年,請不要生病!」,並提到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開始醫療崩壞,但疫情後,向下的速度來到新高,年輕醫護不再加入,使資深人員不堪負荷,資...
今日新聞NOWNEWS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