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就生病! 爸媽必讀的分齡照護指南
每年開學季總是孩子生病的高峰期,許多健康問題其實可以透過日常生活的健康促成來預防。從孕期調養、疫苗接種到生活習慣的養成,爸媽若能提早準備,就能大幅降低孩子生病的風險。
爸媽在養育孩子時,對於孩子的成長發展能具備基本的認知,並隨著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調整照顧重點,更能為孩子的健康把關。首先可以瞭解以下幾個觀念:
● 孕期調養,儲備寶寶好體質
大量的臨床調查發現,懷孕前期與懷孕過程中,爸媽的體質狀況、心理狀況,以及飲食、作息、情緒及環境等因素,都會對孩子的體質產生決定性的作用。
● 疫苗注射與健康檢查並重
定期帶寶寶打疫苗並不只是為了預防注射,而是透過量身高、體重,觀察生長發育狀況,溝通日常照顧或互動時注意到的問題,所以,爸媽和醫生是一起合作的守門員,要善用「兒童預防保健服務」提供的資源,定期追蹤、評估孩子的發展。
● 健康教育從日常生活做起
健康教育的範疇包含了日常的飲食習慣、生活型態,如果爸媽以身作則,從小提供孩子正確的營養和飲食經驗,並且注重作息、培養運動興趣和技能、養成衛生習慣、分辨安全與危險,孩子就會慢慢建立起健康意識,懂得自我管理,不但能維護個人的健康,也不侵害他人。
1~3歲階段的照護重點
1歲之後孩子開始會走、會跑,大肌肉和小肌肉動作都變靈活。這個階段有時很黏媽媽,看不到媽媽便大哭,快睡覺前更是如此,常需要特定安撫物。2歲後的語言發展進步很快,吃飯、睡眠以及大小便等自理能力也慢慢增強。不過2~3歲的孩子正進入「狂飆期」,有時惹人愛,有時卻易怒或出現強烈的反抗行為。
● 注重營養需求,預防日後文明病
1~2歲孩子蛋白質攝取的量與質都很重要,要廣泛攝取不同食物才能得到足夠種類的胺基酸。2歲以上營養需求逐漸與成人相同,勿吃太鹹以免造成日後高血壓與骨質疏鬆;多吃蔬菜可獲取葉酸與維生素C;攝取穀類肉類可得到維生素B、蛋白質與鐵質。
● 勿讓孩子晚睡及使用3C產品
夜間10點到凌晨2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所以最好10點鐘就睡覺,若沒睡或睡眠品質不佳都會影響孩子長高。而電視、電腦、平板或手機則是現代生活中對幼兒身心不利的物品,爸媽需要管控。
● 訓練大小便要順應生理成熟
訓練大小便可以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但不宜勉強。可先訓練日間大小便,隨著日間的訓練及年齡漸長,夜尿會逐漸改善;一般女孩較先能控制小便,如果女孩在4歲後、男生在5歲後仍然持續尿床,最好就醫診斷。
● 注意日常安全及警覺發展問題
這個年紀好奇心重、活動力漸強,要預防玩火、玩電、溺水、跌落及梗塞等意外發生。若發現語言能力明顯較其他孩子差,可能是智能或聽力有狀況,建議就醫診斷。孩子若對外界事物不能掌控或恐懼、生病、太疲勞都可能會突然大發脾氣,爸媽要協助疏導而非體罰。
3~6歲階段的照護重點
滿3歲時體重達到大約出生時4倍,身高達出生時2倍,孩子已經可以跑步、跳躍、單腳站立、上下樓梯,手部功能也繼續發展,能畫圓形畫得更好,可使用剪刀等工具。3~6歲孩子的認知明顯進步,逐漸由自我中心轉為關心周圍的人,喜歡結交友伴,許多觀念和行為也會從友伴身上模仿、學習,上幼兒園的孩子在群體生活中,更有機會得到新的體驗。
● 對食物有自己的偏好,需和緩引導
這個年齡孩子對食物的喜好會變來變去,反映出身體內在營養素的需求,例如:缺乏維生素C時就會想吃蔬果,缺乏鐵質時就會想吃肉類,可適度讓孩子選擇喜歡的食物,教導孩子分辨營養素不同的種類,不要過於強迫孩子。
● 預防飲食或情緒造成孩子便秘
有些孩子因為只顧著玩而延誤上廁所,有些則是不喜歡外面的環境而要回家才上,也有一些是受情緒影響。爸媽要鼓勵孩子攝取充足的水分、多吃蔬果,主食可加入高纖的胚牙米、全麥麵包等,其中富含纖維質可促進腸道蠕動。每天運動30分鐘不但能讓心情愉快,還會造成腹部的振動及調節自律神經,有助預防便秘。
● 趁著健康檢查教導孩子自我保健
每年新生入學時,幼兒園都會進行學前兒童的發展評估,並且會由幼兒園附近醫院或衛生所的醫生、護理人員到學校進行基礎性的幼兒健康檢查。健康檢查的項目包括:身體檢查(心雜音、隱睪、疝氣)、視力、聽力及口腔篩檢。除了希望透過專業醫師的診斷儘早發現問題,爸媽也可趁機引導孩子愛護眼睛與聽覺,並學習正確的刷牙方式,如果有進一步問題,也可以及早矯正與治療。
看更多信誼好好育兒文章
【Podcast】開學生病很頻繁? 兒醫教「免疫力養成期」的關鍵
【信誼兒童國際研討會】執行功能,啟動兒童全人發展。免費報名!
其他人也在看

大家都吃錯!婦喝「這款無糖飲」半年暴肥險糖尿病 醫一看驚:根本喝糖水
不少人追求健康飲食,會自製早餐、甚至以挑選無糖食材作為健康準則,不過這樣的「健康習慣」卻可能變成隱藏版的陷阱。有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天天喝自製飲品體重增加、血糖更逼近糖尿病前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八旬老翁原愛外出串門子 卻變孤癖、躲家中⋯原來得了這病
彰化縣一名80歲老先生原本喜歡種花草,會到社區、宮廟和鄰居親友閒聊,但家人發現近期他突然花枯了也不理,越來越孤僻,整天躲...
聯合新聞網 ・ 10 小時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30多歲婦女竟生11胎 這縣市未成年懷孕全國之冠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台東報導 圖: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皮下植入避孕器衛教/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台東馬偕婦產科李晟令醫師分享台東因民族性及地域關係,意外懷孕情況
好醫師新聞網 ・ 1 小時前
別再迷信眼皮跳會偏財或遇災!醫師揭真相:是你的眼睛在求救
不少人發現自己眼皮跳不停,第一反應往往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預兆。然而,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醒,眼皮跳多半與迷信無關,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訊號。
鏡報 ・ 6 小時前
小心「更年期」變健康大敵! 衛福部:2成女性因此罹代謝症候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5至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要注意了!國健署今(17)日發表統計指出,國內更年期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而背後最大原因就是荷爾蒙變化,容易導致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和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提醒女性要做到生活習慣「F4」守則:均衡飲食(Food)、規律運動(Fitness)、愉快心情(Feeling)及...
匯流新聞網 ・ 4 小時前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成更年期女性罹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推「F4守則」
每年10月18日是「世界更年期日」,根據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顯示,45到55歲正值更年期的女性,約有2成罹患代謝症候群,顯示荷爾蒙變化已經成為中年女性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國民健康署推動生活習慣「F4」守則,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愉快心情以及朋友支持,希望降低更年期代謝症候群等相關慢性疾病風險。
公視新聞網 ・ 2 小時前
確定11/2上路!假日急症中心「6都14地點」曝光 週日看診最多省600元
為解決大型醫院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起將於六都試辦設置「假日急症中心(UCC)」。健保署補充,目前六都共鎖定14個地點,多為地區醫院及聯合診所,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民眾假日若遇發燒、簡單傷口等5種不適;UCC部分負擔費用只收新台幣150元,相較於醫學中心的急診750元,民眾最多可省下600元。(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獨/男星顏正國肺腺癌病逝!醫揭「這些不好聞的東西」是關鍵
《好小子》系列走紅的台灣資深藝人男星顏正國,本月7日罹患肺腺癌四期病逝,在板橋亞東醫院離世,享年50歲!對此,胸腔外科醫師劉祖豪表示,除了遺傳和抽菸,每天煮飯吸到廢氣、工作環境常吸到異味等也會提高肺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42歲女減重51kg!只靠「3個基本原則」1年多就變苗條:身體年齡回春到27
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激勵人心的減重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400多天內成功減去51公斤,從原本104公斤瘦到53公斤,不僅身材明顯改變,連身體年齡也從69歲回春到27歲,驚人轉變讓鄰居差點認不出她。
姊妹淘 ・ 1 天前
全球逾9成人吸髒空氣 研究:吃水果與「護肺」有關
最新研究證實,吃水果與保護肺有關聯性!英國萊斯特大學研究人員指出,全球超過9成人口暴露在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空汙環境,而女性每天吃4份以上水果,肺功能受空氣汙染影響的退化幅度,明顯較低!研究:女性吃
台視新聞網 ・ 4 小時前
「猛健樂」能瘦掉四分之一個自己?費用、副作用、復胖率一次看
近期減重藥物「猛健樂」在台灣引發關注,被醫師譽為目前最有效的減重藥物之一,持續使用68週,約31%的人可以瘦下四分之一個自己。但仍有副作用,包含噁心、腹瀉、嘔吐、食慾下降,而且目前價格昂貴,停藥後一年的復胖率可達一半,醫師建議要維持減重效果,需搭配正確飲食和建立運動習慣。
鏡報 ・ 1 天前
趁醫生媽接電話…12歲女兒闖手術室「替病人開頭骨」!離譜醫療事故曝光
奧地利格拉茲(Graz)曾發生一起離譜的醫療事故,一名神經外科醫生在為一名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緊急開刀時,竟讓她12歲的女兒進入手術室旁觀,還讓女兒協助操作鑽病患的顱骨。事件經匿名檢舉曝光後頓時引起熱議,不過這名女醫生及參與手術的同事均否認違法行為,全案仍待調查釐清。
鏡報 ・ 1 天前
顏正國肺腺癌過世!醫揭「沉默殺手」肺癌初期3症狀,身體出現1狀況快就醫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因早期幾乎無症狀而被稱為「沉默殺手」。隨著《好小子》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的消息傳出,再次喚起民眾對這項疾病的關注。醫師提醒,肺癌最大的特
食尚玩家 ・ 1 天前
倒頭就睡竟藏隱患! 醫:7成人陷缺氧危機、掙扎整夜
許多人羨慕「倒頭就睡」的能力,認為這是睡眠品質良好的表現,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秒睡可能是健康警訊。他指出,研究發現秒睡族群中有七成患有呼吸中止症,表面上睡得快,實際上整夜都在缺氧中掙扎。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34歲開始變老!營養師揭「斷崖式衰老3階段」 多吃「4類食物」能延緩
高敏敏指出,34歲為老化第一階段,主因膠原蛋白與細胞外基質蛋白開始快速流失,使肌膚逐漸失去彈性與光澤。60歲進入第二階段,體內與激素、血液相關的蛋白質顯著下降,導致大腦與身體機能明顯退化;而在78歲後,老化進入第三階段,血液與骨骼訊號受損恐加速器官老化,甚至與...
CTWANT ・ 6 小時前
67歲男咳嗽驚覺「不太對勁」 機警查出早期肺癌
家住宜蘭的67歲曹先生因身體不適至診所看診幾次後,仍頻繁咳嗽甚至出現胸痛,他驚覺這份不適感「不太對勁」,機警選擇就醫檢查,一查竟發現是早期肺癌。羅東博愛醫院胸腔外科白楚彬醫師表示,肺癌早期症狀為呼吸道症狀,一般人常誤以為是重感冒而延誤就醫。幸虧曹先生有病識感,在症狀出現後一個月內就醫,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救了自己一命。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防三高這樣動最有效!每天5分鐘,養肌又護心
預防三高疾病的運動建議,以不發生運動傷害為主要的原則,可依照個人喜好選擇能夠持續的運動方式,例如:慢跑、皮拉提斯、瑜伽、游泳、重量訓練,或是籃球、棒球等球類運動,建議選擇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同時搭配適度的肌力及負重運動,增加肌肉量也有助於穩定血糖、血脂。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說明,針對中高齡的族群,可以試試以下的中度有氧及肌力運動: ◎腳尖跑跳扭花招1.身體放鬆,自然呼吸。2.手臂放於身體兩側,前後輕微擺動。3.踮起腳尖,兩腿抬高,輕鬆地原地慢跑。4.兩手臂呈打拳姿勢。5.兩手臂輪流伸直打拳。6.輕鬆身體左右自然扭動。7.此動作可持續3~5分鐘。 ◎馬步深蹲往下撈1.身體放鬆,輕鬆站立,自然呼吸。2.手臂放於身體兩側,兩腳張開與肩同寬。3.兩腳呈前弓後箭姿勢,儘量與地面平行維持90度。4.兩手臂由內往外抬,身體自然上下起伏。5.兩手臂由上往下放,身體自然上下起伏。6.兩手臂由外往內抬,身體自然上下起伏。7.兩手臂由上往下抬,身體自然上下起伏。8.換邊操作。9.此動作可持續3~5分鐘。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4種運動」防關節磨損、退化!骨科強推 水中走路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黃小玫不敵罕見癌症辭世!「燒腫癢汗咳瘦」是淋巴癌警訊
創作歌手黃小玫年僅34歲,因罹患罕見「NK/T細胞淋巴癌」不敵病魔辭世。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顧問級主治醫師吳金和表示,淋巴癌有6大警訊,可用口訣「燒腫癢汗咳瘦」記憶。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