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張家銘在臉書表示,NK/T細胞淋巴癌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有關,不少因喉嚨腫、鼻塞、全身倦怠來看診的民眾,是因為EB病毒引起的。全世界9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曾感染過EB病毒,它像個房客,默默住在我們的體內,平時安靜潛伏,但當我們太累、太亂、太久沒有休息修復時,這位房客就會「現身」,甚至變成主角。
張家銘說明,根據2023年刊登在《Frontiers in Oncology》的綜論指出,鼻型NK/T細胞淋巴癌是一種特別兇猛的癌症,好發於亞洲人、男性族群,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初期症狀像感冒或鼻竇炎,病患常見鼻塞、流鼻血、喉嚨痛、臉部腫脹、鼻腔潰爛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診斷與治療,可能擴散至顏面骨、皮膚、腸胃道甚至睪丸,嚴重時還會引發高燒、貧血、血球異常的血球吞噬症候群(Hemophagocytic syndrome)。
張家銘指出,這類癌症的發生與EB病毒之間有高度關聯。當病毒活化,會影響免疫細胞的基因調控,透過JAK/STAT、MAPK與NF-κB等訊號通路,讓癌前細胞失控增生;而原本應該負責「殺死癌細胞」的自然殺手細胞,反而被病毒綁架,淪為癌細胞本身。
張家銘說,那些在生活中長期高壓、熬夜、抽菸、飲食不規律、接觸過多環境毒素的人,往往是病毒活化的溫床。這篇研究也指出,EB病毒會誘導BCL2A1和PD-L1等基因的表現,讓癌細胞能逃避免疫監控,進一步惡化病情。還好現在已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例如針對PD-1/PD-L1的抗體,可以喚醒疲乏的免疫細胞,重新辨識並攻擊癌細胞。
張家銘提到,病毒不會騙人,它會誠實地反映我們的生活狀態,因此給大家幾個生活中可以落實的建議:
• 睡眠有節奏: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肝臟與免疫細胞進行修復的關鍵時段。這段時間如果沒睡,免疫力很容易崩潰。
• 飲食要降糖、少加工:過多精緻糖與碳水會啟動發炎路徑,讓病毒活化、免疫失衡。
• 每天活動一下:中等強度的運動能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活性,提升免疫監控力。
• 照顧腸道菌相:七成的免疫細胞住在腸道,平常就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天然食物、發酵食品、補充益生菌。
• 減少環境毒素暴露:不抽菸、少油煙、不碰農藥與塑化劑,用天然清潔劑、保持居家通風,這些看似小事,其實默默守護著我們的免疫力。
張家銘提醒,如果最近常有喉嚨腫痛久不癒、鼻塞、流鼻血、臉腫、慢性疲倦等情況,請不要忽視。簡單的血液檢查,如EB病毒抗體、EBV DNA定量、乳酸脫氫酶(LDH)等,都能及早看出身體的異常。早發現、早修復,才是預防疾病的關鍵。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3款毒蔬菜入台!「23公噸」農藥超標 高麗菜也中鏢
風神颱風將生成!海陸警機率曝光 豪大雨連炸5天「北、東躲不掉」
準風神颱風「1路徑」恐發海警!5縣市率先迎豪雨 下週全台有雨大降溫
獨家/長榮空服員請病假「隔天被派飛美國」! 曝最大黑幕:不是座艙長
其他人也在看

業務男罹肝癌!休養仍好累 醫揪出「元凶」:許多疾病的起點
壓力不只是心理感受,甚至會改變身體的生理機制。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分享,一名業務經常應酬、外食,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未料竟被診斷出肝癌,接受肝臟切除手術後,他也暫停工作休養,卻仍感覺疲累,主要是他的免疫系統仍在承受壓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別再迷信眼皮跳會偏財或遇災!醫師揭真相:是你的眼睛在求救
不少人發現自己眼皮跳不停,第一反應往往是「左眼跳財、右眼跳災」的預兆。然而,天祥醫院副院長江坤俊醫師提醒,眼皮跳多半與迷信無關,而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訊號。
鏡報 ・ 1 天前
隱形殺手!沒腹痛、排便異常 「這症狀持續」恐已患大腸癌
口臭不僅是口腔問題!研究發現「S. moorei細菌」不只藏在嘴裡,還可能進入腸道並促進大腸癌生成。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提醒,若口臭久治不癒、伴隨腸胃不適或體重減輕,務必盡快檢查腸胃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進口菜農藥超標!民眾慶幸沒買 菜販曝:其實天天都在吃
衛福部食藥署近日公布,一批農藥殘留超標的進口蔬菜名單,不少消費者看完後慶幸只買台灣青菜,不過菜販廖炯程卻提醒,這類進口蔬菜往往並非直接上桌,而是以加工型態進入日常飲食,民眾以為沒吃,其實每天都可能吃到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八旬老翁原愛外出串門子 卻變孤癖、躲家中⋯原來得了這病
彰化縣一名80歲老先生原本喜歡種花草,會到社區、宮廟和鄰居親友閒聊,但家人發現近期他突然花枯了也不理,越來越孤僻,整天躲...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房間內「這物品」髒到爆! 星級飯店員工爆料:拜託要自備
休假時許多人會到外地旅遊放鬆,但看似整潔的飯店,其實可能隱藏衛生死角。一名飯店從業人員透露房務人員清潔內幕,並指出飯店房間有4樣物品「看似乾淨,實則髒到爆炸」。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短劇版《折腰》尺度炸鍋!7集就圓房、浴池療傷變調情,導演「低俗是優勢」引罵戰
近期上線的短劇版《折腰》,因劇情節奏快、親密戲比例高,引發熱烈討論。劇中第7集就出現圓房情節,並包含浴池療傷、 […]
姊妹淘 ・ 1 天前
秋天吃南瓜!營養師:抗癌營養多在「皮、籽」 蒸熟煮湯都美味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秋天一到,市場上各式南瓜陸續上市,不只顏色亮眼,更是營養滿分的食材。南瓜不僅口感甜美,還富含多種抗氧化營養素,是秋冬養生與抗癌的好選擇。 南瓜營養滿分,連皮帶籽吃效果更佳 南瓜含有79.8%水分,還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果糖,以及鈉、鉀、鈣、鎂、鐵、鋅、磷、銅、硒等礦物質,維生素A、β-胡蘿蔔素、B群、C、E,以及多種胺基酸如天門冬胺酸、麩胺酸和白胺酸等。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表示,南瓜中的維生素C與E具強抗氧化力,可抑制癌細胞生長;硒則能防止癌症發生及惡化。 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 此外,南瓜含多種植化素,包括β-胡蘿蔔素、黃體素酚、葫蘆素、木酚素及甘露醇,其中β-胡蘿蔔素含量為瓜類之冠。研究顯示,南瓜有助預防乳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大腸癌、子宮體癌及皮膚癌。 徐桂婷建議,南瓜的抗癌營養多集中於皮與籽,因此最好連皮帶籽食用。食用方式可將南瓜刷洗乾淨後切塊蒸熟,打成南瓜濃湯;南瓜籽則可蒸熟或煮湯後剝開食用,既方便又營養滿分。 (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一到秋冬就關節痛?中醫教你日常保養秘訣入秋後口乾舌燥、皮膚乾癢 樂生醫院營養師教你靠「食
健康醫療網 ・ 12 小時前
孩子上大學「月給多少生活費才夠用?」過來人曝經驗談
孩子離鄉背井上大學,父母難免會擔心生活費不夠用等問題,對此有網友發文「一個月零用錢多少才夠?」好奇其他過來人的經驗談,在網上掀起一陣熱議。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大家都吃錯!婦喝「這款無糖飲」半年暴肥險糖尿病 醫一看驚:根本喝糖水
不少人追求健康飲食,會自製早餐、甚至以挑選無糖食材作為健康準則,不過這樣的「健康習慣」卻可能變成隱藏版的陷阱。有一名60多歲的婦人因天天喝自製飲品體重增加、血糖更逼近糖尿病前期。(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大賽/江忠城、王凱程接連壓制暴力猿 超激動振臂怒吼
中信兄弟18日在大巨蛋擔任主場,台灣大賽首戰交手樂天桃猿,中信兄弟推出王牌投手羅戈出戰,然而本場投球狀況不理想,5局失3分退場,後援投手扛著不能擴大失分的壓力,江忠城、王凱程各中繼1局無失分後,都超激動的怒吼振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放話2028完全執政 鄭麗文喊話民進:不要再打「仇中反共」牌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今(18日)晚確定由鄭麗文勝選。鄭麗文發表勝選宣言,喊話民進不要再仇恨、撕裂,也不要打「仇中反共」牌,只是為了操作選舉跟內部的政治鬥爭。鄭麗文強調,台灣不該再政治內耗,他們應該胸懷2300萬人民的安全福祉跟未來,他們應該共同展現最高的誠意和善意,化解兩岸的對立分歧,讓兩岸不再有戰火,她相信這是台灣內部所有政共同的責任。 現身國民中央先深深一鞠躬後。鄭麗文表示,她已跟另外5位國民參選人通過電話,感謝郝龍斌強調,他們未來一定會團結,也希望2026、2028國民一定要贏得大選;感謝羅智強,她已向羅表達,她上任主席第一天就要並肩作戰,國民立法院團一定和國民中央一致對外,她和羅智強一定會「戰力破表」,共同作戰;她也從另外三位參選人身上學到很多。 鄭麗文接著說,她也要感謝現任主席朱立倫,這四年真的辛苦了,國民歷經各種考驗、艱難挑戰,不管成功、失敗,都可以看到朱立倫一路走來扛起重任,朱立倫也勉勵她,真正辛苦的活才真正開始。 鄭麗文喊話,她要讓國民越來越好、越來越強,不只為國民,更要為台灣2300萬人遮風擋雨。大家有沒有想過,「安」這個字
新頭殼 ・ 2 小時前
加熱菸開賣就違規全面下架 國健署長:看到就罰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8日電)台灣首波加熱菸昨開賣就觸法,竟全數未標示尼古丁含量。國健署長沈靜芬今天強調,已要求全面下架,即起看到就開罰,業者要重新上架前,應先通過國健署再評估,否則不準賣。
中央社 ・ 5 小時前
斯里蘭卡總理重回母校 感謝印度教育給予啟蒙 (圖)
斯里蘭卡總理阿馬拉蘇里亞(Harini Amarasuriya)(圖右2藍衣者)訪問印度期間,重返她求學時期的校園,並特別提到,在印度受教的經歷,讓她有了終身為社會正義、平等、教育改革奉獻的想法。
中央社 ・ 4 小時前
楊祐寧父癌逝!確診找不到源頭 醫揭「癌王」奪命警訊
藝人楊祐寧的父親今年6月開始被檢查出罹患癌症,10月12日病逝,病情進程之快讓外界都相當錯愕,甚至傳出一度找不到癌症的源頭。醫師表示,找不到源頭的癌症對醫師來說,就像是一場沒有敵方情報的戰爭,而轉移到腹腔、腹膜的癌症,恐是包括癌王「胰臟癌」、胃癌、大腸癌等癌症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急升!花蓮縣府發布緊急警戒通報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持續上升,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壩底滲流量增加、壩體不穩,水位距壩頂不到5公尺,恐於短時間內出現壩體破壞或溢流情形。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世界最長 英發現逾200公尺恐龍足跡 伴隨貝殼與海膽化石 推測曾在潟湖中行走
英國東南部牛津郡一處採石場,今夏驚喜挖出一組超過200公尺長的恐龍足跡。BBC報導指出,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長的連續恐龍足跡之一。採石場為了研究進行受控爆破,考古學家拿著各式工具測量與記錄。該處在1990年代就曾發現過類似足跡,這次則出現在採石場的另一個區域。 現場還出土了多種貝殼與一顆海膽化石。專家指出,這些發現非常關鍵,顯示恐龍可能曾行走於潟湖等海岸性淺水環境。部分足跡尺寸巨大,可能屬於鯨龍屬(Cetiosaurus)——一種四足、長頸、草食性恐龍,體長可達18公尺。另有兩個較小的足跡,則可能來自斑龍屬(Megalosaurus)的兩足肉食恐龍,其特徵是具有三個腳趾。 恐龍足跡提供的資訊與化石不同,是觀察恐龍真實活動與互動行為的少數線索之一,例如牠們是否獨行、結群、被追逐或悠閒漫步。初步分析顯示,鯨龍的移動速度約為每秒兩公尺,相當於人類的快走速度;對牠們而言,這只是輕鬆的散步。 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在採石場挖掘,期望出土更多恐龍足跡與相關生物遺跡,進一步拼湊出兩億年前的古環境樣貌。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