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眼鏡戴太久恐失明 醫曝「這3類人」更該避免
隱形眼鏡雖方便又美觀,但若使用方式錯誤,反而可能對眼睛造成長期傷害。醫師提醒,睡覺時千萬不要配戴隱形眼鏡,長時間缺氧恐導致角膜水腫、感染,甚至永久性視力受損。
根據「新華網」報導,隱形眼鏡就像一塊吸水海綿,若鏡片乾燥,會從眼球表面吸收水分維持濕潤。睡眠時眼睛閉合、氧氣供應不足,鏡片更會阻隔角膜與空氣接觸,使角膜「缺氧窒息」。此外,鏡片表面附著的蛋白質與細菌在超過8小時後迅速滋生,可能引發紅腫、分泌物增多等感染反應。若長期忽視,角膜潰瘍甚至有機會造成失明。
醫師提醒,以下三類人群不建議配戴隱形眼鏡:
一、眼部疾病患者
包括角膜炎、結膜炎、眼瞼發炎或上瞼下垂(俗稱眼皮下垂)等族群,鏡片摩擦會惡化病情。
二、體質敏感或特殊族群
過敏體質、糖尿病患者、孕婦與月經期間女性,或長期處於油煙與粉塵環境中的工作者,都應避免配戴。
三、未成年與年長者
孩童眼部尚未發育完全、控制力不足;長者則因淚液分泌少、手部靈活度下降,清潔難度高,配戴風險更大。
在選購鏡片時,應確認包裝標示與醫療器械註冊編號是否完整,並依個人需求選擇不同材質。一般水凝膠鏡片適合短時間使用,而矽水凝膠透氧性更佳,適合長時間用眼者。
眼科醫師也提醒民眾記住配戴隱形眼鏡的「五不原則」:不超時、不揉眼、不忽略清潔、不戴著洗澡或睡覺、不輕忽不適。若出現紅腫、視線模糊或異物感,應立即取下鏡片並就醫,避免錯過治療時機。
專家最後強調,隱形眼鏡屬於醫療器材,選擇與使用都應經過醫師評估。與其追求外觀便利,維護眼睛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配件。
更多udn報導
潘迎紫氣勢無人能及 昔「紅毯變藍毯」傳奇被挖出
棄名校學位…科技業新秀改讀社區學院 理由曝
入境台灣「飛機餐沒吃完」 少1動作恐噴百萬
頻繁放屁!27歲女罹大腸癌 醫:2氣味要當心
其他人也在看
荷蘭反制 安世半導體中國公司遭停薪切斷系統
(中央社台北18日電)荷蘭與中國爆發安世半導體主導權大戰越演越烈,衝擊全球汽車業晶片供應。安世半導體中國區員工昨天表示,荷蘭總部宣布不再支付中國區員工薪水,公司系統許可權也被全面中斷,「中國市場已經被歐洲現任管理層拋棄」。
中央社 ・ 1 天前
Google街景「九眼展覽」捕捉路人滑稽、殘酷時刻 15年內拍攝逾百國、2200億張街頭影像
Google街景自2007年上路以來,常常捕捉到一些出乎意料的畫面。加拿大網路藝術家拉夫曼(Jon Rafman)將這些怪誕、滑稽甚至可以說殘酷的街景影像蒐集起來,近日於丹麥的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博物館(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展出。展覽包括42幅大型作品與320件檔案,搭配沉浸式裝置,邀請觀眾思考人類與科技的關係、以及「網路監控」等議題,並從中尋找值得關注的部分。 拉夫曼於2008年啟動《Google街景的九隻眼》(Nine Eyes of Google Street View)計畫,蒐集的影像包括海灘旁躍出水面的海豚、逃脫的老虎、以及定格在半空中的機車事故瞬間。所謂「九隻眼」,指的是Google街景車上配置的九個鏡頭,再加上GPS與雷射掃描器。 截至2022年,也就是Google街景車啟用15周年時,該服務已在超過100個國家與地區拍攝2200億張街頭影像,行駛距離超過1000萬英里(約新台幣1609萬公里),相當於繞行地球超過400圈。 拉夫曼的影像檔案仍持續擴增中。他表示,Google從未與他聯絡過,笑稱在Google的凝視下,「自己渺小得幾乎不可見」。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
俄烏戰事難息 川普斡旋盼三方和談
美國總統川普 會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另一方面,川普也先與俄羅斯總統普亭通話,時間長達兩個多小時。雙方並安排在兩周內,前往匈牙利會晤,川普希望能就俄烏戰爭停火等議題,取得雙方重大共識。美國總統 川...
大愛電視 ・ 1 天前
紐約34街公車道改造 川普勒令停工 威脅扣留聯邦資金
原計畫今年底啟動、幫助緩解交通堵塞的34街公車專用道工程,16日遭川普政府下令停工。聯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全文/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致詞承諾:我任內一定完成2028年政輪替
國民主席改選今(18日)落幕,主席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鄭麗文致詞時表示,「國民會擔負起國家最重要的責任,同島一命,執政與在野不可忘記從政初衷,不要因為個人私利出賣台灣未來福祉,希望擔負起這代人最大的責任,讓台灣邁向康莊大道,感謝內同志,國民會努力成為第一大,在我任內完成2028年完全執政的政輪替,還有兩岸共榮共和,這是我最重要的使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川普白宮三度會見澤倫斯基 互動融洽籲俄烏「就此止步」
俄烏戰爭持續逾三年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6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通話後,17日在白宮會見來訪的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這是川普重返白宮以來,澤倫斯基第三度訪問華府,商討俄烏戰爭議題,這場會談進行超過兩小時。川普會後表示,這場會面非常有趣且融洽,呼籲俄烏雙方應停止殺戮、達成協議,「就此止步」。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微波食品吃多恐致癌?中醫曝「2大關鍵」是隱形殺手
有些人會買微波食品快速解決一餐,不過也經常會聽到「微波食品不健康、吃多會致癌」等傳言,對此,醫師羅珮琳解釋,在正確使用下,微波加熱並不會讓食物產生毒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年薪1500萬卻淪月光族 高薪存不到錢原因慘烈
美國高通膨下,許多勞工備感壓力,高盛最新報告指出,美國高收入者中,有相當比例的人仍自認是月光族,其中年薪超過50萬美元(1550萬)的美國人當中,仍有約40%認為是「月光族」錢不夠花。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藍魁選舉投票 郝龍斌曝盧秀燕「打氣」簡訊
國民主席選舉今(18)天正式登場,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投票時信心滿滿,自爆台中市長盧秀燕有傳簡訊,給他加油打氣!前立委鄭麗文則身穿國旗T恤投票;立委羅智強則帶著「證」抵達投票所,期盼能為自己帶來好運。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快檢查!家中這2用品恐暗藏重金屬 長期用恐傷腎還致癌
在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重視健康飲食,卻可能無意間從日常家居用品中攝入重金屬,造成身體的危害,外媒就點名兩種家中常見的用品,看似光亮、方便,但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成為潛在的健康隱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醫急勸:1健康飲品會毒害肝臟、傷害如「導彈」!這些食物最好少碰
喝酒對肝臟不好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不過日本肝臟專科醫師指出,除了酒精之外,還有1類飲品是「隱形殺手」,會在不知不覺間形成脂肪肝,卻常被誤以為是健康之選。 近年,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
健康2.0 ・ 1 天前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每天多吃1食物,可降低罹患乳癌、大腸癌、胃癌
無論是清炒、燉粥、煮火鍋,正值生產旺季的高麗菜是最近料理中常見的食材,除了口感清脆香甜,還具有低膳食纖維、含多種營養素等優點,被喻為「廚房裡的胃藥」,適合容易胃痛及胃潰瘍等民眾食用。
幸福熟齡 ・ 12 小時前
「小學時最高,長大卻沒再長」醫曝1原因惹禍! 常吃番茄醬、水餃注意
你有沒有這樣的印象:小學2、3年級時,班上總有1位個子很高的女同學,臉上長粉刺、痘痘,還泛著油光,看起來比同學們成熟許多,但10、20年之後,她還是維持和當初一樣的身高。其實,這很可能就是性早熟的表現。 中樞性早熟大多無病因 遺傳、腦部創傷皆有可能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牛道明部長表示,性早熟的定義是指女生8歲以前、男生9歲以前開始出現第2性徵,女孩的乳房漸漸長大,這時乳房有小硬塊,摸起來會感到疼痛,男生則是睪丸漸漸長大,以醫院門診測量儀器來看,體積大於4c.c.以上的程度代表發育了。一般性早熟分成周邊型及中樞型2種,牛道明部長說明,周邊型一般較為少見,約佔性早熟的10%可能的病因子包括患有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腎上腺腫瘤等疾病,或是孩子擦了含女性賀爾蒙的化妝品、誤吃到避孕藥而造成。而中樞型性主要是下視丘、腦下垂體慢慢的發育所引起的性早熟,有些人可能是家族遺傳,也可能是小時候有過頭部創傷,但絕大多數患者是沒有原因的。 臨床觀察發現: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有增加趨勢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楊佳鳳發現,這3至5年來,男生性早熟患者的人數增加了,尤其是10至12歲這個年齡層,雖然還沒發現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吃完血糖就失控!營養師點名「麻醬麵、羹麵」是碳水炸彈
糖尿病患者外食時常感困擾,尤其在中式麵店點餐更擔心血糖失控。營養師李婉萍建議,糖尿病友到麵店用餐時應優先選擇湯麵,因為油脂較少且份量容易控制;而乾麵、麻醬麵和羹麵則被她列為「碳水炸彈」。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不是每種魚都降血脂!醫點名「這4種」才有效:防糖尿病、脂肪肝
魚肉有益健康,眾所週知。醫師魏士航表示,眾多研究顯示,魚油能降低發炎反應、降低三酸甘油酯,一般人只要每週吃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油性魚,例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就能達到理想攝取量,但若吃鱈魚、鯛魚、養殖魚等Omega-3含量低的魚,上述保健效果就恐大打折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486先生「1習慣」害頸椎險斷掉!醫驚喊:現代人的通病
「486先生」陳延昶表示,他之前因長期低頭工作,導致頸椎第3、4節嚴重變形,醫師告訴他,一旦跌倒,恐致頸椎斷掉,讓他驚覺長期低頭看電腦螢幕、滑手機的危險。神經外科醫師徐至貝表示,現代人常每天低頭滑手機好幾個小時,長期會造成頸椎過度負擔,「當頭前傾斜45度時,頸椎承受的重量達頭重量的5倍,導致頸椎非常容易受損及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胃脹氣、打嗝竟是癌症找上門!35歲女罹胃癌擴散全腹腔
一名35歲女性因胃脹氣、打嗝等症狀拖延就醫,最終確診為胃癌,且癌細胞已擴散至整個腹腔。醫師提醒,約15%的胃癌發生在年輕族群,特別是分化不良型胃癌更易發生在年輕女性身上,4大高風險族群應提早進行胃癌篩檢。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這種糖有助對抗膀胱癌!4水果含甘露糖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近日一項刊登在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發現,天然甘露糖竟能讓膀胱癌細胞走向崩潰、自我毀滅。這項研究首度完整揭開甘露
健康2.0 ・ 15 小時前放屁頻繁別輕忽!27歲北京女確診大腸癌 醫示警:2種氣味要當心
放屁是再自然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若次數明顯增加、氣味異常,就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大陸一名27歲女子近日發現自己一天放屁超過20次,還出現腹痛與腹瀉等症狀,原以為只是腸胃功能差,直到家人勸她就醫,才發現自己竟罹患大腸癌第三期。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上班族「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單純壓力?醫揭年輕女性隱患:元凶是缺鐵!
24歲小美近半年來經常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甚至情緒低落,夜間難以入眠,還合併不寧腿症狀與異食癖(愛啃冰塊),她原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求診後才發現真正的元兇是「缺鐵」,而且血紅素檢查數值正常,屬於「非貧血性缺鐵」,因此長期被忽略。
姊妹淘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