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酚A藏身生活用品!醫師教你日常避毒策略
雙酚A無所不在,主要用於製造聚碳酸酯、環氧樹脂、酚醛樹脂、四溴雙酚A及芳香族聚酯樹脂,廣泛應用於日常用品,如運動水壺、食物容器、罐頭內襯、補牙材料等。
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暨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長庚大學中醫系臨床教授顏宗海表示,雙酚A屬低毒性物質,但具有微弱女性荷爾蒙作用,長期暴露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肝臟疾病、肥胖、糖尿病、不孕、慢性腎臟病及兒童神經發育障礙的風險。動物實驗亦顯示,雙酚A有致癌可能。
不過,正常使用含雙酚A的日常用品時,化學物質不會釋出。僅在極端酸性、鹼性或高溫環境下,才可能微量溶出。且雙酚A在人體內半衰期僅6小時,不易累積。
顏宗海提醒,減少暴露雙酚A的方式包括:多吃天然食物,少食用環氧樹脂內襯的罐頭食品、飲料及高湯;避免使用聚碳酸酯水壺;孕婦建議生產後再進行補牙,以降低風險。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辣椒粉、麻辣鍋底、火鍋醬料……蘇丹紅無所不在,營養師盤點加速排毒5方法,其中辛香料還能幫助塑化劑排出--李政純主編
.蘇丹紅是什麼?對人體有哪些危害?營養師揭露 小心「這些食物」悄悄添加:辣椒粉、豆腐乳入列
其他人也在看

最毒蔬果排行曝!含4種以上農藥恐致癌 「第1名」餐桌上很常見
美國有機農業組織日前對市面上常見的農產品進行抽驗,結果顯示部分蔬果樣本中含有四種或以上的農藥殘留。根據這些數據,列出了「最髒蔬果」的前12名,其中96%的樣本檢測出農藥殘留。這次排名中,菠菜位居榜首,成為飯桌上最需注意清洗的蔬菜之一。如果不仔細清洗就食用,可能會攝入多種農藥,增加乳癌、糖尿病等健康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驚!94%腎臟病人不自知 醫師提醒三症狀是警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腎臟內科鄧子聰醫師看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腎臟病是近代社會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之一,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5年的統計結果,有
好醫師新聞網 ・ 17 小時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4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發現已晚期!坣娜罹「癌王」胰臟癌逝 醫揭「5症狀」是警訊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病逝,「癌王」胰臟癌再度引起關注,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確診時已屬晚期。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若出現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須小心是否為胰臟癌,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脂肪胰,恐是造成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水腫不是因喝太多水!醫揭3大元凶「增加肌肉量」是關鍵
水腫常被誤認為是喝太多水所致,但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指出,水腫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代謝與循環功能不佳,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及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密切相關,而非單純因為水分攝取過多。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肝膽名醫減肥18公斤!成功逆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祕訣
每個人都有減肥經驗,就連醫師也不例外!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曾出現健康警訊,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曾高達84公斤,中度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上身,最後靠著運動、飲食控制,減重18公斤,成功逆轉
健康2.0 ・ 4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冬粉熱量低?「料理方式錯誤」恐增高血壓風險
秋冬季節天氣轉涼,冬粉成為麻油雞或薑母鴨等暖胃料理的常見配料,許多人因其熱量比白飯低而選擇食用。然而,營養師老辜指出,冬粉雖給人「低熱量」的印象,但若以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攝取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空腹運動」瘦更快?錯!恐儲存更多脂肪,想減重、年過50更要吃「這個」:15克增肌減脂更有效
理想狀況下,你的日常飲食已經夠均衡(就像前一章提到的),所以隨時都能出門健身或進行輕量運動。但如果你要進行高強度、長時間或高負荷的訓練,那就需要在運動前「加滿燃料箱」。
幸福熟齡 ・ 19 小時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鯖魚、秋刀魚...6種魚恐藏毒!想預防組織胺中毒,食藥署教1招毒性降九成
吃魚後全身發癢、臉紅或肚子不舒服?小心,可能是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如果鮮度不佳,可能引發中毒。快來看看怎麼吃得安心,遠離中毒風險!症狀像過敏!這些魚保存不當,恐釀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鰹魚等魚類因含血合肉較多,游離組胺酸含量相對較高,一旦保存不當(貯放在高於15~20℃ 的環境中)......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老菸槍久咳不癒!醫激推「1類食物」潤肺 抗癌又防老化
秋天「燥氣當令」,補充白色食材有助潤肺。中醫師余雅雯分享,一名老翁是老菸槍,飲食重口味又常喝酒,長期下來對喉嚨、肺部造成負擔,入秋後感冒就咳嗽咳不停,經過藥物調理外,他在醫師建議下,還多攝取「白色食材」,如山藥、蓮藕、白木耳等,喉嚨乾癢與痰濃問題明顯改善,其中的白木耳還能防止皮膚老化、延緩老年斑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冬粉熱量低卻踩雷?營養師曝「3吃法」超NG 小心高血壓上身
天氣開始轉涼,最適合吃火鍋、薑母鴨、麻油雞等等,其中「冬粉」是常見配料,不過有許多人會將其取代白飯,因為相較之下熱量較低。對此,營養師指出,冬粉經常讓人覺得「熱量低、吃不胖、最健康」,但若料理成涼拌、麻辣的口味,恐怕會吃進更多的鈉,增加罹患高血壓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50歲後「這樣走路」更能燃脂減重! 研究結果大逆轉:快走不一定最好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根據美國《Women’s Health》指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走得較慢的女性,比快速行走的人燃燒了更多脂肪。以下是研究細節與原因解析。 研究發現了什麼? 這項於2022年1月發表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追蹤了25位停經後女性,要求她們進行為期15週的健走計畫。其中有9人完成15週就結束,另外16人則持續走了30週。所有參與者每週4天健走,每次約3英里(約4.8公里)。 • 快走組:時速約 4.1 英里(6.6 公里),每天走45分鐘• 慢走組:時速約 3.2 英里(5.1 公里),每天走54分鐘 在持續30週的16名女性中,慢走組的脂肪減少量是快走組的 2.73 倍。更有趣的是,快走組直到30週結束時才出現脂肪減少,而慢走組則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減脂。 為什麼慢走能更有效減脂? 原因尚不完全確定,研究只是觀察到慢走組減脂更多,並未直接證明機制。研究團隊推測: • 快走時:容易氣喘,身體傾向使用血糖(葡萄糖)供能• 慢走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