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氣女星自創1分鐘入眠法,醫師認證有效!光想一個畫面就能睡著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睡?日前韓國人氣女星IU(李知恩)主演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大受好評,而IU也曾自創1分鐘入眠法引發網友熱議。這項看似簡單的技巧,竟獲得精神科醫師的認可。
演藝壓力大!IU自創1分鐘入眠祕訣
以清新形象走紅的31歲韓國唱作小天后IU,曾坦言自己也受失眠所苦,因高人氣與工作壓力影響,她長期失眠睡不好、難以入睡。為了改善睡眠品質,IU自創一套入眠法,方法是:閉上眼睛,想像任何一個圖像,並像攝影機一樣從不同角度反覆觀察它。不斷緩慢重複,就會漸漸萌生睡意、沉沉入睡。
醫解析:「引導式想像」有科學根據
這樣的助眠方式,真的可以幫助入睡?從醫學角度來看,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IU的做法可以歸類為一種「引導式想像」或「認知干擾」技巧,在臨床心理與睡眠治療領域中,屬於非藥物性助眠方法的一種。
楊聰財說,IU的入眠法中,包含三個重點動作:閉眼、具象想像(如一幅畫、一個場景),以及如攝影機般的各角度觀察。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引導大腦的專注力轉向單一、穩定的內在影像,進而從外在壓力、焦慮思緒中抽離,達到放鬆效果。
他進一步解釋,這類技巧有點類似正念冥想或專注訓練,能啟動副交感神經,使皮質醇濃度下降,幫助入睡與提升整體睡眠品質。根據《行為睡眠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引導式想像或視覺冥想,能有效減緩入睡困難,尤其適用於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現代人。
看更多:擺脫安眠藥這樣吃!陳月卿大推睡前喝這杯 改善睡眠品質
失眠多久才需要看醫生?出現這些徵兆別輕忽
許多人對於失眠習以為常,卻不知長期失眠可能對身心造成重大影響。楊聰財提醒,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與國際睡眠障礙分類(ICSD-3)標準,若符合以下3種情況,就應該儘早就醫:
一周至少3天出現入睡困難、中斷睡眠或清晨早醒的狀況。
持續時間超過3周至1個月以上。
導致白天精神不濟、情緒低落或專注力下降等功能性影響。
若已符合「慢性失眠障礙」診斷標準,建議尋求精神科或睡眠專科評估與協助。
看更多:失眠/失眠吃什麼?20種天然助眠食物 助眠水果、保健食品這樣吃
壓力大、腦子停不下來?醫師教你這樣做有助入睡
面對現代人普遍的焦慮型失眠,楊聰財也分享實用的睡前放鬆方法。
【睡前環境準備】
調暗燈光:避免刺眼白光與藍光,改用溫暖黃光或鹽燈,有助於大腦釋放褪黑激素。
營造安靜空間:遠離電視與手機聲響,可選擇播放大自然白噪音,如海浪聲、蟲鳴等。
調整溫度:維持室內舒適溫度(約24~26°C),太冷太熱都會干擾睡眠。
穿著舒適:選擇柔軟衣物與合適棉被。
【正念冥想語音引導】
除了環境調整,楊聰財也建議可以透過「正念冥想語音引導」幫助放鬆思緒;可朗讀或錄音,語速每分鐘約100字,語氣溫柔、輕緩。
以下為正念冥想語音引導文字(睡前版):
請閉上眼睛,讓身體輕輕地躺在床上。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需要刻意改變,只要觀察。
吸氣——感覺空氣進入鼻腔、胸口、腹部。
吐氣——感覺身體慢慢放鬆。
吸氣,知道自己正在吸氣。
吐氣,知道自己正在吐氣。
讓每一口氣都慢下來……溫柔地、安靜地呼吸……
現在,將注意力帶到你的頭頂,
想像一股暖暖的光,輕輕照在頭上,
慢慢往下流動——額頭、眼睛、臉頰、嘴巴……
這股光帶來溫暖、平靜,讓這些部位慢慢放鬆。
接著,光線流到脖子、肩膀……
你感受到肩膀的壓力正慢慢鬆開,像卸下一袋重擔。
光繼續流向手臂、手掌、每一根指頭,
所有的緊張與疲憊,隨著呼吸慢慢流出體外……
然後是胸口、腹部,
每次呼吸,都讓心跳更平穩、思緒更安定……
現在光流到你的臀部、大腿、小腿……
慢慢照亮整雙腳,直到腳底。
你全身都被溫暖包圍,像浮在雲上般輕盈。
沒有什麼需要做,也沒有什麼需要想。
你是安全的、被接納的、值得被放鬆的。
現在,讓自己沉入這片寧靜中,
隨著每一次呼吸,進入更深的休息。
如果思緒飄走,不需要責怪自己,
溫柔地把注意力帶回呼吸,
就像海上的浪花,來了又走,
而你只是靜靜地看著。
安靜地躺著,不需要急著睡著。
放鬆就是目的,入睡只是過程。
感謝今天的自己。
現在,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晚安。
看更多:「失眠」綁架你的生活?專家揭25%成人有這困擾 切勿怕被貼標籤而延誤就醫
楊聰財表示,可將以上這段冥想引導文字錄製成語音,每晚睡前播放,培養固定的入睡儀式;若不方便錄音,也可以自己輕聲朗讀幾遍,熟悉節奏與語氣後,更容易進入放鬆狀態。依個人喜好,也能搭配柔和的背景音樂或白噪音,例如海浪聲,進一步營造靜謐、安心的睡眠氛圍。
◎ 圖片來源/翻攝自IU IG
◎ 諮詢專家/楊聰財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1常見食物是粒線體毒物!名醫狂勸:最好少碰 傷粒線體害腎臟壞掉
薑不只暖身!研究:薑是「內臟脂肪剋星」讓胰島素更靈敏 告別三高
女星戒澱粉瘦超快!藥師揭1減肥法體重狂掉3公斤,恐換來傷肝傷腎、大腦當機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60歲婦人咳不停,元凶竟是「這面牆」!醫:恐致氣喘、胸悶
牆面出現斑駁、掉粉,有些人可能不以為意,認為只要不脫落太嚴重就無妨。但這些看似小事的跡象,其實正是「壁癌」來襲,若不及時處理,恐怕不只影響住屋安全,更可能威脅居住者健康。 壁癌問題普遍 老屋最容
健康2.0 ・ 7 小時前
台灣人愛吃「6蔬果」驚爆農藥超標!79公噸全數退運或銷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1日公布最新邊境食品檢驗結果,多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冷凍蔬菜保留95%營養!專家:比市場菜更「新鮮」
冷凍蔬菜的營養價值可能遠高於一般民眾認知,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經過適當處理的冷凍蔬菜不僅能保留大部分營養素,專家指出,關鍵在於冷凍前的「殺青汆燙」處理技術,能有效鎖住蔬菜中的營養成分。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預防「肌少症」注意「衰弱」4警訊 醫建議從日常飲食、運動調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台灣高齡社會的多數長輩因營養攝取不足或運動量不夠,導致骨質流失與肌力下降,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指出,常感覺疲憊、體能與體重下降、行走變慢、肌力不足,都是「衰弱」的警訊。男性握力低於28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可視為肌力不足;若符合以上三項,即表示身體已出現衰弱現象,並可能伴隨「肌少症」發生。 肌肉質量隨年齡減少 每日應攝取蛋白質並曬太陽、運動 蔡森蔚醫師提醒,肌肉質量會隨年齡逐年減少,蛋白質合成能力也會下降,建議每日應攝取每公斤體重1至1.5克蛋白質,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同時進行阻力訓練,搭配健走或騎單車等的有氧運動,才能預防甚至逆轉肌少症。他強調:「防止跌倒要從肌力做起」,較衰弱的長輩,可從「站立運動」開始訓練,若能搭配機器人輔助步態訓練,成效更明顯。 物理治療師推深蹲運動 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 物理治療師陳義豪醫師指出,深蹲可強化股四頭肌,幫助穩定下肢與維持身體平衡。「不用複雜器材,只要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搭配彈力帶還能啟動背部與手臂等上半身肌群。」陳義豪醫師提醒,運動時應注意呼吸與姿勢,每天可進行兩次,若感
健康醫療網 ・ 3 小時前
藝人閃兵風!他憶當年全村役男都假裝得1病
[NOWnews今日新聞]藝人閃兵案延燒,有多名藝人包括陳柏霖、修杰楷被拘提,也認了自己利用「高血壓」逃兵,引發討論,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對此表示,他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有當過軍營的精神科主任,當年就曾有某...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22元外送發票痛失千萬大獎!為何中獎卻不知?1原因恐錯過財神爺
據統計,印製紙本發票每年要砍8萬棵樹!為鼓勵不印出紙本的雲端發票,財政部今年大方加碼70萬組500元的專屬獎項,明年還會加更多,消費者將發票存在載具中,中獎機率直接升級,但還是有人因少了一個關鍵步驟,
健康2.0 ・ 7 小時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便當別先扒飯!營養師:延後5分鐘吃飯穩血糖又防癌
營養師呂美寶指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進食順序採「先吃菜肉湯再吃飯」的人,即使只差5分鐘,餐後血糖也比「先吃飯」者低了近30 mg/dL。她建議,沒時間慢慢用餐的人,至少將白飯延後5分鐘食用,不僅能短期改善血糖,長期還能降低脂肪肝、癌症與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赴柬遭詐騙虐死 南韓男大生遺骸返國
台灣跟南韓近年同樣面對年輕人被詐騙到柬埔寨的情況。有一名大學生傳出被詐騙集團凌虐,不幸客死異鄉,他的骨灰今(21)日終於送回南韓。而在上個週末,也有60幾名涉嫌電信詐騙的韓國人從柬埔寨被押解回國,其中至少49人已經被警方逮捕。而曾經參與營救行動南韓議員指出,這些年輕人會前往柬埔寨的原因,是因為在家鄉沒有發展機會。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水果愈甜熱量愈高?營養師解答真相 很多人都誤會了
許多夏季蔬果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能幫助身體代謝,豐富的纖維含量,對於維持腸道及血管健康也有助益。另外,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身體抗發炎及預防疾病的好幫手。 水果攝取量要注意 市售果汁不可取代 根據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而每份的份量,大約是一個女性的拳頭大小,若為切塊的水果,則以飯碗的7分滿為一份的量。營養師傅茵指出,平均而言,每份水果的熱量約60大卡、醣類15公克;許多人誤以為水果甜度和熱量呈現正相關,其實不然,甜度高的水果,熱量不一定比較高,也不代表醣類含量較多或容易導致血糖上升。現代忙碌的社會中,許多人會以喝果汁來取代吃水果,但其實大部分瓶裝果汁都是使用濃縮果汁還原而成,濃縮果汁在製作過程中,為確保品質會經過高溫、高壓、殺菌的過程,容易導致維生素流失,也會添加糖,且製作過程中,大多會過濾掉膳食纖維。現打果汁則有衛生安全疑慮,及應確認使用的水果是否新鮮。 水果乾太甜 多食當心熱量爆表 營養師傅茵強調,水果乾的份量要注意,因水果乾是水果脫水而製成,雖然來自天然食材,看似安全、養生的小點心,仍然要留意攝取量,經過脫水後雖然縮小了體積與重量,但提供熱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生理期快到好難受!營養師教6招 吃這些緩解經痛之苦
每當生理期快到,許多女生會出現煩躁、腹脹、暴食等經前不適,愛健康營養師珊珊在臉書專業發文分享,針對這些困擾提出了6大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建議,幫助緩解症狀。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2 小時前
一票會員不知道!好市多「7大高CP值神商品」曝光 物價飛漲也能省一波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商品種類多樣、選擇豐富,以價格實惠聞名,經常推出新品與知名品牌聯名合作,吸引大批消費者前往採購。然而,隨著美國前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引發全球經濟動盪,加上通膨壓力升高,許多人開始節省開銷。外媒也整理出 7 樣好市多會員推薦的「必買商品」,公開實用的省錢密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一堆人踩雷!電子鍋煮飯「多1步」竟傷身 專家:增加失智風險
用電子鍋煮飯時,有些人會為了方便,直接在電鍋的內鍋裡洗米,但專家警告,這樣的習慣長期下來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危害,內鍋的塗層恐溶出微量金屬碎片,混入米飯中吃下肚,長期下來恐增加失智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台中爆非洲豬瘟!他曝「1恐怖破口」沒人管 全場嚇壞:一堆人買
台中養豬場爆出非洲豬瘟案例,一名網友在Threads中發布貼文,指出臉書的「我是XX人」社團中,竟然有民眾在販售中國食品、藥品,明顯違法但卻無人在管,他也曾向地方議員反應過,但是沒有下文。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
鏡報 ・ 3 小時前川普稱習近平可影響普丁 將談中國購俄油與稀土議題
(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他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總統普丁有著「重大影響力」,並計劃下週兩人在韓國會晤時,討論中國購買俄國石油、稀土出口及俄烏戰爭等關鍵議題。
中央社 ・ 6 小時前
花蓮縣政府復建服務中心設在中區藝文中心 (圖)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災情進入重建階段,花蓮縣政府前進指揮所轉型為「花蓮縣政府復建服務中心」,預計27日起在中區藝文基地(中正路一段127號)續留光復鄉協助重建工作。
中央社 ・ 1 小時前台僑委會「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 世界日報紐約社獲得兩獎
由中華民國僑委會主辦的「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得獎名單22日公布,本屆240件參賽作品中,世界日報紐約社系列報導分別獲得...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小時前
刷牙太用力反傷牙齦 牙醫師:正確潔牙習慣才是關鍵
每天認真刷牙,為什麼還是蛀牙、牙齦發炎?45歲的劉小姐長期保持餐後刷牙的習慣,甚至為了達到更乾淨的效果,總是過度用力刷洗牙齒與牙齦,但口腔問題依舊頻繁,讓她百思不得其解。近日前往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就診,在接受牙科醫師專業評估與衛教後才發現,關鍵問題原來是錯誤的刷牙方式。經過調整清潔方式與改善力道後,劉小姐的牙齦發炎明顯改善,蛀牙情形也大幅減少,恢復健康的口腔狀態與自信笑容。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莊雅淳醫師表示,刷牙看似是日常小事,實際上卻關乎許多細節與技巧。門診中常見民眾因刷牙方式錯誤,尤其是特定區域清潔不全或用力過猛,反而導致牙周病與蛀牙問題反覆發生。建議將刷毛斜向牙齦溝,輕柔來回刷,每日維持良好清潔習慣。部分智慧型電動牙刷具壓力感測與APP回饋功能,可協助掌握刷牙力道與時間。莊醫師解釋,正確的清潔方式與合適的清潔工具選擇,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關鍵因素。主要工具類型分為:牙刷:用於牙齒表面清潔,建議使用小刷頭、刷毛柔軟細緻(小於0.23毫米)的尼龍或人造纖維牙刷,以利深入齒縫與牙齦溝部位進行清潔。牙線或牙間刷:用於牙縫部位的清潔,對於已有牙齦萎縮或牙周病的患者,使用牙間刷往往能比牙線更有效地
台灣好新聞 ・ 8 小時前賴清德民調能黃金交叉?黃暐瀚分析最新數據曝結論
總統賴清德上任至今已一年多,最新民調顯示其滿意度為40.1%、不滿意度則為53.3%。資深媒體人黃暐瀚認為,目前賴總統的不滿意度仍高於滿意度,若想「黃金交叉」,還得爭取更多民意才行。
中時新聞網 ・ 1 小時前
台北雨什麼時候停?氣象專家點出時間 「2地區」仍得防大雨
[Newtalk新聞] 受到東北季風與風神颱風與熱帶擾動97W接力影響,北部與東北部地區自週日起已連下五日豪大雨。究竟雨何時才會停,氣象專家提醒,降雨可能持續到週五甚至週六。 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吳聖宇透過臉書表示,97W逐漸被東北季風往南推,受強垂直風切的影響,結構沒有太明顯的好轉,23日會進入巴士海峽,後續可能再往南海移動,有沒有機會發展還可以再觀察,不過目前預報資料仍然不看好它的發展性,預期進入南海後將逐漸消失,併入南邊的低壓區內。 吳聖宇指出,後續北部、東北部、東部的降雨將會逐漸轉為強勢東北季風的地形降雨類型,預估大台北地區、宜蘭山區仍會是雨量累積比較大的區域,可能一直到週五(24日)甚至週六(25日)都會持續有降雨。北部、東北部、東部溫度較偏涼的情況也會繼續下去,各地沿海請注意強陣風的情況。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東北季風源頭曝光!氣象署:最快下週三天氣回穩今正常上班上課社群慘被「咕嚕咕嚕」灌爆 蔣萬安:平地沒達到停班課標準
新頭殼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