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隱憂 特遣隊示警中上游積大量土砂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26日電)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釀19死、5失蹤、百餘人受傷,這場台灣罕見的重大堰塞湖災害雖已解除紅色警戒,然而冒險前往現場探勘的特遣隊示警,上中游還堆積大量崩塌土砂,崩塌地形等仍待研究。
根據林保署資料,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下午2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短短30分鐘水位就從1141公尺降到1127公尺,換算堰塞湖面積約110公頃,等同於有1540萬噸的水瞬間湧出,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對下游造成嚴重災害。
雖然10月22日解除紅色警戒,堰塞湖潰決後,目前天然壩體積約1.1億立方公尺,溢流口左岸還有約1億立方公尺的土砂堆積在坡面,9月25日至10月25日僅崩崖陡坡局部崩塌,無明顯整體邊坡滑動跡象。
2支特遣隊冒險探勘 所獲資料成重要參考
崩塌位置在西高嶺山與清水嶺山之間的稜線南坡,僅有獸徑、無人到達的深山裡,曾有2支特遣隊冒險抵達,留下地形、地貌相關資料,作為後續調查研究、研擬策略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特遣隊伍統籌與總領隊張光承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回憶成行與探勘過程時說,7月21日薇帕颱風後,7月25日航拍攝影觀察及科學檢測,發現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形成;8月中下旬林保署派一支隊伍上山勘查,但未成功到達堰塞湖。
張光承說:「9月8日委託我,希望開設隊伍到堰塞湖邊觀察,所以其實是在溢流事件之前就有規畫。」接著在9月10日與花蓮分署研擬計畫。
「對我們經常登山探索的人來說應該是可行,所以決定出發。」張光承建議組織兩個隊伍,分別由光復、萬榮南北兩線深入堰塞湖區,萬榮隊原本訂10月初出發,碰上樺加沙颱風來襲,一度考慮取消;由於9月23日堰塞湖溢流之後,社會關注度高,空勤直升機、無人機每天都空拍傳回很多現場照片,發現除了周遭崩塌之外,若深入更遠的森林應該沒問題。
萬榮隊路線風險高 看見水鹿受困泥漿
於是光復隊9人在9月30日、萬榮隊6人於10月2日出發。張光承說,萬榮隊路線較光復隊短,是到達堰塞湖最短距離,但須經過500公頃大崩塌區,植被裸露,相對未知性更高,風險也高。
擔任東區搜救協會搜救組副組長張光承肩負起萬榮隊的領隊。
張光承說:「我們這一隊經過兩段斷崖,受限地形得垂降、找路,崩塌後不曾有人前往,還好有獸徑,有水鹿走過,甚至看見一隻水鹿受困在泥漿中無法動彈,只剩下頭部與我們對望,雖想救牠,但現實是自己也會陷入險境中無法抽身。」
張光承解釋,光復隊從林道21K開始走,到37K上稜線,再走2、3天時間才到堰塞湖右岸;萬榮隊從林道約10K開始走,林道約30K處上切後,有一處可以展望的鞍部叫「望溪」,再走2、3公里抵堰塞湖的左岸。
這支特遣隊沿著萬榮林道上行,從台電保線道上切至廢棄的森林鐵路,走在被樹根纏繞的廢棄枕木、鏽蝕斷裂的鋼軌上,步履謹慎充滿未知;在林間搭帳篷過夜,頭2天還碰上下雨。
張光承說,馬太鞍溪中游是峽谷地形,進入湖區前地質非常破碎,眼前整片白朦朦,並非山嵐雲霧,而是灰塵蔽日;堰塞湖色湛藍、風平浪靜,溢流口的水流汩汩,一個轉彎後水勢變得洶湧,此現象懷疑是地下水冒出。
張光承指出,目前科學的監測有限,未知的事仍多,500公頃崩塌地質的組成、構造、褶皺、斷層都未有詳細研究,崩塌面積如此大,森林、微氣候的改變,生態、水文變化等都值得深入探討。
特遣隊「探路」 盼助科學家赴現場觀察
他說,林保署目前在湖邊放置水量計監測,以及航空攝影、無人機空拍等,高解析度影像將由科學家做分析,而兩隊特遣隊重點目的之一就是「探路」,有助科學家未來有機會到現場觀察、採集,瞭解整個構造、狀態。
張光承指出,土砂更令人擔憂,上、中游有約2.5億立方公尺的崩塌堆積土砂,此次溢流事件流到光復鄉僅約1386萬立方公尺,鏟子超人連日所清的土砂15萬立方公尺左右;對於那麼大量的土砂的治理、對策仍待解方,「當然約2.5億立方公尺的土砂不會一次沖下來,但遇到颱風、大雨若沖下100萬、1000萬立方公尺就可能對下游造成災情。」
張光承說,10月5日上午9時40分左右到達湖區,回報完畢後合影,同時觀察到湖旁的森林線,底下的樹林曾經是泡在水裡的,崩塌後全都覆蓋一層灰白色粉塵,已然成為「死亡森林」,樹木腐朽酸味瀰漫在樹林間。
「整個山崩塌後是鬆的,沒有任何植被,我們到山上那天是晴天,天氣很好,但吹來一陣小小的風,碎石就刷下來,地質非常不穩定。」張光承說,他們也觀察到崩塌的山壁有許多裂痕、滲出水,整個是不穩定的岩盤,岩石崩裂後成為新的碎石變得很銳利,「太破碎了!」
洪水氾濫範圍 曾是水道走過之處
萬榮隊中負責刈草開路、空拍探勘的梁聖岳提到相關歷史、水文,他認為馬太鞍溪堰塞湖既是自然環境形成,大自然的力量讓人敬畏,所以人們的宜居處更應善加選擇。
1897年日治時期就對馬太鞍溪流域地理樣貌進行描述:「花蓮溪由多數流向東北的溪澗所匯成,自馬大安溪(今馬太鞍溪)至行爐嘴原野(約今鳳林山興里一帶的縱谷平原)之間,溪脈錯綜複雜。沿山腳有多處廣闊的乾溪,每逢山洪暴漲,便攜帶石灰岩、黏板岩等岩屑,自山間奔流而下,層層堆積於礫石原之上,遠望一片皎白。」
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若將日治時期「官有林野圖」中不同時期的行水區資料,套疊到1948年的美軍航照,便能看出高度一致的對應關係:洪水的氾濫範圍,其實正是水道原本曾經走過的地方。
換言之,人為築堤雖能暫時改變河流的行徑,但在極端事件下,水流往往仍會依循既有的地形低窪處復返。透過這些圖資的觀察,似乎也在提醒:災害的發生常不是偶然,而是自然規律與人地互動長期累積的結果。(編輯:黃名璽)1141026
其他人也在看

估本週公告災害漫遊要點草案 NCC:後續滾動檢討
丹娜絲颱風襲台,重創嘉南部分地區的行動通信設施,NCC啟動災害漫遊因應。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災害發生,NCC今(27)日表示,7月底已經開始起草「災害漫遊要點草案」作業要點,已經在上週四23日簽出,這週應該可對外公布,未來也會滾動式檢討,會跟業者密切配合並修正調整。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颱風過4個月仍等不到補助方案 南市議員方一峰批官員缺乏同理心
台南市議員方一峰27日總質詢幫鄉親討公道。他說丹娜絲颱風超級強風,毀了1萬多戶鄉親家園,賴清德總統和中央官員態度讓鄉親寒心,地方官員補助審核沒同理心作法,也讓鄉親受傷。更讓鄉親等的望穿秋水的是,將軍區還有250盞路燈不亮,手機網路和有線電視斷訊,補助方案至今也沒出來,是不是太誇張!將軍海淡廠也是不顧鄉親反對,不開說明會,拼命施工,這是要逼地方鄉親吞下去嗎?方一峰指出,台南大北門地區,是丹娜絲颱風重創最嚴重的地區,家園殘破,讓台南災民最『切心』就是,從賴總統以降的民進中央,不願幫忙,電視台新聞都不報他們災情,清運工作因此受到影響。根據統計,沿海居民的屋頂全掀的受災戶有1793戶,5885戶半掀,2715戶掀不到一半,發生這麼嚴重的災情,都喊得非常好聽,救災補助從優、從速、從簡、從寬,結果是每個單位審核標準不一,政府單位有將心比心嗎?有共體時艱嗎?方一峰播放一段影片說明,陳情民眾的房子屋頂半毀,牆壁滲水,冷氣等所有家電和家具都毀了,花了150萬才重新恢復家園原貌,申請災害補助只拿到5萬元,因為房子毀了,無法居住,另外申請安遷補助,審核人員到現場審核,態度斤斤計較,一點同理心都沒有,看了半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好玩一直玩、烤肉烤起來 陳晨威喊話猿迷明天到台中拋下紅色彩帶
記者陳立勳/綜合報導樂天桃猿今天在總冠軍戰第4場3比1打敗中信兄弟,最大關鍵是樂天桃猿陳晨威轟出致勝2分砲,賽後陳晨威喊...
夠棒網 ・ 1 天前
新北「勞工之星」總決賽 勞工局長高歌揭序幕
新北市年度盛事「勞工之星歌唱」,總決賽在今天盛大登場,活動邁入第十九年,至今累積近萬名勞工站上舞台,展現對音樂的熱情。新北勞工局長陳瑞嘉,也來到現場給參賽選手們加油打氣,也期盼未來有更多勞工參加。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新店擋土牆突崩塌危及40戶!工務局緊急提2方案 10天拚清土加固
馮兆麟表示,目前坍塌區域因連日雨勢影響,土體含水量高、壓力大,為防止2次坍塌,工務局已在崩塌上方增設3個監測點,持續監測變化情形,「截至今早為止,監測數據沒有明顯變化,現場維持穩定。」他說,為確保安全,第1排緊鄰邊坡的住戶仍須撤離,後續會視穩定狀況評估第2排...
CTWANT ・ 1 天前
「租事」順利!新北「有心‧租屋平台」上線啟用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與新北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合作,在地政局官網設置「有心‧租屋平台」,今天舉行啟用記者會,提供24小時AI智能客服、專線電話、Line線上諮詢、友好業者名單及租屋資訊匯集等5大服務,為民眾解答租屋疑難雜症。地政局長汪禮國指出,地政局去年起攜手新北市租賃公會,在全市9個地政事務所駐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傅崐萁開災後說明會卻獨漏他!張峻氣炸衝現場狂踹桌子、場面尷尬
花蓮馬太鞍溪發生堰塞湖潰壩災害,導致洪水沖毀橋梁,釀光復鄉嚴重淹水及災損與多位居民死亡、失蹤等重大悲劇,到目前為止救災與重建仍在持續。今(27)日花蓮縣府在光復鄉舉辦災後重建說明會,但因在議長張峻的選區,卻沒有通知張峻到場,讓張峻非常憤怒地到現場,並且還腳踹主席台,而坐在台上的正好就是花蓮縣立委傅崐萁與原住民立委鄭天財,場面十分火爆與尷尬;雙方更現場對罵,張......
風傳媒 ・ 1 天前

新颱風最快週末生成!最新路經出爐 週末低溫恐探17度以下
連2波東北季風影響台灣!氣象粉專「天氣風險」表示,明天水氣會比今天少,雨區縮減至「大台北、宜蘭、花蓮」,週四天氣明顯轉晴,不過週五迎來更強東北季風,到週末以及下週一、二白天高溫預估只剩下21至23度左右,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會降到17度或更低,市區低溫也將有機會挑戰20度以下。此外,週末開始到下週應該又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出現,預報資料看起來往西經過菲律賓進入南海的機會較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今晨冷剩18.9℃ 下一波更強!這天降溫「中南部也有感」
【江宜潔/綜合報導】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連日遭雨襲、明顯降溫,其中今(27)日清晨平地最低溫為新北石門18.9℃,不過專家表示,下一波更強冷高壓即將於11月初南下,屆時不僅北部及東北部低溫下探一字頭,就連中南部早晚也會有感轉涼,還請民眾注意保暖及溫差。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越晚雨越大!氣象粉專:11/1冷高壓到「低溫剩18度」
今(27)日受東北季風增強影響,桃園以北及基宜地區有短暫陣雨,午後各山區易有降雨情形。臉書氣象粉專「氣象報馬仔」指出,11/1晚間起一波冷高壓南壓,全台都有明顯降溫訊號,北部、東北部低溫降至18度,中南部早晚也會明顯轉涼,提醒民眾做好防寒準備。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入秋最冷要來了!2地區炸雨低溫20度「入夜雨擴大又猛」 本週降雨熱區曝
東北季風影響,中央氣象署針對4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今(27)日臺北市山區及基隆北海岸、新北市汐止、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山區請慎防坍方及落石。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今雨區擴大!這天冷空氣殺到「低溫剩1字頭」 本週降雨熱區曝光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中央氣象署針對4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今(28)日基隆北海岸及大臺北、宜蘭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請注意瞬間大雨,連日降雨,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北台灣短暫回暖!迎另一波季風「又變天」跌剩1字頭
生活中心/李汶臻報導受東北季風影響,水氣充沛,北部、東部地區大雨連下超過一週。未來一週,北台灣持續濕冷,中南部則是晴暖天氣。而後續又有另一波東北季風接力報到,就有氣象粉專表示,北台灣氣溫短暫回溫後,將迎來溜滑梯式降溫,最低溫跌剩1字頭。
民視 ・ 10 小時前
明天雨彈炸「這2地」 週末氣溫遽降「1字頭」、日夜溫差大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未來1週台灣天氣受東北季風影響,氣溫較涼。氣象署預報,北部及宜蘭近日可能降至20度,明(28)天需留意局部豪雨,中南部日夜溫差多達10度;另外,這週五將會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報到,北部及宜蘭氣溫下探「1字頭」,中南部日夜溫差可達9度。
民視 ・ 22 小時前

台中「露天曬廚餘」畫面太驚人!彭啟明:台中挖一個洞造成環境污染
台中市梧棲區一家廚餘養豬場近日爆發全台首例本土豬隻非洲豬瘟(ASF)確診案例,食安危機震撼全台。農業部立刻宣布,目前暫時全面禁止用廚餘養豬15天,防堵疫情擴散。大量的廚餘該何去何從?近日民進台中市議員何文海就爆出,市府將廚餘載到文山掩埋場曝曬,環境部長彭啓明26日派員前往文山掩埋場查看發現是「是掩埋場堆肥」,坦言「台中挖一個洞造成環境污染」,建議不堆肥、直接餘掩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東北季風配合南方水氣北上!北部東北部防豪雨 氣象專家點出新颱風可能生成時間
[Newtalk新聞] 東北季風配合南方水氣北上,大台北今日再度轉回下雨天氣,今天溫度偏涼,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吳聖宇指出,隨著中高層西風短波波槽逐漸往長江下游移動,配合底層較強東北季風,以及中高層沿著太平洋高壓邊緣自南海北上的水氣,自昨晚開始在南海北部到台灣附近逐漸有雲雨帶建立的情況。他也特別點出未來幾天在南海到菲律賓東南方海面陸續會有熱帶擾動活動的機會,又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出現。 吳聖宇指出,這波雨勢除了原本就一直有降雨的北部、宜蘭到花蓮一帶持續降雨之外,中部地區昨晚到今天清晨也陸續開始下起雨來,其中在大台北到宜蘭地區因為是底層東北季風的迎風面,地形的配合搭配上述天氣系統以及水氣增多等等條件,累積的雨量就比較明顯, 吳聖宇提到,今天中高層短波槽會逐漸東移進入黃海,要到深夜至明天才會繼續往日本方向東移出去,持續帶動南海北部的水氣往台灣方向移動,因此今天一整天受到短波槽相關的雲雨帶通過配合底層仍強的東北季風共同影響,中部、北部、東半部都將是有陣雨或短暫陣雨的天氣型態,雨勢沒有特別強,但是降雨的時間較長,尤其是在大台北、宜蘭以及中北部山區一帶,一整天累積下來的雨量應該也不小,不少地方這
新頭殼 ・ 9 小時前

恐又有颱風生成! 專家揭模擬路徑:28、31日各發展1低壓
台灣整合防災工程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在YouTube頻道中指出,目前南海與菲律賓外海的兩個熱帶擾動發展活躍,其中南海的系統預估在週二、三(28、29日)形成熱帶低壓,移動方向偏向越南南部;菲律賓東方的擾動則有機會在週五、六(31日、11月1日)發展為熱帶低壓或颱風。由於台...
CTWANT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