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與九個孩子的相遇與離別 — 退休夫妻投身寄養 讓愛繼續流動【Yahoo有故事】
從安寧病房走進孩子的世界「只要體力上許可,有需要就做!」
居住在台東部落的余爸爸、余媽媽,寄養兒童口中的「阿公、阿嬤」,投入寄養家庭照顧已經10年了,照顧過九名寄養兒童。兩人之前分別是警察和在醫院安寧病房的社工,目前家中還有兩名寄養童,為一對兄妹。
「只要體力上許可,有需要就做!」提到成為寄養家庭的契機,余媽媽表示之前在安寧病房工作,她常看到許多臨終病人孤單地面對最後的時光,「當人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怎麼會沒有人在身邊?」那樣的畫面深刻的印在心裡,所以退休後選擇再次投入「家庭服務」,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個暫時的溫暖的家。
自己的三個孩子都已長大居住在外,報名成為寄養家庭前,全家人開了家庭會議,很快達成共識,「雖然有些擔心,但想說先試試看,如果有需要就互相幫忙。」就這樣踏上了寄養家庭的旅程。

怕被搶食、不敢關燈 重塑寄養兒童安全感
還記得第一位寄養童是兩歲多的孩子,為迎接這位幼兒,余媽媽從家裡的環境開始調整,「鋪上巧拼、放上圍欄、移除桌巾⋯⋯」都是為了讓孩子可以在家安心地跑跳。除了空間上的調整、作息的磨合,另一個重要的課題,是重新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有些孩子怕黑、吃飯狼吞虎嚥,或對聲音、眼神特別敏感。
余媽媽提到,像第一個寄養兒童半夜需開著燈睡覺,所以當時家裡的燈光不能太昏暗;目前的寄養兄妺則表現在吃飯的時候,有時候會狼吞虎嚥、有時候則吃得少,余媽媽從日常固定的用餐節奏建立起,一開始會幫孩子裝適合的份量,第二次就會讓孩子自己添飯,讓他們知道:「不用擔心沒飯吃,也不會有人搶食。」初期也會讓孩子坐在專屬小桌椅,等熟悉後,再慢慢引導至圓桌,和大人共食 — 這樣的「位置儀式」,能強化孩子的心理安全界線,循序漸進的減緩心裡的不安全感。
在部落的生活,信仰與文化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余爸爸和余媽媽假日都會帶著兄妹倆去教會參加彌撒,約一小時的時間,培養孩子們的專注與穩定;教會的耶誕節慶活動:耶誕報佳音、製作馬槽,到復活節尋找彩蛋,一起和教會的孩子玩樂。另外像部落裡的運動會、射耳祭等慶典,兄妹倆會穿著族服和余爸爸一起參加展演,透過族裡的活動,讓孩子們和目前的環境產生連結,協助他們更快融入新的生活圈。

10年間重複相遇與離別「每個孩子都是我的生命老師」
擔任寄養家庭的10年裡,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經驗?「每次問到這個問題,我都沒辦法回答。」10年間不斷地面對相遇和離別,每當個案回到原生家庭,再次迎接下一個寄養兒童,反覆培養新的生活作息,和調整身心狀態,這個失落的過程和情感的拉扯,對余媽媽來說最為辛苦,「記憶裡會留著和上一個孩子生活的點滴。」余媽媽表示,「但對我來說,每一個小朋友都不一樣,都是我的生命老師。」
以目前家中的兩個孩子來說,和過去的孩子最大的不同在於「很願意分享學校和家裡(原生家庭)的生活。」余媽媽同步補充:「就過去經驗,我們不會了解原生家庭的狀況,所以沒辦法想像孩子在原本家庭的樣子,在照顧的過程,不免擔心他們回到家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模樣?但現在這對兄妹,我感受到的是,他們把我們當成家人一樣信任,樂於和我們分享生活,而且都是正向的回饋。透過他們的描述,可以想像之後生活的樣子,這樣我就放心了。」
嘴巴上雖說辛苦,但她也沒想過退休,對她來說,最珍貴的就是跟著這些孩子的步調一起學習。每當孩子從「阿嬤,幫我洗澡!」變成「阿嬤,我要自己洗澡!」才驚覺孩子不知不覺長大、獨立了,再也不用她操心,那是一種「努力沒有白費」的溫柔回報。「有一次哥哥從學校帶一顆雞蛋回來給我,那份小小感謝的心意,是我感到非常幸福的時候。」

「阿嬤補習班」在家開張 用溫柔灌溉特殊寄養兒
余爸爸和余媽媽照顧過九名寄養兒童,有一半以上是特殊兒童,像是認知、語言等發展遲緩的狀況。目前家中的妹妹妞妞就是語言遲緩。除了到醫院進行早療課,日常也會透過音樂、對話去刺激她的語言發展,余媽媽表示:「和妞妞對話時,會放慢速度,一個字接著一個字,讓她看著自己的嘴型練習。」家裡也備有多本的二手繪本,放在孩子們隨時拿得到的地方,才有機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他們摸索的過程,書本撕壞也沒關係。」余媽媽溫柔地說。
「寫功課」被許多家長視為親子關卡,但余媽媽沒有讓孩子去補習班,選擇自己教。「我自己的小孩也沒去補習,一定要有時間陪他們寫功課。」對她來說每次的陪伴,都是同步和孩子建立關係。當然在過程中難免會生氣、有挫折,特別是在數學科很讓人頭痛,余媽媽笑說:「我又不是聖人!」
當發現自己快要崩潰時,就會給孩子一個任務,讓他暫離現場,也讓自己冷靜,學著轉念。余媽媽溫柔地說:「因為大人離開的動作比較大,會讓孩子感到挫折而自責。」冷靜下來思考著和孩子的對話,有助於她正向的看待孩子,「至少他第一題到第三題都答對了,到第四題才出現錯誤。」
給未來寄養家庭的建議:每一位新來的孩子都視為新生兒
「如果哪天寄養家庭的數量夠多,我們就會退下來。這份愛,本來就該流動。」對於有意成為寄養家庭,余媽媽也提供幾點建議:
如果是「年輕夫婦,本身有小孩」這類型的家庭,因為同時要「照顧別人的孩子」與「照顧自己的孩子」,需獨立看待每一位孩子,且要規畫分別陪伴的時間,讓每個孩子能感受到爸媽的重視。
另外,建議把寄養的兒童心裡視為「0歲」,雖然他可能是個5歲、7歲的孩子,但在情感安全、信任與依附上,都要從零開始,「把他們視為第一天出生在家裡的嬰兒!」寄養父母也要重新跟著孩子適應環境,並建立生活規律。
而對於像余媽媽一樣是退休人士,想要投身寄養家庭,因為退休後有更多的餘裕經營於交友圈,她針對自己的經驗分享:「我一開始不太會帶他們(寄養兒童)參加朋友的聚會,擔心自己專注在和朋友的互動,會不小心讓孩子們覺得被忽略。」而過去孩子們在原生家庭就有類似的問題,會等自己與寄養兒童較為熟悉後,再帶他們進入交友圈。
雖然寄養家庭的角色是「暫時性的安置」,但對余媽媽來說,當孩子進到自己的家庭,不論辛苦和疲累,必須照顧到他們回家(原生或收養家庭)。「中途換家」對他們來說,是更大的傷害。」所以建議退休長輩先規畫好自己的生活圈,再評估是否適合成為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逐年下滑 退休長輩成主力
當孩子因家庭功能失衡,暫時無法在原生家庭生活時,會被安排至經評估合格的家庭照顧,這些家庭即稱為「寄養家庭」。隨著晚婚、不生的社會趨勢,目前台灣的 「寄養家庭」 制度面臨幾個挑戰,其中一個便是願意成為寄養家庭的戶數,逐年下滑,且投入的年齡結構偏高。
據家扶基金會統計,近三年寄養兒少人數,每年約在2100人,但寄養家庭戶數約不到1500戶。另外,衛福部資料顯示,超過一半的寄養家庭,平均年齡落在55歲左右,退休者目前還是台灣寄養家庭的重要力量,高齡化成為一大挑戰。長期的照顧責任,無論在體力還是心理上,都是沉重負擔。年輕家庭的參與度低,導致合適的寄養家庭量能不足、媒合率低,難以完全滿足安置的需求。

如何成為寄養家庭:
年齡滿25歲以上
完成義務教育
穩定收入
安全足夠的家庭空間
請洽家扶基金會寄養家庭招募專線0800-07-8585或家扶網站。
寄養家庭簡介:余爸爸、余媽媽居住在台東,成為寄養家庭已經10年,照顧過九位寄養兒童,目前家中有一對寄養兒童,兩人是兄妹:宇宇和妞妞,妞妞有語言遲緩的狀況
【Yahoo有故事】百工百業、千人千色,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人生經驗寫下的故事各自精彩,Yahoo新聞將帶你探索這些人的故事,從平凡日常到非凡成就,從職場挑戰到生命轉折,也許每段經歷都蘊藏著勇氣與啟發。這不只是人物專訪,而是一趟理解社會、洞察人生的旅程。

作者:陳文惠
核稿編輯:黃婉婷
其他人也在看

李連杰洪金寶爆換心、注射液體續命!70歲周潤發回春近照曝 網嚇傻
近日中國許多名人都突然大回春、變年輕,如李連杰、洪金寶被網友質疑換了年輕人器官,甚至注射了神秘液體。如今周潤發意外被巧遇,網友就發現其身體1變化,整個狀態回春不少,畫面曝光引起關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薪水全上繳!董座為3兒尋姻緣 婚後返還本利加贈新房
一名國內知名的企業董事長求三個已工作的兒子,將薪水除零用錢外全數交給父母,但兒子們還未結婚,因此董事長向桃園市中壢區美滿服務中心尋求協助,希望透過一對一聯誼活動幫助兒子們找到伴侶,一旦結婚就會歸還兒子上繳的本金與利息,還會贈送一棟房子。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衛福部將設兒少及家庭支持署 4年135億照顧兒童健康
為了照顧兒童醫療,解決少子化困境,賴清德總統昨天宣布,衛福部將組織調整,新增「兒少及家庭支持署」,作為專責兒童照護的行政...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孩子調皮長大就好?研究揭:家庭結構影響ADHD發展 隔代教養風險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孩子只是太調皮?等長大懂事就會比較好嗎?」其實沒那麼簡單!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神經科江國樑醫師指出,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表現,與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密切相關。穩定、和諧、功能良好的家庭,能讓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兒童的神經發展更平衡;相對地,若家庭互動薄弱或照顧斷層,則可能增加心理與行為挑戰。江國樑醫師率領團隊分析近八萬名ADHD兒童健保大數據,並將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Children》,揭示「家庭結構」與「父母年齡」在兒童發展中的關鍵影響。 隔代教養若缺乏親子互動 孩子出現精神疾病機率較高 團隊將「隔代教養」定義為祖父母支付保費、且子女未與父母同住。研究結果顯示,這類孩子後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高於一般兒童。其中,人格障礙風險最高,高出9.23倍;躁鬱症約2.9倍、適應障礙則約2.2倍。江國樑醫師指出,雖然隔代教養能提供家庭支持,但若缺乏親子互動或教育觀念落差過大,孩子容易承受更高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情緒與人格發展。 雙親年齡兩端化 孩子出現躁鬱或自閉症機率也較高 若父親20歲以下者,其子女躁鬱症的發生機率為一般族群的3.58倍;母親20歲以下者,則約2倍。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出生僅1408公克!早產兒靠「袋鼠式護理」救命 父母懷抱勝過藥物
一名體重僅1408公克的30週早產兒,經過專業醫療團隊照護,如今已健康成長至三歲半。兒科主任陳思融表示,親餵與「袋鼠式護理」是早產兒照護的關鍵,父母的懷抱就像神奇良方,能幫助寶寶更穩定成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防蛀策略睡前刷牙後不再進食 孩子這年紀前需父母補刷
孩子到了睡前總是鬧著不想刷牙嗎?許多家長一時心軟想著「算了吧,就放過這一次」,但每一次這樣的讓步,其實都讓蛀牙菌多了一次攻擊牙齒的機會。台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林君鴻指出,學齡前是牙齒健康的關鍵期,而一天中最重要的一次刷牙,正是入睡前那幾分鐘。
NOW健康 ・ 1 天前袋鼠式護理 助早產寶寶穩定呼吸與增重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自2018年12月開院至今年10月底,已經接生8374位新生兒,其中早產兒佔713位,近日第一次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溫馨熱鬧!早產兒也可以頭好壯壯!傅小姐回想起寶貝30週就出生、出生體重只有1408公克,花了1個多月脫離呼吸器、氧氣,喝奶時卻常常掉血氧,醫療團隊從出院前幾週就陪爸媽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大集合》玩坐氣球襲胸籃籃?胡瓜慘遭炎上 節目急發116字聲明道歉
綜藝天王胡瓜主持的《綜藝大集合》17日到雲林麥寮出外景,有網友PO出錄影截圖,發現胡瓜玩坐氣球遊戲過程中,不小心摸到助理主持人籃籃的胸部,遭網友炎上批評,不過許多網友也緩頰說:「這一看就知道不是故意的。」對此製作單位今天也做出回應。蔡維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館長對決大師兄「過一天風向變了?」 鄉民揭他1敗筆:根本豬隊友
「館長」陳之漢近日遭元老級員工「大師兄」李慶元、高階主管小偉毀滅式爆料,稱館長曾要求小偉陪睡老婆館嫂,以及投資內幕等。一名網友表示,一開始不少人都在嘲笑館長,感覺對方聲勢應該會下跌,沒想到才過一天風向竟然180度轉變,好奇其中原因,掀起眾人熱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百萬小學堂》小西瓜長大了!近照曝光變正妹中醫師 網驚呼:門診要爆了
「選我!選我!選我!選我!」綜藝節目《百萬小學堂》昔日人氣「小學生智囊團」成員小西瓜(廖書嫺),在節目播畢後一路專注課業,如今已經是林口長庚中醫師。她的近照今(16日)曝光,網友看了驚呼「門診要爆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WBC》韓國投手2戰多達23次四死球 韓媒批判:與日本實力差距很大
韓國隊昨天在與日本隊的強化試合比賽打成7比7平手,中止對戰10連敗,2場比賽以1勝1 和作收,韓國隊2戰出現23個四死球,讓韓媒大力檢討。
TSNA ・ 21 小時前
台北又出現「不下雨的洞」!北台灣大降溫陰雨綿綿 鄭明典點出這地最不會下雨
[Newtalk新聞]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氣象署今(18)日針對位於迎風面的北台灣地區發布豪雨特報,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機會。北台灣自昨日起陰雨綿綿,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了累積雨量圖,指出大台北僅有一小塊地區幾乎沒有雨量, 氣象署發布豪雨特報,示警範圍包括台北市山區、基隆市、新北市北海岸地區及宜蘭縣;台北市平地、新北市山區及平地則須留意大雨。 同時,今日溫度也將下降,台北氣溫來到17-19度,今晚至明晨更可能來到16度,將是入秋以來最低;西半部桃竹苗雲嘉等地可能下探15度。 鄭明典透過臉書提到,穩定的東北季風,雨區也相對穩定,主要在北台灣。但在雨區中,有一小塊地方幾乎沒有雨量,那是受到大屯山系的屏障作用,雨下在迎風面,山背後就不太下雨。 鄭明典提到,迎風面和背風面的實際位置和風向有關,所以要等風向變了,雨區才會改變。對於台北在東北季風期間總是會出現那個「不下雨的洞」,鄭明典也解答,石牌到士林最不會下雨。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東北季風南下溫度驟降!北部高溫跌至17度 未來一週天氣一圖看為何「東北季風」又濕又冷?專家揭關鍵原因
新頭殼 ・ 1 小時前

挨揍皮肉痛/獨家!好友口角變動手動腳 劉書宏被蔣政打到骨裂
劉書宏9月初突然在臉書上公布肋骨骨裂的消息,光是簡單起身與躺下都讓他痛不欲生,對於受傷原因,他絕口不提;本刊接獲線報,指劉書宏與健身教練好友蔣政8月底因小事起爭執,大打出手,但劉書宏體力遠遠輸給對方,導致受重傷。劉書宏不想此事曝光丟了面子,也不願提告蔣政,雙方談判後,劉書宏決定收下醫療費及誤工費「私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不是日本!這國家「中國客變少了」 當地人鬆口氣讚:挺好的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7日在國會答辯中明確指出,台海若爆發武力衝突,可能構成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等同日本可能出兵,發言引起中國強烈反彈,罕見發布「禁日令」呼籲公民暫時勿前往日本。其實不僅日本,前往泰國旅遊的中國人也大幅度下滑,但比起政府的頭痛,泰國人卻開心表示「其實挺好的」。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林口房價盤整「這區」出現接盤勇者!4字頭卡位明星學區 雙北小家庭外溢移居|房價狙擊手
近兩年新北市林口區新案價格來到相對高點後,市場迅速轉入理性盤整,自住買方重新成為主力,然而位於林口新市鎮西側、以低密度住宅為主的南勢國小生活圈,因具備相對親民的房價、完整學區與寧靜居住環境,反在盤整期中顯現出更強承接力,根據統計,南勢國小生活圈近10年房價漲幅高達66.9%,領先林口區全區52.4%,相較於林口新市鎮其他區位,低基期、低總價優勢更具爆發力。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 1 天前

披薩店公審台人惹義大利市長震怒!她見1事驚「台灣國際地位」變了
生活中心/曾郁雅報導日前一群台灣遊客飛往義大利一間披薩用餐,沒想到疑似因為16人只叫了5份披薩、3杯啤酒,讓當地披薩店老闆直接把整群團客的清晰面貌全錄下,甚至直接在現場公審、但由於台灣旅客聽不懂老闆所說的外語內容,還對鏡頭比YA、豎起大拇哥,老闆最後卻不留情喊「台灣滾吧」,影片公開後大炎上、讓餐廳老闆緊急道歉,可當下老闆又喊出自己跟「中國、台灣」道歉,讓網友再度看傻眼,事態持續延燒更讓蒙特卡丁尼市的市長德羅索(Claudio Del Rosso)出面緩頰、透露將見「台灣代表」一起解決這次事件,對此台灣財經網美胡采蘋就感歎台灣現在國際地位「稍微有點太高了」。
民視 ・ 23 小時前
MLB/大谷翔平續穿金標球衣!全聯盟僅6人享殊榮
道奇二刀流球星大谷翔平下季將續穿「金色大聯盟Logo」的金標球衣!大谷翔平蟬聯國聯年度MVP,因此得以享有全大聯盟僅6人的殊榮。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