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檢查一次地板有無落髮… 只是愛乾淨?其實強迫症上身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些人愛乾淨,但若「清潔」成為焦慮來源、甚至干擾生活,可能就不只是單純的潔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提醒,所謂的「潔癖」有時其實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兩者雖名稱相似,實際上卻是不同的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
門診就有一名年近6旬的家庭主婦,長年陷入莫名焦慮與失眠,每天最耗時的事,不是煮飯或打掃,而是反覆「檢查家中地板是否有落髮…」即使剛檢查過、確定地板乾淨,幾分鐘後仍忍不住再度查看,往往得反覆十多次才罷休,最嚴重時,甚至連外出買菜途中,也會突然折返家中再次檢查。
楊逸鴻說,雖然外人看來都認為她是「潔癖」,但細問起來,婦人家中除了地板一塵不染外,其他地方反而因此沒空整理而雜亂不堪。這一類重複、無法控制的行為,正是強迫症的典型表現。
楊逸鴻表示,強迫症患者常出現強迫思考與強迫行為,即明知不合理、卻無法停止的念頭或動作。若症狀造成生活困擾,建議接受治療。過去治療以心理諮商為主,效果有限;隨著精神科藥物進步,現今多採用抗憂鬱劑為主的藥物治療,有時輔以抗焦慮或抗精神病藥,效果良好。大多數患者經一年穩定治療後,大腦功能可恢復平衡,並逐步停藥。
強迫人格則不同,楊逸鴻指出,像門診另一名主婦,雖同樣重視整潔,但檢查地板後若沒發現髮絲,一天內就不再重複檢查,只是對整體秩序要求極高,桌椅要對齊、毛巾四角要平整、冰箱內食物要分類排列,家中總是一塵不染,導致她常為趕進度、力求完美而焦慮不安,甚至因家人打亂秩序而動怒。
楊逸鴻說,強迫人格的患者多追求秩序、完美與控制感,有時甚至表現在「囤物」傾向,捨不得丟東西、覺得物品將來一定有用。雖不一定需要治療,但若已造成家庭衝突或生活壓力,仍建議尋求協助,以心理治療為主,必要時可搭配抗焦慮劑、抗憂鬱劑或安眠藥,效果通常良好,症狀穩定後可逐步停藥。
楊逸鴻提醒,強迫相關問題並非意志薄弱或「太愛乾淨」,而是大腦功能暫時失衡的表現,潔淨與秩序本身沒錯,但當它變成壓力,就需要學習適度放手。只要過度追求完美、整潔或檢查行為,並已導致焦慮、失眠或家庭緊張,就應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800歲長壽家族秘方曝光 每天喝「蔬菜湯」增免疫力
義大利薩丁尼亞島是全球五大「藍區」之一,這裡的居民以長壽聞名,其中一個家庭更因家族總壽命超過800歲而備受矚目。英國鏡報報導,這個家庭長壽的秘訣之一,是每天都會食用一道以豆類和蔬菜為主的營養湯品,被視為增強免疫力、抗老化的關鍵飲食。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美陸軍太平洋司令示警:印太最大風險是「行動遲緩」
專業軍事媒體《Defense One》報導,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USARPAC)司令、陸軍上將克拉克(Ronald Clark)近日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行的美國武裝部隊通訊與電子協會(AFCEA)印太科技論壇上警告,美軍在印太地區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無所作為」,也就是在危機或衝突出現時「行動遲緩」、部署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曾沛慈從天而降美呆全場驚呼! 邀請4千粉絲擁抱獨一無二的回憶
曾沛慈出道18年,8日首度站上北流舞台開唱,吸引超過4千名歌迷現場捧場,金曲連發超過2小時,開場曾沛慈身穿白色禮服坐在佈滿花朵的鞦韆上,宛如仙女從天而降,以〈搶先看〉華麗登場,接著是超經典的歌曲〈黑框眼鏡〉搭配舞者動感十足,緊接著〈關於愛這件事〉三連發揭開序幕,充滿青春氣息又帶著成熟韻味,讓粉絲大呼「這就是初戀的模樣!」
林政平|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6 小時前
金門醫院出包!1歲嬰流感疫苗打成A肝 家屬PO文怒轟「離譜」
[Newtalk新聞] 金門一對年輕夫妻7日帶著1歲1個月大的寶寶前往衛福部金門醫院,準備接種流感及水痘疫苗,不料護理師誤拿A型肝炎疫苗進行施打,晚間發現打錯後立刻致電家屬道歉並通報縣衛生局,家屬在社群平台痛批「太離譜!醫院必須徹底檢討疫苗施打流程」。 金門醫院指出,當日門診兒科醫生問診後開立流感疫苗針劑準備幫嬰兒接種,值班護理師誤拿成A型肝炎疫苗施打,晚間結算發現疫苗品項有誤,護理師立即依程序通報,院方同步回報縣衛生局及疾管署。 院方指出,該劑A肝疫苗視為有效劑次,無安全疑慮,後續無須補打,但需補接種流感疫苗;兒科醫師親自致電嬰兒家長表達歉意,並詳細說明事件經過與疫苗安全性。 家屬PO文指出,接獲院方來電才得知嬰兒打錯疫苗,全家人當場傻眼又氣憤不已,雖然院方解釋,A型肝炎疫苗原本可於滿1歲施打,與水痘疫苗同時接種並無大礙,但全家仍憂心孩子是否受影響,整晚緊盯狀況,好在目前沒有出現不良反應。 事件曝光引來諸多網友留言統批「這種錯誤不可原諒,幸好寶寶沒事」、「有些診所在施打前會把盒子讓家屬看一下.確定沒有拿錯...才打」、「怎麼拿人命開玩笑呢?」「太扯了真是低級的錯誤祈願愛孫平安沒事」。
新頭殼 ・ 1 小時前狂!機車載大水塔趴趴走 高雄警方要開罰
有民眾近日行經高雄市三民區澄清路與建國路口時,驚見1輛普通機車後座竟載著1個巨大水塔,水塔大到看不到騎士,驚呼台灣騎士沒有極限,不過警方檢視畫面,認為物品高度、寬度已超出規定,依法可開罰300至600元。據民眾在「爆料公社」臉書社團分享的畫面,可見1個比機車大的巨大水塔被五花大綁載運於機車後座,騎士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蒙古籍貨輪靠近西部海纜區意圖不明 海巡署全程監控
1艘蒙古籍貨輪沿台灣海峽北上,靠近我國海纜區,意圖不明,海巡署今(9)日發布新聞稿,該署在蒙古籍貨輪航行期間均全程監控,目前確認該船已航行離開我國鄰接區。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小時前

兒童鼻過敏常誤認為感冒 醫師教你環境控制與治療關鍵
在兒科門診中,鼻過敏是最常見的主訴之一。許多家長發現孩子每天早晨起床就開始連打噴嚏、流鼻水,甚至鼻塞到難以入睡,誤以為是感冒反覆不癒。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徐欣健提醒,這些症狀多半不是病毒感染,而是「過敏性鼻炎」所引起。 徐欣健指出,過敏性鼻炎是因免疫系統對環境中常見物質(如塵蟎、灰塵、寵物皮屑、花粉等)過度反應所造成的慢性疾病。與感冒不同的是,感冒通常在一到兩週內痊癒,但過敏性鼻炎可能反覆發作、甚至一年四季困擾不斷。常見症狀包括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或眼睛搔癢,長期鼻塞的孩子還可能出現「鼻樑橫紋」或「黑眼圈」等特徵。 鼻過敏影響層面很廣「鼻過敏影響的不只是鼻子,還會波及睡眠、注意力與學習表現。」徐欣健說,長期鼻塞會導致孩子白天精神不濟、注意力下降,甚至影響人際互動。此外,鼻過敏常與氣喘、異位性皮膚炎並存,被稱為「過敏三兄弟」,若未妥善控制,可能增加氣喘發作風險。 診斷上,醫師會依病史與臨床症狀判斷,必要時進行過敏原檢測,如血液檢驗或皮膚點刺試驗,以了解孩子對哪些物質特別敏感。找出過敏原的目的,不僅是確定致敏物,更能協助改善生活環境、減少誘發機會。 環境控制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
趙少康涉亮票檢起訴求重刑 羅智強批綠司法追殺
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於7月26日罷免案投票時,展示選票給媒體拍攝,涉嫌亮票,台北地檢署日前偵查終結,依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起訴趙少康,並請法院從重量刑。國民立委羅智強今(9日)聲援趙少康,質疑這是否又是奉旨辦案,司法追殺,批浪費社會與司法資源。
太報 ・ 3 小時前

才官宣就離婚!初孟軒被提分手留遺憾 不捨曝心聲:身不由己
公視影集《就算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吃飯2》(簡稱《好好吃飯2》)胡宇威流暢做菜的帥氣模樣被讚是「天菜大廚」,端出的料理更是每道令人垂涎,另外由初孟軒、徐鈞浩詮釋的夫夫組合「布朗尼與紅豆泥」更掀起討論熱潮,初孟軒也在社群「放閃」轉發影集連結,呼籲粉絲們一起追劇、一起吃飯。趙浩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快撐不下去了!」Andy曝心靈崩潰逃離72小時坦言:像被關在監獄
百萬YouTuber「Andy老師」近日情緒再度引發關注。他在社群平台上自曝「準備消失72小時」,坦言自己長期陷於壓力與資訊轟炸之中,感覺像被困在一座「無形監獄」,他在8日上傳新影片,因此決定暫時遠離塵囂,到綠島尋求喘息空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吃爆豆腐、雞胸肉,為何還會「肌少症」?醫揪台灣人1習慣釀「蛋白赤字」:身體沒吸收,腎臟快累死
跌倒是我國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名,防跌首要維持肌力與平衡,除了運動之外,也應攝取足夠熱量與蛋白質。不過國人雖然普遍知道蛋白質的重要性,飲食習慣中卻潛藏引發肌少症的風險——早餐蛋白赤字。營養師建議,早餐至少應攝取2份蛋白質,譬如200毫升豆漿就是1份蛋白質,搭配雞蛋、豆製品等,補足早餐蛋白質所需。
幸福熟齡 ・ 4 天前
76歲翁體檢正常卻罹癌!醫揭「5大警訊」:身體早已透支
廖繼鼎醫師日前分享一名76歲患者的案例,一位長者平常生活規律、每天運動,且體檢報告也很正常,怎料,卻在某次手術後突然發高燒、器官衰竭,最後確診癌症。對此,廖繼鼎列出「5大警訊」,認為此狀況並非偶然,而是身體長期透支所致。
鏡報 ・ 3 天前
地瓜葉媲美藍莓!醫師外食選這4樣小菜:便宜好吃、瘦得快又抗老
你以為減重只能吃水煮雞胸加白花椰菜?其實,在平價麵店挑對小菜,不只可以幫助瘦身,還能兼顧抗老與健康!以下減重醫師公開自己在麵店選的小菜,不僅抗氧化、控糖,還愈吃愈瘦! 醫師麵店點菜全公開!地瓜葉
健康2.0 ・ 4 小時前
這處短=壽命也短了!研究:增1.54倍心梗、54%糖尿病風險
同樣的年紀,有人看來衰老,有人看來凍齡。醫師黃軒表示,除了基因外,研究發現,這與體內一段微小卻致命的DNA結尾「端粒」密切相關,每次細胞分裂,它就被磨掉一點點,磨光時,細胞即死亡。有研究指出,端粒短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骨質疏鬆的機率都顯著升高,例如端粒短者冠心病的風險上升1.5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5%。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9 分鐘前
64歲影后愛1運動:45分鐘就能增肌肉、心肺力!超多醫師都推薦
64歲香港女星毛舜筠外表凍齡,被許多人稱讚年輕不老。日前她上節目分享自己「防老祕訣」,認為生活習慣最重要,除了攝取對身體有益的健康食物外,肌力運動更是關鍵。 毛舜筠養生祕訣 毛舜筠說,從以前就
健康2.0 ・ 4 小時前
台大女學霸體重攀升絕望「胖一輩子」 早餐換掉一食品輕鬆瘦7公斤
想瘦身不必餓肚子!不少女生為了減重而苦惱,屢戰屢敗。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點出關鍵,很可能就是沒有達到飲食的均衡。他分享一位任職於金融業的台大女學霸案例表示,這位女病患生活忙碌、壓力大,體重不斷攀升,曾以為自己會「胖一輩子」。沒想到,她只是做了個小小的調整,把早餐的麵包換成豆腐、優格、地瓜等原型食物,加上一份大番茄,在完全不挨餓、甚至吃得更飽的情況下,竟順利瘦下7公斤,整個人也變得神清氣爽、更加健康。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議 陳時中喊「2萬元太多」:恐衝擊小資族
衛福部長石崇良原規畫推動補充保費3方向改革,首先是導入結算制,利息、股利、租金1年分別超過2萬元就得繳補充保費,防堵拆單;獎金部分,起徵點從薪資4倍以上,改為最低薪資4倍以上,讓高收入者的繳費門檻與最低薪者打平;單筆扣繳上限,則從1000萬調至5000萬,讓股息上億的...
CTWANT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