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男吃火鍋蔬菜血壓暴衝 醫:蔬菜先過水再吃
隨著天氣轉涼,火鍋季節來臨,一名50歲高血壓男子案例,因直接食用火鍋中燙煮的蔬菜而導致血壓從原本穩定的120毫米汞柱飆升至150毫米汞柱,原因是蔬菜吸附了高鈉湯汁。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節目中表示,糖尿病及高血壓是洗腎患者的主要原因,這兩類患者都應避免攝取過多鹽分。她指出,冬季火鍋雖然吃起來不覺得特別鹹,但湯底的鈉含量實際上相當高。陳醫師平時會建議高血壓病人多食用蔬菜,因為蔬菜中的鉀元素有助於調節血壓。
然而,吃蔬菜的方式若不正確,反而可能適得其反。陳欣湄分享,那位50歲男性患者長期規律服藥並遵從醫囑每天食用蔬菜,血壓一直控制得宜。但在一次回診時,她發現患者的血壓報告數值異常升高,從平均的120毫米汞柱飆升至150毫米汞柱,讓她感到相當驚訝。
經過詳細詢問,陳欣湄與患者共同研究後才發現問題所在。原來患者因為天氣變冷,偏好吃熱食,便習慣將蔬菜放入火鍋中燙煮後食用。雖然他沒有直接飲用鹹湯,但蔬菜在燙煮過程中已吸附大量高鈉湯汁,導致他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鈉,進而影響血壓控制。
陳欣湄提出解決方案,建議該患者若要享用火鍋燙煮的蔬菜,應準備一碗溫水,將蔬菜先過溫水後再食用,藉此稀釋附著在蔬菜上的鹽分。患者採納建議後執行一段時間,血壓果然恢復平穩。
適逢火鍋旺季,陳欣湄特別提醒腎臟病或高血壓患者在享用火鍋時必須格外小心。除了避免飲用湯底外,對於容易吸附湯汁的火鍋食材,也務必先過水後再食用,以減少鈉的攝取量,維護健康。
延伸閱讀
WBC/大谷翔平宣布打經典賽:再次代表日本出賽感到非常高興
允許輝達先進AI晶片銷陸?美商長曝:川普正聽取專家意見權衡
前盧秀燕市府大將加入民眾 吳皇昇有意參選台中北屯區議員
其他人也在看
年方14 即因腦動脈栓塞致缺血性中風
十四歲學生在課堂中突然倒地,伴隨怪聲、右側肢體癱軟與語言表達困難等症狀,被緊急送往聯新國際醫院急診室。由於患者年紀輕,考慮因為中風導致半側癱瘓可能性極低,懷疑是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暫時性癲癇(抽筋);為迅速釐清病因,急診團隊緊急安排檢查,確定為左側大腦動脈栓塞造成缺血性腦中風。醫療團隊進行急性腦中風顱內移除動脈血栓,術後患者血流恢復暢通。後來進一步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心房有近七公分巨大黏液瘤,顯示病情相當危急。心臟黏液瘤是一種非癌性腫瘤,質地柔軟有如果凍,腫瘤雖然不會轉移,但在心臟持續跳動和血流衝擊下,腫瘤小碎片很容易剝落。這些碎片會隨著血液離開心臟,進入腦部動脈後便可能引發栓塞,最後可能造成中風。後續完成心臟黏液瘤清除手術,恢復良好未留下後遺症,患者重返校園繼續上學。郭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思覺失調症也能有效控制!醫籲:要勇於求助與求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近來民眾在社區通報時常提到:「我家鄰居常在半夜大吼大叫,而且常懷疑別人在背後講他,有事沒事跑去狂敲別人家門,大家對他的行為都覺得很害怕……」。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這類行為有可能是「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俗稱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徵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陳柏妤主任表示,若能在發病初期就介入治療,病情多半能獲得控制,日常生活也不受影響。 思覺失調症是慢性化腦部疾病 及早介入治療有助減少惡化 思覺失調症的盛行率約4‰至1%,以臺北市114年10月244萬人口數推估,約有9,700~2,4000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不僅病人痛苦、家屬負擔重、也造成社會經濟重大的影響。陳柏妤主任指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需要持續醫療介入的慢性化腦部疾病,發病年齡通常於青年期(20~30歲之間),初期症狀可能有情緒起伏大、言談詞不達意、突發的強迫症狀、間歇的聽幻覺、不明究理的恐懼感、對外界變得敏感多疑等,若能及時察覺並及早介入治療,將有助於降低病情惡化風險。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介入合作團隊 提供初次發病關懷服務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108年即首創「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高屏溪流域信仰故事特展」高史博登場
[NOWnews今日新聞]古稱「下淡水溪」的高屏溪全長171公里,流經高雄市12個行政區,牽引著原住民族、客庄、福佬聚落等族群的民生所需、多元信仰與文化發展。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支持下,高雄市立歷史博物...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陳曉離婚陳妍希9個月 驚現臉頰凹陷「暴瘦9公斤」模樣
陳曉、孫千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生意人》,是陳曉首次主演「大男主」經商劇,睽違8年再次剃頭留辮挑戰「清朝裝扮(清裝造型)」,超凍齡的不變帥氣模樣、亦掀起討論熱潮。另外,即便拍攝天氣條件嚴峻,在零下20度中,他也堅持以素顏出鏡,展現書生的滄桑感,不少網友看完預告片後,驚呼大讚「不愧是不老男神!」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公費新生兒篩檢明年下半年擴充!罕病 SMA 可望提早揪出
罕見疾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嬰兒死於先天性異常的首位疾病,患者 1 歲前一定發病,且症狀出現後才治療預後不佳...
Heho健康網 ・ 1 天前
中山醫大實用健康課獲獎!「運動+營養」戰勝代謝症候群
臺中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教授李彗禎與副教授黃惠珮共同開設開放式數位課程「代謝症候群的運動與營養」,獲社團法人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頒發的在「開放教育優良課程獎」優選獎。(記者高原採訪報導) 中山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保健》急性血癌凶猛 4大症狀不可不慎
綜藝天王沈玉琳日前因血癌暫停演藝事業,引發社會大眾關注。血癌並非只出現在新聞或虐心電影情節中,而是可能發生在日常生活的真實威脅,但因為症狀沒有特異性,常被誤認為貧血或感染,可能因此錯過就醫時機。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牙周病逾8成 增心血管風險
牙周病被稱為沉默殺手,國人牙周病盛行率逾8成。世樺牙醫診所醫師張天欣指出,嚴重牙周病恐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風險,因此落實日常口腔清潔與定期檢查十分重要,及早發現才能預防疾病惡化。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台北市長民進內互比民調曝 郭正亮點名可空降「他」出戰
2026年台北市長選戰,民進候選人尚未定案,僅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登記爭取參選。吳怡農25日公布民進5位潛在參選人的互比式民調,在「綠營支持者」中,綠委王世堅的支持度為 22.7%,領先吳怡農 20.3%,另外綠委沈伯洋支持度為16.9%、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9.9%、前民進秘書長林右昌5.1%。前立委郭正亮認為,民進可以空降徐國勇來選,他至少團結深綠沒問題。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冬季超級食物!「這食物」含豐富花青素 專家:抗氧化兼顧血糖
隨著氣溫逐漸轉涼,不少民眾開始尋找更健康、能增加飽足感的季節食材,其中色澤鮮豔的紫薯近年受到愈來愈多人關注。食安專家楊世煒在臉書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指出,紫薯不僅營養價值高,也是一項適合日常替代主食的「超級食物」。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李四川暗酸「定裝照」綠自對號批評 江怡臻:民進也曾罵蔣萬安花瓶
2026新北市長選舉開打,台北市副首長李四川週一回應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拍定裝照時稱,「施政並不是要穿得漂漂亮亮」,民進性平會昨卻「對號入座」,要求收回批綠委蘇巧慧的歧視言論。國民發言人江怡臻在臉書反酸,民進性平部還曾批台北市長蔣萬安「花瓶」。
太報 ・ 1 天前
Abc牙醫聯盟創辦人涉聘無照密醫.洗錢近29億 雄檢偵結起訴
南部中心/綜合報導Abc牙醫聯盟的創辦人謝尚廷,聘用17名未具牙醫師資格的密醫看診,還挖聯手家族把龐大病患自費的現金收入,用人頭公司、假分紅手法洗錢近29億元,涉嫌逃漏稅9億多,高雄地檢署偵結後依洗錢、詐欺等罪將謝尚廷兄妹三人,以及牙醫、員工等共26人通通起訴。
民視 ・ 1 天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1 天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過度「清淡早餐」恐引膽結石!醫揭危害:血糖如雲霄飛車
過度執行「早餐吃得清淡」這種飲食習慣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傷害,可能導致油脂、蛋白質及多種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而引發膽結石、肌少症、免疫功能危機,甚至造成血糖劇烈波動。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23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