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因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言論引發的紛爭,使得「政冷經熱」有可能轉變為「政經俱冷」的新局面。中國短短幾天之內,報復措施頻密——暫停日本水產進口、停止牛肉進口磋商、發佈旅遊和留學警告。
台灣夏普在11月13日同步日本推出AQUOS sense10 ,主打超低功耗Pro IGZO OLED螢幕、強勁續航力,並引進兩創新AI功能:「Vocalist AI降噪魔法棒」和「AI智慧拍照去陰影技術」。

國民主席鄭麗文、民眾主席黃國昌近期剛會面完,外界對於藍白在2026、2028是否能合仍有疑問。政治評論員吳崑玉說,鄭麗文清楚民眾的狀況、沒那麼笨,會跟黃國昌見面是在應付內部分聲音;他也說,黃喊2026就要聯合政府,這就是在討「副市長」的職位,「你還不可憐他一下嗎?」

台北捷運板南線上捷運車廂內,昨天(22日)深夜11時許,有1名白髮女疑因不滿被旁邊的男子踩到腳,竟從隨身包包內拿出水果刀揮舞,當場造成車廂內其他乘客如潮水般退開,剛好捷運停在西門站時遇到捷運警察值勤,捷警與保全立即進入車廂,將揮舞水果刀的白髮女壓制帶下車,經警詢後依恐嚇罪送辦,而捷運公司將依大眾捷運法第50條之1規定裁處。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川普總統第二任期內刻意維持穩定的內閣團隊,在他任滿一年後可能出現人事變遷...

外觀看起來像椰子,果肉卻是橘黃色,像柿子也像南瓜,這是屏東縣九如鄉農會推出的新興果樹「椰柿」,目前種植的人不多,產量少,農會採預購販售,讓喜歡嘗鮮的民眾又多了一種選擇。椰柿的表皮綠色又帶點咖啡色,原產於拉丁美洲,在台灣屬新興果樹,因果實的外觀宛如縮小版的椰子,切開後果肉的色澤像柿子的橘黃色,所被稱為

大陸女星范冰冰以《地母》奪下第62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她的工作室在第一時間於微博發文稱「榮獲來自寶島的最佳女主角」,但該篇貼文已刪除,范冰冰事後也發文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屏東一名男子名下房屋於112年間經屏東地方法院拍賣後,未申報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遭國稅局寄發稅額繳款書、罰鍰繳款書限期通知男子繳納95萬餘元,男子逾期未繳納,行政執行署屏東分署查知男子還有法拍分配剩餘款項,通知到分署曉以大義,男子立馬辦理分期繳納。 這名男子的名下房屋於112年間經屏東地方法院拍賣後,未於拍定人領取...

第62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昨(22)日登場,本屆最佳女主角獎堪稱「死亡之組」,入圍之一的林依晨產後短短五個月便強勢回歸,以藍紫漸層雕花禮服驚艷全場,不過最終影后由《地母》范冰冰拿下,與影后頭銜擦身而過。不過林依晨也不灰心,霸氣喊話「反正我會站在這裡一輩子,遲早會拿到」。

有報導指出,我國海軍陸戰隊於10月秘密派遣一個營的全員全裝,搭乘首艘萬噸級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前往美軍基地關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訓練。此次訓練為了躲避大陸的偵察衛星,玉山艦還特別安排在夜間進入關島基地進行卸載,並於清晨返回台灣。

許多人有手腳冰冷的問題,還有的人常會有手麻、腳麻、一時走不動的困擾,這些都是末梢血液循環造成的嗎?其實,末梢血液循環不佳造成的狀況還不只這些,醫學上認定的末梢血液循環不良,還可能是引發嚴重病症的兇手。 40多歲的王小姐,他的雙手即使是在大熱天,僅只是待在冷氣房內,四肢手腳就會「冷吱吱」,讓她只好拿著暖暖包暖手,連與人握手時都感覺很不好意思。常常聽到「末梢血液循環」這個名詞,的確,像王小姐這個案例,就是末梢血液循環不佳的實證例子。 綿密微細小血管,就是末梢血管什麼是末梢血管呢?身體器官需要藉由血管維持血流暢通,才能正常運作,綿長細密的血管深入人體每個器官及組織,如大腦、心臟、肝、皮膚以及四肢等。血管提供血液、血球及各種荷爾蒙運行的管道,提供神經、肌肉、骨骼等組織足夠的血液及養分,以維持人體器官正常運作。 正常的血管是枝數多、不變形且流速通暢,若變形或是因疾病導致淤塞,身體自然就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若再嚴重一些,疾病就上身了。 而人是溫體的哺乳動物,在血液不易到達的地方就不會暖和,因此,血循不良者的四肢末梢容易感覺冰冷。所謂的「末梢」,並不一定是指四肢的末端,而是指體內各器官綿密網狀、無處

國內壽險業將於2026年接軌IFRS 17與ICS新制,法人關注包括累計合約服務邊際(CSM)餘額、每年新增CSM目標、預估接軌後的CSM釋出(CSM release)成長率以及評估ICS過渡措施後的ICS比率水準等。法說會率先登場的富邦金今年獲利持續領先同業,10月稅後純益179.2億元、年增約97%...

金裕貞、金永大主演的懸疑愛情劇《親愛的X》終於開播了!該劇改編自同名人氣漫畫,故事圍繞擁有反社會人格的頂級女演員「白雅珍」的衰落與背後隱藏的雙重面孔,才剛開播就掀起追劇熱潮,成為2025年下半年最強的黑馬韓劇!究竟《親愛的X》有什麼魅力?快一起來看看吧!
國人消費牡蠣主要為牡蠣清肉,在雲嘉沿海地區的「千歲團」剝殼工,俗稱的「蚵嫂」是主要勞動力。水試所近期推廣自動化牡蠣剝殼設備,讓這些「蚵嫂」擔憂被搶了工作。水試所研究員接受央廣訪問表示,自動化設備反而有助台灣養蚵產業永續,且還能幫助「蚵嫂」們工作更加輕鬆。 台灣國內銷售牡蠣的型態,和其他國家帶殼販售不同,主要為清肉,也是為迎合大眾食用的方式。因此在雲嘉沿海地區,常可見一群「蚵嫂們」,拿著刀具剝牡蠣殼,但這些「蚵嫂們」都上了年紀,勞動力未來恐面臨短缺,也可能進一步影響產業發展。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極力推廣國產牡蠣開殼自動化,從國外引進相關設備並導入超高壓加工技術。水產所此舉也讓不少「蚵嫂」們擔憂,呼籲政府沿海鄉下地方工作機會本來就不多,牡蠣開殼自動化只會讓工作機會流失。 水試所副研究員高翊峰受訪表示,「蚵嫂」們的擔憂,恐怕多餘了。他指出,因為「蚵嫂們」的年紀已大,但國內牡蠣產業要延續,因此才會引進省工省時的機械設備,讓產業得以永續,若產業無法延續,「蚵嫂」們未來也沒有工作機會。 高翊峰也指出,自動化牡蠣剝殼設備可減少約五分之四的人力,並非全然不需要人力,還是需要人工將牡蠣放到機器,並且將剝殼

星座不能全信,但有些念舊行為真的很準!有的人分手時說得斬釘截鐵,實際上心裡還留著位置。以下3個星座被公認最容易「心軟回頭」,快看看有沒有你身邊的人~

[FTNN新聞網]記者周雅琦/綜合報導日本觀光業正面臨中國團客「退訂潮」衝擊。隨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早前的「台灣有事」論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呼籲民...

77歲林先生,去年因退化性關節炎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但術後卻出現膝蓋歪斜、反覆積水、行走困難等症狀,生活大受影響。後來他轉至台中慈濟醫院,接受關節中心骨科趙子鎔醫師診治,經電腦斷層精密評估,發現原手術關節角度偏差,導致軸線錯位。醫療團隊為他進行「人工關節翻修再置換」手術,重新校正角度與受力方向。術後第二天林先生就能下床走路,一個月後已能獨立回診,突顯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患者,術前精準評估與手術規劃,才是避免治療失敗的關鍵。換人工膝關節非萬能 近1成患者術後仍不滿意趙子鎔醫師指出,對罹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人工膝關節置換並非一勞永逸,國內外統計發現,約有一至兩成病人,對治療結果不滿意,其中還有約1%至5%的病人,因角度偏差、骨質問題或受力不均,面臨得再次翻修手術的困境。像林先生這個案例,就正好是因人工關節未與身體重心軸垂直,才會造成術後步態歪斜、反覆發炎。術前評估+精準導航 人工關節手術成功關鍵趙子鎔醫師強調,人工關節置換並非越快開刀越好, 為了避免「換關節比沒換更糟糕」的窘境發生,術前評估與精準規劃才是治療成功關鍵。他表示,現代關節手術已能利用電腦導航輔助,可在術前模擬骨骼角度與

甲狀腺亢進起因於甲狀腺分泌過多賀爾蒙,使身體代謝速度過快,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佳潔表示,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為急重症狀況。造成甲狀腺亢進 自體免疫疾病是最常見原因吳佳潔醫師指出,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是一個形狀如蝴蝶的小腺體,負責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與體溫。造成甲狀腺亢進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自體免疫性疾病如葛瑞夫茲氏症(Graves’ disease),即身體的免疫系統誤將甲狀腺當作外敵而持續刺激它分泌賀爾蒙。其他原因包括甲狀腺結節或腺瘤過度活躍、甲狀腺發炎導致賀爾蒙短暫釋放、攝取過多含碘食物或服用含碘藥物。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 視情況需手術或補充賀爾蒙甲狀腺亢進的治療主要目標是讓賀爾蒙分泌恢復平衡,並減少對身體的過度刺激。吳佳潔醫師提到,初期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透過抑制賀爾蒙製造的藥物來控制病情,必要時可合併心臟用藥以減輕心悸與手抖等不適。治療期間需定期抽血檢查甲狀腺及肝功能,確保藥物劑量合宜。若藥物治療成效不佳或病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衛福部將成立「兒童及家庭署」,作為兒童照護的專責機關,並將強化醫療、早療到身心發展等面向,統整0至18歲兒少核心政策,推動全方位健康照護。對此,立法院朝野立委都表示「樂觀其成」,但期盼能釐清業務整併及預算、人力等配置。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兒少權益,政府逐步強化政策整合。為提升政策層級、整合跨部會資源,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於衛福部轄下成立「兒童及家庭署」,將從醫療、身心發展、家庭支持到早期療育全面深化,讓每位兒童都能獲得穩定、連續、系統性的照顧。 民進立委陳培瑜表示,總統成立「兒童及家庭支持署」,反映政府對兒少議題的重視,尤其近年虐童案、校園事件、早療與特教需求日益增加,更需有統籌機關整合醫療、教育與社福政策。 陳培瑜表示,兒少在各階段需求不同,她提醒政院及衛福部務必釐清跨部會分工,避免責任推諉,並可召開公聽會,聽取學者、民團與兒少代表的意見,協助制度完善落地。她說:『(原音)所以兒少署之後要回應的,其實是從...以0到6歲更多的是醫療、6歲到12歲是教育、12歲到18歲進入升學階段的教育,每一個階段孩子跟家長都會遇到不同的議題,但是過往是分散在各個部會,而且是比較低的層

[FTNN新聞網]房產中心/綜合報導面對永續議題,組織與個人應如何作出選擇?全台第一檔以企業倫理為核心的Podcast節目《士說新語,秀倫理》第五季正式上線,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