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國人血脂異常!冬天「過度進補」恐引爆心血管危機,心臟內科醫教冬季保健3大關鍵
天氣轉冷,許多人開始進補暖身、補氣養血,但若補過頭,反可能補出心血管疾病。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三成。但是,因症狀不明顯,約有四至七成民眾不自知。醫師提醒,冬季是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段。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因冬季活動量減少,對血管恐造成雙重壓力。
冬天血管「壓力山大」 三成國人血脂異常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統計,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長年名列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且20歲以上成人血脂異常盛行率約為三成。令人擔憂的是,約有四到七成民眾並不自知,,顯示出心血管疾病對國人健康不容忽視的威脅。
心臟內科醫師曾國翔指出,氣溫下降易使血管收縮、循環壓力增加,血壓隨之升高,使冬季成為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段。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因冬季活動量減少,對血管更是「雙重壓力」。
「許多人補得太油,血脂反而飆升。」曾國翔提醒,冬季「三高族群」特別需要警覺。許多人誤以為天冷應靠麻油雞、羊肉爐、燒酒雞進補暖身,卻忽略這些料理普遍含油脂與膽固醇極高。若再加上運動量下降、外食頻繁,血脂容易節節攀升,長期更會造成動脈硬化與血管狹窄。
心血管保健應趁早 生活方式+營養輔助雙管齊下
民眾在冬季補身的同時,別忘了「血脂平衡」與「血管健康」的維持。特別是習慣外食、日常飲食偏油重口味的上班族,進補若無節制,恐不知不覺加劇心血管負擔。 曾國翔建議,進補應以少油少鹽、清淡高纖為原則,搭配蔬菜與足夠水分;並透過運動暖身與保暖衣物維持良好循環,才能真正達到養生效果。
然而,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壓力、熬夜與飲食不均等因素難以完全避免,加上血脂偏高往往缺乏明顯症狀,導致血脂問題成為健康隱憂。曾國翔表示,除了調整生活作息、飲控與運動外,適當透過營養補充輔助血脂維持在理想範圍,也是一種為心血管打造強韌保護的健康策略。
舉例來說,納豆與紅麴便是一種常見的血脂管理營養素搭配。納豆中所含的納豆激酶可協助維持循環暢通、維持健康;紅麴則能抑制膽固醇合成酵素的作用、降低體內膽固醇生成,是心血管保護的重要角色。
冬季保健3關鍵:顧保暖、控血脂、暢循環
許多民眾冬天慣用飲食進補。曾國翔提醒,真正的保健不只有補熱量,更要補「血管健康」與「循環代謝」,建議民眾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更全面的守護心血管健康。
注意保暖:透過適當運動與保暖衣物,避免血管因低溫收縮,確保血流通暢。
血脂管理:減少高油食物,選擇清爽高纖烹調方式,從飲食源頭管理血脂。
維持循環代謝:適度透過保健營養補充協助體內調節,減輕血管壓力,維持代謝機能。
曾國祥強調,養生不只是補身體,更是讓身體過得輕鬆、維持器官機能的最佳狀態。他呼籲民眾,冬天不只溫暖手腳更要溫暖血管與心臟,別讓冬季進補成為健康負擔,聰明補冬、掌握血脂管理。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更多良醫文章
胸部下垂、小腹凸竟都跟這裡鬆弛有關!女人一定要學的5分鐘「骨盆底肌」鍛鍊法
婦人帶著遲緩的女兒,坐在你的高鐵位子上,你會叫她起來嗎?心理諮商師選擇這樣做
其他人也在看

心悸、怕熱、體重暴瘦?當心是「甲狀腺亢進」!醫提醒:嚴重恐釀「甲狀腺風暴」致休克
一旦身體代謝突然加快、心跳異常、體重持續下降卻食慾大增,可能不是壓力或氣候作祟,而是「甲狀腺亢進」在作怪。醫師提醒,甲狀腺亢進症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建議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甲亢症狀,應儘速就......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小時前肺炎不是小感冒,延誤就醫恐變重症!醫:長輩有「3情況」快就醫,預防5重點一次看
「肺炎」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特別是在秋冬季節,隨著流感及多種呼吸道病毒活躍,更對高齡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構成嚴重威脅。醫師提醒,肺炎並非無法對抗,只要「提早預防、正確識別、及時治療」,就能大幅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肺炎6大典型症狀,疫苗是第一道防線亞東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志道......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小時前
50多歲男急性心衰竭患者合併肺水腫 新型強心劑穩定病況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辰瑞報導】一名50多歲男性,7年前因咳嗽嚴重,加上胸悶、胸痛送急診,被診斷為心肌梗塞,經檢查為血管狹窄且堵塞,心導管手術置入7支心臟支架,後續門診追蹤,病情穩定控制,去年因連續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心功能越來越差,後來因急性心衰竭再次急診,醫師檢查有肺水腫導致呼吸困難的症狀,因患者不願插管,因此以呼吸面罩維持呼吸功能,經與醫療團隊討論後調整治療策略,包含使用長效型強心劑,後續病況有改善跡象,但實際反應仍依個人病程而不同。 急性心衰竭患者合併肺水腫 長效型強心劑成治療策略之一 台安醫院林謂文醫師指出,部分急性心衰竭患者容易合併肺水腫,原因在於心臟無法正常泵血,使得血液回流至心臟及肺部,導致肺壓升高,當過多水分無法排出,就會滲漏至肺部組織間隙,造成肺水腫,患者會出現呼吸困難、喘不過氣等症狀,而長效型強心劑會影響排尿作用,以個案為例,當排尿順利後,心臟負擔減少,肺水腫情況也有進步,不過,治療效果仍視個人狀況而定。 急性心臟衰竭未及時治療 嚴重導致多重器官衰竭 急性心臟衰竭是指當心臟功能因突發狀況造成迅速惡化,使得其他器官無法正常血液循環,因而引發一連串症狀,包括心肌梗塞、嚴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
毛孩爸媽鬧鐘調起來!台北寵物用品展12/5南港登場、百大品牌2折優惠
年末最大、最受矚目的寵物盛會「台北國際寵物用品博覽會暨台北貓展」,將在12 月5日到8日在南港展覽二館盛大登場。這次集結百大品牌,推出飼料、保健品、寵物衣物、外出推車等破盤優惠,最低2折起,讓毛孩爸媽一次購足。
鏡報 ・ 22 小時前
北市生育獎勵金連年「發不完」 張文潔提案要求提高補助救出生率
臺北市議員張文潔25日出席議會民政委員會會議時提案,要求臺北市政府應提高生育獎勵金,以緩解父母經濟壓力並挽救逐年下降的出生率。張文潔指出,北市生育獎勵補助預算連續三年都有數億元結餘,既然預算發不完,就應增加補助金額。此提案獲議會朝野議員支持,民政局長陳永德回應,只要財源許可,甚至「提高到一胎10萬,我也願意。」
警政時報 ・ 1 小時前名醫馬辛一驟逝 學長揭為人:許多年輕醫師難接受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惡性腫瘤手術名醫馬辛一近日傳出病逝的消息,讓醫界相當不捨。出身三總的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外科教授蔣永孝,同時也是馬辛一的學長,回憶他過去都是以患者為主,在照護病友上非常認真,許多年輕醫師聽到他離世的消息,都難以接受。
中時新聞網 ・ 1 小時前癌症年奪5.4萬命!最新「奪命癌王」是它...早期多無明顯症狀,10大癌症前兆一次看懂
根據《良醫健康網》「2025健檢服務大調查」結果顯示,在近四千份有效問卷中,51.9%民眾自述具有癌症家族史;懷疑有癌症家族史並懷疑有前兆者,高達26.8%未進一步就醫。調查結果反映,儘管癌症連續多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但仍有民眾對身體出現異常採取觀望態度。這也意味著可能導致癌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小時前
52歲蔡少芬「凍齡秘訣」曝光!減重7.5kg像變個人 紅髮造型驚豔網友
52歲蔡少芬日前現身車展,頂著一頭亮眼紅髮與緊實體態,再度引發關注。她為新劇《風華背後》染了紅髮,除了配合角色,也遮蓋掉白髮,173cm的修長比例搭配俐落西裝,整體狀態被網友大讚「完全看不出實際年齡」。
姊妹淘 ・ 1 小時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個炒飯竟休克險喪命!譚敦慈教米飯保鮮法:1細菌加熱也殺不死
炒飯要用隔夜冷飯才好吃?中國大陸一名男子吃了這樣的炒飯後,竟劇烈腹痛、嘔吐,甚至引發休克,緊急送醫才撿回一命。醫師診斷是一種俗稱「炒飯症候群」的食物中毒,元兇來自蠟樣芽孢桿菌,當米飯放置室溫超過2小時
健康2.0 ・ 2 小時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天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半年狂瘦7kg!58歲日本婦女不運動、不節食,只因改吃這些「減肥食物」瘦回年輕時的好身材!
隨著年紀增長,減肥這件事往往變得越來越不順利。許多 40+ 的女性都表示,年輕時少吃幾天、隨便動一動就能瘦,但進入中年後,代謝速度大幅下降,若營養攝取不夠,不只瘦不下來,還會讓身體更疲累、免疫力下降,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肌少症超可怕,坐下就爬不起來!40歲後肌肉快速流失,補充6食物找回肌力
40歲起預防肌少症很重要!一旦肌少症找上門,連提菜籃、爬樓梯都會有困難,最終將臥床、坐輪椅,降低生活品質。遠離肌少症,高蛋白飲食、阻力運動缺一不可。
幸福熟齡 ・ 19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週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贏過地瓜!「這澱粉」抗老化、控血糖、改善腸道:還超級護眼
許多人擔心澱粉不利減重,但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建議,不妨吃富含花青素與膳食纖維的「紫薯」,它雖屬澱粉類,但抗氧化能力強、纖維含量高,有助於抗老、延緩血糖上升,堪稱超級食物。國健署也表示,花青素能保護眼睛、降低發炎、改善腸道菌相。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