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抽菸族注意!主動脈弓部瘤恐奪命 北榮推「新技術」救回多命
主動脈弓部瘤為退化性疾病,好發於70歲以上男性、有抽菸習慣以及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三高病史的患者。除了控制危險因子外,手術是唯一根治方式。目前以微創主動脈支架置入手術為主流,但通常需先進行頸部繞道手術,來確保腦部血流暢通;如果患者條件不適合,則需採開放式手術切除腫瘤並重建。
個案63歲謝先生,20年前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放式胸主動脈置換手術,後續追蹤發現,主動脈弓部瘤逐漸增長至8公分 。
病友 謝先生表示最重要的是你有一顆長在那邊,你每天會提心吊膽啊,然後你不敢跑步,不敢出力,不敢發脾氣啊。那因為你,醫生也交代血壓不可以太高。你一太高 看到你有一天會破掉破掉你就走了。
北榮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陳沂名表示一般傳統的主支架上面去開窗,開窗其實就是開動的意思,開了這個窗之後,我們把支架放好之後,這個開窗它會對準病人的三個分支的開口,那因為每一個人的開口的大小,位置角度都不盡相同。
北榮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心臟外科主任 張效煌進一步指出在過去主動脈弓部瘤,大概都得用傳統的手術來治療,那傳統的手術,有包括我們講的全部都用手工縫的,另外也可以是我們講的在胸部中間的地方,然後放支架。支架以後,然後在我們講的頸部啊 兩邊的血管,然後來做繞道手術,這分成這兩大類,但是呢不管怎麼樣,都還是需要進行我們的開胸手術。那過去來講,我們大血管支架大概都放在我們的胸部,其他的地方或者是肚子,這種動脈瘤,那在主動脈弓部瘤的地方,是不能夠放大血管支架的,台北榮總能夠用這種大血管支架來解決。這樣子主動脈弓部瘤的問題啊,已經是創舉。
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造成主動脈破裂是心血管猝死中排名第四名,在所有主動脈疾病中,又以主動脈弓部瘤最複雜,因為主動脈弓部上方有通往腦部有無名動脈 左頸動脈 左鎖骨下動脈,一旦出現弓部瘤,不僅有破裂危險,也會增加中風風險。
北榮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陳沂名表示如果長在主動脈的弓部,弓部就是心臟出來,經過升主動脈要轉彎的那個地方要弓部,那這個弓部,是所有的動脈瘤裡面,處理上最複雜的,因為它上面有三個通往腦部的分支。那所以這個地方要是產生弓部的話,它不但有破裂的危險,它也會增加中風的機會。
北榮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心臟外科主任 張效煌指出主動脈弓部瘤跟其他的主動脈瘤的手術,也是一樣,它主要好發的原因,除了遺傳抽菸三高等等,那這個還是佔了一個最主要的因素,那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好好的控制我們的體重,我們的血壓,那不要讓心血管系統造成太大的負擔。
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依據每位患者獨特的主動脈形狀、走向、個別頸部分支動脈的大小、角度客製化設計。
臺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陳沂名表示傳統手術就是正胸打開,我們把動脈瘤切除,切除之後用人工血管,那我們外科醫生用一針一線 去把它縫起來,這是開放手術。那第二種方式就是說,我們做一般的主動脈支架置入,再將頸部的三個血管,分別做繞道,那繞道的目的,要把通往腦部的血流可以保存,這是第二種治療方式。
北榮心臟血管中心副主任/心臟外科主任 張效煌表示目前來講,能夠執行主動脈公布瘤的大血管支架手術的,目前只有臺北榮民總醫院,那相信以後這樣的手術,也能夠推廣到其它的一些醫學中心去,能夠嘉惠更多的病人。
醫師提醒,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像是不定時炸彈,胸痛 背痛是常見警訊。民眾務必戒菸、控制三高,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延誤病情。
更多 TVBS 報導
「沉默殺手」高血壓釀死風險高!專家8招逆轉:不用吃藥
睡多久不如睡得準!研究:固定睡眠時間 降五成死亡風險
新莊箱屍案真相大白!父疑心血管疾病自然死亡 兒遺棄屍體罪起訴
台灣人好過勞!年比先進國家「多做330小時」 4職業最慘
其他人也在看

4成癌症因「生活小細節」復發!醫曝5大陷阱 做錯腫瘤慘變大
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醒,約4成癌症復發都藏在生活細節裡。癌症手術後進入康復期仍須謹慎,常見誤區包括以為康復就沒事、亂吃保健食品、運動過度或不動、情緒壓抑及亂換療法。醫師建議患者積極追蹤、維持規律生活,守住抗癌成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周五迎萬聖節!小孟老師曝「萬聖節禁忌」3星座偏財運強
萬聖節周五(31日)將迎來萬聖節,不少民眾絞盡腦汁,只為營造節慶氣氛,對此命理專家小孟老師也特別分享「3星座偏財運強」,並指出萬聖節禁忌,提醒民眾要多加留意。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8 小時前
手術台動人旋律! 英帕金森氏症婦女邊手術邊吹單簧管
英國一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65歲婦女,近日在接受腦部手術時邊開刀邊在手術台上吹奏單簧管,讓醫師能在過程中監控手術的狀況,這項「深層腦刺激手術」雖然無法讓她完全恢復,但成功減緩症狀,也讓她能夠更自由的過生活。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少子化衝擊台北 議員促參考更多國家生育政策
柳采葳昨質詢表示,人口對策委員會去年開會時,主題為協助年輕人鼓勵生育,積極研議各國相關政策措施,但只以東京為例,當時出席委員提到範圍太狹隘,應該要有其他國家,當下市長蔣萬安裁示解除列管,但解除列管後就沒有在其他會議紀錄看到市府討論其他國家的生育政策。柳采...
CTWANT ・ 1 天前砂石車後斗滲水被警攔查 結果駕駛竟是毒駕
劉姓男子於今年4月1日晚上8時點多在其位於台中市的住處吸食甲基安非他命後又隔天一早7點多注射海洛英。劉男之後罔顧其他用路人安全直接駕駛砂石車上路,劉男直到行經苗栗縣頭份市永貞路1段與南田街交岔路口因沙石車後斗滲水,被頭份警方攔查,結果發現劉男毒駕送辦。苗栗地院法官審理後,依公共危險判處劉男有期徒刑3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香水和冰品同尬場 光速火箭和皇家可口蜜月行情拚輸贏
迎接28K多頭行情,上櫃新兵今日三檔同日掛牌拼場,包括杜老爺母公司皇家可口(7791)、光速火箭(7782)及昱臺國際(7716),承銷價依序為72、32.5元、21元。今日三檔個股蜜月行情雖順利啟航,惟攻勢不堅,漲勢最猛的昱臺國際,僅漲逾28%。經統計,截至今日上午9時30分止,皇家可口、光速火箭、昱臺國際最大漲幅依序為17.36%、4.62%、28.33%,暫由昱臺國際拔得頭籌。
中時財經即時 ・ 21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台灣人一半過重,越南人卻不容易胖!醫曝「4關鍵習慣」:減重不是要節食
越南被譽為「亞洲最瘦國家」之一,原因在於當地人習慣享用原型食物,也鮮少飲用甜飲與攝取加工食品,再加上飯湯比例均勻、份量剛好,因此大部分越南人的身材都相當苗條。不過,肥胖專科醫師安欣瑜表示,越南近幾年來卻成為東南亞肥胖上升最快國家之一,為此也分析箇中原因:「減重並不只是要求節食,而是要『吃得像越南人』。」
鏡報 ・ 13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9 小時前
一起吃飯也可能「吃到罹癌」?醫揭「這1習慣」最易傳染 超多人中招
根據111年癌症登記及113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胃癌位居我國10大癌症發生人數及死亡率第8位,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罹患胃癌,並造成2,000多人死於胃癌。其中,錨點導致胃癌發生最主要風險因子約有8至9成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 日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可望大幅降低胃癌發生風險 研究指出,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無感染者的6至10倍,世界衛生組織於1994年已將其列為第一級致癌物。HP是能在胃酸環境下存活的細菌,感染後會引起慢性胃部發炎、潰瘍,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化生的癌前病變,進而演變為胃癌。HP主要傳染途徑為經口傳染,而家庭內人與人的相互傳染是重要來源,避免家庭成員間共用餐具,如杯子、碗筷,養成使用公筷母匙、避免共杯共食的良好衛生習慣,可大幅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醃漬食物、抽菸及過度飲酒亦會增加罹患胃癌風險,而新鮮蔬菜水果因具抗氧化效果,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及除菌治療保「胃」健康 落實5招護胃 透過HP檢測及除菌治療,可有效降低HP盛行率。民眾可透過「非侵入式之碳13尿素吹氣法」及「糞便抗原檢測法」、或「侵入性之上消化道內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她不愛吃甜食卻30歲就得糖尿病?醫師揭驚人真相:「這些東西」比糖更可怕!
原來她中午習慣吃勾芡便當,晚上則是白粥或炒米粉快速解決,加上缺乏運動、長期作息忙碌,導致內臟脂肪累積與胰島素阻抗。醫師指出,真正讓血糖升高的,不是糖果甜點,而是這些「不甜、吸收又快」的主食:白飯、白粥、吐司、米粉、糯米、勾芡湯等,這些高GI食物進入體內後,...
styletc ・ 1 天前
80歲男虛弱需人攙扶「自認最後一次回診了」醫囑每天吃5顆水煮蛋竟不藥而癒
80多歲老人常覺虛弱無力,走路一定要有人攙扶,還跟醫師說「這次應該是我最後一次來回診了」,醫師只給他一個處方箋:「每天吃5個蛋」,沒想到兩個月後回診,他不但行走完全不用人攙扶,而且體力恢復、元氣十足!
健康2.0 ・ 23 小時前
75歲劉曉慶「凍齡美腿」驚呆年輕人!背影辣到認不出 大魚大肉照吃+運動養生秘訣曝光
「這背影說25歲我都信!」75歲的劉曉慶近日在《一路繁花2》中的側影截圖瘋傳,緊實的線條、挺拔的體態完全看不出已屆古稀之年,一雙美腿更令網友驚呼「太神了」。而這份「逆齡體態」的關鍵,其實藏在她的餐桌與運動習慣裡。
姊妹淘 ・ 14 小時前

沒有胸悶痛!60歲男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急性心梗了
提及心肌梗塞,一般會想到胸悶痛、頭暈、肩頸疼痛、呼吸急促等症狀,但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一名60出頭的男子長期高血壓,某天因起床嘔吐數等症狀,上午9時就趕緊就醫,檢查發現,男子的心臟已受損,已是急性心梗,因此緊急改送急診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大陸進口「大閘蟹」驗出禁藥 好市多「1水果」農藥超標
秋天是吃蟹的季節,但食用進口螃蟹要小心藥物殘留。食藥署今(28)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一批總重近4000公斤、由大陸進口的大閘蟹被檢出國內禁用動物用藥,必須全數退運銷毀,這也是今年3批報驗大陸
中廣新聞網 ・ 18 小時前
女性注意!醫師示警:子宮內膜癌飆3倍 「7大高風險族群」別輕忽
子宮內膜癌的症狀除了陰道異常出血,若私密處狂流水也要特別注意。對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龐渂醛在門診觀察發現,近年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的上升,以前大約2個月才會遇到一位個案,現在竟然在同一天內診斷出2位患者,且都沒有生育過,不禁直呼「這樣的變化,讓人不禁心頭一震」,也提醒必須正視子宮內膜癌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也示警7大族群要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炒麻油錯一步變毒油!吃麻油降膽固醇、穩血糖?研究這幾招有效
三杯雞、麻油雞香氣撲鼻,但你是否也聽過「麻油會上火、不健康」的說法?麻油究竟算不算好油?麻油推薦哪一種?以下醫師帶你拆解麻油的營養成分,破解迷思,讓你吃得香,也吃得安心。 麻油主要成分與營養價值
健康2.0 ・ 23 小時前
可樂當水喝20年「痛苦歌王」孫情血糖飆400暴瘦,逆轉糖尿病邁向81歲
有「痛苦歌王」之稱的資深藝人孫情,為歡慶入行60周年,日前開心宣布將在11月於台中連唱三場,更以81歲高齡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挑戰人生新里程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位舞台上活力四射的歌王,曾因
健康2.0 ・ 1 週前
流感疫情還在燒! 羅一鈞:「左流右新」11/1這族群開打
疾管署統計,上週類流感就診11萬人次,連續三週下降。不過,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8)日表示,流感疫情要脫離流行期,預估要到11月中旬,且12月中下旬恐再次升溫,屆時威脅一定高於秋季這一波,請民眾把握機會
中廣新聞網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