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臉骨折!25歲男險因心眼反射猝死 醫拼回一張臉不再複視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25歲陳先生去(2024)年騎車發生車禍,造成全臉骨折,合併複雜性左眼眶底骨折,面目全非,尤其眼部肌肉卡陷、眼球下陷,可能心眼反射,導致心律不整猝死,以及顏面骨折嚴重腫脹及失血窒息,緊急手術救命、救眼,如拼圖般重建破碎的臉,後續又進行眼外肌手術解決複視問題,讓他能重返工地從事建築工作。
陳先生車禍造成全臉複雜性顏面骨折,上顎、眼底、鼻樑骨、鼻竇、顴骨骨折,下顎、齒槽骨有10多處也骨折缺損,傷勢嚴重。台中榮總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連凱華指出,傷患的眼球下直肌也被骨折碎片夾住,導致眼球下陷,骨折嚴重也造成面部過度腫脹,加上心眼反射,有致命危機,必須緊急手術。
口腔外科團隊在4小時內利用3D電腦模擬將碎裂的骨頭重新拼好,並製作手術導引板,連凱華進行顎顏面重建,從結膜和口內做微創手術,重建破碎的全臉骨骼結構、解除眼球肌肉卡陷、修復薄如紙的眼眶底骨,將顏面各骨塊復位固定,讓陳先生恢復正常咬合與臉型,避免原本瘦長的臉型因骨折而變寬,咬合也恢復密合,成功救命、保眼。
由於陳先生眼眶骨骨折碎裂嚴重,連凱華再以未骨折的右側眼眶鏡像重建左側,根據3D列印模型預先塑形鈦金屬網板,置入左眼眶重建,進一步解除左眼球肌肉卡陷,重建眼眶底正常結構。
陳先生經顏面重建手術後出院,重返工地工作;但車禍撞擊力太大,左眼球下直肌撞擊後受損沾黏,殘存複視問題,上下樓梯常踩空、伸手抓不準東西,中榮眼科醫師阮國華接著為他做眼外肌手術,放鬆下直肌,恢復清晰視力,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阮國華補充說,眼球周圍由眼眶骨保護,而眼球下方的眼眶底骨薄如紙,是眼眶結構中相對脆弱的部分,遭外力衝擊時,如車禍、球擊或拳頭攻擊造成眼眶底骨折,眼球下沉導致控制眼球的肌肉卡住,是外傷最常造成複視的原因。
複視分為單眼或雙眼複視,成因不同,雙眼複視與眼睛外眼肌或其神經控制異常有關,例如重症肌無力、糖尿病、甲狀腺突眼症、腦瘤、中風、腦動脈瘤或重大外傷所致;單眼複視則通常由眼部疾病造成,如屈光不正(特別是散光)、白內障、角膜病變或玻璃體異常。
阮國華提醒,急性複視更可能暗示腦中風、動脈瘤等重大疾病,及早就醫非常重要。針對外傷性或固定性偏斜的患者,眼外肌手術可有效改善複視,恢復清晰視界與日常生活品質。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大甲媽頭旗隊8旬副團長車禍 腿斷3截!手術3次已能行走「繼續遶境」
健康網》比抽血更準! 3個動作難勝任恐是老化警訊
步槍槍傷、腦外露 「虛擬頭骨」拼出新臉
鎖骨骨折手術 「新型鎖定鋼板」助加速復原
其他人也在看

減肥方法全都試⋯小心陷「減重成癮」不自知!快看6特徵你是否中標
現代人為了減肥經常習慣性的節食,有人是為了改善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況,有人是為了更美好的體態,但是過度追求減重目標可能會影響身心健康。《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朱瑞君所撰此文,他分享「減重成癮」的特徵,建議民眾將肥胖視為認識身體的過程,才能健康減肥不傷身。
優活健康網 ・ 4 小時前
如何聰明選保健品 醫師建議:劑量不是越高越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成人糖尿病患者,超過259萬人,藥物控制外,醫生建議透過飲食、運動調整身體,不少人也會搭配保健食品。近年苦瓜胜肽相關食品越來越夯,有國際生技大廠研發多年,從促進新陳代謝與調整體質方面下手,獲得多項科學研究證實,可作為醫師輔助保健建議。
民視 ・ 1 小時前
20歲男大生發燒2周當感冒 母親察覺有異「一查竟是急性血癌」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雖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但臨床觀察發現年輕及中壯年患者也不在少數,且因容易忽視或隱忍症狀,導致病情快速惡化。一名20歲男大學生,平時陽光健壯、很少感冒,暑假期間卻反覆發燒長達2週,並出現臉色蒼白症狀,所幸母親察覺異狀帶他就醫,才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提醒,血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常被誤認為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及時治療的機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口齒清晰度與「吃」的有關?專家:留意嬰幼兒口腔動作發展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早期的口腔經驗是嬰幼兒與世界連結的重要窗口,大多數孩子學習主要藉由口腔期的探索開啟。高雄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語言治療師張炳鑫表示,常見幼兒將不同的東西放入口中,藉此感知周遭環境。 寶寶吃的好不好 影響未來口齒清晰度 張炳鑫語言治療師說明, 0-2歲是口腔動作發展的關鍵時期,並在2-4歲逐漸成熟,發展出與成人相當的口腔動作能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口腔動作的發展,進食食物的質地也逐漸多樣化。嬰幼兒透過吸吃和咀嚼不同質地的食物經驗,累積肌肉的力量與協調度,因此,寶寶吃的好不好,不僅對健康和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同時也會關係著未來說話的口齒清晰度。 逾兩歲應可吃所有質地食物 家長可觀察並從旁協助 張炳鑫語言治療師特別分享一般嬰幼兒飲食與口腔動作發展列表,並提醒家長可根據孩子月齡觀察並給予適合的食物,尤其18個月以上就可吃大部分的餐桌食物,並使用湯匙進食。兩歲以上幾乎可食用所有質地食物,家長也須放手留意口腔動作,並在旁多加協助、留意進食安全。 盡早給予不同的口腔經驗 異樣應及早尋求協助 張炳鑫語言治療師表示,從兒童發展角度來看,要盡早給予不同的口腔經驗,提供多種口味和質
健康醫療網 ・ 2 小時前
男子車禍後睜眼「雙影重疊」金幣數不清 手術助重見清晰視界
苗栗25歲陳男,去年車禍,全臉骨折,合併複雜性左眼眶底骨折,手術重建半年後,臉部外觀與咬合功能,明顯改善,但雙眼複視,下樓梯易踩空,玩手遊,獲金幣也數不清,嚴重影響生活。經臺中榮總眼科追蹤,研判為嚴重
中廣新聞網 ・ 4 小時前國泰人壽新推「滿溢康愛」防癌定期險 伴保戶渡黃金治療期
癌症已連續43年位居國人死因首位,且平均每4分2秒新增一位患者,成為現代人最關注的健康議題之一。隨著醫療科技的快速進步,各項新式療法不斷推陳出新,民眾需及早籌備癌症保障,以應對高額醫療費用、提升癌後醫療品質。為陪伴保戶度過黃金治療期,國泰人壽推出全方位癌症險「滿溢康愛防癌定期健康保險(外溢型)」,提供「長期癌症保障」與「無理賠回饋金」雙重安心機制,若初次罹患癌症(重度)可申領一次性保險金支應治療所需。
中時財經即時 ・ 3 小時前
5旬婦月經量大到1小時換1片衛生棉 中醫藥改善「崩漏症」
50歲左右、近停經期的賴女士與許女士都有月經量很大的問題到醫院就診,兩人幾乎1小時就要換1片衛生棉,有時從坐姿站起時會感到一股熱流,月經量大到血會沾到褲裙上;出血時間一長,又出現頭暈、心悸甚至活動就會喘的情形,對生活與工作造成很大困擾。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師謝淑鳳指賴女有子宮腺肌症;許女有子宮肌瘤,兩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男送女友現金花束慶祝一周年 浪漫背後竟藏荒唐偷竊案
根據陸媒《都市快報》報導,浙江紹興諸暨市城中派出所通報,11月20日居住在暨陽街道的陳姓女子報警,稱放在家中的金手鐲、金項鍊及金手鍊不翼而飛;警方到場勘查發現,陳女家中門窗完好,且沒有被翻動過的痕跡,初步推測由熟人作案。之後調查發現,陳女家中金飾存放位置和密...
CTWANT ・ 2 小時前
醫師認證「2款國民甜品」幾乎零熱量!減脂抗老還能穩定血糖
天氣一熱,總讓人忍不住想來碗冰涼甜品,但怕胖又怕升血糖,該怎麼選才聰明?減重醫師大推2樣「國民甜品」幾乎不含熱量,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有助穩定血糖、抗氧化,是夏天減重抗老的天然好幫手。 1000
健康2.0 ・ 13 小時前

焦點股》瀚宇博:投信作帳連7買 股價直噴漲停
PCB族群近來吸引投信與市場資金進駐,PCB廠瀚宇博(5469)獲得投信青睞,連買7個交易日共8537張,持股張數從276張大增至8833張,有望成為投信季底作帳的標的之一,同時也有華科集團年底作帳想像題材,今日瀚宇博股價帶量噴出,早盤急拉漲停,漲停價106.5元,創下近兩個月波段新高。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長照3.0出院銜接 拚2026達2天到位2030第0天接住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第6場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議今天登場,台灣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長照3.0盼加速出院後銜接,以2026年2天內完成、2030年起第0天接住出院後長照對象成為目標。
中央社 ・ 3 小時前被罵「滾回你國家」 亞裔老闆神回應 讓女顧客自取其辱
一家亞裔移民經營的美甲店,日前發生店主與顧客的激烈對峙。現場視頻顯示,女性顧客罵亞裔店主「滾回你的國家去」,後者犀利反駁...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范冰冰《地母》金馬封后!跌落神壇到「想重新來過」背後辛酸一次看
范冰冰睽違9年再度入圍,終於以《地母》奪下金馬影后!這些年,她歷經逃稅風波、演藝事業全面被封殺,卻始終沒有離開表演。她持續尋找突破口,一部部嘗試從邊陲重新站上舞台,找回自己作為演員的驕傲與對藝術的堅持。那句「我想重新來過」,在金馬夜裡終於成為現實,她用實力證明自己真正做到了。
bella儂儂 ・ 11 小時前

衛福部召集40專業團體研議特管法 台灣微整形醫學會整合意見初步凝聚共識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於11月26日召開特管法修法會議,邀集部定專科醫學會與多個專業學會、協會等共40個團體出席,針對美容醫學管理制度進行近三小時討論。會中在「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兩大方向取得初步共識。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俊光表示,醫界支持提升專業品質,但政策必須建立在可行、合理且具臨床實證的基礎上,呼籲修法需同時兼...
匯流新聞網 ・ 3 小時前
蝦過敏可能與塵蟎有關!專家:兩者過敏原相似度達80%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指出,甲殼類過敏與塵蟎過敏之間存在高度關聯性,兩者過敏原蛋白質結構相似度高達70-80%,導致許多患者同時對蝦、龍蝦及塵蟎過敏。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最新/台北萬華雙和市場火警!黑煙直竄天際 驚悚畫面曝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台北市消防局在今(27)日晚間7時17分獲報,萬華區雙和街31巷的雙和市場的一棟鐵皮建築物竄出火舌,現場冒出濃濃黑煙;消防單位表示,這起火災為3級火警,並在現場救出一名年約60歲的男子,幸好意識清醒。至於起火原因,仍待警消進一步調查釐清。
民視 ・ 1 小時前脂肪肝盛行率35% 智慧篩檢啟動盼3年擴至25醫院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7日電)脂肪肝與糖尿病、癌症相關,國內盛行率達35%,卻不易發現。產官學界今天宣示啟動「代謝脂肪肝與肥胖風險分層及管理智慧篩檢計畫」,盼3年內擴展至25家醫院,打造防治網。
中央社 ・ 4 小時前
香港宏福苑惡火傷亡慘重!火場如何逃最快? 一張表看懂「生路選擇、關門避難」完整指南
1、千萬不可為了收拾財物而延誤逃生避難時間,應以保命求生為首要目標 2、千萬不可搭乘電梯逃生火場很可能會發生斷電情形,使用電梯逃生容易因為斷電而受困在電梯內。 3、千萬不可躲在浴室.火場第一殺手為濃煙,而浴室的門和天花板大多是塑膠材質,塑膠門不耐高溫,只要濃煙的溫度(大約200度至400度)就可以使塑膠門熔化變形,且浴室門下方也有通風百葉,因此躲在浴室裡面無法有效阻絕濃煙,最後會因為遭到濃煙侵襲而造成人命傷亡。.浴室內排水孔下方設有「存水彎」利用彎曲造型將積水留在排水管內,發揮隔氣作用,避免排水管內的臭味流入室內,所以也不會有新鮮空氣流入浴室內。.浴室內常沒有對外窗戶,無法對外呼叫,救難人員不易發現。 4、千萬不可用塑膠袋套頭用塑膠袋套頭不但無法裝到新鮮空氣,反而會因呼吸而在塑膠袋上產生霧氣,影響逃生視線及速度!若遇火場高溫,塑膠袋也會熔化而黏在皮膚上! 5、千萬不可浪費時間尋找濕毛巾摀口鼻而延誤逃生避難如開頭火場中的危險因子所述,濃煙是火場的頭號殺手,因此不可嘗試穿越濃煙逃生,而以往用濕毛巾摀口鼻即可穿越濃煙逃生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會造成人命傷亡的一氧化碳和有毒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