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氣團報到骨科爆滿!醫揭「下背痛3大預防法」這樣做防閃腰
台灣近期氣溫驟降,骨科與復健科門診明顯增加,骨科醫師陳建宏表示,冷空氣將對肌肉與關節造成可預期的生理變化,冬季是下背痛好發季節,建議民眾掌握3大預防重點,包括起床前暖身、漸進性的超負荷運動與關節重點保暖。
天氣驟冷將造成肌肉變緊、關節滑液變黏、血液循環變差、神經痛覺變敏感。陳建宏表示人體遇冷時肌肉會本能地收縮保暖,導致筋膜彈性下降、柔軟度變差,任何彎腰、提物或突然活動的受力都比平時更大,這是許多人在寒冷早晨容易「閃到腰」或拉傷的原因。
另一方面,低溫會讓血管收縮,局部循環變差,神經對疼痛訊號更敏感,也容易讓脊椎椎間盤突出、肩夾擠、膝關節退化等舊疾急性復發。
此外,陳建宏表示,關節中的滑液在溫度下降時黏稠度會提高,使膝蓋、髖關節在早晨特別僵硬。「很多患者一早起來感覺像「鐵門沒上油」,就是很典型的冷天反應。
面對低溫帶來的肌肉骨骼負擔,陳建宏提醒民眾掌握3大重點:起床前暖身、漸進性的超負荷運動與關節重點保暖。
起床前在棉被裡先動一動,是預防晨起腰痛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簡單的腰部、骨盆與腳踝活動,可大幅降低起床後立即彎腰而造成的急性拉傷。
冬季運動應採取「由慢到快」的方式。陳建宏提醒,天冷時肌肉張力比較高,若直接進行高強度活動,容易拉傷或造成肌腱發炎。他建議可從快走、室內腳踏車、核心訓練等強度穩定的運動開始,再逐步提高強度。
保暖要做到「關鍵部位保護」。下背部、膝蓋、小腿與肩頸是冬天最容易出問題的區域。適度使用護腰、膝套、熱敷或壓力襪,都能幫助肌肉維持溫度,減少僵硬與疼痛。
陳建宏強調核心訓練的重要。每天花幾分鐘強化腹部與臀部肌群,可顯著提升脊椎的穩定度,冬天就不容易突然痛起來。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美國爆全球首個H5N5人類病例 疾管署曝「5要6不」降低感染風險
吃藥隔2小時喝酒沒事?他揭危險迷思「4種藥風險高」嚴重恐休克
健身減脂狂吃雞胸肉 醫揭1關鍵恐嚴重便祕
其他人也在看

吃完大餐肚子脹到爆?營養師親授「不脹氣菜單」讓你輕鬆解套
脹氣問題困擾許多人,營養師李婉萍指出,脹氣常因進食時聊天或吃太快而吞入大量空氣,或是食用豆製品、乳製品等易產氣食物所致。她建議,脹氣發生時可透過簡單的物理緩解方法,並分享了預防脹氣的飲食建議與一日不脹氣菜單。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一整天又痛又累 全身都不舒服?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讓身體停不下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
健康醫療網 ・ 14 小時前國際數據:電動車險風險驟增
全球電動車銷量快速攀升,保險市場卻同步面臨前所未有的理賠壓力。產險業者表示,據Swiss Re與Brit Re發布的電動車風險研究顯示,隨著電動車普及率持續提升,高維修成本、高賠付風險與事故結構差異,正使全球保險公司的承保成本急速上升,電動車保險風險正從歐美市場向全球蔓延。
工商時報 ・ 1 天前
醫學會響應世界愛滋日 談醫病共享對話 (圖)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愛滋病學會等團體響應世界愛滋日,24日出席「2025 World AIDS Day 世界愛滋日簡單愛 開啟醫病共享對話」記者會。
中央社 ・ 1 天前
失眠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 整合治療是關鍵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許多人抱怨「明明很累卻睡不著」,或被家人提醒「睡覺時會打呼、還會喘氣」。多數人以為只是壓力大、年紀增長導致睡眠品質下降,但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暨睡眠中心執行長方...
自立晚報 ・ 1 天前
藍色小藥丸逆轉特定聽損? 專家:別自己亂吃
治療男性勃起障礙的藍色小藥丸「威而鋼」,最近又被發現有新功能。福斯新聞網(Fox News)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揭示,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引發的遺傳性聽損,「威而鋼」(Viagra)搭配營養補充劑能逆轉部分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子瑜媽謝高市府力挺 陳其邁:感謝為城市帶來的美
(中央社記者蔡孟妤高雄24日電)韓團TWICE上週末到高雄開演唱會,台灣成員子瑜的媽媽黃燕玲今晚在社群平台IG發文自曝有嫁女兒的感動和緊張,並感謝高市府。市長陳其邁則回覆感謝TWICE與ONCE為這座城市帶來的美。
中央社 ・ 1 天前議員提議修財劃法 盧秀燕:盈餘加強長照與兒福
【記者陳世長台中報導】台中市議會(24)日進行定期會市政總質詢,市議員李中表示地方財政艱難,需要透過財劃法的修改,才能確保公務的正常執行。李中議員表示,若未來通過財劃法修正並獲得更多資金,建議市長盧秀...
自立晚報 ・ 1 天前
吃藥隔2小時喝酒沒事?「4種藥風險高」嚴重恐休克
許多人都知道吃藥時應避免飲酒,但部分民眾誤以為只要「錯開時間」即可無虞。對此,藥師洪正憲近日提醒,大眾對「藥與酒間隔2小時就沒事」的觀念是一大迷思,實際上即使間隔數小時,藥物與酒精仍可能在體內相遇產生交互作用,輕則藥效失衡,重則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甚至休克。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手肘外側疼痛不只是「網球肘」 微創關節鏡手術助會計師復原
一名35歲女會計師,日常工作長時間操作電腦與滑鼠,三年前開始出現手肘外側疼痛。且頻率逐漸升高,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她曾到多家診所就醫,被診斷為「網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接受過物理治療、震波治療及局部類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男星爆罹腦動脈瘤「隨時會死」痛哭!醫揭高血壓恐致命
37歲韓國演員丁一宇自曝10年前被診斷出腦動脈瘤,得知自己「隨時可能會死」的他,在聖地牙哥朝聖時忍不住放聲痛哭。專家指出,腦動脈瘤平時可能沒有症狀,一旦破裂引發腦出血恐致命,而高血壓是造成腦動脈瘤主要
健康2.0 ・ 1 天前
快訊/草屯雙冬山區1車墜谷 警消垂降10米深 驚見駕駛已成「乾屍」
南投縣警方日前接獲民眾通報,在草屯鎮雙冬山區發現一台墜谷的貨車,疑似有民眾連人帶車墜谷,由於現場深度達10公尺,警消派員垂降下去查看,發現車輛裡面有一名男性遺體,已死亡多時,且呈現乾屍狀態。警方推測車輛墜谷已經有一段時間,由於當地偏遠路況不佳,男子駕車疑不慎墜谷,但是否有其他因素,目前已申請檢察官相驗,確認死者身分及相關案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高雄75歲老翁停紅燈「油門當煞車」 猛撞5機車!5騎士全被送醫
車禍發生於今日上午10點多,陳翁沿鐵道街東向行駛行經正義路口時,見前方號誌為紅燈不僅未停下,反倒加速衝撞前方停等的5輛機車,如同保留球瓶般倒下,還持續衝過路口行駛,對向2輛機車則急忙閃避沒有遭殃,老翁最終於距離路口數十公尺處才停下。警消獲報到場救援,現場5名騎...
CTWANT ・ 1 天前痛風不是只痛腳!他腰痛一年才知「痛風石」長進脊椎,醫:愛吃●●要特別小心
49歲居住於臺東的張先生,過去一年多飽受腰痛與右腳麻痛困擾,尤其夜晚常痛到睡不著,隨著疼痛逐漸加劇,就診檢查發現第五節腰椎椎弓骨折合併脊椎解離的問題,在進行脊椎微創手術治療過程中,發現張先生的脊椎關節內竟布滿「痛風石」,這正是造成異常劇痛的原因。張先生回憶,一年多前開始出現腰痛與腳麻情形,「有時痛、......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22 小時前
超巨大罕見畸胎瘤!女嬰出生臀部長「16CM大肉球」 10週長大4倍
台中一名孕婦產檢時,照超音波時發現胎兒近肛門的臀部,有一顆約4到5公分的腫瘤,懷孕過程密切監視腫瘤的變化,等到33週女嬰出生後,腫瘤竟然在10週的時間長大到四倍、形成16公分大小的肉球,醫生診斷女嬰臀部是先天性尾骶骨畸胎瘤,隨著胎兒成長過程也急速成長,透過手術切除,目前女嬰已恢復健康,順利成長,讓爸媽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行政院力推殺人、兒虐致死判10年以上「不得假釋」! 司法院加註3大意見
行政院10月底通過《刑法》、《監獄行刑法》及《刑法施行法》修正草案,增訂故意殺人(未遂)、兒虐致死(重傷)等特殊重大暴力犯罪,經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不得假釋。政院函請司法院會銜,司法院院會今天通過修正草案,但加註3大意見,促請政院留意是否違反「禁止酷刑原則」及對獄政、矯正是否窒礙難行,另請斟酌關聯條文是否一併修正。
太報 ・ 1 天前
用行動支持環境永續 林口竹林山觀音寺捐資源回收車
新北市清潔車輛目前有近12.74%的車輛屆滿汰換年限,急需更新,林口竹林山觀音寺捐贈市府環保局林口區清潔隊1輛約224萬元的7.5噸資源回收車,以實際行動支持環境永續與公共服務,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今出席捐贈儀式,感謝廟方的慈悲濟世精神,環保局也準備66盒蛋糕作為供品,祈求觀音媽庇佑平安。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胸部像刀刺疼痛 記熟急性主動脈剝離快送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邱秉維/新竹報導 圖:心臟血管外科葉競仁醫師/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超過五成,記住這些症狀可能救你一命!50多歲男性突發劇烈胸痛被送至急診,檢查發現是A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少吃卻愈餓愈胖?營養師揪真兇 改吃這10樣食物救回來
減重最怕的就是「吃不飽」、「挨餓」!餓肚子不僅容易讓減重過程半途而廢,飢餓感的反噬更可能使減重者吃下過多的熱量。到最後肥肉不但一點都沒消,體重數字反而爆漲、使人欲哭無淚!其實減肥並不一定需要挨餓,只要選對食物,不但有機會吃飽,也能輕鬆控制體重、減輕身體的負擔。 不必挨餓也能輕鬆享瘦 減重者必知「低GI飲食」3大好處 營養師張語希表示,當談到適合減重期間攝取的食物,就不能不提「低GI飲食」了。GI值即為升糖指數值,是衡量食物影響血糖的數據。高GI食物如白飯、蛋糕、麵包等,會使血糖迅速飆升,之後再快速下降,這也是為什麼吃完不久就容易有飢餓感;低GI食物則使血糖緩慢吸收與釋放,因此血糖穩定度佳,也不容易發生進食過量的狀況。總的來說,低GI食物擁有以下3種好處: 1、穩定血糖數值:低GI食物讓血糖穩定上升,幫助穩定血糖波動。2、輕鬆控制體重:低GI食物經人體消化後,釋放能量的速度較慢,有助於保持較長時間的飽足感,減少飢餓感受並避免過度飲食。3、支持心臟健康:先前研究顯示,低GI飲食有助於降低血脂,進一步保護心臟,或許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益處。 減重從糙米取代白米飯開始 揭「10大低GI食物」
常春月刊 ・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