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瘦就安全!素食者也可能膽固醇超標 醫揭「降壞膽固醇」關鍵與治療新趨勢
膽固醇過高的人,不一定都是肥胖體型,高膽固醇與飲食、運動、遺傳關係密切。通常40歲後新陳代謝降低,比較容易出現高膽固醇,也有患者長期茹素、體型偏瘦仍然驗出膽固醇過高。
控制LDL對高血脂很重要
一名診間的患者張先生不到40歲就心肌梗塞,檢查後發現是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即使吃藥治療LDL仍大於135 mg/dL,因此建議患者自費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治療,治療兩年當中可將LDL控制小於55 mg/dL,後因個人經濟因素未持續施打,不料,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日後健保署通過用藥,患者持續治療後,膽固醇降低到跟正常人一樣,未曾再因心肌梗塞或者心絞痛住院。
新竹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柏霖提醒,三高、家族史、吸菸、愛吃重鹹,若出現異常體力衰退、胸悶喘不過氣,要趕緊就醫進行靜態或運動心電圖等功能性檢查,確認血管健康狀態。除了可以驗LDL之外,頸動脈超音波、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或動脈粥樣硬化進展分析,也能提早了解是否有動脈粥狀硬化及其風險程度。若檢查出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別只是消極什麼都不做,而是積極透過飲食控制、規律運動,或是藥物控制,來降低LDL的數值,並穩定動脈粥狀硬化斑塊。
史他汀類藥物降血脂效果佳
目前大多數病患服用Statin史他汀類藥物降血脂效果佳,約可降低4至5成壞的膽固醇,同時兼具抗發炎反應、清除自由基等功效,規律服藥可降低未來發生心肌梗塞、腦中風及其他心血管相關事件的機會。少部分患者服藥後可能出現輕微肝功能指數上升、肌肉痠痛等副作用,也提醒高血脂患者服藥期間,特別是第一次服藥或改變劑量後的2~3個月,至醫院檢查肝功能指數。
(記者畢翠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三酸甘油脂vs膽固醇」差在哪?專家用1比喻秒懂 教你對症調整飲食降血脂
 ·每天吃菜、運動膽固醇還是高?小心「這些隱形兇手」 減肥、牙齦出血都有影響
其他人也在看

成本壓力衝擊!拜耳三藥停進口台灣 醫界憂短期換藥潮
根據《TVBS新聞網》報導,健保署表示,為確保供應穩定,已陸續修正「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與「藥品價格調整作業辦法」,擴大多元核價制度,並在113年調升超過200項藥品支付價格。以阿斯匹靈為例,國內市占率約3.5%,學名藥共有33項,醫學中心僅4家仍採用原廠...
CTWANT ・ 1 天前
傳上市百年「救命神藥」將退出台灣 健保署回應了
知名藥廠拜耳宣布,因為國外製造、運輸成本持續上升,將暫停部分不敷成本的藥品從海外進口,包括「阿斯匹靈腸溶膜衣錠100毫克」、「醣祿錠50毫克」及「醣祿錠100毫克」,引發藥品短缺擔憂。對此,健保署說明,藥品退出台灣是全球性的,並非針對台灣且都有替代藥物可使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鴻海集團衝刺儲能業務 富儲科能發表9.37MWh貨櫃系統「能量巨獸」
鴻海 (2317-TW) 富士康旗下全新儲能品牌富儲科能近日舉辦新品發表會,並揭櫫明年統籌規劃的產品,如 488kWh 的 AIO 系統、6.25MWh 及 9.37MWh 貨櫃系統等,都是重點發展項目。
鉅亨網 ・ 8 小時前
長輩常說「我老了沒用了」?心理師揭背後2原因 這樣回應安撫又不被情緒影響
「我老阿,沒落用啊啦」、「活著沒意思啦」這些語言傳遞出自怨自艾、無力、無法改變的感受。每當長者說出這些話語時,往往讓子女、進入家庭協助的居服員等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回應。有時候甚至會將這些無力和憂鬱感染他人,讓身邊的人對於長者的憂鬱發言不是轉移話題就是指責反駁,因為這些語言,也讓身邊的人難以承接。身邊親友該如何面對長者的這些語言表達?台灣師範大學社區諮商中心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黃立雯解答。 為什麼長者會說這些話? 諮商心理師分析2可能 長者會說出這些語言的內在原因,黃立雯諮商心理師認為可能有以下2原因: 身體的老化超出控制範圍:隨著年齡漸長,身體機能衰退、健忘、腿腳無力等是老化的必經過程,而身體功能的下降也與疾病有關,如失智症、白內障、帕金森症、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疾病等都會影響長者的生活,即便罹病後持續治療卻無太大改善,也可能漸漸失去自主能力需要他人協助。年輕時可以輕易做到的事情,年長時卻須仰賴他人照顧,這對長者而言是很傷自尊的,有許多長者會胡亂買藥吃,不想面對老化的事實,也擔憂自己身體狀況給子女添麻煩,但傳統世代下的長者往往很難真實的坦露內在感受,反而會以自怨自艾的語言來包裝自
常春月刊 ・ 15 小時前
台中百人路邊野餐!「大咖歌手」藏身其中 秒變大型I人聚會
白安推出新專輯《星期八》,昨(24)日前往台中草悟廣場舉辦「與白安路邊野餐」活動,與歌迷們一同在路邊野餐。白安親自操作電子樂器演唱〈尋找精靈〉、〈麥田捕手〉、〈我只想在乎我在乎的〉、〈路邊野餐〉、〈我把你留在去年〉等歌曲,周邊市集攤販的叫賣聲、車輛呼嘯聲伴隨陣陣燒烤香氣,讓人彷彿走進〈路邊野餐〉的真實場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拜耳3款「救命神藥」將退出台灣!傳健保給付價格過低 健保署回應
根據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有47項藥品將退出台灣市場,預計未來還會持續增加,其中拜耳藥廠發出公告,指出因「國內外製造廠生產成本持續上升,產品已不敷成本」,將暫停3藥品從海外進口;外傳藥品會退出台灣是健保給付的價格過低,對此健保署也回應了。
鏡報 ・ 1 天前
普發現金萬元投資放大術來了! 5千元定期定額5年最高滾出68萬
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定案,最快11月就可領!調查顯示有四成民眾預計用在旅遊和消費,三成則規劃用於投資。如何用最低成本滾出最大效益,投資專家建議萬元分兩筆,台股ETF、台股基金定期定額五年年化報酬率分別可達16%、20%,總資產更可上看45萬元、68萬元,成功將小錢放大。
太報 ・ 1 天前
B型肝炎8旬嬤確診零期肝癌 醫揭肝癌高危險群應篩檢
一名83歲的黃姓老婦人因身體不適到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就診過程中意外發現肝功能異常,進一步檢查發現一顆約1.5公分的肝臟腫瘤,確診為第零期肝癌,同時也發現患者患有B型肝炎,卻因沒有症狀所以不曾進行相關治療。所幸發現及時,由胃腸肝膽科醫師鄭煜明執行電燒治療,術後三天患者順利出院,目前僅需定期追蹤避免復發。
NOW健康 ・ 23 小時前
不良習慣傷身比想像更早!36歲就可能影響健康
<常春月刊>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許多人以為自己還有時間戒除吸菸、酗酒或其他不健康習慣,但最新研究顯示,這些惡習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比預期來得早。雖然改變永遠不晚,但研究人員警告,這些不良習慣最快可能在36歲就開始損害身心健康。 根據《醫學年鑑》發表的研究,心臟病和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導致全球近四分之三的死亡。研究主要作者蒂亞·凱卡萊寧博士指出,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患病及過早死亡風險。 研究追蹤數百名參與者長達30年以上,發現吸菸、酗酒及缺乏運動等習慣,會比人們預期更早造成健康損害。尤其是同時具備三種不良習慣的人,身心健康狀況顯著比完全避免這些習慣者差。 單獨分析發現,每種習慣對健康的影響不同: 缺乏運動:與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密切相關 吸菸:主要影響心理健康 酗酒:同樣損害心理健康 令人震驚的是,這些影響在30多歲就開始顯現。研究也指出,不良習慣越多、持續時間越長,對身心健康的傷害就越大,甚至可能累積慢性病風險。 凱卡萊寧博士強調:“儘早戒除吸菸、酗酒及養成運動習慣至關重要,可避免健康損害日積月累,維持晚年身心健康。”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抽菸
常春月刊 ・ 1 天前
日本1機場附神秘水龍頭「流出烏龍麵高湯」 過來人認證:不小心喝好多杯
日前有民眾在社群Threads發文上傳一段影片,他去參加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在香川縣的高松機場發現有限定「空港高湯」,有一處水龍頭打開流出來的是烏龍麵的高湯,讓他回國前還特別回味一下;原PO在文末透露,水龍頭的放置處,在行李托運後上二樓會看到全家超商,就在旁邊的小角...
CTWANT ・ 9 小時前
九層塔有分紅、青骨?農糧署揭料理搭配關鍵
九層塔是台灣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香料配角,無論是三杯雞、塔香茄子,或是鮮魚湯、鹹酥雞,都少不了它獨特的香氣畫龍點睛。看似平凡的九層塔,其實依外觀與品種不同,可分為「紅骨九層塔」與「青骨九層塔」兩大類,應用風味也有所差異。 農糧署說明,紅骨九層塔的莖葉帶有紫色,開紅花,氣味濃郁,適合搭配三杯雞、塔香茄子
桃園電子報 ・ 17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0 小時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婦人「鼻涕清澈、卻吐黃痰」 醫:有點怪!一照果然是癌症
一名50多歲婦人長期受到鼻塞與黃鼻涕倒流困擾,即使治療1至2個月,症狀不僅未改善反而逐漸惡化,打呼聲也越來越大。經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婦人鼻咽部長了一顆惡性腫瘤,確診為鼻咽癌。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睡醒記得檢查!枕頭上出現1現象 他檢查驚:罹癌了
流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流汗狀況異常,就要小心了!如果你常常在起床後發現衣服、床單、枕頭被汗水弄濕,那可能就要提高警覺,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夜間盜汗,也是種癌症發生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她天天嗑便當長息肉!2習慣沒改切了又復發 醫警告:恐變癌
當代人生活忙碌、飲食失衡,導致各種腸胃疾病與文明病逐漸年輕化,其中「腸躁症」與「大腸息肉」更是常見困擾。一名42歲的上班族婦女因長期外食、飲食不均,健康檢查時竟發現大腸長出息肉,切除後雖改吃得較清淡,但息肉仍再度出現,最後才找出真正的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輸薑黃!醫大讚「這甜湯」抗老化、控血糖還減重:要每天喝
提到澱粉、甜湯,難免讓人擔心肥胖等問題,但醫師蕭捷健表示,屬於高蛋白、低脂、高纖的紅豆雖然是澱粉,但卻是優質澱粉,升糖指數(GI)僅35,是地瓜的一半、麵包的1/3,能穩定血糖,還能抗氧化、抗老化、幫助減重。他並強調,紅豆最強大的是其紅豆皮,富含超級抗氧化的花青素,可有效抗發炎、對抗自由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維生素C多檸檬20倍!醫讚「1冷門水果」抗發炎、延緩慢性病
你吃過這款冷門水果嗎?泌尿科醫師呂謹亨表示,「油甘果」果實富含維生素C,約檸檬的20倍,同時具有極強的抗氧化與抗發炎能力,是泌尿道與攝護腺健康的守護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一堆人中!吃飽就睏恐「1重病」警訊 醫嘆:健檢也難發現
許多人有「飯後嗜睡」的現象,不以為意,但醫師張家銘表示,其實這是常被輕忽的糖尿病早期警訊,一篇今年新發表的文章指出,糖尿病,其實從細胞能量,也就是粒線體,當「粒線體功能失調、活性氧暴增、血糖代謝異常」這三大核心,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人體表現出來的「容易累、容易脹、容易煩」,因此飯後睏倦,早就是一種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