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糖咖啡=不健康?專家揭真相:一天喝超過「X杯」才真的有影響
現今喝咖啡與健康問題一直是大家討論的話題之一,咖啡可以透過增加身體的心率和能量消耗來促進新陳代謝,卻也是致癌原因?中國南方醫科大學的一項大型研究報告發表,證實咖啡加糖一樣能降低死亡率。
咖啡致癌?研究逾30年追蹤20萬名參與者
對於咖啡與死亡率的關係,學術界其實早有研究,早於2015 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就曾對超過20萬名參與者進行了30年的追蹤,結果顯示,每天喝五杯或更少咖啡的人,死亡風險較低,尤其是死於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和自殺的風險。
咖啡加糖/沒加糖,結果不一樣?
不過人們喝咖啡時,會習慣加糖,於是有人質疑:即使咖啡本身對健康有益,加糖喝還行嗎?先前的研究關注的是參與者每天喝多少咖啡,但沒有關注他們是否加糖。而近期中國南方醫科大學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表的論文,就回答了這個問題。
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收集171,616名沒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參與者,記錄他們喝咖啡的模式。參與者中有24.2%不喝咖啡,剩餘約13萬飲用咖啡的人中,55.4%習慣飲無糖咖啡,14.2%喜歡喝加糖,6.1%則會用代糖,份量約為每天1茶匙。經過7年追蹤,當中3,177人死亡,其中1,725名死於癌症,628名死於心血管疾病。
怎樣喝才有益健康
研究發現每天喝2.5-3.5杯(一杯約250毫升)無糖咖啡,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死亡風險降低29%,而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則分別降低31%及34%。
加糖咖啡
研究發現每天喝1.5-3.5杯加糖咖啡,死亡風險降低28-31%,癌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分別降低29-38%及23-25%。可見不管有糖還是無糖,功效並沒有巨大差異。但值得注意的是,每天喝多於4.5杯加糖咖啡時,死亡風險會比不喝咖啡的人增加5%。
代糖咖啡
數據顯示,代糖咖啡的飲用量與死亡風險之間的沒有顯著關聯。也就是說,代糖咖啡能否降低死亡風險並不能下定論。
每天只能加糖一茶匙
研究也比較了即溶咖啡、研磨咖啡和低咖啡因咖啡,發現同樣無論無糖或加糖,咖啡的攝取量與死亡風險也有著同樣關聯。也就是說,不管喝甚麼咖啡,無糖或加糖,只要每天1.5-3.5杯,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但要謹記,咖啡中添加的糖,每天的總量只能是1茶匙左右。
參考資料:每日新聞/臨床肝膽病雜誌
更多內容:抹茶經濟席捲全球:「翠綠風潮」如何在咖啡文化中攻城掠地?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整理:游軒恩
圖片來源:jenaissante、shutterstock
更多女人我最大報導
誰說她整形了?《許我耀眼》趙露思狠狠瘦了半個自己!晚餐多吃1物免挨餓又瘦得快
唐綺陽金鐘紅毯秀美腿!狂瘦26kg就靠「1物」取代炸雞,從2XL→S驚人逆襲
本文由女人我最大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勞動部明年多砸7700萬 助職災勞工告雇主討公道
據統計,2024年職災死亡人數達287人、重傷人數有20人,考量職災發生後,勞工可能面臨經濟困難等壓力,勞動部再擴大職災勞工法律扶助範圍,除了既有的律師陪同調解、法律扶助外,擬從2026年起於職災發生2周內提供職災檢查初步分析表,並提供勞動場所職災勞工律師諮詢、陪同和解、免除死亡及重傷職災勞工資力審查,並助協助代墊死亡職勞工家屬假扣押擔保提存金,預計明年會增加7700萬預算。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新手爸媽熱搜3款育兒好物!「電子雞掛包」掀親子話題、CSD粉紅口罩成防護首選
德系專業×台灣印花:貝恩×錦源興聯名「我的電子雞育兒人生」誰說育兒只能辛苦?貝恩這次與台南百年布莊文創品牌「錦源興」跨界合作,把爸媽的日常比喻成「永遠不會下線的電子雞」—24小時照顧、隨時守護的愛,化成印花故事!聯名推出的「多功能掛包」與「輕巧束口袋」,結合錦...
styletc ・ 2 天前
助職災勞工討公道!勞部明年元旦起律師諮詢、陪同和解「不限資力」
有感於職災發生後,不少勞工遭遇無良雇主無法獲得理賠,家屬面臨經濟困境,勞動部今(23)日公布「職災勞工及家屬法律權益協助方案」,針對職災勞工將「不限資力」,均提供律師諮詢、陪同和解,也在第一時間製作職災檢查初判表;外籍移工則全程提供通譯服務。在後續的訴訟程序中,若是死亡、重傷勞工,提供法扶律師的協助
自由時報 ・ 23 小時前

66歲男輕忽三高慘洗腎 醫嘆:多數人「撐著」的縮影
66歲的王先生(化名)是一名退休公務員,長期患有高血壓與血糖偏高,但他總覺得自己「應該還好吧!只是老了,正常啦!」最近一年,他陸續出現體重減輕、下肢水腫、容易疲倦等情形仍未就醫。直到有天因全身水腫、喘不過氣,被家人緊急送至恩主公醫院,檢查發現腎功能嚴重惡化,腎絲球過濾率(eGFR)僅12 mL/min/1.73 m²,已進展至第五期慢性腎臟病(末期腎病變)。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想變小臉別亂做!盧建勳醫師揭「不削骨、不打針」關鍵:想臉變小,掌握3個重點
「臉太大要削骨」、「要靠醫美填充才能變美」──這些迷思妳是不是也聽過?許多女性為了追求小臉,盲目嘗試各式醫美療程,希望藉由填補或拉提達到「精緻小臉」,但結果往往不如預期。守葳診所盧建勳院長提醒:「臉部線條不是靠猛補填充物就能變小,錯誤的填補反而容易造成變大、下垂,甚至出現僵硬、人工感,反而得不償失。」
姊妹淘 ・ 1 天前
國二少女得糖尿病!「3餐吃這些」營養師愣了 母淚喊:是我害了她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呈近年關注焦點,引發健康隱憂。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曾有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凸顯家長忽視飲食管理的問題。她提醒,日常飲食中添加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並建議家長選擇低糖、天然的點心,幫助孩子遠離肥胖與慢性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超商就買得到!醫揭「3飲品」防大腸癌:每天1杯降低近20%風險
台灣大腸癌患者每年新增1.7萬人,且確診年齡明顯下降,過去多為50歲以上者,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大腸癌,那除了定期檢查外,還能怎樣預防大腸癌?對此,高雄馨語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直言,答案其實就在你我身邊的超商裡,只要持續飲用3種飲品,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每天吃藥血壓也不降?營養師曝關鍵原因 這「3食物」要多吃
你是否也有每天按時吃藥,血壓卻依然降不下來的問題?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高血壓的關鍵原因不是因為藥物沒效果,而是出於「鉀」攝取不足。對此,她表示多吃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地瓜等,可以讓血壓更穩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公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卻很大?專家揭「真正元兇」:不是年紀 晚餐必吃這1蔬菜
「他根本沒吃多少,怎麼肚子還是越來越大?」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媽媽們的心聲,每天只有一餐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當然要豐盛的款待家中的支柱。可是看著老公越來越大的肚子,自責煮得太豐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真正的元兇——壓力與生活型態!根據《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2025年研究指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會讓皮質醇長期升高,促進腹部脂肪堆積與代謝症候群發展。當壓力沒有出口,身體會用「囤積脂肪」來自保,這也正是很多爸爸們不知不覺中肚子變大的原因。很多女性以為:「叫他少吃一點就好」,但實情是——壓力大、睡不好、沒有動,才是導致中廣身材與代謝症候群的真兇! 壓力型肥胖 根本不是「年紀大了」而已 當老公抱怨說「最近比較累」、「一吃就胖」、「晚上睡不好」嗎?這些不是單純年齡在作怪,而是壓力正在「悄悄改寫」他的身體代謝!根據《Obesity Reviews》在2019年的研究顯示,高壓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這種風險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長期慢性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皮質醇過高、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與高血壓發生。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不只生活習慣!日吃「1維生素」發炎指標狂降 逆轉脂肪肝
肝臟過多的脂肪堆積,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造成肝臟細胞受損,最終演變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根據衛福部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在亞洲,每1千名脂肪肝個案,1年就約有5.3名個案會死亡。由於目前沒有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醫生多建議以良好生活習慣、飲食改善,不過一項研究發現「每日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顯著改善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對肝臟健康可能有正面影響。
鏡報 ・ 4 小時前
60歲高金素梅凍齡抗老靠3招!醫師、研究都稱讚:防癌、降血糖、抗失智
「一點也不科學!」60歲立委高金素梅最近在雙十國慶晚會久違登台開唱,沒想到一出場驚艷全部觀眾,民眾直呼怎麼還是這麼年輕。到底高金素梅怎麼保養出凍齡外貌? 高金素梅生病後調整生活習慣 高金素梅在
健康2.0 ・ 2 天前
台灣人愛吃「6蔬果」驚爆農藥超標!79公噸全數退運或銷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1日公布最新邊境食品檢驗結果,多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冷凍蔬菜保留95%營養!專家:比市場菜更「新鮮」
冷凍蔬菜的營養價值可能遠高於一般民眾認知,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經過適當處理的冷凍蔬菜不僅能保留大部分營養素,專家指出,關鍵在於冷凍前的「殺青汆燙」處理技術,能有效鎖住蔬菜中的營養成分。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預防「肌少症」注意「衰弱」4警訊 醫建議從日常飲食、運動調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台灣高齡社會的多數長輩因營養攝取不足或運動量不夠,導致骨質流失與肌力下降,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指出,常感覺疲憊、體能與體重下降、行走變慢、肌力不足,都是「衰弱」的警訊。男性握力低於28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可視為肌力不足;若符合以上三項,即表示身體已出現衰弱現象,並可能伴隨「肌少症」發生。 肌肉質量隨年齡減少 每日應攝取蛋白質並曬太陽、運動 蔡森蔚醫師提醒,肌肉質量會隨年齡逐年減少,蛋白質合成能力也會下降,建議每日應攝取每公斤體重1至1.5克蛋白質,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同時進行阻力訓練,搭配健走或騎單車等的有氧運動,才能預防甚至逆轉肌少症。他強調:「防止跌倒要從肌力做起」,較衰弱的長輩,可從「站立運動」開始訓練,若能搭配機器人輔助步態訓練,成效更明顯。 物理治療師推深蹲運動 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 物理治療師陳義豪醫師指出,深蹲可強化股四頭肌,幫助穩定下肢與維持身體平衡。「不用複雜器材,只要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搭配彈力帶還能啟動背部與手臂等上半身肌群。」陳義豪醫師提醒,運動時應注意呼吸與姿勢,每天可進行兩次,若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韓國人氣女星自創1分鐘入眠法,醫師認證有效!光想一個畫面就能睡著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輾轉反側、遲遲無法入睡?日前韓國人氣女星IU(李知恩)主演的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大受好評,而IU也曾自創1分鐘入眠法引發網友熱議。這項看似簡單的技巧,竟獲得精神科醫師的認可。
健康2.0 ・ 1 天前
90歲李富城讀碩士克服失智 每天騎車13公里!醫師都佩服他做到大腦活化6關鍵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退休後的「第三人生」如何保持心智健康、頭腦清晰,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議題。90歲高齡的氣象專家李富城,用行動詮釋「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人不老」的真諦。 跨越90高齡的學習熱
健康2.0 ・ 8 小時前
一堆人常踩雷!保健品吃多反傷身 醫:這維生素過量恐腎結石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大家會選擇補充保健食品,不過有些維生素的攝取要小心不要過量,醫師就提醒,有些水溶性維生素若攝取過量恐引發周邊神經病變、腎結石等健康問題,提醒民眾要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蔡璧名辭世!曾罹患子宮頸癌 靠「改變習慣」抗癌成功
台大教授、作家蔡璧名於10月21日安詳辭世,享壽60歲。蔡璧名曾於2007年罹患子宮頸癌第3期,她從此改掉熬夜的壞習慣,並保持情緒平穩,成功戰勝癌症。蔡璧名的離世引發各界關注,也讓子宮頸癌防治再度成為焦點。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9成女性肺癌不吸菸 瓦斯爐竟是隱形殺手!
研究顯示,瓦斯爐燃燒過程中釋放的一氧化碳和致癌物苯可能傷害肺部,甚至提高罹患肺癌的風險。在台灣,約有九成女性肺癌患者不吸菸,除了廚房油煙是已知的危險因子外,瓦斯爐也被指為可能的致病原因。專家建議,民眾應加強廚房通風或考慮改用電磁爐,以降低健康風險。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